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737发布日期:2019-05-07 21:13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TAT皮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



背景技术:

破伤风类毒素(TAT)对人体注射后能够使人体产生对应的免疫,但是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注射前必须进行TAT皮肤过敏试验(TAT皮试),TAT皮试阴性可以注射使用,对于TAT皮试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TAT脱敏治疗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因此,TAT皮试的结果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存在皮试液配制不规范以及对皮丘、红晕伪足判断误区的原因导致将阴性判断为阳性的情况,这种TAT皮试假阳性反应的存在,不仅使患者因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行TAT脱敏治疗而增加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部分病员尤其多数偏远地区患者会由于交通、路途、经济等多方原因放弃到上级医院行进一步预防治疗,从而导致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用于解决护理人员在TAT皮试过程中对皮丘及红晕伪足进行测量、判断出现错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包括测量部,所述测量部为透明板状,测量部上设有刻度和三个圆形测量孔,三个测量孔均不重叠,三个测量孔分别为直径10mm的第一测量孔、直径15mm的第二测量孔和直径40mm的第三测量孔。

所述测量部为矩形板状,所述刻度设置在测量部的边缘。

所述刻度有三条,三条刻度分别设置在测量部的三个边缘。

所述第三测量孔位于测量部的中部,第一测量孔、第二测量孔分别位于所述三条刻度所构成的两个拐角处。

还包括辅助部,所述辅助部的尺寸大于测量部的尺寸,辅助部的正面设有图片对照区域、皮试方案提示区域、操作步骤提示区域,测量部与辅助部滑动连接。

所述图片对照区域用于记载TAT皮试典型阴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TAT皮试临界值阴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TAT皮试典型阳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以上图片用于为护理人员提供参照,与实际操作中患者皮试结果进行比对,防止护理人员主观感觉偏差导致的判断错误。

所述皮试方案提示区域用于记载《基础护理学》、药物说明书中两种不同的TAT皮试方案,用于护理人员按照皮试方案操作,防止护理人员因皮试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皮试结果偏差发生。

所述操作步骤提示区域用于记载配制TAT皮试液时抽吸药液的顺序。

所述测量部与辅助部有两种滑动连接形式,一种是所述辅助部的背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长条形,凸起有两个,两个凸起互相平行,两个凸起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凹槽,凹槽贯穿凸起的左端,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与测量部的两个设有刻度的相对边缘间隙配合,两个所述凹槽的间距与所述测量部的两个设有刻度的相对边缘的间距相适配。

测量部与辅助部的另一种滑动连接形式是在所述辅助部的背部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上表面与辅助部的背面连接,凸起的上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凸起的左端,凹槽与辅助部的背面形成的空间与测量部的形状相适配,凹槽与测量部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部的端部设有指柄,所述指柄位于所述凹槽外。

优选的,所述指柄为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指柄为直径15mm的半圆形指柄。

在测量部与辅助部的两种滑动连接中,所述凸起的长度与测量部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凹槽内、测量部与凹槽相对的表面均设有长条形凸缘,凸缘垂直于测量部滑动方向,凸缘高度小于凹槽与测量部之间的间隙,两个凸缘的高度之和大于凹槽与测量部之间的间隙,测量部通过凸缘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左端、右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凸缘,凹槽左端或者右端设置的两个凸缘之间的间距与凸缘的宽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测量部长72mm、宽50mm,所述辅助部长118mm、宽66mm。

首先,按照《基础护理学》或药物说明书的规定,在皮试方案提示区域所记载的内容的提示下配制皮试液;其次,注射皮试液后,用第一测量孔对准原皮丘进行皮丘大小测量,在皮试观察时间到点后,用第二测量孔对准皮丘判断皮试结果(皮丘大于第二测量孔为阳性,皮丘小于第二测量孔为阴形),同时用第三测量孔对准皮试红晕伪足判断皮试结果(红晕大于第三测量孔为阳性,红晕小于第三测量孔为阴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三个测量孔的存在,使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皮丘、红晕伪足大小进行判断;

2、刻度的存在,进一步使护理人员得到皮丘、红晕的准确大小,便于对皮试结果进行判断;

3、透明的测量部的设置,方便护理人员对皮丘、红晕超出测量孔的部分进行观察,以确定皮试阳性的程度(阳性或者强阳性);

4、辅助部上图片对照区域、步骤提示区域、操作提示区域,起到指导护理人员按规范操作,减少出错几率,提高皮试准确率;

