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间隔部的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502发布日期:2018-08-31 19:5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部的一次性套穿衣服。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公开了包括具有吸收芯的中心片的一次性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也可包括图形。本文所公开的制品设计可被所有年龄的人穿着,包括婴儿、学步儿童、儿童、以及成人。可能期望在整个芯和/或中心片上连续地布置弹性部件以减弱芯和中心片区域的外观,这可帮助吸收制品看起来更像内衣。对于成人穿着者来讲,这可为尤其重要的。在整个芯和/或中心片上连续地布置弹性部件可在力区和/或弹性节段中产生太多的张力,从而导致裆区和与裆区相邻的区域横向牵入(即,收窄)。因此,吸收制品常常被设计成带有被切割成使得它们不横跨或连续地横跨芯或中心片延伸的弹性部件。相对于带有连续地横跨芯和/或中心片延伸的弹性部件的产品来讲,以该方式切割的弹性部件可提供对臀部的更高的覆盖率。当然,足够的覆盖率对于贴合性来讲是有利的。在贴合性之外,对于成人失禁产品来讲,足够的覆盖率也是所期望的以提供舒适度和安全性。长的连续弹性部件的太多的张力可导致相邻于横向轴线的带的部分收窄,并且在穿着者的背侧上向上拱起,从而损害贴合性并导致不适感。替代切割弹性部件以防止横跨芯和/或中心片的连续弹性部件的负面效应,可能期望在与中心片和/或芯重叠的前带和后带的区域中在力区和/或弹性节段之间产生间隔部。因此,在腿部切口处且直接处在腿部切口上方的区域可受益于间隔部以避免张力过于集中从而导致相邻于裆部的前片和后片收窄。这在后片中尤其是个问题,在那里其降低臀部覆盖率。在带有间隔部的情况下,弹性区或节段的平均张力被减小。在前带和/或后带中具有多个间隔部的另一种有益效果是其对图形的影响。重叠间隔部的图形比弹性化区的收拢区域更清楚。令人惊讶的是,人眼可清楚地感知到总体图形区域,即使图形的仅一部分重叠间隔部也是如此。这可归因于向观察者更清楚地示出了所述设计是什么,使得她可将她对所述设计的理解外推至其中图形重叠弹性部件的更多收拢区域。通过使用多个间隔部而不是切割弹性部件,可简化制备所述多股线弹性吸收制品的过程,因为其可导致针对每弹性区域或区管理较少的弹性部件。此外,多个间隔部还可改善制品出袋时的外观和穿着在穿着者身上时的外观,因为制品的裆部没有如此多地收缩,并且图形具有改善的外观。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的吸收制品可包括前带、后带、和中心片,所述中心片包括吸收芯、顶片、和底片。中心片可重叠前带和后带的一部分。前带和后带可包括重叠中心片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弹性部件,其中弹性部件设置成使得多个间隔部形成于前带和后带中的每一者中,并且其中重叠中心片的弹性部件为连续的。前带和后带可各自包括图形,所述图形重叠前带和后带中的间隔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部。图形可印刷在前带和后带中的每一者的外非织造布的面向穿着者侧上。前带和后带可由纵向连续的外覆盖件非织造布连接。前带和后带可各自包括内带非织造布和外带非织造布,其中外带非织造布为彼此离散的。前带和后带在包装件中可为接合的以形成侧接缝、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所述包装件包括多个类似制品。所述制品可为以打开形式封装的,使得未形成腿部开口或腰部开口。前带和后带中的每一者中的所述多个间隔部可各自为约5mm至约25mm,或约5mm至约25mm。前带和后带中的图形的至少一部分可重叠前带和后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在制品的收缩形式中,重叠前带和后带中的间隔部的图形的一部分的畸变程度小于重叠前带和后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的图形的一部分。前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组,其中每个组包括至少3个弹性部件,并且后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组,其中每个组包括至少3个弹性部件。前带中的所述两个弹性部件组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组可包括至少4个弹性部件。后带中的所述两个弹性部件组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组可包括至少4个弹性部件。前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可包括至少三个弹性部件组,其中每个组包括至少3个弹性部件或至少2个弹性部件。后带中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可包括至少三个弹性部件组,其中每个组包括至少3个弹性部件或至少2个弹性部件。前带和后带中的图形可形成腰带图形。一般来讲,图形可印刷在前带和后带的内带非织造布的面向衣服侧上。侧向相对的阻隔腿箍可侧向延伸超过中心片的侧向相对的侧边缘。附图说明虽然说明书以特别指出和清楚地声明被视为形成本发明的主题的权利要求书作出结论,但是据信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用于指示基本上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为处于典型的应用构型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透视图;图2为处于典型的应用构型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透视图。