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出可经空气排放的物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9215发布日期:2019-03-16 00:5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出可经空气排放的物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出可经空气排放的物质的设备,其中,在吸入器的特殊领域中规定,该设备用于药用物质的排放。

这种设备具有空气进口和排放喷嘴。排放喷嘴可以构造为口形件,用于由合理的使用者进行抽吸加载。通过排放喷嘴可以将被添加了物质的空气尤其通过抽吸加载而被排出。

所述设备此外还优选用于输出存在于腔室内的物质。该腔室可以罐状地构造,优选由必要时透明设置的硬质塑料制成。该腔室可以具有薄膜状的、优选为打开而可被刺穿的盖部。该腔室还可以是透明塑料腔或是透明塑料条的一部分。还可以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排空的设备,此后该设备应被打开并且安装新的腔室,或者可以涉及一种设备,其中,逐渐地、优选逐步将多个腔室安置在排空区域中,这例如借助透明塑料条完成。

现有技术

关于现有技术主要援引文献wo2010/084415a1(us2012/0037158a1),此外还援引文献wo01/26720ai(us6,880,555bl)。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标方向在于对腔室有利的排空。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方向还在于这种设备的有利的构造。另一目标方向还在于所述物质在排放的空气中尽可能精细的分散。这尤其还涉及所述设备的简单构造。

优选地,该设备还具有排空区域,带有待排放物质的腔室能够布置或被布置在所述排空区域中。第一空气导引通道可以从排空区域导引至排放喷嘴。此外,第二空气导引通道可以从空气入口导引至排空区域。

第二空气导引通道可以通过连接通道与第一空气导引通道形成流体连接。连接通道可以构成旁路,不含所述物质的空气能够优选流动经过所述旁路。可载有物质的空气流可以导引经过另外的、基本上由两个连接通道构成的流动路径。

经由入流口流入第一空气导引通道的空气的入流方向可以定向为垂直于添加有物质的空气在第一空气导引通道中在入流口的区域中的流动方向。通过尤其在入流口的区域中先后依次出现的空气流实现了在排放喷嘴的区域中有利的涡流。由此实现所述物质的进一步分解,从而出现所期望的极小的、有利于吸入的颗粒。

还可以设置仅一个这种连接通道。

例如设置在底部侧上的所述入流口可以设计为横向于添加有物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构造的狭缝状的开口,所述开口在第一空气导引通道的宽度的主要部分上、优选在横向于流动方向观察的宽度的50%以上、乃至宽度的90%或100%上延伸。尤其优选与入流口相对置地,第一空气导引通道的壁部(顶部)封闭地构造。

在排空区域中,可以在第一空气导引通道与第二空气导引通道之间构造分隔壁。分隔壁可以由硬质材料、尤其硬质塑料制成。分隔壁可以是设备壳体的一部分并且横向于流动方向延伸。

分隔壁的面向腔室的自由端面可以设置有利于密封的软质材料。所述软质材料可以是例如橡胶或tpe(热塑性弹性体)。该端面可以延伸为与腔室的例如薄膜盖部重叠。该端面可以在贴放状态下横跨腔室中空部,从而在端面假想地突伸进腔室的情况下,该端面会导致对腔室中空部的划分,其中,所述物质就处于每个子腔室中。端面可以紧密地贴靠在处于使用状态下的腔室的薄膜盖部上。

设备的腔室容纳部可以构造在第一壳体件中,并且可以设置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可摆动地相连。

空气导引通道可以至少在其部分长度上并且沿其纵向观察纵向分隔地构造。该空气导引通道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能够构造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这样,只有当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处于按规定的使用位置中时,才至少在空气导引通道的部分长度上设置横截面完全封闭的空气导引通道。

