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293发布日期:2019-02-12 21:4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面罩。



背景技术:

麻醉面罩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通常包括面罩主体和设置在面罩主体边沿的密封垫,使用时,将面罩主体戴在患者面部,通过密封垫与患者面部接触压紧实现密封。但由于患者的面部并非规整的平面,密封垫在与面部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缝隙,这就导致密封效果较差,从而影响了麻醉的效果。同时,现有的麻醉面罩舒适性较差,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麻醉效果的麻醉面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主体和设置在主体边沿的密封垫圈,所述主体前部的中心设置与主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流量调节阀;主体侧面的下部设置由主体内向主体外的单向出气口;所述密封垫圈内设置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上对应患者鼻孔和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正上方的弹性薄膜上设置鼻垫,所述鼻垫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患者的鼻梁卡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上至下逐渐变大。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为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垫圈的两侧固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口之间的主体内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侧边沿和下边沿均与主体内壁连接,上边沿与主体内壁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侧边沿和上边沿均与主体内壁连接,下边沿与主体内壁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均匀布置若干电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极大的提高麻醉面罩在佩戴是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了麻醉剂的使用效率。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佩戴时,患者将鼻子卡入鼻垫的定位槽内进行定位佩戴,确保第一通孔与患者的鼻孔相对,第二通孔与患者的口部相对。在佩戴完成后,密封垫圈和弹性薄膜均紧贴患者的面部,利用进气管向主体内通入麻醉剂即可进行麻醉操作。本实用新型在通入麻醉剂后,由于主体内部的压力升高,使弹性薄膜紧贴患者的面部,一方面与密封垫圈一同构成双重密封,增强了密封的效果,使麻醉剂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提高了麻醉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患者面部直接与麻醉剂接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的一种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和设置在主体1边沿的密封垫圈2,所述主体1前部的中心设置与主体1内部连通的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上设置流量调节阀4,为了便于其他药物的加入,还可以在进气管3上设置旁通管。主体1侧面的下部设置由主体1内向主体1外的单向出气口5,该单向出气口5的结构与现有口罩的结构相当,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密封垫圈2内设置弹性薄膜6,所述弹性薄膜6上对应患者鼻孔和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7正上方的弹性薄膜6上设置鼻垫9,所述鼻垫9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患者的鼻梁卡入的定位槽10,所述定位槽10由上至下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在佩戴时,患者将鼻子卡入鼻垫9的定位槽10内进行定位佩戴,确保第一通孔7与患者的鼻孔相对,第二通孔8与患者的口部相对。在佩戴完成后,密封垫圈2和弹性薄膜6均紧贴患者的面部,利用进气管3向主体1内通入麻醉剂即可进行麻醉操作。本实用新型在通入麻醉剂后,由于主体1内部的压力升高,使弹性薄膜6紧贴患者的面部,一方面与密封垫圈2一同构成双重密封,增强了密封的效果,使麻醉剂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提高了麻醉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患者面部直接与麻醉剂接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通常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为松紧带11,所述松紧带11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垫圈2的两侧固接。在佩戴是利用松紧带11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起到相同作用的固定部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性,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口5之间的主体1内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缓冲板12和第二缓冲板13。所述第一缓冲板12的侧边沿和下边沿均与主体1内壁连接,上边沿与主体1内壁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第二缓冲板13的侧边沿和上边沿均与主体1内壁连接,下边沿与主体1内壁之间留有缺口。所述第一缓冲板12和第二缓冲板13之间均匀布置若干电加热丝14。在麻醉剂通入时,受到第一缓冲板12和第二缓冲板13的缓冲和导向,避免其直接与患者呼出的气体混合后由出气口5排出,进而提高了麻醉剂的利用率,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同时,可通过电加热丝14对麻醉剂进行适当的加热,使其更符合人体温度,提高了麻醉时的舒适性,电加热丝14通常通过电池进行供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