图3a为处于其平展未收缩状态的套穿衣服的平面图,示出了面向穿着者表面;图3b为图3a的套穿衣服的一个另选实施方案的平面图;图3c为图3b的套穿衣服的平面图,示出了面向衣服表面;图4a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b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c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d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e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f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七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g为沿着图3a中的线4-4截取的示例性一次性套穿衣服的第八实施方案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为沿着图3a中的线5-5截取的适用于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折叠的外腿箍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为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合适的包装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本文所用,术语“套穿衣服”是指穿着制品,穿着制品具有一个限定的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并且其是通过将腿插进腿部开口中并将制品往上拉过腰部而穿到穿着者的身上。术语“一次性的”在本文中用来描述不旨在作为衣服被洗涤或以其它方式恢复或再使用的衣服(即,旨在使用一次后丢弃,并且优选地被回收利用、堆肥处理或以其它与环境相容的方式处理)。套穿衣服还优选地为“吸收性的”以吸收和容纳各种从身体排出的流出物。吸收制品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如图1中所示的一次性吸收性套穿衣服。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制品”是指一般由婴儿和其他失禁个人穿着以吸收和容纳尿液、粪便和/或经液的套穿衣服。但是应当理解,术语吸收制品也适用于其它衣服,诸如训练裤、失禁短内裤、女性卫生内衣或女性内裤等。如本文所用,术语“弹性的”、“弹性体”和“弹性体的”是指通常能够延伸至至少50%的应变而不会断裂或破裂,并且能够在变形力移除后基本恢复至其最初尺寸(扣除固定变形)的材料。如本文所用,术语“接合”涵盖通过将元件直接附连到其它元件由此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以及通过将元件附连到一个或多个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依次附连到其它元件上)由此将一个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图1是吸收制品20的透视图。图2为吸收制品20的透视图。吸收制品20具有纵向中心线l1和横向中心线t1(也参见图3a)。吸收制品20具有外表面22、与外表面22相对的内表面24、前区26、后区28、裆区30、和接缝32,所述接缝接合前区26和后区28以形成两个腿部开口34和腰部开口36。另参见图1-图3,吸收制品20包括主部1、侧部2和腰部部分3。在图1和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包括为了覆盖穿着者的裆区的吸收主体38(以下可称为“主体”)和围绕腰部开口36横向延伸的带40。吸收制品20还可包括用以覆盖主体38的外覆盖件层42。带40限定腰部开口36。带40、主体38和/或外覆盖件层42共同限定腿部开口34。吸收制品20可具有设置在前区26和/或后区28中的图形46。图形46可印刷在非织造布上,包括最外非织造布(即,外覆盖件非织造布或外带非织造布)的面向穿着者表面,并且包括内带非织造布的面向衣服侧。图形也可印刷在底片膜的面向衣服侧上。适用于本文所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图形和图形构型示出于以下ussn中:14/878,156(代理人案卷号13574),包括13574的图1-图2和图6-图8;62/136003(代理人案卷号13744p),包括13744p的图1-图2和图7-图8的图形46a-图形46f的布置;11/999,229(代理人案卷号10659m)。如由10659m所公开,本公开的图形可部分地印刷在底片膜上,并且部分地印刷在带非织造布上。此外,本公开的图形还可包括如13574中所述的锚固图形。在本公开的图3b中,锚固图形310可为蝴蝶结。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包括用以覆盖穿着者裆区的吸收主体38和围绕腰部开口36横向延伸的带40。吸收制品20还可包括用于覆盖主体38的外覆盖件层42。带40限定腰部开口36。带40、主体38和/或外覆盖件层42共同限定腿部开口34。带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可从第一腰区26中的第一腰边134延伸穿过裆区至第二腰区28中的纵向相对的第二腰边138,并且可形成吸收制品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吸收性主体38吸收和容纳沉积在主体38上的身体流出物。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主体38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该形状具有纵向中心线l1、横向中心线t1、纵向延伸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48(以下可称为“纵向侧边缘”)和横向延伸的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50(以下可称为“横向端边缘”)。主体38也具有腰片(即,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前腰区26中的前腰片52和定位在后腰区28中的后腰片54)以及介于前腰片和后腰片52,54之间的位于裆区30中的裆片56。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可包括旨在环绕穿着者腰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前带和后带84,86,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84,86由形成吸收制品20的裆区30的主体38连接。前带和后带84和86可由第一带层形成,所述第一带层形成吸收制品的外表面22的一部分,第一带层82可的由两个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形成。前带和后带84和86也可包括形成吸收制品20的内表面24的一部分的第二带层83,第二带层83也可由两个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形成。第二带层还可以是不连续的,并横向间隔开。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可由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可包括不同的材料。