5、测量部与辅助部背面凸起的滑动连接的设置,起到方便收放测量部,便于护理人员使用的作用;

6、测量部、凹槽上凸缘的设置,能够使测量部在收起时不会轻易滑出,进一步方便护理人员使用;

7、凹槽左端两个凸缘的设置,能够保证测量部在使用时不会轻易从辅助部上滑出;

8、指柄的设置,具有方便使用者拿捏测量部的作用,方便抽出测量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A-A截面示意图。

图中:1-测量部、2-刻度、3-第一测量孔、4-第二测量孔、5-第三测量孔、6-辅助部、7-图片对照区域、8-皮试方案提示区域、9-操作步骤提示区域、10-凸起、11-指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标准化TAT皮试判断器,包括测量部1,所述测量部1为透明矩形板,测量部1为倒角矩形,测量部1长72mm、宽50mm,测量部1上设有三条刻度2和三个圆形测量孔,三个测量孔均不重叠,三个测量孔分别为直径10mm的第一测量孔3、直径15mm的第二测量孔4和直径40mm的第三测量孔5,所述三条刻度2分别设置在测量部1的三个边缘。

所述第三测量孔5位于测量部1的中部,第一测量孔3、第二测量孔4分别位于所述三条刻度2所构成的两个拐角处。

所述辅助部6为矩形板状,辅助部长112mm、宽66mm,辅助部6的正面设有图片对照区域7、皮试方案提示区域8、操作步骤提示区域9,所述图片对照区域7位于皮试方案提示区域8、操作步骤提示区域9的上方,图片对照区域7用于记载TAT皮试典型阴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TAT皮试临界值阴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TAT皮试典型阳性情况下的皮丘、红晕伪足图片,以上图片用于为护理人员提供参照,与实际操作中患者皮试结果进行比对,防止护理人员主观感觉偏差导致的判断错误;所述皮试方案提示区域8用于记载《基础护理学》、药物说明书中两种不同的TAT皮试方案,用于护理人员按照皮试方案操作,防止护理人员因皮试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皮试结果偏差发生;所述操作步骤提示区域9用于记载配制TAT皮试液时抽吸药液的顺序。

所述测量部1与辅助部6的背面滑动连接。

如图2所示的A-A截面示意图,所述辅助部6的背面设有长条形的凸起10,凸起10有两个,两个凸起10互相平行,两个凸起10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凸起10的左端,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与测量部1设有刻度的两个相对边缘间隙配合。

所述凸起10的长度与测量部1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凹槽内、测量部1与凹槽相对的表面均设有长条形凸缘,凸缘垂直于测量部1滑动方向,凸缘高度小于凹槽与测量部1之间的间隙,两个凸缘的高度之和大于凹槽与测量部1之间的间隙,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由两条所述凸缘组成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测量部1上的凸缘卡在其中,凹槽右端的两条凸缘组成的卡槽将测量部1上的凸缘卡在其中以便测量部1不用时能够固定在凹槽内,凹槽左端的两条凸缘组成的卡槽将测量部1上的凸缘卡在其中以便测量部1在使用时能够固定在凹槽内。

首先,按辅助部的提示区域的《基础护理学》或药物说明书的皮试方案配制皮试液;其次,对人体注射皮试液后,将测量部1从辅助部6背后的凸起10中滑出,用第一测量孔3对准原皮丘,判断原皮丘的大小,在皮试观察时间到点后(基础护理学观察时间20分钟、药物说明书观察时间30分钟),用第二测量孔4对准皮丘判断皮试结果(皮丘大于第二测量孔4为阳性,皮下小于第二测量孔4为阴形),同时用第三测量孔5对准红晕伪足判断皮试结果(红晕伪足大于第三测量孔5为阳性,红晕伪足小于第三测量孔5为阴性);同时,刻度2可用于对皮丘、红晕进行准确测量,在皮试过程中,辅助部6还能够用于对护理人员进行提示、指导,辅助护理人员对皮试结果进行正确判断。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部6的背部设有凸起10,所述凸起10上表面与辅助部6的背面连接,凸起10的上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凸起10的一个侧面,凹槽形状、大小与测量部1形状、大小相适配,凹槽与测量部1间隙配合;为了方便从凹槽中拿出所述测量部1,测量部1的端部设有直径为15mm的半圆形指柄11,指柄11位于所述凹槽外以方便使用者拿捏测量部1。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