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配型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182发布日期:2018-07-31 22:13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配型输液袋。



背景技术:

临床输液治疗时通常会将1~3种药物加入基本输液中,且不同药物在配制过程中的配制先后顺序也有较高的要求,在配制过程中因穿刺和混合而使输液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微粒进入人体后会堵塞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和肉芽肿,为解决溶液状态不稳定药物的存储问题,以及临床配制输液过程繁琐、配制过程抗生素等药物容易对患者造成潜在危害等影响。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种即配型输液袋产品,包括双室或多室袋输液产品,该产品通过设置可开启的弱焊分隔条分隔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腔室,分别装有不同的注射用溶剂或药物粉末,在临床使用前,医护人员只需对液腔室施加一定压力,开通不同腔室之间的弱焊分隔条使不同腔室相互贯通并摇匀,便可使注射用溶剂与药物粉末,或多种注射注用药物充分混合供临床使用,与目前传统的单室输液袋相比,具有配药时间短、污染率低、操作快捷方便、特别适合危重病人的抢救等显著特点,提高了输液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发现,上述双室或多室即配型输液袋产品仅能满足一般药物临床配制操作的安全性与便捷性的要求,在临床配制时,盛装不同药物的腔室之间的弱焊分隔条同时被开启,所有药物一起被混合供临床使用,或者对不同腔室内药物的配制混合顺序没有选择性,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配制的先后顺序有较高要求,如果没有按照要求的顺序进行配制使用,会使药物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现有的即配型多室输液袋无法满足不同药物配制顺序选择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够保证各腔室之间的混合顺序的即配型输液袋;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即配型输液袋,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相互隔离的腔室和输液管口,所述腔室间用弱焊条隔离;所述弱焊条的焊接强度由靠近所述输液管口向远离输液管口的顺序依次加强。

进一步,所述靠近所述输液管口的弱焊条的焊接强度为袋体周边焊条的焊接强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弱焊条远离所述输液管口一侧设置为锯齿形边。

本发明即配型输液袋设置于不同腔室之间的弱焊分隔条弱焊强度按配伍顺序呈阶梯状设置,保证了盛装在输液袋中的有配伍顺序的药物按顺序进行配伍使用,避免临床药物配制顺序的差错,保证用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即配型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液管口;2、第一腔室;3、第一弱焊分隔条;4、第二腔室;5、第二弱焊分隔条;6、第三腔室;7、输液袋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实施例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新型即配型多室输液产品包括袋体,袋体四周通过实焊方式密封,所述袋体通过设置的二道或多道弱焊分隔条分隔为三个或多个腔室,不同腔室根据需要分别盛装不同的液剂药物或粉剂药物。

所述弱焊分隔条在经一定外力施压于相邻腔室表面后可开启,从而使所述相邻腔室间相互贯通、相邻腔室内药物相互混合。

所述二道或多道弱焊分隔条的弱焊强度程阶梯状设置,即施压于不同弱焊分隔条相邻的腔室的、可使该弱焊分隔条开通的可开启力大小呈阶梯状设置。

所述袋体上可分别设置1个或多个输液管口或管盖,所述管口或管盖通过热合焊接等方式与袋连接。

所述袋体尾部可设置输液袋挂孔,用于临床使用时悬挂输液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沿远离输液管口方向设置弱焊强度阶梯增强的弱焊分隔条,将输液袋的腔室进行分隔;按配伍顺序封入药液或药粉。临床使用时,弱焊强度低的弱焊分隔条首先被开启,从而使弱焊强度较低的相邻腔室内的两种药物首先被混合,然后根据弱焊强度的高低,按弱焊强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被开启及混合,从而实现不同药物按顺序进行配制。

生产时,根据临床配制要求,将需要首先配制的药物盛装于弱焊强度低的相邻腔室内,并按制临床药物配制顺序,将需要后配制的药物盛装于弱焊强度较高的相邻腔室内。

使用前,输液袋不同腔室内药物通过设置于袋体上的弱焊分隔条相互隔离,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使用时,只需施压袋体表面一定挤压力,按照生产时设定的不同弱焊强度大小顺序,从而使不同腔室的药物依次被开启混合后供临床使用。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袋体上端通过热合焊接的方式设置输液管口1,输液管口1的出口是封闭的,入口与第一腔室2连通。

首先选用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形成输液袋的袋体,通过非管口灌装的方式分别灌装药物a;焊接第一弱焊分隔条3;灌装药物b;焊接第二弱焊分隔条5;灌装药物c;最后,将袋体从底部实焊封边。第一弱焊分隔条3和第二弱焊分隔条5将袋体分隔为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4、第三腔室6三个腔室;第一弱焊分隔条3的弱焊强度小于第二弱焊分隔条5的弱焊强度。其中,药物a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必须先与药物b混合后,才能与药物c配伍混合。

袋体尾部设置输液袋挂孔7。输液袋挂孔7可以设置在底边的中间;也可以将输液袋挂孔7与输液管口1对角设置;有利于减少剩余药液的量。输液管口1最好设置在输液袋的角部。靠近输液管口1的输液袋的角部为圆角;其对角也设置为圆角;有利于提高输液袋的袋体强度,减少运输过程中漏液。

第一弱焊分隔条3的焊接强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控制在实焊的周边封条的强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临床使用时,通过在袋体外施加一定的压力,首先使第一弱焊分隔条3被开通,从而首先使第一腔室2与第二腔室4相互贯通,药物a与药物b相互混匀。

再对袋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第二弱焊分隔条5被开通,从而使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4与第三腔室6相互贯通,药物a与药物b的混合溶液与药物c相互混匀后供临床使用。

可以更加药物的数量增加更多的腔室。腔室之间串联;弱焊条的焊接强度由靠近输液管口1向远离输液管口1的顺序依次加强。这样有利于药液依配伍顺序混合均匀。

可以将远离输液管口1的一侧设置为锯齿形边;有利于将焊接强度较大的弱焊条打开。

该方案的有益效果:

1、配药时间短、污染率低、操作快捷方便、特别适合危重病人的抢救等显著特点,提高了输液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设置于不同腔室之间的弱焊分隔条弱焊强度呈阶梯状设置,实现不同药物配制顺序的选择性,避免临床药物配制顺序的差错,保证用药安全性。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发明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