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5981发布日期:2018-10-23 23:1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提升带,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提升部紧贴于肋骨及骨盆之间身躯,可沿着脊椎的长度方向有效产生牵引力的提升带。



背景技术:

通常所使用的腰部提升带,以相反的方向拉伸骨盆与腰部,牵引椎体(centrum)间距,使上体不受压力,可对变形的椎间盘恢复为原状带来帮助。

通常所使用的腰部提升带大部分都利用空气注入方式。此方式通过在带内侧具备形成有多个空气通道的管子,向收缩的管子注入空气,使管道膨胀并以垂直方向抻长,提升腰部。

但是,这种腰部提升带在注入空气时,收缩的管子膨胀的过程中,其体积除了以垂直方向外,还以内外侧方向增大而压迫腹部。从而,会引发腹部闷感、消化不良及血液循环障碍等。

此外,因为所有的空气通道是相互连通的,如对任何一侧施加压力,气压会集中到另一侧,稍微不慎就会恶化椎间盘脱出症。特别是,当腰部有动作时被提升的任何一侧会再次被收缩,在此瞬间,不能产生牵引效果。

因此,在开发多种形态的提升带。

例如,在申请于2012年2月21日的KR 10-2012-0017357中,已揭示‘具备关节的腰部提升带’。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将提升部紧贴于肋骨及骨盆之间的身躯,提升佩戴感,并沿着脊椎的长度方向有效产生牵引力的提升带。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者身躯中央切确并容易排列的提升带。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目的为提供可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调整大小,并能够以最大程度将提升部紧贴于身躯的提升带。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目的为提供可防止中央连接部重叠于提升部,或者可防止中央连接部上,在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相互重叠的情况下被连接的提升带。

解决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可包括提升部,由膨胀沿脊椎长度方向产生牵引力;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分别配置于所述提升部的左侧和右侧;及中央连接部,分别能够对所述左侧连接部及所述右侧连接部进行拆卸。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中央连接部可包括标记部件,根据使用者身体大小标记所述左侧连接部或所述右侧连接部的连接位置。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标记部件可配置为多个,所述多个标记部件可沿着所述中央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相隔离地被配置。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标记部件可包括语言标记(lexical indicia),标记用于指示所述左侧连接部的外围或所述右侧连接部的外围的曲线及所述曲线对应的使用者身体大小。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左侧连接部或所述右侧连接部,可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具有与所述曲线曲率对应的外围。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被配置为圆形,所述曲线可被配置为作为所述圆形一部分的弧形状。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中央连接部,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进行拆卸。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可被配置为钩环扣(hook and loop fastener),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被配置为所述钩环扣的钩部分,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可被配置为所述钩环扣的环扣部分。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左侧连接部或所述右侧连接部,可包括外围部件,被配置为从所述提升部的上端或下端延长而形成,并围绕外侧;从所述中央连接部的端部到所述标记部件的距离及所述外围部件的宽度总和可少于或等于所述中央连接部总长度的1/2。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提升部可包括膨胀区域,沿着所述脊椎的长度方向延长而形成,并由流体注入膨胀;及多个隔绝区域,在所述多个膨胀区域之间以所述提升部的上下方向形成。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多个膨胀区域能以腰部侧面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配置。

根据一个侧面,从所述左侧连接部或所述右侧连接部的端部到所述多个膨胀区域中,最接近于所述左侧连接部或所述右侧连接部的膨胀区域的距离可大于或等于所述中央连接部总长度的1/2。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左侧连接部及所述右侧连接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提升部左侧或右侧的上端;及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提升部左侧或右侧的下端。

根据一个侧面,所述中央连接部可包括第一中央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及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

技术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膝盖提升器,可通过使提升部紧贴于筋骨及骨盆之间身躯,提升佩戴感,沿着脊椎长度方向有效产生提升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膝盖提升器,可对使用者的身躯即容易亦切确地进行排列。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膝盖提升器,可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调整大小,并以最大程度将提升部紧贴到身躯。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膝盖提升器,可防止中央连接部重叠于提升部,或者可防止中央连接部上,在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相互重叠的情况下被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立体图。