腔室可以具有可刺穿的腔室盖,例如呈上述薄膜盖部形式的腔室盖。可以设置用于在腔室壁中构造至少一个刺穿孔的刺穿装置。针对优选设置在排空区域中的用于使空气偏转进入腔室中的分隔壁还可以规定,刺穿装置具有两个刺入凸起,其中一个刺入凸起对应于分隔壁的一个侧面地构造,并且另一个刺入凸起对应于分隔壁的另一个侧面地构造。这样可以在流动方向的两侧或者说基于流动方向在分隔壁之前或之后分别将一个刺穿孔设置在腔室盖中。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硬质材料、尤其硬质塑料可以不同于软质材料、尤其软质塑料,例如在肖氏硬度方面不同的,比如根据标准2012年din53505所测定的。在此情况下,硬质塑料尤其可以具有大于60、进一步尤其大于65的肖氏硬度、例如75至80范围内的肖氏硬度。

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以下还在附图说明中以其针对上述方案的优选配置方式来描述,然而它们还可以通过针对仅一个或多个在此描述的单独技术特征、尤其上述权利要求的配置方式或单独地或以其他整体方案的形式都是具有意义的。还能实现的是,将已述权利要求的技术措施以组合方式应用。

分隔壁则可以利用其自由端部在相对于腔室的薄膜盖部的贴放位置中横向于在空气导引通道中的流动方向延伸。通过分隔壁可以将从第二空气导引通道至第一空气导引通道的直接的空气流阻断。这尤其是通过分隔壁在腔室侧的盖部上尽可能紧密的贴放实现的。分隔壁在此可以布置为,该分隔壁将空气导引通道的横向于空气流动方向观察相互对置的壁区域相连。所述连接优选是完全密封的。由于分隔壁本身优选对于空气流来说可是不可穿透的,因此在使用状态下空气流仅穿过腔室才能延伸。

刺穿装置可以克服复位力移动,以便通过刺入凸起穿透腔室的薄膜盖部。复位力可以由此刺穿装置的材料引起,例如在所述装置由可复位材料构造的情况下。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复位力由弹簧引发。在此,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刺穿装置的构造涉及注塑的弹簧、例如注塑的弹簧臂。此外,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复位力。而且相应地还可以设置通常的弹簧、例如钢弹簧,例如呈螺旋弹簧、进一步例如圆柱压簧或板簧或类似装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设备可以具有可移动的按键,以便作用到刺穿装置上。按键在该设备的正常使用中不能从外部触及,例如不能被一个或多个手指加载。按键可以可滑移地固持在设备上、例如第二壳体件上。

此外,按键还可以克服复位力、例如弹簧的复位力在带动刺穿装置的情况下朝腔室容纳部的方向移动。

在腔室的薄膜盖部被刺入凸起刺穿之后,腔室可以将第一空气导引通道与第二空气导引通道在流体方面连接。腔室在薄膜盖部刺穿之后成为整个空气导引通道的一部分,并且构成在两个子空气导引通道之间除短路连接和旁路连接之外的唯一的连接。

第二壳体件可以通过铰链与第一壳体件防丢失地相连。几何上的铰链轴线可以横向于空气流动方向定向。第二空气导引通道的可能的偏转可以构造为与铰链区域对应,此外其中,铰链区域优选可以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与排放喷嘴背离的端部区域中。

空气流沿流动方向在偏转之后相对于偏转之前的空气流反向地指向。此外,空气可以在偏转之前仅导引经过第二空气导引通道,并且沿空气流动方向观察在偏转之后导引经过第二空气导引通道的另一部分区段并且经过第一空气导引通道导引至排放喷嘴。

腔室容纳部此外还可以沿流动方向观察设置在偏转之后。

刺入凸起在横截面中观察、尤其横向于凸起的移动方向的横截面中观察可以与沿下压方向观察所述的腔室壁的内轮廓相适配。那么当在所述横截面中观察腔室壁为圆环形设计的情况下,刺入凸起具有、尤其在当刺入凸起沿刺入方向移动时将腔室盖刺穿的区域中具有弧形的外轮廓。弧形的轮廓就所形成的圆而言可以与圆环形轮廓、尤其腔室壁的内轮廓在所述横截面中涉及同一个圆心。

