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供给装置及其方法以及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79526发布日期:2018-11-09 17:3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粉粒体供给装置及其方法以及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粉粒体供给装置及其方法、以及包括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和被覆该吸收体的表侧的透液性顶片,尿或经血等排泄液透过顶片而被吸收体所吸收并保持。作为吸收体,广泛采用在粉碎木浆等亲水性短纤维中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sap)并纤维堆叠为棉状而成的吸收体,作为在确保充分的可吸收量的同时应对进一步的薄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等要求的吸收体,提出了各种如下所述的吸收体(以下也称为小室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周围被表侧片和里侧片的接合部包围、并且表侧片和里侧片未被接合的多个小室(小室);以及该小室内所含的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7)。

关于小室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也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7),但是基本上具有下述共同点:对形成表侧片和里侧片中的任一者的第1片连续地进行输送,同时在其输送过程中空出间隔形成多个接收凹陷,接着将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供给至该接收凹陷内,然后在第1片的接收凹陷的开口侧连续地被覆第2片,将第1片的接收凹陷间部分与第2片接合,然后间歇地在成为各个吸收体的边界的位置切断。

已知在连续地制造这样的小室吸收体的情况下,向各个吸收体进行切断时若在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部分进行切断,则切断装置的刀刃的寿命缩短,因此在成为各个吸收体的各部分断续地供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有时在吸收体中含有除臭剂颗粒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以外的粉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情况下同样地在制造生产线中进行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作为这样的粉粒体的间歇供给技术,以往有专利文献4所示的技术。该现有技术中,在使粉粒体下落供给至对象面上的供给通路的中途的侧面设置抽吸嘴,在向对象面上供给粉粒体时不从抽吸嘴进行抽吸,在不进行供给时从抽吸嘴抽吸下落途中的粉粒体,由此使粉粒体在供给通路的途中排出,由此能够进行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但是,该现有技术中,利用抽吸这样的间接力进行粉粒体从供给通路的排出,因此,在停止粉粒体的供给时,在开始抽吸后到完全切换为止存在时间差,难以进行伴有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的供给停止的间歇供给。另外,无法明确区分抽吸力的作用部分和非作用部分,因此,还存在难以在例如供给通路中的横向的一部分进行粉粒体的间歇供给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10833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7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30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3-283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17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12-500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10-522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在间歇供给中的切换时的响应性优异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及其方法、以及使用该供给装置及其方法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及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代表性方式如下所述。

<第1方式>

一种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粉粒体储存槽,对粉粒体进行储存;

送出装置,将储存于所述粉粒体储存槽中的粉粒体连续地送出;

滑槽,将从所述送出装置送出的粉粒体进行下落输送而下落供给至供给位置;

阻断体,从非阻断位置间歇地进入到阻断所述斜槽中的截面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以及

回收路,从所述滑槽分支出来,以将被所述阻断体阻断的粉粒体导出至所述滑槽外。

(作用效果)

使阻断体从非阻断位置间歇地进入到阻断滑槽中的截面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并且将所阻断的粉粒体导出至滑槽外,若采用如此的构成,则在阻断体处于非阻断位置时,经通滑槽的整个截面方向将粉粒体供给至供给位置,在阻断体处于阻断位置时,将被阻断体阻断的粉粒体导出至滑槽外,在供给位置中的与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不进行粉粒体的供给。即,通过阻断体与粉粒体的物理撞击,进行粉粒体的供给停止和开始的切换,从而能够进行间歇供给,与利用抽吸力的以往的间歇供给相比,切换的响应性优异,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切换。另外,还能够对供给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间歇供给。

<第2方式>

如第1方式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不阻断所述滑槽中的cd方向中间的颗粒通过而阻断其两侧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

通过所述阻断体向所述滑槽的间歇的进入和所阻断的粉粒体向回收路中的导出,在所述供给位置,cd方向上与所述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间歇供给,cd方向上不与所述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连续供给。

(作用效果)

通过采用如此使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不阻断滑槽中的cd方向中间的颗粒通过而阻断其两侧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的构成,在供给位置,能够在cd方向上与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粉粒体的间歇供给,在cd方向上不与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粉粒体的连续供给。

<第3方式>

如第1方式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在所述滑槽中的整个截面方向上阻断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

通过所述阻断体向所述滑槽的间歇的进入和所阻断的粉粒体向回收路的导出,在整个所述供给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作用效果)

通过采用如此使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在滑槽中在整个截面方向阻断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的构成,能够在整个供给位置进行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第4方式>

如第1方式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中,作为所述阻断体,具备第1阻断体和第2阻断体,该第1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不阻断所述滑槽中的cd方向中间的颗粒通过而阻断其两侧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该第2阻断体间歇地进入到在所述滑槽中的整个截面方向上阻断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

通过所述第1阻断体向所述滑槽的间歇的进入和所阻断的粉粒体向回收路的导出,在所述供给位置,cd方向上与所述第1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间歇供给,并且cd方向上不与所述第1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连续供给,

通过所述第2阻断体向所述滑槽的间歇的进入和所阻断的粉粒体向回收路的导出,在整个所述供给位置进行所述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作用效果)

可以将第2方式和第3方式这两者的粉粒体间歇供给组合实施。

<第5方式>

一种粉粒体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将粉粒体进行下落输送而下落供给至供给位置的滑槽的入侧连续地供给粉粒体,

同时使阻断体从非阻断位置间歇地进入到阻断所述滑槽中的截面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

在所述阻断体位于非阻断位置时,通过所述滑槽的整个截面方向将所述粉粒体供给至所述供给位置,

在所述阻断体位于阻断位置时,将被所述阻断体阻断的粉粒体导出至所述滑槽外,在所述供给位置中的与所述阻断体的阻断位置对应的位置不进行所述粉粒体的供给。

(作用效果)

发挥与第1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6方式>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备:

搬运装置,将连续带状的第1片沿着连续方向进行搬运;

凹陷形成单元,在该搬运过程的第1片上在cd方向上空出间隔依次形成多个凹陷;

粉粒体供给装置,在所述凹陷形成单元的下游侧,将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供给至所述第1片的凹陷;