图2a及2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外侧面。

图3a及3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内侧面。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配戴于使用者身躯时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例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中,与附图符号无关,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且对此重复的说明给予省略。在说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判断有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不必要地模糊实施例的要点时,其详细说明给予省略。

此外,在说明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用语。这些用语只是为了指定说明书中记载的构成要素,而不是限定该构成要素的本质、步骤或顺序。当一个构成要素被记载为“连接”、“组合”或“连接”于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其构成要素虽可直接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在其之间也可以“连接”、“组合”或“连接”另外的构成要素。

对于包含在任何一个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和包含共同功能的构成要素,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名称进行说明。除非没有相反的器材,记载在任何一个实施例的说明也可适用于其它实施例中,并将省略在重复范围内的具体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立体图,图2a及2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外侧面,图3a及3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的内侧面,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配戴于使用者身躯时的状况。

参照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10可包括提升部100、左侧连接部200、右侧连接部300及中央连接部400。

所述提升部100通过膨胀可沿着脊椎长度方向产生提升力。

特别地,参照图2a,提升部100沿着使用者的身躯可具备以左右方向(X方向)延长的长度,沿着使用者脊椎的长度方向以上下方向(Y方向)延长的高度。

所述提升部100可包括多个膨胀区域110,多个隔绝区域120及多个切割区域130。

所述多个膨胀区域110可沿着脊椎的长度方向或提升部100的上下方向延长而形成。因此,膨胀区域110的一端可配置在邻近于提升部100上端102的位置,并且,膨胀区域110的另一端可配置在邻近于提升部100下端104的位置。

此外,多个膨胀区域110可沿着提升部100的长度方向或提升部100的左右方向相互隔离地配置。因此,在多个膨胀区域110中的一部分可配置在与提升部100的左侧端部或右侧端部200邻近的位置。多个膨胀区域110中的另一部分可配置在与提升部100的右侧端部或左侧连接部300邻近的位置。

如上所述,所构成的多个膨胀区域110可由流体注入被膨胀,由多个膨胀区域110的膨胀从提升部100沿着脊骨的长度方向可发生牵引力。

特别地,参照图4,多个膨胀区域110,能以腰部侧面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配置。具体地,多个膨胀区域110中一部分以腰部侧面为中心被配置在前方,多个膨胀区域110中的另一部分以腰部侧面为中心被配置在后方。由此,当多个膨胀区域110被膨胀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对骨盆和筋骨之间的腰部旁边产生提升力。

此外,多个膨胀区域110中,邻近的膨胀区域110之间的空间可配置多个隔绝区域120。

所述多个隔绝区域120可沿着脊骨的长度方向或提升部100的上下方向延长而形成。并可沿着提升部100的上下方向离隔地配置。

因为在前述的多个隔绝区域120未注入流体,当向提升部100注入流体时可仅膨胀多个膨胀区域110。

此时,由多个膨胀区域110及多个隔绝区域120的配置可在提升部100形成以上下方向延长的多个空气柱。

此外,通过在多个隔绝区域120中,邻近的隔绝区域120的间隙空间从一个膨胀区域110到邻近的另一个膨胀区域110传递流体。

例如,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10可在右侧连接部300配置流体注入部件350,注入到流体注入部件350的流体可具备着方向性从右侧传递到左侧。

前述的多个膨胀区域110及多个隔绝区域120可按照如下所述的方法形成在提升部100。

例如,将相同大小的织物图层重叠在一起之后,通过利用高频率在一定位置进行黏贴,可形成多个隔绝区域120,在织物图层由高频率未黏贴的空间,可形成多个膨胀区域110。

但是,在提升部100形成多个膨胀区域110及多个隔绝区域120的方法不限于此,如可沿着提升部100的上下方向延长而形成空气柱,任何形成方法皆可行。

此外,在多个膨胀区域110之间,在与提升部100的上端邻近的位置可配置多个切割区域130。

例如,多个切割区域130可沿着提升部100的上端到下端延长而形成。此时,切割区域130的切割宽度可从所述提升部100的上端102向下端104扩大地形成。

此外,多个切割区域130可沿着提升部100的左右方向相隔离地被配置。且在多个切割区域130之间可配置三个或四个膨胀区域110。

当向提升部100注入流体时,多个膨胀区域110以提升部100的上下方向膨胀起来,切割区域130的切割宽度可变小。由此,提升部100的上端长度可变得比提升部200的下端长度短。

