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及其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1695发布日期:2019-03-02 04:1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及其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消音结构。



背景技术:

睡眠呼吸中止(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呼吸不足(hypopnea)及上呼吸道阻塞征候群(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UARS)是在睡眠期间、麻醉期间或者麻醉后因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它们会造成睡眠期间呼吸中断而潜藏着严重的血液中缺氧的危机。OSA,呼吸不足及/或UARS的患者会因为睡眠期间氧气不足而经常地重复被唤醒,导致片断性睡眠及不良的睡眠质量。

对于睡眠呼吸中止症状患者最普遍治疗方法是采用正压呼吸器(Consta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Machine)。正压呼吸器由面罩、泵及湿润机组成。正压呼吸器连续地将高压空气吹入患者鼻道,以使患者在睡眠期间保持呼吸道畅通。正压呼吸器相当有效,但它会引起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例如喉咙干燥及鼻道阻塞。使用正压呼吸器的患者经常会在早晨感到肿胀及头疼。由于它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使得它具有低的适应性。

另一种治疗方法是在患者口腔内施予负压,利用负压通入使用者口腔前端,通常是在唇部或唇部稍后方,通过负压将舌头拉向前方,以拉提舌头的后端远离呼吸道背面。采用口腔负压的口部装置通常使用真空泵提供真空源,但真空泵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往往干扰患者的睡眠,使得如何降噪成为采用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需要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消音结构,在结构内部设置流体连通的迂回隔间,以延长声波传递途径,达到声波振幅衰减的效果,进而通过该消音结构连接于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负压泵,以降低负压泵运转时产生的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消音结构,其包括一壳体及多个隔板;该壳体具有一进气端部及一出气端部,该进气端部及该出气端部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壁面,并且该进气端部及该出气端部流体连通于该壳体内部,而所述隔板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且每一该隔板连接于该壳体的至少一壁面,将该壳体内部分隔成多个互相流体连通的隔间,该进气端部与该出气端部流体连通于所述隔间。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其包括一口部介面、一负压产生装置及一消音结构;该口部介面具有一气流管,通过该口部介面流体连通于使用者口腔;该负压产生装置具有一进气管路及一排气管路,该进气管路流体连通于该口部介面的该气流管;该消音结构包括一壳体及多个隔板;该壳体具有一进气端部及一出气端部,该进气端部及该出气端部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壁面,并且该进气端部及该出气端部流体连通于该壳体内部,所述隔板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且每一该隔板连接于该壳体的至少一壁面,将该壳体内部分隔成多个互相流体连通的隔间,该进气端部与该出气端部流体连通于所述隔间;该负压产生装置的该排气管路流体连通于该消音结构的该进气端部,并且该消音结构的该排气端部流体连通于周围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一所述隔板具有至少一L型构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一所述隔板呈波浪板构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一所述隔板呈多重弯折板构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隔板为L型板并且成对、彼此隔开对应地设置于该壳体的相对内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分别与该壳体的壁面呈垂直结合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分别与该壳体壁面呈倾斜结合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该消音结构还包含填充于所述隔间内的多孔性吸音材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该消音结构的该出气端部延伸于该消音结构壳体内的长度大于该进气端部延伸于该壳体内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还包含一用于容置该负压产生装置及该消音结构的主机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该消音结构紧贴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主机壳体内侧壁,以避免声波在该消音结构与机箱体间产生共振现象。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压产生装置的进气管路流体连通于结合于用户口腔的口部介面,而其排气管路流体连通于所述消音结构的进气端部,并且所述消音结构的排气端部流体连通于周围环境,进而通过所述消音结构降低该负压产生装置运转时进气端及排气端产生的噪音,并将抽吸自使用者口腔的空气排放至周围环境,以在使用者口腔产生负压环境,以利于保持使用者上呼吸道的畅通。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消音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采用图1所示的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移除主机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显示负压产生装置的进气气流方向。

图5是采用图1所示的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移除主机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显示负压产生装置的排气气流方向。

图6是采用图3所示的消音结构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移除主机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显示负压产生装置的排气气流方向。

图7是图6所示6a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一变化例主视示意图。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另一变化例主视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再一变化例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30 消音结构

40 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

42 口部介面

44、64 负压产生装置

46 容间

100 壳体

102、302 进气端部

104、304 出气端部

121、122、123、124、126 隔板

300 第一壳体

306 第二壳体

308 出气管路

321、322、324、326 隔板

330 吸音材料

400 壳体

422 气流管

424 开口端

440 进气管路

442、642 排气管路

600 壳体

800 波浪板

900 多重弯折板

1000a,1000b L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前述各方面及其它方面依据下述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以及参照附随的附图将更趋于明了。以下即配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需了解的是,这些附图中所标示的组件为说明清楚之用,其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与比例,且为求图面简洁以利于了解,部分附图中省略公知组件的绘制。

以下举出具体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以附图作为辅助说明。说明中提及的符号参照附图符号。值得注意的是,说明中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消音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例中,该消音结构10包含一壳体100及多个隔板121、122、123、124、125及126,其中该等隔板121、122、123、124、125 及126设置于该壳体100内部并且每一该隔板121、122、123、124、125及126连接于该壳体100的至少一壁面,以利于将该壳体100内部分隔成多个互相流体连通的隔间,以形成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等隔板121、122、 123、124、125及126与该壳体100壁面呈垂直结合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所述隔板121、122、123、124、125及126具有至少一L构形。该壳体 100具有一进气端部102及一出气端部104,进气端部102及出气端部104分别设置于该壳体100的一壁面,并且该进气端部102及出气端部104流体连通于该壳体100 内部的互相流体连通的该等隔间。