刺入凸起还可以在其面向腔室的中轴线的一侧在横截面中弧形地延伸。刺入凸起在相关的径向上所具有的厚度可以相当于腔室在完成刺穿所处的横截面中的内径的二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刺入凸起基于腔室的中轴线沿周向可以在完成穿刺所处的横截面中形成的圆的周向延伸部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上延伸,所述圆与腔室的内壁重合。

刺入凸起还可以构造尖端,所述尖端可以点状地设计,然而也可以呈现为至少在刺入凸起的周向延伸部的主要部分上环绕的切割刃。此外,所述尖端或切割刃还可以优选构造为,尖端或切割刃在刺入过程中直接贴着腔室的内壁移动。相应地在该设计方式中,刺入凸起从尖端或切割刃开始观察仅朝腔室的内部放大。所述放大可以构造为下降斜面的形式,因此尖端或切割刃在刺入过程中构成最前方区域。

通过尖端或切割刃在腔室的内壁上紧贴移动的设计方式能够实现的是,盖部从腔室壁开始基于腔室向内分开。由此将腔室壁上的盖部与腔室壁实际上齐平地去除,这不仅是对于入流侧而言还是对于出流侧而言。

空气流动还可以尤其直接沿腔室壁经过底部并且又在腔室壁上向上进行,并且由此有效地支持所谋求的对腔室的尽可能完全的排空。

而且腔室的盖部、例如腔室的薄膜盖部在自外部观察时、进一步优选在盖部的腔室外部侧沿刺入方向观察时内凹地设计。腔室盖部的这种由此形成的内凹的凹陷原则上还可以在盖部的未负载状态下形成。在一种可能的、而且优选的设计方式中,内凹的设计在腔室的使用状态下形成,并且必要时还仅基于由分隔壁对腔室盖部的加载导致。分隔壁的端面为此可以在密封的加载区域中适当地成型,相应地至少局部构成至少外凸的弯曲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阐述,然而所述附图仅示出实施例。有的部件仅就一个实施例被阐述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其中凸显的特征而不能被替换为其他部件,该部件由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被描述为无论如何都可能存在的部件。在此在附图中: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翻开的设备的侧视图,其带有安装在设备中的腔室;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未安装有腔室的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和图2的设备的放大图,其带有安装的腔室;

图4示出穿过处于组合状态下的带有腔室的设备的立体纵剖图;

图5以外部视图方式示出根据图4的视图;

图6按照图5的箭头vi示出根据图4和图5的设备的后视图;

图7按照图5的箭头vii的示出设备的正视图;

图8示出根据4和图5的设备的侧视图;

图9示出根据图4的设备的自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0示出沿剖切面x-x剖切根据图7的设备的横截面;

图11示出向下按压刺入设备时根据图4的视图;

图12示出向下按压刺入设备时根据图10的视图;

图1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的立体图;

图14示出与图2基本上相当的根据图13的设备的立体图;

图15示出与图3基本上相当的根据图13和图14的设备的立体图;

图1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的立体拆解图;

图17示出穿过根据图13的设备的纵剖图;

图18示出图17中区域xvii的放大图;

图19示出与图18相当的在向下按压刺入设备时根据图10的视图;

图20示出根据图19中剖切线xx-xx的剖视图;

图21示出根据图20中剖切线xxi-xxi的剖视图;

图22示出在设备在吸入过程中在图19之后的后续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设备1被示出和描述,例如参照图1、4和7,其带有构造为口形件的排放喷嘴2、空气入口3和排空区域4,所述空气入口优选通过多个相邻布置的穿孔构成,填充有物质的腔室5能够安装在所述排空区域中。所述物质优选是药用物质,其借助空气、例如通过由使用者因抽吸所形成的空气流能够被排放。

排放喷嘴2在设备1的非使用状态下借助盖件18覆盖。

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可以从排空区域4导引至排放喷嘴2。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可以从空气入口3导引至排空区域4。

优选在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与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之间构造有连接通道8,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与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流体连接。