当提升带10被配戴于使用者时,可通过前述多个切割区域130,防止在腰部上方或腹部上方由提升部100的压迫被松弛的现象。

此外,参照图3b,提升部100可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片状部件140。

至少一个以上的片状部件140可围绕形成于提升部100的内侧面。

例如,当多个片状部件140围绕形成于提升部100的内侧面时,多个片状部件140中的一个可从提升部100的上端102延长至提升部100中央,多个片状部件140中的另一个可从提升部100的下端104延长至提升部100中央。

此外,当一个片状部件140围绕形成于提升部100的内侧面时,一个片状部件140可从片状部100的上端102向下端104延长或从提升部100的下端104向上端102延长,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再参照图2a,提升部100可进一步包括在多个膨胀区域110内连接膨胀区域110上下端的弹性部件150。

所述弹性部件150可通过多个膨胀区域110的膨胀拉伸应变,并通过弹性部件150的收缩多个膨胀区域110可恢复为原状。

再次,参照图1,在前述提升部100的左右一侧可分别连接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

此时,左侧连接部200在配戴提升带10的情况下能使用者为基准,配置于左侧,右侧连接部300可将提升带10被配戴的情况下以使用者为基准配置在右侧。

此外,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以提升部100为基准可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

具体地,左侧连接部200可包括连接于提升部左侧上端的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连接于提升部左侧下端的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同样,右侧连接部300可包括连接于提升部右侧上端的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及连接于提升部右侧下端的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

同样,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部10的左侧连接部200可包括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通过右侧连接部300被配置为包括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的双层皮带类型,以能够最紧贴地被配戴于使用者的身躯。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使用者的腰部是弯曲的,腰上部的周长短于腰下部的周长,如果提升部100的上端长度等于提升部200的下端长度,提升部100的上端不能紧贴于腰上部,因此,从提升部100所产生的提升力可不能到位地传递至使用者。

此时,通过调整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第1右侧连接部件310之间的间距,使提升部100上端的总长度对应于腰上部的周长,通过调整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之间的间距,使提升部100下端的总长度对应于腰下部的周长。由此,能以最大程度将提升部100紧贴于腰部,对使用者传达好从提升部100发生的提升力。

特别地,参照图2a,左侧连接部200或右侧连接部300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从所述提升部100的上端102及下端104延长而形成,并围绕外侧的左侧外围部件230及右侧外围部件330;

具体地,左侧外围部件230可被配置为从所述提升部100的上端102及下端104延长而形成,并可围绕左侧连接部200,如第一左侧连接部210及第二左侧连接部220的外侧,右侧外围部件330可被配置为从所述提升部100的上端102及下端104延长而形成,并围绕右侧连接部300,如第一右侧连接部31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320的外侧。

此外,参照图3a,左侧连接部200或右侧连接部300,可具有第一固定部件。

此时,第一固定部件可为钩环扣中的钩部分。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包括具备在左侧连接部200的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具备在右侧连接部300的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

此时,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分别可具备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的内侧面及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的内侧面。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可分别具备在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的内侧面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的内侧面。

此外,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可配置为圆形。此时,具备于左侧连接部200的左侧外围部件230的一部分可形成为与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的外围相连,并可配置为左侧连接部200的端部曲率与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的曲率对应。

同样,具备于右侧连接部300的右侧外围部件330的一部分可形成为与第一左侧固定部件340的外围相连,并可配置为右侧连接部300的端部曲率与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的曲率对应。

再次参照图1,可配置能够拆卸于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的中央连接部400。

所述中央连接部400可包括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

所述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可连接于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之间,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可连接于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之间。

此时,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可配置为相同的形状,并可沿着使用者的身躯以左右方向延长而形成。

特别地,参照图2b,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两端部可被配置为曲线形状,所述曲线形状的曲率可与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的外围曲率对应。

同时,中央连接部400,例如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外侧面可具备第二固定部件430。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430可被配置为能够对前述的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进行拆卸。

例如,第二固定部件430可被配置为钩环扣,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整个外侧面可被配置为环部分。