第2片供给装置,在所述粉粒体的供给位置的下游侧,在所述第1片上重叠在md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第2片;

片接合装置,在将所述第2片进行重叠的位置的下游侧,将所述第1片的凹陷间部分与第2片接合,依次形成包含所述粉粒体的多个小室排列而成的吸收体的连续体;以及

切断装置,将所述吸收体的连续体在md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切断为各个吸收体,

所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

并采用下述构成:

在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位于与所述第1片中的向所述各个吸收体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凹陷之间的md方向中间时,利用所述第1阻断体进行所述粉粒体的供给阻断,

在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包含与所述第1片中的向所述各个吸收体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凹陷时,利用所述第2阻断体进行所述粉粒体的供给阻断。

(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制造装置,在与各个吸收体的切断位置重合的小室中不含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因此能够防止切断装置的刀刃的寿命缩短。另外,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中间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小室中也不含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因此该部分在吸收后膨胀也少,因此在吸收后吸收体也可形成适合于腿围的形状。即,在粉碎木浆等亲水性短纤维中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并纤维堆叠为棉状而成的吸收体中,通常形成为使前后方向中间部缩窄以使其沿着腿围的形状,但利用上述制造装置制造的吸收体也可得到同样的适合性。

<第7方式>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将连续带状的第1片沿着连续方向进行搬运,

在该搬运过程的第1片上,在cd方向上空出间隔依次形成多个凹陷,

在该凹陷形成位置的下游侧,将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供给至所述第1片的凹陷,

在该粉粒体的供给位置的下游侧,在所述第1片上重叠在md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第2片,

在将所述第2片进行重叠的位置的下游侧,将所述第1片的凹陷间部分与第2片接合,依次形成排列有包含所述粉粒体的多个小室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将该吸收体的连续体在md方向上空出间隔切断为各个吸收体,

所述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

在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位于与所述第1片中的向所述各个吸收体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凹陷之间的md方向中间时,利用所述第1阻断体进行所述粉粒体的供给阻断,

在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供给位置包含与所述第1片中的向所述各个吸收体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凹陷时,利用所述第2阻断体进行所述粉粒体的供给阻断。

(作用效果)

发挥与第6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带来下述优点等:可进行在间歇供给中的切换时的响应性优异粉粒体的间歇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粘贴型一次性尿布的内表面的尿布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粘贴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尿布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6-6截面图。

图4是图1的7-7截面图。

图5的(a)是图1的8-8截面图、(b)是图1的9-9截面图。

图6是图1的5-5截面图。

图7的(a)是吸收体的主要部分剖开俯视图、(b)是其1-1截面图。

图8是示出小室的各种配置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是吸收体的俯视图。

图10是吸收体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和图10的2-2截面图。

图12是吸收体的制造设备的流程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吸收体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4是砧辊的(a)主要部分截面图、(b)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的俯视图。

图15是波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16是压入辊的(a)主要部分截面图、(b)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其他吸收体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8是滑槽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19是图18的3-3截面图。

图20是图19的4-4截面图。

图21是示出凹陷形成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22是示出粉粒体供给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23是示出第2片被覆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24是示出熔接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由第1阻断体所致的阻断状态的设备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6是示出由第1阻断体所致的阻断状态的图19的4-4截面图。

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由第2阻断体所致的阻断状态的设备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8是吸收体的连续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吸收性物品的示例>

图1~图6示出了粘贴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例,图中的符号x表示除搭扣带以外的尿布的全幅,符号l表示尿布的全长。关于各构成部件,除了以下记述的固定或接合部分以外,根据需要与公知的尿布同样地进行固定或接合。作为用于这些固定或接合的手段,可以适当选择热熔粘接剂、熔接(加热熔接、超声波熔接)。

该粘贴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在透液性顶片与位于外表面侧的不透液性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50的基本结构,具有腹侧端翼部ef和背侧端翼部ef,并且具有向吸收体50的侧缘的侧方延伸出的一对侧翼部sf,该腹侧端翼部ef和背侧端翼部ef是分别向吸收体50的前侧和后侧延伸出的部分,并且是不具有吸收体50的部分。在背侧部分b中的侧翼部sf分别设置有搭扣带13,在尿布的穿着时,在将背侧部分b的侧翼部sf与腹侧部分f的侧翼部sf的外侧重叠的状态下将搭扣带13卡定至腹侧部分f外表面的适当位置。

另外,在该粘贴型一次性尿布中,吸收性主体部10以及各侧翼部sf的整个外表面由外装片12形成。特别是在包含吸收体50的区域中,在外装片12的内表面侧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固定有不透液性片11,进一步在该不透液性片11的内表面侧依次层叠有吸收体50、中间片40和顶片30。顶片30和不透液性片11在图示的例中为长方形,具有在前后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上比吸收体50稍大的尺寸,顶片30中的从吸收体50的侧缘伸出的周缘部与不透液性片11中的从吸收体50的侧缘伸出的周缘部由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另外,不透液性片11形成得比顶片30略宽。

进一步,在该吸收性主体部10的两侧设置有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竖立)的侧部立体护围60、60,形成该侧部立体护围60、60的护围片62、62固定于从顶片30的两侧部上至各侧翼部sf的内表面的范围。

以下,依次对各部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外装片)

外装片12是构成产品外表面的片。外装片12呈两侧部的前后方向ld的中央部缩窄的形状,此处成为包围穿着者的腿的部位。作为外装片12,优选无纺布,但并不限定于此。无纺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原材料纤维,例如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以外,还可以使用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作为加工法,可以使用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热风法、针刺法等。但是,从能够兼顾肌肤触感和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纺粘无纺布或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长纤维无纺布。无纺布除了可以使用一片以外,也可以多片重叠使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利用热熔粘接剂等将无纺布相互粘接。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其纤维基重优选为10~50g/m2、特别优选为15~30g/m2。外装片12也可以省略,该情况下,可以使不透液性片11为与外装片12相同的形状而构成产品外表面。

(不透液性片)