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可由非织造物、膜、泡沫、弹性非织造物或它们的组合形成。前带和后带84,86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性体材料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股线、弹性体膜、弹性体带状物、弹性体非织造布、弹性体长丝、弹性体粘合剂、弹性体泡沫、稀松布或它们的组合。弹性体材料的一部分可与外覆盖件层直接组合。吸收制品的主体38可包括外表面22、底片60、内表面24、顶片58和设置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的吸收芯62。底片可由非织造材料、编织材料、膜或包括这些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的层合体形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底片是膜和非织造层合体,其中层合体的非织造物是外覆盖层。此外,主体38可包括设置在主体侧缘处或邻近其设置的弹性化阻隔腿箍64。前带和后带84,86可重叠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带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设置在主体的外表面上,或另选地设置在主体的内表面上。第二带层的一部分和/或第一带层的一部分可直接附接到外覆盖件层。另选地,前带和后带84,86可包括形成所述带的第一表面的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其中所述纤维网沿着所述带的腰部边缘或另选地腿部开口边缘折叠以包裹弹性体材料并形成所述带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带部分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单一的材料纤维网形成。在图4c和图4d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可包括前可延展带和后可延展带84,86,它们分别设置在前腰区和后腰区26,28中并且旨在环绕穿着者腰部的至少一部分,前带和后带84,86由形成制品的裆区30的主体连接。第一带和第二带可由第一带层形成,所述第一带层从第一腰区26中的第一腰部边缘134延伸穿过裆区至第二腰区28中的纵向相对的第二腰部边缘138,并且形成吸收制品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前带和后带84,86也可包括形成吸收制品的内表面24的一部分的第二带层,第二带层可由两个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形成。第一带部分和第二带部分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性体材料可包括弹性股线、弹性体膜、弹性体条、弹性体非织造物、弹性体长丝、弹性体粘合剂、弹性体泡沫、稀松布或它们的组合。吸收制品的主体38可包括外表面22、底片60、内表面24、顶片58和设置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的吸收芯62。第一带层可形成外表面22的一部分。此外,主体可包括设置在主体的侧边缘处或附近的弹性化阻隔腿箍64。第二带层可与主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第二带层纤维网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形成第一带层的外表面或另选地形成第一带层的内表面。另选地,第一带层的前部分和/或后部分可沿着带区域的腰部边缘折叠以包裹弹性体材料并形成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的第二带层的一部分。换句话讲,所述带部分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由单一材料纤维网形成的。在图4e和图4f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可包括全外覆盖件层42,其从第一腰区26中的前腰部边缘134延伸穿过裆区至第二腰区28中的纵向相对的后腰部边缘138。所述制品也可包括旨在环绕穿着者腰部的前带和后带84,86,前带和后带84,86连接到吸收制品20的外覆盖件层42和/或主体38。第一带和第二带由形成所述带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带层形成,第一带层由两个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形成。第一带部分和第二带部分也包括形成吸收制品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二带层,第二带层也由两个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形成。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可由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或可包含不同的材料。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可由非织造布、膜、泡沫或它们的组合形成。第一带和第二带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性体材料可包括弹性股线、弹性体膜、弹性体条、弹性体非织造物、弹性体长丝、弹性体粘合剂、弹性体泡沫、稀松布或它们的组合。第一带和第二带可设置在外覆盖件层的内表面上。另选地,第一带和第二带可设置在外覆盖件层的外表面上。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外覆盖件层在腰区中将形成制品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第一带层将形成制品外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带层(当存在时)可设置在第一带层和外覆盖件层之间。吸收制品20的主体38可包括外表面22、底片60、内表面24、顶片58、和设置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的吸收芯62。此外,主体38可包括设置在主体38的侧边缘处或附近的弹性化阻隔腿箍64。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可重叠主体38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设置在主体38的外表面上,或另选地设置在主体38的内表面上。