连接通道8沿流动方向s观察至少几乎直接布置在空气入口3之后。而且连接通道8也可以布置在排放喷嘴2的根部区域中、相应地在从排放喷嘴2至其他设备壳体的过渡区域中。

连接通道8构成除了排放物质的空气导引路径之外的旁路或短路通道。

经过连接通道8以入流方向r流进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中的空气基本上垂直于添加有物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s,添加有物质的空气在使用状态下流进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

至少在连接通道8的通向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的入流口9的区域中形成所述流动方向s。

就排空区域4而言,在设备1中构造了分隔壁10,所述分隔壁优选像所述设备的大量其他部件一样由硬质材料、例如尤其硬质塑料制成。

分隔壁10构成了面向腔室5的端面11,还参照图2。端面11可以设有软质材料。所述软质材料可以是例如橡胶或tpe。

如图4和图11所示,端面11在使用状态下与腔室中空部12相叠地延伸,待排放的物质处于所述腔室中空部中。

腔室中空部12具有盖部13,优选呈薄膜盖部形式的盖部。盖部13进一步优选是可打开的、也即尤其是可刺穿的。在借助例如软质材料贴靠的端面11的区域中,盖件在使用状态下是优选无损的。

分隔壁10的端面11在根据图4的使用状态下优选还借助软质材料紧密地贴靠在盖部13上。端面横跨腔室5的中空部12,从而使分隔壁10在操作元件14的按压方向v上的投影交叉地贯穿腔室4的中空部12。

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和/或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优选在其长度上、至少其部分长度上分隔地或者说多体式地构造。在第一壳体件15上具有第一子区域t1和第二子区域t2,例如见图9,并且在第二壳体件16上具有构造的第三子区域t3和第四子区域t4,例如见图1和图2。

在两个子区域、例如子区域t1和t2可以形成就其本身看来并不属于空气导引通道的、但是优选平面状表面的面区域,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子区域t3和t4腔室状地构造,其中同样在打开状态下缺少盖件或底部。通过在闭合状态下的共同作用(才)分别形成了闭合的第一或第二空气导引通道6、7。

所述子区域t3和t4通过第二壳体件16向相对于第一壳体件的优选的卡锁位置、然而也至少贴放位置的摆动,能够完整地组成各个可供使用的第一或第二空气导引通道6、7。与此同时分隔壁10还可以相对于腔室5朝贴放位置或释放位置运动。子区域t1、t2和/或t3、t4的限界壁还可以设有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优选由软质材料制成。

用于腔室5的用于刺穿盖部13的刺入装置e可以具有两个刺入凸起17。刺入凸起17能够克服支承在设备壳体上的弹簧19的弹簧力朝刺入位置下压。在例如通过使用者手指的加载被消除之后,刺入凸起复位至其初始位置。

刺入凸起17优选分别各构造在分隔壁10的每一侧上。通过分隔壁10一侧上的刺入凸起17在腔室5的盖部13上构成的开口对应于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相较而言,另一个开口对应于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

刺入装置e可以如图所示固定在操作元件14上,相应地能够连同操作元件一起被下压并通过弹簧力被复位。

在安装有腔室5的情况下在设备1的闭合位置中,除了发挥短路式作用的连接通道8之外,通过紧密安放在盖部13上的分隔壁10实现了主空气流动路径的中断。该中断只有通过构造在腔室盖部13中的开口才能消除。腔室中空部12此后被用作连接第一和第二空气导引通道的通道部段。

为了使用设备1,首先将设备调整至根据图1所示的翻开状态。腔室5被安装在排空区域4中,然后通过摆动使设备件相互运动至根据图4或图8的位置。

使用者随后通过刺入装置e的下压从而在腔室5的盖部13中形成了必要的开口,并且在松开之后通过在排放喷嘴2处的抽吸实施吸入过程。由此空气通过空气入口3被吸入,并且通过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其中分成上下两层进行导引)导引至排空区域,通过优选靠近壳体件15和16的铰链连接部20的连接区域完成。在所述连接区域中空气流在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中进行了优选180°的偏转,从而使偏转之后的流动方向与偏转之前的流动方向相反指向。