不透液性片11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在聚乙烯片等上层叠无纺布而成的层压无纺布、夹设有防水膜从而实质上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该情况下,不透液性片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等。当然,除此以外,还可以例示近年来从防止潮湿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的不透液性并且具有透湿性的原材料。作为该不透液性并且具有透湿性的原材料的片,例如可以例示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混炼无机填充剂、成形为片后在单轴或双轴方向上拉伸而得到的微多孔性片。此外,在不使用防水膜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法制成的不透液性的片也可以作为不透液性片11使用:利用使用了细旦(microdenier)纤维的无纺布、通过施加热或压力使纤维的空隙小而实施的防漏性强化、高吸水性树脂或疏水性树脂、拒水剂的涂布等。

(顶片)

顶片30可以使用具有透液性的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为何种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使用了这些之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此外,无纺布可以利用任意的加工进行制造。作为加工方法,可以例示公知的方法、例如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合法等。例如,若要求柔软性、悬垂性,则水刺法为优选的加工方法,若要求蓬松性、柔软性,则热粘合法为优选的加工方法。

(中间片)

中间片40接合在顶片30的内面,用于使透过顶片30的排泄液迅速地向吸收体50侧移动以及防止返流。对于中间片40和顶片30之间的接合,除了使用热熔粘接剂以外,还可以使用烫印、超声波熔接。作为中间片40,除了使用无纺布以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多个透过孔的树脂膜。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与在顶片30的项中说明的原材料同样的原材料,但优选亲水性或纤维密度比顶片30高的原材料,因为液体从顶片30向中间片40的移动特性优异。

图示方式的中间片40比吸收体50的宽度短且配置于中央,但也可以横贯全宽设置中间片40。中间片40的前后方向ld的长度可以与尿布的全长相同,也可以与吸收体50的长度相同,还可以为以接受液体的区域为中心的短的长度范围内。

(侧部立体护围)

为了阻止顶片30上的排泄物横向移动、防止侧漏,优选设置从产品宽度方向wd上的两侧的内表面突出(竖立)的侧部立体护围60。

该侧部立体护围60由护围片62和沿着前后方向ld以伸长状态固定在该护围片62上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63构成。作为该护围片62,可以使用防水性无纺布,另外,作为弹性伸缩部件63,可以使用橡筋线等。弹性伸缩部件除了如图1和图3所示那样各设置多条以外,也可以各设置1条。

护围片62的内表面在顶片30的侧部上具有宽度方向wd的固定始端,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部分由热熔粘接剂等从该固定始端固定于不透液性片11的侧部和位于该部分的外装片12的侧部。

在腿围处,侧部立体护围60的固定始端的宽度方向wd的内侧在产品前后方向ld的两端部固定于顶片30上,但是其间的部分为非固定的自由部分,该自由部分可通过弹性伸缩部件63的收缩力而竖立。在穿着尿布时,尿布呈船形穿着于身体,并且弹性伸缩部件63的收缩力起作用,因此,通过弹性伸缩部件63的收缩力使侧部立体护围60竖立而与腿围密合。其结果,可防止从腿围处的所谓的侧漏。

与图示的方式不同,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将护围片62的宽度方向wd的内侧的部分在前后方向ld上的两端部以对折的状态固定,使其间的部分为非固定的自由部分,该对折的状态具有从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部分向内侧延伸的基端侧部分、和从该基端侧部分的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端缘向身体侧折返并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延伸的前端侧部分。

(平面护围)

如图1~图3所示,在各侧翼部sf,在护围片62的固定部分中的固定始端附近的宽度方向wd的外侧,由橡筋线等构成的腿围弹性伸缩部件64以沿着前后方向ld伸长的状态固定于护围片62与不透液性片11之间,由此使各侧翼部sf的腿围部分构成为平面护围。腿围弹性伸缩部件64也可以配置于侧翼部sf中的不透液性片11与外装片12之间。腿围弹性伸缩部件64除了如图示例那样在各侧设置多条以外,也可以在各侧仅设置1条。

(搭扣带)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搭扣带13具有形成固定于尿布的侧部的带安装部13c和从该带安装部13c突出的带主体部13b的片基材;以及设置于该片基材中的带主体部13b的宽度方向wd的中间部的、相对于腹侧的卡定部13a,该卡定部13a的前端侧为握持部。搭扣带13的带安装部13c夹在侧翼部中的形成内侧层的护围片62和形成外侧层的外装片12之间,并且由热熔粘接剂与两片62、12粘接。另外,卡定部13a由粘接剂以不能剥离的方式与片基材接合。

作为卡定部13a,优选机械性搭扣(平面搭扣)的钩搭扣件(雄搭扣件)。钩搭扣件在其外表面侧具有多个卡合突起。作为卡合突起的形状,包括レ字形、j字形、蘑菇形、t字形、双j字形(j字形物背靠背结合而成的形状)等,可以为任一形状。当然,也可以设置粘合材层作为搭扣带13的卡定部。

另外,作为形成从带安装部至带主体部的片基材,除了可以使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还可以使用塑料膜、聚乙烯层压无纺布、纸或它们的复合原材料。

(目标片)

在腹侧部分f中的搭扣带13的卡定部位,优选设置为了易于卡定的具有目标的目标片12t。关于目标片12t,在卡定部为钩搭扣件13a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由塑料膜或无纺布构成的片基材的表面上设置有很多钩搭扣件的卡合突起可缠绕的圈纱的目标片,另外,在粘合材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对由富有粘合性的表面平滑的塑料膜构成的片基材的表面实施剥离处理而成的目标片。另外,在腹侧部分f中的搭扣带13的卡定部位由无纺布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图示方式的外装片12由无纺布构成、且搭扣带13的卡定部为钩搭扣件13a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目标片12t,将钩搭扣件13a缠绕于外装片12的无纺布而进行卡定。该情况下,可以将目标片12t设置在外装片12与不透液性片11之间。

(吸收体)

吸收体50为吸收保持排泄物的液分的部分。吸收体50可以藉由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与其表面或里面的至少一侧的部件粘接。