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设置在外覆盖件层的内表面上,或另选地所述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设置在外覆盖件层的外表面上。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包括形成所述带的第一表面的纵向间隔的材料纤维网,其中所述纤维网沿着所述带的腰部边缘36折叠以包裹弹性体材料并形成所述带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换句话讲,所述带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可由单一材料纤维网形成。带和后带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皱纹、褶皱、折叠部可具有与外覆盖件层不同的构型、尺寸、取向、形状等。在图4g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20可包括旨在环绕穿着者腰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前带和后带84,86,前带和后带84,86连接到形成吸收制品20的裆区30的一部分的主体38。前带和后带84,86由第一带层82形成,该第一带层82形成吸收制品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84,86还包括第二带层83,该第二带层83形成吸收制品20的内表面24的一部分。第二带层可以是横向不连续的且横向间隔开的。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可由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或可包含不同的材料。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可由非织造物、膜、泡沫或它们的组合形成。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84,86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82,83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性体材料可包括弹性股线、弹性体膜、弹性体条、弹性体非织造物、弹性体长丝、弹性体粘合剂、弹性体泡沫、稀松布或它们的组合。弹性体材料的一部分可与外覆盖件层直接组合。吸收制品的主体38可包括外表面22、底片60、内表面24、顶片58和设置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的吸收芯6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底片可为非织造物和膜层合体,其中非织造物由外覆盖件层形成。此外,主体38可包括设置在主体38的侧边缘处或附近的弹性化阻隔腿箍64。前带和后带84,86可与主体3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带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设置在主体38的外表面上。第二带层的一部分和/或第一带层的一部分可直接附接到外覆盖件层。前带和后带84,86可由第一带层形成,该第一带层从第一腰区26中的第一腰边134延伸穿过裆区至第二腰区28中的第二腰边138,并且形成吸收制品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前带和后带84,86还可包括第二带层,该第二带层从第一腰区26的第一腰边134延伸穿过裆区至第二腰区28的第二腰边138,并且形成吸收制品2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可由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或可包含不同的材料。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可由非织造物、膜、泡沫、织造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形成。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84,86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腰区和第二腰区26,28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第一带层与第二带层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性体材料可包括弹性股线、弹性体膜、弹性体条、弹性体非织造物、弹性体长丝、弹性体粘合剂、弹性体泡沫、稀松布或它们的组合。吸收制品20的主体38可包括外表面22、底片60、内表面24、顶片58、和设置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的吸收芯62。第一带层和第二带层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形成外表面22的一部分。此外,主体38可包括设置在主体38的侧边缘处或附近的弹性化阻隔腿箍64。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一部分可与主体3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另选地,前带部分和后带84,86可包括形成带部分的第一表面的带层,其中带层可沿着带部分的腰边折叠以缠绕弹性体材料并且与相对带层的一部分重叠。换句话讲,带部分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和外表面的一部分可由单一的材料网形成。主体38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被制成为可延展至大于构成主体38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例如底片60的固有延展性的程度。所述附加延展性可为所期望的以便允许主体38在穿着者运动期间适形于穿着者的身体并且/或者提供足够的身体覆盖率。所述附加延展性也可能是所期望的,例如为了使包括在延伸之前具有特定尺寸的主体38的吸收制品的使用者能够延伸主体38的前腰区26、后腰区28或这两个腰区,从而为不同尺寸的穿着者提供附加身体覆盖率,即,使所述制品适合于个体穿着者。只要裆区被延伸至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腰区相比相对较小的程度,则所述一个或多个腰区的此类延伸即可使主体38具有大致沙漏形形状,并且在制品被穿着时可赋予其合身的外观。