空气在排空区域4中经过腔室5的盖部13中的第一开口流入腔室5,流经腔室中空部12并且在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中的另一个开口处流出,并且从此处作为添加有物质的空气流至排放喷嘴2,并且在需要时流入使用者的口部。

在添加有物质的空气排出之前,空气还通过连接通道8从第二空气导引通道7中额外地流入第一空气导引通道6,也即未穿过排空区域4的空气流入。由此形成了物质在空气中有利的涡流和进一步的分解,该空气最终被使用者吸入。

图13至22中的附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

如尤其图16的立体拆解图所示,第一壳体件15主要由喷嘴件21和具有腔室容纳部23的安装件22组成。腔室容纳部23形成在处于使用状态下划分偏转前和偏转后的空气导引通道部段的安装件盖部24中。在使用状态下形成的空气导引通道7的面向铰链区域的端部侧上,腔室容纳部被穿流孔25贯穿。

安装件22可以卡锁固持在喷嘴件21上或喷嘴件21中。

该所示实施例中,在口形件状的排放喷嘴21的底侧上在喷嘴件壁中构造了四个横向于空气流动方向先后依次布置的空气入口3。

第二壳体件16通过销轴26可摆动地固持在第一壳体件15上,以便构成铰接连接20。

在与第一壳体件15相适配的面或面部段的区域中设置有密封件27,所述面或面部段连同第一壳体件15一起尤其限定沿流动方向在腔室容纳部23之前和之后的空气导引通道7。密封件可以固持在可摆开的第二壳体件16上,用于在设备1的使用位置中(尤其参照图17)与第一壳体件15上相适配的面共同作用。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元件14也可滑移地固持在第二壳体件16中。为了实现在弹簧19的松弛方向上可止挡限制的可移动性,并且进而为了实现防丢失的束缚,必要时还为了操作元件14在第二壳体件16中的抗扭固持,设置在操作元件14壁外侧上的凸耳28咬合在第二壳体件16的沿下压方向延伸的导引狭缝29中。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例如参照图16所示,分隔壁10可以构造在可卡锁安装到第二壳体件16中的框架件30上。

尤其如图21的剖视图所示,分隔壁10在基于分隔壁10的延伸方向的端面11的区域中沿下压方向向前弯曲地构造、尤其外凸地弯曲、更尤其弧形地构造。向前弯曲的区域在设备1闭合时、也即在第二壳体件16摆入时作用在被装入的腔室5的盖部13上,从而使盖部内凹地向内朝腔室中空部12的方向凹陷(参照图21)。腔室盖部13的凹陷可以根据盖部13的相应弹性的设计实现,跟尤其在盖部构造为薄膜盖部的情况下实现。

在根据图21的视图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分隔壁10可以基于所示横截面从两侧支承在腔室壁31的端侧上并且在横截面中优选完全支承在面对的外凸弯曲的盖部13上。

如图20所示,腔室壁31的内轮廓可以选择为圆形的,用于构成圆筒状的腔室中空部1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刺入凸起17也基于横向于图20的下压方向的横截面在分隔壁10的两侧延伸。

在该横截面中,刺入凸起17具有与腔室壁31的内轮廓相适应的轮廓,尤其外轮廓。相应地,在横截面中形成呈弧段形式的外轮廓。总体上,尤其在每个刺入凸起17的尖端侧上形成尖头叶片状的构造,所述构造实现了对腔室盖部13的有利的切割式刺穿。

附图标记清单

1设备

2排放喷嘴

3空气入口

4排空区域

5腔室

6空气导引通道

7空气导引通道

8连接通道

9入流口

10分隔壁

11端面

12腔室中空部

13盖部

14操作元件

15第一壳体件

16第二壳体件

17刺入凸起

18活门

19弹簧

20铰链连接部

21喷嘴件

22安装件

23腔室容纳部

24安装件盖部

25穿流口

26销轴

27密封件

28凸耳

29导引狭缝

30框架件

31腔室壁

e刺入装置

r入流方向

s出流方向

t1第一子区域

t2第二子区域

t3第三子区域

t4第四子区域

v下压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