如图7中放大所示,吸收体50为小室吸收体50,该小室吸收体50具有表侧片51;配置在表侧片的里侧的里侧片52;周围被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的接合部54包围、并且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未被接合的小室(小室)55;以及该小室55内所含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通过如此在被接合部54包围的多个小室55内分配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能够防止吸收体50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不均匀分布。小室吸收体50可以由未图示的包装片包装。该情况下,除了可以将一片包装片以包围吸收体50的表里面和两侧面的方式卷绕成筒状以外,也可以用2片包装片以从表里面两侧夹持的方式包装。作为包装片,可以使用薄页纸、特别是皱纹纸、无纺布、聚乙烯层压无纺布、开有小孔的片等。但是,优选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不会脱出的片。在包装片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亲水性的sms无纺布(sms、ssmms等),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等。基重优选为5~40g/m2、特别优选为10~30g/m2。在利用包装片将小室吸收体50进行包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小室吸收体的表侧和里侧中的任意一侧进行木浆纤维的纤维堆叠,并将它们全部用包装片包装起来。

表侧片51可以为透液性原材料,也可以为不透液性原材料,在图示方式那样位于顶片30侧的情况下,优选为透液性原材料。表侧片51可以与顶片30同样地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在表侧片51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作为其构成纤维,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选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除了单成分纤维以外还包括复合纤维);以及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从热加工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无纺布的纤维结合法没有特别限定,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脱落,优选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这样纤维密度提高的结合法。在使用多孔性塑料片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脱落,其开孔径优选小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外形。另外,在表侧片51的原材料为疏水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含有亲水剂。

为了容易地进行制造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配置,并且为了确保吸收膨胀后的容积,优选在表侧片51中的构成各小室55的部分形成有从里侧向表侧凹陷的凹陷51c。

作为里侧片52,也可以采用与表侧片51同样的原材料,但在利用透液性原材料构成表侧片51的情况下,里侧片52也可以采用不透液性原材料。作为可用于里侧片52的不透液性原材料,可以从不透液性片11的项中所述的原材料中适当选择使用。虽然未进行图示,但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也可以为一片原材料对折重叠而成的一个层和另一个层。

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相对于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为非固定的、可自由移动,除此以外,也可以与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粘接或粘合。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也可以某种程度地块状化。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可以直接使用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如下粒径:使用500μm的标准筛(jisz8801-1:2006)进行筛分(5分钟的振荡),并且对于通过该筛分落下至筛下的颗粒使用180μm的标准筛(jisz8801-1:2006)进行筛分(5分钟的振荡),此时,残留于500μm的标准筛上的颗粒的比例为30重量%以下、残留于180μm的标准筛上的颗粒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材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但优选吸水量为40g/g以上。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有淀粉系、纤维素系或合成聚合物系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可以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或丙烯酸(盐)聚合物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形状,优选通常使用的粉粒体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优选使用吸水速度为70秒以下、特别是40秒以下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吸水速度过慢时,容易产生所谓的返流,即,供给至吸收体50内的液体返出至吸收体50外。

另外,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优选使用凝胶强度为1000pa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由此,即使在制成蓬松的吸收体50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吸收后的粘着感。

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基重量可以根据该吸收体50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适当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为50~350g/m2。聚合物的基重量小于50g/m2时,难以确保吸收量。超过350g/m2时,效果饱和。

小室55的平面形状可以适当确定,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但为了形成更密的配置,优选为多边形。小室55除了以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进行排列以外,也可以将形状和尺寸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小室55组合进行排列。

小室55(即,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集合部也是同样)的平面排列可以适当确定,但优选规则地重复的平面排列,除了如图8(a)所示的斜方格状、如图8(b)所示的六边格状(它们也称为错列状)、如图8(c)所示的正方格状、如图8(d)所示的矩形格状、如图8(e)所示的平行体格(如图示那样,多个平行的倾斜方向的列的组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设置2组的方式)状等(包括它们相对于伸缩方向以小于90度的角度倾斜的方式)那样规则地重复的平面排列以外,也可以为小室55的组(组单元的排列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也可以为图样或文字状等)规则地重复的平面排列。

各小室55的尺寸可以适当确定,例如前后方向ld的长度55l可以为8~30mm左右,另外宽度方向wd的长度55w可以为10~50mm左右。

将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接合的接合部54优选通过超声波熔接、热封这样的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的熔接进行接合,但也可以藉由热熔粘接剂进行接合。

将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接合的接合部54只要以包围各小室55的方式配置即可,除了如图示方式那样以虚线状(在包围各小室55的方向上断续)形成以外,也可以形成为连续线状。在断续地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在包围小室55的方向上的接合部54之间,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或者即使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也比小室55内少。

将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接合的接合部54的尺寸可以适当确定,例如线宽(与包围小室55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54w可以为0.6~8.0mm左右。另外,在以虚线状(在包围小室55的方向上断续地)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优选包围小室55的方向上的接合部54的长度54l为0.6~8.0mm左右、点间隔54d为0.8~10.0mm左右。特别是在强接合部54a的情况下,优选线宽54w为1.0~4.0mm左右、接合部54的长度54l为1.5~4.0mm左右、点间隔54d为0.8~2.5mm左右。另外,在弱接合部54b的情况下,优选线宽54w为0.6~3.5mm左右、接合部54的长度54l为0.6~2.5mm左右、点间隔54d为1.0~4.0mm左右。

以连续线状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的接合部54的宽度、以及以虚线状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的线宽54w除了在包围小室55的方向上是恒定的以外,也可以是变化的。另外,以虚线状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的各接合部54的形状可以适当确定,除了全部为相同形状以外,也可以根据部位为不同的形状。特别是在使各小室55的形状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优选在各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接合部54。另外,在强接合部54a的情况下,优选也设置于各顶点位置,但在弱接合部54b的情况下,出于弱接合部54b容易剥离、小室55的合并顺畅地进行的原因,优选不设置于各顶点位置。在各顶点位置设置接合部54的情况下,其形状优选形成向各边的方向突出的放射状(星形)的形状。