此外,所述附加延展性也可为所期望的以便最小化制品10的成本。例如,可使用否则的话仅足够制备缺乏这种延展性的相对较小制品的材料量来制备能够延伸以足够地覆盖穿着者的制品,其对穿着者的贴合性大于所述不能延伸的较小吸收制品的贴合性。主体38的一部分例如腰区26,28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基础结构的一部分可被制成为可侧向延展到最大延展性,其大于裆区中主体38另一部分的最大延展性,使得所述部分中的每一者至其最大延展性的侧向延伸赋予主体38沙漏形形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下伏于和/或直接相邻于前可延展带和后可延展带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主体38的部分可被制成为可侧向延展至最大延展性,其大于主体38的另一部分例如裆区的最大延展性,使得所述部分中的每一者至其最大延展性的侧向延伸有待于通过如下方式将吸收制品穿用到穿着者身体上:使腰区能够被延伸以贴合到穿着者髋部上,并且此外还打开腿部开口并将腿部开口取向成使得穿着者能够更有效地将腿部穿过所述开口。主体38中的附加横向延展性可以多种方式提供。例如,用于制造主体38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可通过许多已知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折叠。另选地,主体38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由成型材料网或成型层合体材料网制成,如以chappell等人的名义公布于1996年5月21日的美国专利5,518,801中所描述的那些材料。该成型材料网包括不同的横向延伸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初始材料已通过压花或另一种变形方法加以改变以产生大致纵向取向的交替的脊和谷的图案,并且在横向延伸的改变的区域之间还包括横向延伸的未改变区域。成型材料网可在垂直于脊的方向上最多延伸至脊和谷承受显著较小的力而变平的点,所述力小于延伸超过那个点所需的力。除横向延展性之外,如上所述的成型层合体网的产生向主体38底片提供了改善的纹理和与衣服类似的外观和感觉。所述变形在薄膜中产生与衣服类似的图案并在多层膜和非织造层合体底片中增加非织造物的膨松度。另选地,吸收制品的一部分可被环轧并且因此具有如美国专利5,366,782(公布于1994年11月22日,授予curro等人)中所描述的高度可延展性。具体地,环轧设备包括具有相互啮合的齿的相对的辊,所述相对的辊递增拉伸从而使形成吸收制品(或其一部分)的材料塑性地变形,从而使得制品在环轧区中可延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可在前腰区或后腰区的至少一个腰区的一部分中被环轧,例如下伏于和/或直接相邻于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主体38的部分,而其它区域可包结构化类弹性成形纤维网材料。制品可在一个或两个腰区中的整个宽度上环轧,或者另选地可仅在主体38宽度的一部分上或仅在一个或两个带的一部分上环轧。主体38的前侧向中心部分和后侧向中心部分可具有与主体38的其它部分不同的延展性范围。另外或另选地,当经受给定水平的反向拉伸力时,侧向中心部分可延展至更大或更小的程度,即,可比主体38的其它部分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延展。主体38可包括液体可渗透的顶片58、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60和其间设置的吸收芯62。主体38可另外包括沿着纵向侧边缘48设置的阻隔腿箍64。阻隔腿箍64改善对裆区30中的液体和其它身体流出物的约束性。图5中所示的阻隔腿箍64包括可折叠以形成具有两层的阻隔腿箍的单层材料。阻隔腿箍64从处于或邻近纵向侧边缘48的主体的侧面朝纵向中心线l2延伸。阻隔腿箍可沿着折叠线66向后朝纵向侧边缘48折叠。阻隔腿箍64可具有邻近远侧部分68的第一阻隔腿箍弹性材料72和邻近阻隔腿箍64的近侧部分70的第二阻隔腿箍弹性材料73。阻隔腿箍64的近侧部分70可接合至邻近纵向侧边缘48的底片60。沿着折叠线66和远侧部分68的阻隔腿箍64的部分可不与裆区30中的主体38的任何部分附接,使得阻隔腿箍64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阻隔腿箍64的横向端部74可在或邻近腿箍的纵向相对的端部通过某种附接方法接合到顶片58,所述附接方法可为任何已知的方法,诸如粘合剂、热粘结、压力粘结等,如图5所示。其它合适的腿箍公开于ussn62/136003(代理人案卷号13744p)中,包括公开于13744p的图5a-图5c中的那些。液体可渗透的顶片58可邻近吸收芯62的面向身体表面定位,并且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附接方法接合到吸收芯和/或接合到底片60。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60通常是吸收制品20的邻近吸收芯62的面向衣服的表面定位的那部分,并且防止吸收和容纳于其中的流出物将可能接触吸收制品20的制品染污。吸收芯被定位在顶片58和底片60之间并吸收和保持诸如尿液和其它某些身体流出物的液体。顶片58、底片60和吸收芯可由任何已知的材料来制造。合适的顶片材料可包括多孔泡沫;蜂窝状泡沫;开孔塑料膜;或由天然纤维(例如,木纤维或棉纤维)、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或聚丙稀纤维)或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组合所构成的机织物或非织造纤维网。合适的底片材料可包括允许蒸汽从尿布逸出同时还防止流出物透过底片的透气材料。用于吸收制品20中的合适的吸收芯可包括任何吸收材料,所述吸收材料通常为可压缩的、可适形的、对穿着者的皮肤无刺激性,并且能够吸收和保留液体诸如尿液和其它某些身体流出物。此外,吸收芯的构型和构造可有变化(例如,一个或多个吸收芯或一个或多个其它吸收结构可具有变化的厚度区、一个或多个亲水梯度、一个或多个超吸收梯度、或较低平均密度和较低平均基重的采集区;或者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层或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可包括流体采集组件、流体分配组件和流体存储组件。具有流体采集组件、流体分配组件和流体储存组件的合适的吸收芯的示例描述于美国专利6,590,136。外覆盖件层42可设置在吸收制品20的外表面22上并且覆盖吸收性主体38的裆片56。外覆盖件层42可延伸进入并覆盖主体38的前腰片52和后腰片54。外覆盖件层可形成底片和/或主体的一部分。