相反,参照图3b,因为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内侧面为与使用者身躯相接触的部分,可被配置为无凹凸的光滑面。

如前所述,通过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两端部曲率及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的外围曲线相对应地被配置,且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整个外侧面形成第二固定部件430,能够使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和第二固定部件430紧贴地配戴于使用者的身躯,并按照使用者的体型调整大小时,可准确地排列于使用者身躯中央。

此时,通过将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配置为圆形,可较容易地对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和第二固定部件430进行拆卸。

再次参照图2b,在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可具备有根据使用者身体大小标记左侧连接部(图2a的200)或右侧连接部(图2的300)的连接位置的标记部件440。

所述标记部件440可配置为多个,多个标记部件400可沿着中央连接部400的长度方向相互隔离地被配置。

虽然图面示出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都具备多个标记部件440,但是,理所当然地,也可具备于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中的一个或者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的两端部中任一端部或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两端部。

此外,标记部件440可包括标记用于指示所述左侧连接部200的外围或所述右侧连接部300的外围的第一曲线442及标记与所述曲线442对应的使用者身体大小的语言标记(444)。

例如,第一曲线442指示左侧连接部200的左侧外围部件230或者右侧连接部300的右侧外围部件330应被连接的位置,第一曲线442可被配置为作为所述圆形一部分的弧形状。

此时,第一曲线442的曲率可配置为对应于左侧连接部200的两端部的曲率或右侧连接部300的两端部的曲率。并且,第一曲线442的曲率可配置为对应于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的曲率。

此外,所述语言标记444可标记为如27英寸、28英寸、29英寸、30英寸等使用者的腰部尺寸。但是,理所当然地,语言表示444并不局限于此,除了数字,还可被配置为文字等多种形态。

此外,标记部件440可进一步包括第2曲线446。

所述第二曲线446指示在第一左侧固定部件240及第一右侧固定部件340与提升部100邻接的外围被连接的位置,第二曲线446的曲率可与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两端部曲率对应。

如前所述,中央连接部400被配置为可分离于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中央连接部400包括标记部件440。由此,可将提升带10精确地定位到中央。

并且,参照图2a及图2b,从中央连接部400的端部到标记部件440的距离L1及外围部件230,330的宽度L2总和可配置为小于或等于中央连接部400总长度L3的1/2。

具体地,从中央连接部400的端部到多个标记部件440中表示最小大小的标记部件440的距离及外围部件230,330的宽度总和可等于中央连接部400总和(L3)的1/2,从中央连接部400的端部到多个标记部件440中,相对来说表示更大大小的表示部件440的距离及外围部件230,330的宽度总和可小于中央连接部400总长度L3的1/2。

由此提升部10以最小大小被安装时,可防止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相重叠的情况。这一点可能有助于改善佩戴感以及贴合力。

此外,从左侧连接部200或右侧连接部300的端部到多个膨胀区域110中最接近于左侧连接部200或右侧连接部300的膨胀区域的距离L4可以大于或等于中央连接部400总长度的1/2。

由此提升部10以最小的大小被安装时,可防止中央连接部400及多个膨胀区域110相互重叠的情况。这一点也可能有助于改善佩戴感及贴合力,对使用者有效传递由提升部100产生的提升力。

再次,参照图4,当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带10被配戴于使用者身躯时,按照使用者的体型,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可附着于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可附着于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

例如,在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向外部暴露的长度可短于在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10向外部暴露的长度。并且,第一左侧连接部件210及第一右侧连接部件310附着于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之后,可将第二左侧连接部件220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件320向下拉伸后将其附着于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能够以最大程度使其紧贴与使用者骨盆和筋骨之间的腰部侧面。

此时,在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外侧面具备的标记部件440,可使中央配置变得更加容易,在第一中央连接部件410及第二中央连接部件420的外侧面具备第二固定部件430,可使左侧连接部200及右侧连接部300与中央连接部400之间的拆卸变得更加容易。

如上所示,本发明虽然由限定的实施例护套图被说明,但此说明仅为便于理解提供,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可从这些器材进行多样的修改及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思想不能局限于实施例,除了下述的专利请求范围外,其他体现、其他实施例及与权利要求均等的,也属于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