可以在接合部54将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强力地接合,以使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吸收膨胀而充满于小室55内时,接合部54不会通过其内压而剥离,但若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充满于小室55内,则有可能因膨胀阻碍和所谓的凝胶堵塞而导致吸收量、吸收速度降低。因此,优选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膨胀压使包围该小室55的接合部54的一部分或全部剥离,该小室55与邻接小室55合并而形成大的小室55。这样的功能例如可以如下实现:在适当位置设置使接合强度较弱的弱接合部54b,确定配置于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种类和量,以使该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饱和吸收时的体积充分大于小室55的容积。

可以使在整个吸收体50中的接合部54的接合强度均匀,但以下述方式构成为优选方式之一: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的方式那样,将吸收体50的平面区域分割为多个区55g,使包围各区55g的小室55组的位置的接合部54为接合强度相对较强的强接合部54a,使位于其内侧的接合部54为接合强度相对较弱的弱接合部54b,弱接合部54b优先于强接合部54a而剥离。该情况下,可以为如下方式:区55g内的全部的弱接合部54b通过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膨胀压而剥离,形成遍及该区55g整体的一个小室55后,包围该区55g的强接合部54a通过该区55g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膨胀压而剥离,但若为不发生剥离的方式,则不容易出现吸收膨胀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凝胶化物移动并集合于大腿间部等低处而使穿着感变差的状况。例如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若假定尿被排泄到符号z的位置,则如图10所示那样尿以此处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同时各位置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将该尿吸收。此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压增高的小室55而言,其周围的弱接合部54b无法完全对抗膨胀压从而发生剥离,与邻接小室55合并。只要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膨胀可使弱接合部54b剥离,该合并就会继续,可进行至周围具有强接合部54a的小室55为止。这样的功能例如可以如下实现:确定配置于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种类和量,以使该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饱和吸收时的体积充分大于各小室55的容积,并且该区55g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饱和吸收时的体积小于被强接合部54a包围的区55g整体的小室55合并时的容积。

强接合部54a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像图示方式那样,强接合部54a在前后方向ld或宽度方向wd、倾斜方向等特定的方向上接续贯通一定程度的范围时,其两侧的小室55由于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而膨胀,对此,强接合部54a到最后也不剥离,因此,吸收后沿着特定的方向形成以强接合部54a为底部的槽,沿着该槽的方向的液体扩散性提高。另外,强接合部54a在宽度方向wd或倾斜方向上接续时,该方向的液体扩散性的提高自不用说,还能够防止由吸收膨胀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凝胶化物的移动引起的不均匀分布。此外,关于位于宽度方向wd的最外侧的接合部,当其剥离时,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或其凝胶化物有可能漏出至吸收体50的侧方,因此优选为强接合部54a。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一定程度地延伸至小室55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wd的外侧,并为了增强而预先在该延伸部分施以缘部接合部54c。

接合强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改变接合部54的面积而简单地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利用热熔粘接剂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使热熔粘接剂的种类因部位而异的方法。

如图9所示,还可以设置没有内包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或者即使内包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其内包量也比其他小室少的空小室56。图9中的带有斜线图案的区域53a示出了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区域,由于假想了制造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散布区域的形状,因此周缘的小室55中有无斜线图案的部分,但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可在小室55内移动的情况下,产品中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在小室55内的存在位置不是固定的,与图7所示的状态同样地,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可能分布于整个小室55内。空小室56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内包量优选以重量比计为其他小室的1/2以下、特别是1/10以下,特别优选完全没有内包。例如,吸收体50的前端和后端是通过在制造时被切断为各个吸收体50而形成的,因此,若在该位置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则切断装置的刀刃的寿命有可能缩短。因此,优选至少吸收体50的前后端所通过的位置的小室55为空小室56。另外,在粉碎木浆等亲水性短纤维中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并纤维堆叠为棉状而成的吸收体50中,通常形成为使前后方向ld的中间部缩窄的形状以使其可沿着腿围,在小室吸收体50中,通过使前后方向ld的中间的两侧部的小室55为空小室56,该部分在吸收后膨胀也少,因此在吸收后吸收体50也可形成适合于腿围的形状。

制造吸收体50时,难以准确地将规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分配于各个小室55,因此,优选:使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均匀地散布于表侧片51或里侧片52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含有区域(除了形成空小室56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后,形成接合部54从而使表侧片51和里侧片52一体化,同时在小室55内封入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该情况下,特别是对于位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含有区域的周缘的周缘小室55,难以按照与小室55的周缘一致的准确的形状来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因此,由图9中斜线所示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散布区域53a的形状也可以看出,优选以散布区域53a的周缘通过周缘小室55的中间的方式来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该情况下,周缘小室55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内包量比位于周缘小室55的内侧的小室55减少,在周缘小室55的外侧具有小室55的情况下,该外侧的小室55成为实质上不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空小室56。

上述示例中,在小室55内仅内包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但也可以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一起内包除臭剂颗粒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以外的粉粒体。

<吸收体的制造>

上述的小室吸收体50可以如下制造:将连续带状的第1片沿着连续方向进行搬运,在该搬运过程中的第1片上,在cd方向上空出间隔依次形成多个凹陷,在该凹陷形成位置的下游侧,将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供给至第1片的凹陷,在该粉粒体的供给位置的下游侧,在第1片上重叠在md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第2片,在将第2片进行重叠的位置的下游侧,将第1片的凹陷间部分与第2片接合,依次形成包含粉粒体的多个小室排列而成的吸收体的连续体,将该吸收体的连续体在md方向上空出间隔切断为各个吸收体,由此进行制造。优选使第1片为上述小室吸收体50中的表侧片,使第2片为里侧片,但也可以相反。

图12示出了小室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具体例。该制造装置将以横向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的砧辊70作为基本部件,在砧辊70的上半部的旋转方向范围内,从旋转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第1片供给单元80、凹陷形成单元90、粉粒体供给装置100和第2片供给单元150。另外,在第2片供给单元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具备熔接单元160。

如图13和图14所示,砧辊70在外周面上具有空出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71、以及在凹部71间部分以包围各凹部71的方式设置的突起72。砧辊70外周面的凹部71与在旋转方向上分隔为抽气区73和非抽气区74的内部空间相通,在该砧辊70的内部空间中的抽气区73中连接有未图示的抽气扇等抽气装置,能够对凹部71内进行抽气。另外,在砧辊70外周面的凹部71间部分未形成有抽气口或排气口。