外覆盖件层42可直接接合至并覆盖主体38的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60的一部分或全部。前带和后带84,86的中心片80可通过外覆盖件层42接合至主体38的前腰片52和后腰片54。因此,外覆盖件层42设置在前带和后带84,86与主体38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60之间。在一个图2和图4c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外覆盖件层42与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60共延。腿部弹性材料140设置成以便大致沿着主体38的纵向侧边缘48纵向延伸。腿部弹性材料140可至少设置在吸收制品20的裆区30中,或可沿着整个纵向侧边缘48设置。外覆盖件层42可包含与构成带40的内层83和外层8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外覆盖件层42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材料层。外覆盖件层42可包含任何已知材料并且可包含用于上述前带和后带84,86的材料。外覆盖件层42可包含合成纤维的单层非织造网。外覆盖件层42可包括单层疏水的、不可拉伸的非织造材料。外覆盖件层可包含膜、泡沫、非织造物、织造材料等和/或它们的组合,诸如膜和非织造物的层合体。带40可包括前带84和后带86(下文可称为“前后带84,86”)并且具有环状构型,该环状构型通过将前带84和后带86在接缝32处永久地或可重复紧固地连接或将前带和/或后带永久地或可重复紧固地连接到主体38。带40可为环状和弹性的。环状弹性带40围绕吸收制品20的腰部开口36横向延伸,并且用来动态地产生适应力以及对在穿着期间动态地产生的力进行分布。申请人已发现,可通过控制弹性体材料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身体的开口之间的距离、线密度和预应变来产生改善的贴合性。这可通过在整个带40上选择表现出所需特性的不同材料而发生。不同材料可以特定距离、线密度和预应变进行组合来产生用于动态地产生贴合力的带40。这种改善的贴合性转化为围绕腰部开口的减少的松垂和/或间隙问题。下述实施例示出了合适的带实施方案的所述不同部分的各种特性:实施例1:节段的尺度每个节段相对于产品长度的宽度(%)第一弹性节段(102)5%-25%第二弹性节段(104)5%-20%第三弹性节段(106)10%-30%第四弹性节段(108)10%-25%实施例2:力区的尺度前带和后带中的弹性部件300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相同的分特(例如,800)和相同的预应变(例如,120%)。弹性部件300可呈2,3,4或5个单个弹性元件的组。在另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中,前带和后带的弹性部件中的每一者可为140%应变下的680分特。前带和后带中的每一者可单个地包括1-10,2-8,3-7或4-6个间隔部136。前带和后带84,86可包括任何已知的材料。适用于前带和后带84,86的材料可由范围广泛的材料制成,诸如塑料膜;开孔塑料膜;以下材料的织造或非织造纤维网:天然材料(例如,木纤维或棉纤维)、合成纤维(例如,聚烯烃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或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的组合;或涂覆的织造或非织造纤维网。带可包括合成纤维的非织造纤维网。所述带可包括可拉伸的非织造布。带可包括内疏水性、不可拉伸的非织造材料和外疏水性、不可拉伸的非织造材料。带40可包括位于前带84中的第一弹性节段102和第二弹性节段104。带40可包括位于后带86中的第三弹性节段106和第四弹性节段108。第一弹性节段102和第四弹性节段108相邻于腰部开口36。第二弹性节段104和第三弹性节段106相邻于腿部开口34。第一弹性节段102可包含前带84的纵向长度的20%至80%,25%,40%,50%,60%,70%。第二弹性节段104可包含前带84的纵向长度的20%至80%,25%,40%,50%,60%,70%。第三弹性节段106可包含后带86的纵向长度的20%至80%,25%,40%,50%,60%,70%。第四弹性节段108可包含后带86的纵向长度的20%至80%,25%,40%,50%,60%,70%。带40可包括位于第一弹性节段102和第二弹性节段104之间的前边界,并且前边界可位于与吸收芯的前边缘相距的5mm,10mm,20mm,30mm,40mm,50mm以内。带40可包括位于第三弹性节段106和第四弹性节段108之间的后边界,并且后边界可位于与吸收芯的后边缘相距的5mm,10mm,20mm,30mm40mm,50mm以内。带40可包括位于前带84中的第一力区110、第二力区112、第三力区114、第四力区116、第五力区118、和第六力区120。第一力区110、第二力区112、和第三力区114可位于第一弹性节段102中。第四力区116、第五力区118、和第六力区120可位于第二弹性节段104中。第一力区110、第二力区112、第三力区114、第四力区116、第五力区118和第六力区120可包括0至10n/区的横向力。某个区中的力也可在带40的中心与左纵向延伸的侧边缘和右纵向延伸的侧边缘48之间改变。第一力区110相邻于腰部开口36设置。第六力区120相邻于腿部开口34设置。第一力区110、第二力区112、和第三力区114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纵向轴线位于朝腰部开口的前带宽度的上三分之二以内。第四力区116的至少一部分、第五力区118、和第六力区120位于朝腿部开口34的前带宽度的下三分之二以内。带40可包括位于后带86中的第七力区122、第八力区124、第九力区126、第十力区128、第十一力区130、和第十二力区132。第七力区122、第八力区124、和第九力区126可位于第三弹性节段106中。第十力区128、第十一力区130、和第十二力区132可位于第四弹性节段108中。第七力区122、第八力区124、第九力区126、第十力区128、第十一力区130和第十二力区132可包括0至10n/区的横向力。第七力区122相邻于腿部开口34。第十二力区132相邻于腰部开口36。第七力区122、第八力区124、和第九力区1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朝腿部开口34的后带宽度的下三分之二以内。力区可沿着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纵向轴线在整个带中等距分布。力区也可沿着前带和后带84,86中的纵向轴线在整个带中不等距分布。力区可具有变化的宽度和长度。力区可为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如例如当被主体38和/或吸收芯中断时。