一种医用检查、转运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6117发布日期:2019-10-09 01:37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检查、转运平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医用检查、转运平车。



背景技术:

平车主要用于多发骨折就诊或伴有开放伤出血检查、危重、术后、瘫痪等病人进行检查、手术、治疗过程中。目前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患者做影响学检查时需搬动患者或患者肢体,容易造成本就血压低的患者进一步出血和血压进一步降低,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平车转运病人时,都是通过多个人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如果转运人员配合不默契,容易对病人造成骨折部位错位,导管脱出等二次伤害,加重病人的病情;尤其是对于颈椎、脊柱、腰椎受损的病人,转运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转运时不需挪动病人的医用检查、转运平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检查、转运平车,包括承重框架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承重框架由角钢焊接而成,床板嵌装在承重框架内,床板的中部嵌套有人体支撑板,床板下方设置有与承重框架连接的支承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使患者躺在平车上不用搬动肢体,在床板下方放入反射板,就能够进行X线检查,通过直接提拉搬运带就能够把病人放在CT室床上,进行CT检查或对病人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减少了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疼痛和出血,尤其是较严重的颈椎、脊髓、骨盆等严重复杂骨折的病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人体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有头部保护托,头部保护托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粘扣与人体支撑板连接;人体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带孔,人体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搬运带;人体支撑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吊环。

支承板上放置有反射板。

承重框架上设置有床板支撑杆(材质:碳质纤维或木质)。

固定带孔包括头部固定带孔、腰部固定带孔、腿部固定带孔和脚部固定带孔;头部固定带孔设置在头部保护托两侧。

支承板与床板之间的间距为6cm。

承重框架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架,承重框架的两侧设置有护栏。

车轮包括大轮和小轮,大轮置于床板的承重框架前端,小轮置于承重框架的后端。

人体支撑板与CT室床铺同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中:床板1;人体支撑板2;头部保护托3;承重框架4;护栏5;支承板6;床板支撑杆7;大轮8;小轮9;搬运带10;前部搬运带10-1;中部搬运带10-2;后部搬运带10-3;固定带孔11;头部固定带孔11-1;腰部固定带孔11-2;腿部固定带孔11-3;脚部固定带孔11-4;输液架12;吊环13;反射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

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医用检查、转运平车,由床板1,承重框架4和车轮组成,承重框架4是由四根角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承重框架4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架12,承重框架4的两侧设置有护栏5。

床板1和人体支撑板2设置为可透光的木质板或碳质纤维纤维板,床板1嵌装在承重框架4上,床板1与承重框架4等宽等高,能够避免平车在移动过程中床板1与承重框架4之间发生相对晃动,床板1底部均匀设置三根床板支撑杆7(材质:木质或碳质纤维,放射线可穿透),床板1的中部设置有能够独立搬动的人体支撑板2,人体支撑板2嵌套在床板1内,人体支撑板2和CT检查床等宽。

床板1下方设置有与承重框架4连接的支承板6,支承板6与床板1之间的间距为6cm。将支承板6与承重框架4的四个角固接,反射板14根据拍射人体部位的需要在支承板6进行实施挪动放置即可。支承板6整体为一平板结构,也可以设计成与人体支撑板等大,那么就需要通过支杆等其他部件与承重框架连接;支承板6上放置有反射板14,反射板14的厚度大约2厘米,宽度60厘米。

人体支撑板2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软性材料的头部保护托3,每个头部保护托3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粘扣与人体支撑板2上设置的粘扣连接件连接,人体支撑板2上设置有固定带孔11,固定带孔11由头部固定带孔11-1、腰部固定带孔11-2、腿部固定带孔11-3和脚部固定带孔11-4组成,头部固定带孔11-1设置头部保护托3的两侧;人体支撑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推拉、便于搬运的吊环13,也可以设置为六个,中间再增设两个,便于多人搬运。

人体支撑板2设置有搬运带10,人体支撑板2的前部设置有前部搬运带10-1,中部设置有中部搬运带10-2,后部设置有后部搬运带10-3,搬运带10在人体支撑板2的两侧对称布置。

车轮由大轮8和小轮9组成,大轮8置于床板1的承重框架4的前端,小轮9置于承重框架4的后端,病人躺在床上时,病人头部在大轮8一侧。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患者平躺在人体支撑板2上,当患者的颈椎发生严重骨折时,在患者的头部两侧安装头部保护托3,然后将头部固定带从头部固定带孔11-1穿入,围绕头部保护托3缠绕固定;当患者的腰椎或者盆骨发生严重骨折时,将腰部固定带从腰部固定带孔11-2穿入,对患者的腰部缠绕固定;然后将腿部固定带从腿部固定带孔11-3穿入,对患者的腿部缠绕固定;当患者的腿部发生骨折时,除了将患者的腿部通过腿部固定带固定以外,还需将脚部固定带从脚部固定带孔11-4穿入,对患者的脚部缠绕固定。

患者平躺固定好后,医护人员或其他搬运人员只需提拉人体支撑板2两侧的搬运带10,将患者搬运到CT室的床上或核磁共振室的床上,做完检查后,通过提拉搬运带10再将患者搬运到平车的承重框架4上即可,整个搬运过程不需要移动患者位置。

当患者需要对骨折位置进行X光拍照时,只需对应患者的骨折部位将反射板放在支承板6,床板1的下方用来接收放射线后就可以传入电脑洗片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