第1片供给单元80以沿着砧辊70的外周面的方式将由透液性无纺布构成的连续带状的第1片201向砧辊70的旋转方向进行供给,包含从未图示的第1片201的坯卷至砧辊70外周面的路径中的导辊、驱动辊等各种装置。

第1片供给单元80中优选具备波加工装置81。如图15所示,波加工装置81在外周面上具有在辊长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在辊周方向上连续的槽82g的槽纹辊82、和在辊长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在辊周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凸部83p的凸辊83,槽纹辊82和凸辊83以槽82g与连续凸部83p咬合的方式相向配置,并且具备将通过槽纹辊82和凸辊83的第1片201加热至熔融温度以下的加热单元84。加热单元84在图示方式中为包围凸辊83和槽纹辊82、内部气氛保持于规定温度的加热箱84,但也可以采用对槽纹辊82和凸辊83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的单元,另外也可以将这两者组合。波加工装置81中的第1片201的温度可以根据其原材料的种类适当确定,在假定使用通常的热塑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为40~100℃。

凹陷形成单元90可以是通过利用上述抽气单元对凹部71内进行抽气至少在至第2片202供给单元前使第1片201凹陷的凹陷形成单元,但在图示方式中,如图16所示,具备压入辊90作为凹陷形成单元90,该压入辊90与砧辊70对置,具有进入到砧辊70的各凹部71中的压针91,通过使连续带状的第1片201在压入辊90与砧辊70之间沿砧辊70的旋转方向通过,利用压针91将第1片201压入凹部71内,在第1片201上形成接收凹陷201c。

图13、图18~图20示出了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具体例。该粉粒体供给装置100具备:粉粒体储存槽101,对粉粒体203进行储存;送出装置102,将储存于粉粒体储存槽101中的粉粒体203连续地送出;滑槽103,将从送出装置102送出的粉粒体203进行下落输送而下落供给至供给位置;阻断体104、105,从非阻断位置间歇地进入到阻断滑槽103中的截面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以及回收路106,从滑槽103分支出来,以将被阻断体104、105阻断的粉粒体203导出至滑槽103外。

在图示方式中,作为将粉粒体203从粉粒体储存槽101送出的送出装置102,在粉粒体储存槽101的下端出口连接有所谓的旋转进料器102,利用该旋转进料器102将储存于粉粒体储存槽101中的粉粒体203连续地切出,对滑槽103进行连续定量供给。送出装置102并不限于旋转进料器102,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另外,可以不是定量供给,例如供给量可以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变化。

滑槽103只要将粉粒体203进行下落输送而下落供给至供给位置即可,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的粉粒体203不与周壁接触而下落的滑槽,也可以是在周壁上滑落的滑槽。即,滑槽103可以如图示方式那样在几乎竖直的方向上笔直地延伸,也可以与图示方式不同,在一部分或全部具有画弧那样的曲线状的部分或弯曲部分。滑槽103内的截面方向的通过位置可以在输送方向上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变化,但在仅对cd方向的一部分进行间歇供给的情况下,优选在cd方向上没有变化或者至少没有缩小变化。

阻断体104、105的阻断位置只要是阻断截面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颗粒通过的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不阻断滑槽103中的cd方向中间的颗粒通过而阻断其两侧的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或者可以是在滑槽103中的整个截面方向上阻断颗粒通过的阻断位置,或者可以在这些阻断位置中的一处设置第1阻断体104、在另一处设置第2阻断体105。

作为用于使阻断体104、105间歇进入到阻断位置的驱动机构,可以利用曲柄机构或液压缸使阻断体104、105相对于阻断位置直线往复驱动,或者以阻断体104、105的旋转移动轨迹通过阻断位置的方式利用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使阻断体104、105以一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或者以阻断体104、105的旋转移动轨迹通过阻断位置的方式利用曲柄机构使阻断体104、105平行旋转移动。

回收路106是在粉粒体203撞击到阻断体104、105上而发生移动的方向上具有入口的通路,其利用抽气扇等的输送力或自重将被阻断体104、105阻断的粉粒体203导出至滑槽103外。经由回收路106所回收的阻断粉粒体203优选如图示方式那样回送至粉粒体储存槽101中进行再利用,但也可以暂时储存于储藏罐或储藏袋中进行再利用,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再利用。

进一步详细地对图示方式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进行说明,滑槽103、阻断体104、105、回收路106构成为一个箱型单元。该箱型单元具有顶板部111和底板部112、以及覆盖它们之间的空间的周围的侧板部113,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的壳体110、设置在顶板部的倾斜方向上侧的滑槽供给口114、设置在该滑槽供给口114的倾斜方向下侧的滑槽排出口115、和将它们在壳体110内连接的滑槽主体部121、122,壳体110中的滑槽主体部122的倾斜方向下侧的部分构成了回收路106的始端部。滑槽供给口114、滑槽主体部121、122和滑槽排出口115具有长边沿着cd方向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滑槽主体部121、122具有第1通路121和第2通路122,第1通路121在滑槽供给口114的下方具有入口,并从该入口沿着大致竖直方向延伸至第1阻断位置上,第2通路122在第1阻断位置的下方具有入口,并从该入口沿着大致竖直方向延伸至滑槽排出口115上的第2阻断位置上。

第1通路121是在md方向和cd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平面间形成的、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通路,第2通路122是形成于在倾斜方向上从第1阻断位置的上侧延伸至下侧的分隔板116中的第1阻断位置的下方的、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贯通部。位于第1通路121的出口与分隔板116的上表面之间的第1阻断位置的空间、和位于第2通路122的出口与滑槽排出口115之间的第2阻断位置的空间开口于斜下侧的回收路106。