前带84可包括5至50根弹性股线。前带84可包括10至20根弹性股线。后带86可包括5至50根弹性股线。后带86可包括10至20根弹性股线。弹性股线分布在不同的力区之间。弹性股线可均匀地分布在力区之间。弹性股线还可不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力区之间。每个力区包括至少一根弹性股线。弹性股线可具有介于200至2500之间的线密度。线密度是弹性股线中的弹性纤维的密度。线密度的最常用单位是分特(decitex),缩写为“分特”(“dtex”),其为每10,000米的质量克数。线密度可用来改变力分布。例如,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单根弹性股线的密度、将具有较小线密度的多根弹性股线彼此紧密地组合和/或与其它弹性体材料组合来达到期望的力分布。弹性股线可具有弹性预应变。弹性预应变是一根弹性股线或多根弹性股线在将一个或多个弹性体与第一带层和/或第二带层组合的点处的长度增加百分比。例如,具有15厘米(cm)自由长度的股线可承受所施加的负荷,使得15cm的弹性股线现在变为18cm长。该3cm的长度增加是15cm的20%(3/15),或者20%的应变。弹性预应变可用来改变单根弹性股线或多根弹性股线的力分布。力分布还可通过结合一根或多根弹性股线的弹性预应变以改变线密度来改变。存在于后带86的第三弹性节段106中的第八力区124的弹性预应变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七力区122和第九力区126两者的弹性预应变。存在于后带86的第四弹性节段108中的第十一力区130的弹性预应变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十力区128和第十二力区132两者的弹性预应变。存在于后带86的第三弹性节段106中的第八力区124中的弹性部件的线密度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七力区122和第九力区126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弹性部件的线密度。存在于后带86的第四弹性节段108中的第十一力区130中的弹性部件的线密度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十力区128和第十二力区132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弹性部件的线密度。第一弹性节段102的力可不等于第二弹性节段104的力。第三弹性节段106的力可不等于第四弹性节段108的力。位于第四弹性节段108中的弹性部件连续地横向覆盖基本上整个节段。位于第三弹性节段106中的弹性部件可被主体38和/或吸收芯侧向中断。每个区中的弹性股线的数量可根据吸收芯的放置来改变。申请人已发现,使用较薄的吸收芯可导致需要增大的弹力来补偿制品厚度的改变。力分布必须根据吸收芯的位置和厚度进行调节。这尤其影响第二弹性部分和第三弹性部分。设置在带中的弹性股线可以弯曲型式对齐,使得弹性股线的曲线的切线可与中心线形成锐角或者可形成弓形形状。这可允许达成力分布和/或协调拉伸部分中的印花和弹性化/皱曲/弹性部件。第三弹性节段106的第八力区124与第七122和第九126力区相比包含较大或相等的力分布。第四弹性节段108的第十一力区130与第十128和第十二132力区相比包含较大或相等的力分布。弹性股线之间的间隙可为3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或22mm。第二力区112和第十一力区130中的隙弹性股线之间的间隙可大于第一110和第三114力区或第十128和第十二132力区中的弹性股线之间的间隙,例如,20mm。第十二力区132和腰部开口36之间的间隙可介于约15mm至40mm之间。所述间隙也适用于稀松布材料基体的横向延伸的元件之间的间隙。第一弹性节段102和第二弹性节段104之间的间隔部136a可按至少1.5,2,3或4倍大于设置在所述弹性节段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弹性部件的平均间距。第三弹性节段106和第四弹性节段108之间的间隔部136可按至少1.5,2,3或4倍大于设置在其它弹性节段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弹性部件的平均间距。在前带部分84和后带部分86中,间隔部136b也可位于至少两个交替区之间。间隔部136可按至少1.5,2,3或4倍大于设置在所述弹性节段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弹性部件的平均间距。间隔部可沿纵向为5mm至25mm,7mm至20mm,10mm至15mm,和/或12mm至13mm。如图3b所示,前带和后带84,86可包括多个间隔部136。例如,前带84可包括相邻于前带端边的间隔部136c,并且前带也可在被中心片80重叠的前带的部分中包括多个间隔部136d,136e和136f。后带也可包括相邻于后带端边的间隔部136g,并且后带也可在被中心片80重叠的后带的部分中包括多个间隔部136h,136i,136j和136k。前片和后片中的弹性部件中的每一者可连续地横跨中心片延伸。图3b的制品可具有各种带构型,包括图4d的构型。可能期望具有沿着前带和/或后带的整个纵向长度均匀间隔的多个间隔部。最靠近腿部边缘且位于后带中的侧接缝下端的间隔部(例如,136k)可最有利于减轻负责臀部覆盖率的带的部分中的应力。因此,可能期望后带的顶半部(纵向地从腰部边缘至后带的中点)在力分布上高于后带的底半部(纵向地从腿部边缘至后带的中点)–相同的力分布动态特征对于前带来讲可同样成立。后带的顶半部中的较高力分布和后带的底半部中的较低力对于体重指数(“bmi”)大于32的穿着者来讲可为所期望的,因为此类穿着者常常需要较大的臀部覆盖率。相反的情况对于较低bmi(32或更低)的穿着者来讲是可成立的,其中后带在后带的底半部中具有较高力分布,并且在后带的顶半部中具有较低力分布。如图3c所示,图形46f和图形46b可重叠多个间隔部136。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包括弹性部件的区域(较多畸变区域302)中,呈腰带图形形式的图形46f和图形46b被更多地畸变(在制品的收缩形式或部分地收缩形式中,诸如当制品被穿着时),因为所述图形在被穿着时将被更多地收拢。由间隔部产生的区在被穿着时将被较少地畸变(较少畸变区域304)。在图3c中,仅示出了弹性部件300和中心片80的一部分。令人惊讶地,人眼可清楚地感知到总体图形区域(相对于无间隔部存在于其中设置了图形的部位时的情况),即使图形的仅一部分重叠间隔部也是如此)。这可归因于在较少畸变区域304中向观察者更清楚地示出了所述设计是什么,使得她可将她对所述设计的理解外推至其中图形重叠弹性部件区的较多畸变区域302。申请人已令人惊讶地发现,通过改变带84,86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力分布,使得第二力区112、第五力区118、第八力区124、和第十一力区130具有大于相邻区的力分布,将产生吸收制品的改善的贴合性和舒适度。