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10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移除主机盖体后显示使用状态下负压产生装置进气气流方向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移除主机盖体后显示使用状态下负压产生装置排气气流方向的俯视示意图。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包含一口部介面42、一负压产生装置44及消音结构10,其中该负压产生装置44及该消音结构10放置于一主机壳体400内部。该口部介面42具有一气流管422流体连通于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进气管路440。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排气管路442流体连通于该消音结构10的该进气端部102,而该消音结构10的出气端部104连接于一出气管路106,通过该出气管路 106使该消音结构10内所述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流体连通于周围环境。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在使用状态下,该口部介面42通过相对于其气流管422的一开口端424流体连通于使用者口腔,以利使用者口腔与该负压产生装置44之间经由该气流管422与该进气管路440构成一负压途径。当该负压产生装置44启动后,使用者口腔内的空气即经由箭头A所指气流方向经由所述负压途径进入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进气端,以利于使用者口腔产生负压环境,而通过口腔负压将舌头拉向前方,以拉提舌头的后端远离呼吸道背面,以保持使用者睡眠期间上呼吸道畅通。抽取自使用者口腔的空气并经由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排气管路442进入该消音结构10内部由该等隔间121、122、123、124、125及126形成的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再经由该消音结构10出气端部104连接的该出气管路106将抽取自使用者口腔的空气排放至周围环境。图5显示的箭头B所指方向代表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排气气流方向,当气流通过该消音结构20内部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该负压产生装置44运转产生的噪音声波传递于所述流体传输途径,通过其迂回的行径延长声波传递途径,进而可以达到声波振幅衰减的效果,以降低该负压产生装置44运转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消音结构10的该等隔间内可填充吸音材料(图未示出),例如多孔性的吸音材料,来吸收在该流体传输途径传递的声音,以增进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孔性吸音材料例如是玻璃纤维、毛毡、泡棉、橡皮、泡沫胶、纤维组织以及烧结金属和陶器材料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厚及多孔材料来吸收高低频声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消音结构10的该出气端部104延伸于消音结构壳体100内的长度大于其进气端部102延伸于该壳体100内的长度,以增加噪音绕射路径,使噪音经小口径进入大体积产生降噪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消音结构10可紧贴该主机壳体400内侧壁而放置,以避免该消音结构10与该主机壳体400之间发生共振现象,而该负压产生装置44的该进气管路440从该消音结构10下方通过连接于该口部介面42的该气流管 4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的主机壳体 400内可设有安装电力供应源(例如充电电池)的一容间46。此外,该主机壳体400内部亦可安装控制单元及电路板等构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例中,该消音结构30包含一第一壳体300、一第二壳体306及多个隔板321、 322、324及326。该第二壳体306嵌设于该第一壳体300内,并且该等隔板321、 322、324及326倾斜地嵌设于该第二壳体306内侧壁,以利于将该第二壳体306 内部分隔成多个互相流体连通的迂回隔间,通过这些迂回隔间于该第二壳体306内部形成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该消音结构30具有一进气端部302及一出气端部304,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00的一壁面,并且该进气端部302及出气端部304流体连通于该第二壳体306内部的所述流体传输途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等隔板 321、322、324及326可与该第二壳体306一体成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壳体306可以省略,而该等隔板321、322、324及326可以倾斜地嵌设于该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或者与该第一壳体300一体成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等隔板321、322、324及326所分隔出来的隔间可以填充吸音材料 330,例如多孔性的吸音材料,来吸收在该流体传输途径传递的声音,以增进降噪效果。所述多孔性吸音材料例如是玻璃纤维、毛毡、泡棉、橡皮、泡沫胶、纤维组织以及烧结金属和陶器材料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厚及多孔材料来吸收高低频声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消音结构30的该出气端部304延伸于消音结构第二壳体306内的长度大于其进气端部302延伸于该第二壳体306内的长度,以增加噪音绕射路径,使噪音经小口径进入大体积产生降噪功能。

图6采用图3所示的消音结构30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移除主机盖体后的主机内部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6a区域的放大图,其中显示负压产生装置的排气气流方向。图6所示的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壳体600内装设该消音结构30及一负压产生装置64,而口部介面及其与该负压产生装置64的连接关系与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40相同,为求图面简洁清楚起见,在图6中省略未绘制出来。该负压产生装置64的排气管路642连接于该消音结构30的该进气端部 302,而该消音结构30的该出气端部304连接一出气管路308,以利该消音结构30 内的流体传输途径通过该出气管路308流体连通于周围环境。请见图7,该负压产生装置64抽取自使用者口腔的空气经由其排气管路642进入该消音结构30内由该等隔板321、322、324及326分隔出来的隔间所构成的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再经由该出气管路308排放至周围环境,如箭头代表的排气气流方向。该消音结构30内所述迂回的流体传输途径亦成为声音传递途径传递该负压产生装置64运转产生的噪音,并对传递的噪音产生声波振幅衰减的效果。此外,填充于该流体传输途径的该吸音材料330产生吸音效果亦进一步增进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消音结构30紧贴于该主机壳体600内侧壁而设置,以避免该消音结构30与该主机壳体600之间发生共振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的壳体600内可装设电力供应源(例如充电电池)、控制单元及电路板等构件。

上述实施例仅为使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隔板亦可以是波浪板800的构形,并且这些波浪板800可以倾斜或垂直地结合于消音结构的至少一内侧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隔板也可以是多重弯折板900的构形,如图9所示,这些多重弯折板900可以垂直或倾斜地结合于消音结构的至少一内侧壁。又如图10 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的隔板亦可以是成对的L型板1000a及1000b对应设置于消音结构的相对内侧壁并且彼此之间隔开一段距离,以利该消音结构内部形成迂回的流体通道。举凡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内部建构迂回流体通道以延长声波传递途径的隔板构形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