图示方式的第1阻断体104是在第1阻断位置的cd方向两侧设置于在与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04s的旋转方向一部分的叶片体(叶轮状物)。旋转轴104s在被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作用下旋转,由此,对于第1阻断位置的cd方向两侧,反复进行从斜上侧的进入和从斜下侧的退避。第1阻断体104处于退避位置时,使向第2通路122的入口下落的粉粒体203全部通过,但在使第1阻断体104如图19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旋转轨迹那样通过第1阻断位置时,如图25和图26所示,不阻断cd方向中间的颗粒通过而阻断其两侧的颗粒通过。因此,第1阻断位置的空间也开口于侧方以使第1阻断体104能够进入、退避。被第1阻断体104阻断的粉粒体203在第1阻断体104上和分隔板116上移动而被导入至倾斜方向下侧的回收路106。

另外,图示方式的第2阻断体105为可覆盖整个滑槽排出口115的尺寸的、沿着倾斜方向的遮蔽板。该第2阻断体105以可在倾斜方向上往复的方式被支承,在该过程中经通滑槽排出口115。第2阻断体105处于未覆盖滑槽排出口115的退避位置时,使向滑槽排出口115下落的粉粒体203全部通过,但在第2阻断体105通过滑槽排出口115上的阻断位置时,如图13和图19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及图27中所示那样,向滑槽排出口115下落的粉粒体203全部被阻断。被第2阻断体105阻断的粉粒体203在第2阻断体105上和底板部112上移动而被导入至倾斜方向下侧的回收路106。从滑槽排出口115排出的粉粒体203被依次下落供给至卷绕在砧辊70外周面上的第1片201上。

配置在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第2片供给单元150以沿着砧辊70的外周面的方式将由透液性无纺布构成的连续带状的第2片202向砧辊70的旋转方向进行供给,包含从未图示的第2片202的坯卷至砧辊70外周面的路径中的导辊、驱动辊等各种装置。在图示方式中,配置有沿着切线方向靠近至砧辊70的外周面附近的导板151,其特征在于,第2片202通过该导板151的上侧,在其前端折返后,以沿着砧辊70的外周面的方式向旋转方向进行供给。因此,导板151的前端形成沿着第2片202的导引方向的曲面的圆弧面。

熔接单元160只要将第1片201和第2片202熔接就没有特别限定,除了如图12所示的方式那样使用超声波熔接装置的超声波焊头160以外,还可以如图17所示的方式那样使用加热辊161。

制造时,如图13和图21所示,利用第1片供给单元80将第1片201供给至砧辊70,利用凹陷形成单元90在第1片201上依次形成接收凹陷201c。此时,如图示方式那样利用压入辊进行接收凹陷201c的形成,由此,与通过抽吸形成接收凹陷201c的情况相比,可更切实地形成接收凹陷201c,在粉粒体供给时粉粒体203更容易落入接收凹陷201c内,因此优选。另外,在向砧辊70供给第1片201之前,若如图示方式那样利用波加工装置81对第1片201进行预处理,则由于第1片201的拉伸所引起的纤维结构的变化而使其柔软化,成为容易伸长的状态。因此,在接收凹陷201c形成时可更切实地形成接收凹陷201c自不用说,还可通过抽气将第1片201切实地抽吸到凹部71内,第1片201的表面形状成为更容易下落至接收凹陷201c内的形状,因此优选。利用压入辊进行的接收凹陷201c形成加工和波加工的程度可以适当确定,在通常的情况下,优选使压针91对第1片201的压入深度91d为2~10mm、使波加工装置81的加工时的波高81h为1~8mm、并且使cd方向的顶点间隔81d为1~5mm。

形成有接收凹陷201c的第1片201以卷绕在砧辊70上的状态旋转至后续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供给位置。此时,从接收凹陷201c形成的阶段起,凹部71位于抽气区55g内,凹部71的抽气得以维持,因此接收凹陷201c维持形成时的状态而切实地保持于凹部71内。该抽气至少维持至后续的第2片202供给位置,优选维持至熔接位置。如图13和图22所示,粉粒体203从粉粒体供给装置100被下落供给至第1片201的接收凹陷201c。粉粒体203可以连续地供给,另外也可以在cd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断续地供给。

对于在接收凹陷201c中供给有粉粒体203的第1片201,如图13和图23所示,立即利用第2片供给单元150在第1片201的外侧卷绕第2片202,利用第2片202被覆第1片201的至少具有接收凹陷201c的cd方向范围。在这些第1片201和第2片202卷绕于砧辊70上的状态下,如图13和图24所示,立即利用熔接单元160,在砧辊70的点状突起72的部位将第1片201的接收凹陷201c间部分与第2片202熔接接合,依次形成排列有包含粉粒体203的多个小室55的吸收体50的连续体200。将该吸收体50的连续体200从砧辊70送出后,利用未图示的切割装置在md方向上空出间隔切断为各个吸收体50。

砧辊70的突起72可以以适当的图案形成,但优选以下述方式构成:如图14所示,尖端面的面积为8mm2以下、并且与包围各凹部71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72w为4mm以下的点状突起72在包围各凹部71的方向上空出间隔72d仅排列一列,第1片201中的接收凹陷201c的周缘与包围该接收凹陷201c的点状突起72的该接收凹陷201c侧的缘一致。突起72是形成产品中的接合部54的部分,关于其配置和尺寸,可以与产品中的接合部54基本相同。

如此,在用于通过熔接将第1片201和第2片202接合的砧辊70的外周面,在接合之前,进行第1片201的接收凹陷201c形成、粉粒体203的供给、利用第2片202的被覆,并且至少从粉粒体203的供给至利用第2片202的被覆为止对砧辊70的凹部71内进行抽气,以上述方式为基础,如图14和图22所示,使砧辊70的突起72为微小的点状突起72,并且在凹部71间部分在包围各凹部71的方向上空出间隔仅排列一列,第1片201中的接收凹陷201c的周缘与包围该接收凹陷201c的上述点状突起72的该接收凹陷201c侧的缘一致,以上述方式构成时,首先,由于突起72为小的点状,因此粉粒体203基本上难以载置于第1片201中的与砧辊70的突起72重合的位置。另外,形成于第1片201上的接收凹陷201c成为从包围凹部71的突起72部的内侧的缘72e倾斜的接收凹陷201c,因此,粉粒体203容易在图22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抽气的力的作用下落入接收凹陷201c内,并且接收凹陷201c内的粉粒体203容易移动至更深的位置。此外,在包围凹部71的方向上邻接的点状突起72之间的部分也向着它们的中央的低处倾斜,并且向着其两侧的接收凹陷201c倾斜(如在连山之间相连的屋顶那样),因此,位于点状突起72或其附近的粉粒体203容易在抽气的力的作用下向着接收凹陷201c内移动。因此,利用变更砧辊70的突起72的图案这样简单的方法,在通过熔接将第1片201和第2片202接合时,不易在接合部54的片间咬入粉粒体203,能够有效地防止片的接合不良。