所述的力分布转化为围绕腰部开口的改善的贴合性和相伴的减少的松垂和/或间隙问题。在紧接的上段内容中所提及的间隙允许看护者或使用者容易地应用和移除吸收制品。该特征可类似地用交替的高低力分布的力区来表示。第二力区112的增大的力分布也允许看护者或使用者用较小的力来拉伸吸收制品,因为第一力区110的力分布小于第二力区112的力分布。包装件本公开的吸收制品可放置到包装件中。包装件可包含聚合物膜和/或其它材料。与吸收制品的特性相关的图形和/或标记可形成在、印刷在、被定位在、和/或放置在包装件的外部部分上。每个包装件可包括多个吸收制品。吸收制品可在压缩下堆积以便减小包装件的尺寸,同时仍然为每个包装件提供足够量的吸收制品。通过在压缩下封装吸收制品,护理者可容易地处理和存储包装件,同时由于包装件的尺寸的缘故,也为制造商提供了分配方面的节省。因此,根据本文所述的“袋内叠堆高度测试”,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可具有小于约100mm,小于约95mm,小于约90mm,小于约85mm,小于约85mm,但大于约75mm,小于约80mm,小于约78mm,小于约76mm,或小于约74mm的“袋内叠堆高度”,具体地例举在所指定范围和在其中形成的或从而形成的所有范围内的所有0.1mm增量。另选地,根据本文所述的“袋内叠堆高度测试”,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可具有约70mm至约100mm,约70mm至约95mm,约72mm至约85mm,约72mm至约80mm,或约74mm至约78mm的“袋内叠堆高度”,具体地列举在所指定范围和在其中形成的或从而形成的所有范围内的所有0.1mm增量。图6示出了包括多个吸收制品1004的示例性包装件1000。包装件1000限定所述多个吸收制品1004所在的内部空间1002。所述多个吸收制品1004被布置成一个或多个叠堆1006。测试方法节段袋内堆叠高度测试如下确定吸收制品的包装件的袋内叠堆高度:设备使用带有平坦刚性水平滑板的厚度测试仪。厚度测试仪被构造成使得水平滑板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其中水平滑板总是在平坦的刚性水平基板的正上方保持在水平取向。厚度测试仪包括适用于测量水平滑板和水平基板之间的缝隙的装置,精确至±0.5mm以内。水平滑板和水平基板大于接触每个板的吸收制品包装件的表面,即每个板在所有方向上均延伸超过吸收制品包装件的接触表面。水平滑板对吸收制品包装件施加850±1克力(8.34n)的向下力,所述向下力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合适的砝码放置在水平滑板的不接触包装件的顶部表面的中心上,使得滑板加上添加的砝码的总质量为850±1克。袋内叠堆高度的测试规程在测量之前,将吸收制品包装件在23±2℃和50±5%的相对湿度下进行平衡。将水平滑床台提起并且将吸收制品包装件以如下方式居中地放置在水平滑床台的下方,所述方式使得包装件内的吸收制品处于水平取向(参见图6)。将接触板中任一者的包装件的表面上的任何柄部或其它封装结构均抵靠包装件的表面折叠平坦,以便最小化它们对所述测量的影响。缓慢地放低水平滑板,直到其接触包装件的顶部表面,然后释放。在释放水平滑板之后十秒,测量水平板之间的缝隙,精确至±0.5mm以内。测量五个相同的包装件(相同尺寸的包装件和相同的吸收制品数目),并且将算术平均值报告为包装件宽度。计算并报告“袋内叠堆高度”=(包装件宽度/每个叠堆的吸收制品数目)×10,精确至±0.5mm以内。测试设备/环境使用合适的张力检验器,诸如带有mtstestworks版本4.0的mtsalliance或等同仪器。应当使用配有能够固定侧接缝的至少整个横向长度的平压夹具的检验器。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校准该仪器。测试是在23℃±2℃和50%±2%的相对湿度下进行的。样本制备使产品的侧接缝断裂以将前带与后带分离。从这些带切除相应的力区(如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带和后带的每个分离的节段在本文中将称作“测试样本”。所有材料层,包括基础结构部件,均应当与测试样本保持在一起。所有切割线均为直的,平行于吸收制品的横向。每个测试样本均需要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材料。测量相应区的宽度(沿吸收制品的纵向的尺度)。测定测试样本的长度。所述长度沿吸收制品的横向测量从处于充分拉伸状态的测试样本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距离。所述充分拉伸状态为如下状态,其中测试样本被0.1n/mm乘以测试样本宽度的力拉伸。如果测试样本的一端或两端不平行于纵向,则将测试样本内的最短长度视作测试样本的长度。调整过的测试样本长度被定义使得测试样本的长度减去上夹具和下夹具中的任何材料的合并长度。因此,如果将测试样本安装在夹具中,使得每端处的10mm被固定在夹具中,则调整过的带长度为所测量的带长度减去20mm。在测试之前,保持测试样本未拉伸至少10min。测试针对每个测试样本,设定张力检验器的初始标距长度以允许测试样本在松弛状态中被安装。归零负荷传感器以抵消样本重量。沿吸收制品的横向以254mm/min的速率拉伸测试样本,并且在测试样本达到调整过的测试样本长度的65%之后的5秒内测量负荷(n)。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力区中的每一者的横向力:测试样本的横向力(n/mm)=测量值(n)/力区宽度(mm)应当了解,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旨在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数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引用的所有文件的相关部分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对于任何文件的引用均不应当被解释为承认其是有关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当本发明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件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矛盾时,应当服从在本发明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虽然已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多个其它变化和修改。因此,本文旨在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涵盖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