基于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供给位置适当调节即可,如图13所示,优选在砧辊70的旋转方向上,在设竖直上方为0度时的旋转角θ1为30度以上(更优选为45度以上)、并且位于第1片201的接收凹陷201c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棱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2为0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以上)的范围内使粉粒体203下落。在这样的位置将粉粒体203下落供给至第1片201上时,即使粉粒体203下落至第1片201中的与砧辊70的突起72对应的位置,也容易下落至旋转方向下游侧,因此粉粒体203不易滞留于与突起72对应的位置。另外,通过使接收凹陷201c处于横向,也不易产生接收凹陷201c内的粉粒体203移动至与砧辊70的突起72对应的位置的状况。

另外,在使用上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如下的粉粒体203供给。即,设定第1阻断体104向第1阻断位置的间歇进入时机,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供给位置位于与第1片201中的向各个吸收体50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接收凹陷201c之间的md方向中间时,利用第1阻断体104进行粉粒体203的供给阻断;设定第2阻断体105向第2阻断位置的间歇进入时机,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供给位置包含与第1片201中的向各个吸收体50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重合的接收凹陷201c时,利用第2阻断体105进行粉粒体203的供给阻断。由此,如图28所示,在所制造的吸收体50的连续体200中,与向各个吸收体50进行切断的切断预定位置210重合的小室55成为不含有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粉粒体203的空小室56,因此能够防止切断装置的刀刃的寿命缩短。另外,该吸收体50的连续体200中,沿着前后方向ld的中间的两侧部的腿围的位置220的小室55也成为不含有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粉粒体203的空小室56,因此该部分在吸收后膨胀也少,因此吸收后吸收体50也可形成适合于腿围的形状。

<其他>

上述示例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用于小室吸收体50的制造中的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203的供给,但也可以应用于在木浆纤维的集聚体或无纺布等的片上层叠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等颗粒的层的情况。另外,只要是可进行下落供给的粉粒体203,上述示例的粉粒体供给装置100也能够用于通常的粉粒体203的供给,也适用于使用除臭剂颗粒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以外的粉粒体代替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或者与其一起使用的情况等。

<说明书中的术语的说明>

说明书中,在使用以下术语的情况下,只要在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则表示以下含义。

·“md方向”和“cd方向”是指制造设备中的流动方向(md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cd方向),其中任意一者为产品的前后方向,另一者为产品的宽度方向。无纺布的md方向为无纺布的纤维取向的方向。纤维取向为无纺布的纤维所沿的方向,可以利用例如依据基于tappi标准法t481的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定方法、或根据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比确定纤维取向方向的简易的测定方法来判断。

■“展开状态”是指无收缩或松弛、平坦地展开的状态。

■“伸长率”是指将自然长度设为100%时的值。

■“人造尿”是将尿素:2重量%、氯化钠:0.8重量%、氯化钙二水合物:0.03重量%、硫酸镁七水合物:0.08重量%和离子交换水:97.09重量%混合而成的,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以温度40度使用。

·“凝胶强度”如下测定。在人造尿49.0g中添加高吸收性聚合物1.0g,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将生成的凝胶在40℃×60%rh的恒温恒湿槽内放置3小时后,恢复至常温,利用凝乳计(i.technoengineering公司制造:curdmeter-maxme-500)测定凝胶强度。

·“基重”如下测定。将试样或试验片预干燥后,放置于标准状态(试验场所的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以下)的试验室或装置内,使其为达到恒量的状态。预干燥是指将试样或试验片在相对湿度不超过10~25%、温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达到恒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公定回潮率为0.0%的纤维,可以不进行预干燥。使用基重板(200mm×250mm、±2mm)从达到恒量的状态的试验片切取200mm×250mm(±2mm)的尺寸的试样。测定试样的重量,乘以20倍算出每1平方米的重量,作为基重。

·“厚度”使用自动厚度测定仪(kes-g5便捷式压缩试验机),在载荷:10gf/cm2、加压面积:2cm2的条件下自动测定。

·吸水量利用jisk7223-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试验方法”测定。

·吸水速度采用使用2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和50g的生理盐水进行jisk7224-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试验法”时的“到终点为止的时间”。

·在没有关于试验或测定中的环境条件的记载的情况下,该试验或测定在标准状态(试验场所的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以下)的试验室或装置内进行。

·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各部的尺寸是指展开状态而非自然长度状态下的尺寸。

符号说明

11…不透液性片、12…外装片、12t…目标片、13…搭扣带、13a…卡定部、13b…带主体部、13c…带安装部、30…顶片、40…中间片、60…侧部立体护围、62…护围片、50…吸收体、51…表侧片、51c…凹陷、52…里侧片、53…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4…接合部、54a…强接合部、54b…弱接合部、54c…缘部接合部、55…小室、55g…区、wd…宽度方向、56…空小室、70…砧辊、71…凹部、72…突起、80…第1片供给单元、81…波加工装置、82…槽纹辊、83…凸辊、90…凹陷形成单元、91…压针、100…粉粒体供给装置、150…第2片供给单元、151…导板、160…熔接单元、201…第1片、202…第2片、201c…接收凹陷、203…粉粒体、101…粉粒体储存槽、102…送出装置、103…滑槽、104、105…阻断体、104…第1阻断体、105…第2阻断体、106…回收路、121…滑槽供给口、115…滑槽排出口、116…分隔板、210…切断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