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0165发布日期:2018-08-21 15:40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膝关节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患者将膝关节弯曲成一定角度才能完成手术。目前,在膝关节手术中,通常采用医务人员手扶患肢或者用无菌巾(无菌碗)垫高患肢两种方法。然而采用以上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人工手扶方式,不仅稳定性差,影响手术质量,而且会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体能消耗,进一步降低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并且还会因医务人员在施力过程的不稳定而造成二次伤害,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延长了治愈时间,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可实现在膝关节手术中对肢体进行稳定支撑,且便于对弯曲角度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极大地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膝关节手术的质量。

本发明的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大腿部支撑板、小腿部支撑板以及足部支撑架,所述大腿部支撑板一端铰接固定于支撑底座上,且大腿部支撑板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大腿部支撑板转动的第一伸缩件,所述小腿部支撑板一端铰接固定于大腿部支撑板另一端,所述小腿部支撑板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大腿部支撑板与小腿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小腿部支撑板转动的第二伸缩件,所述足部支撑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上,所述大腿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大腿部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小腿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小腿部的第二固定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横向一端设有用于与大腿部支撑板连接的连接支耳,所述大腿部支撑板通过第一铰轴与连接支耳铰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小腿部支撑板支撑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可沿支撑底座滑动的滑动块和固定在滑动块上的第三伸缩件,所述滑动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底座上设有的第一滑槽内,且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沿第一滑槽滑动的驱动电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均为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所述小腿部支撑板通过第二铰轴与大腿部支撑板铰接固定,所述足部支撑架位于小腿部支撑板靠近自由端的一端,所述足部支撑架一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上设有的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足部支撑架滑动的滑动气缸。

进一步,所述第二滑槽为t形槽,所述足部支撑架一侧设有与t形槽配合的t形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卷轴、第一固定带、第一扭簧,所述第一卷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大腿部支撑板内设有的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扭簧固定于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带卷绕在第一卷轴上,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卷轴上,第一固定带另一端伸出大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一侧设有的开口外,形成第一拉动端,所述大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拉动端固定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卷轴、第二固定带、第二扭簧,所述第二卷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内设有的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扭簧固定于第二转轴与第二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带卷绕在第二卷轴上,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卷轴上,第二固定带另一端伸出小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一侧设有的开口外,形成第二拉动端,所述小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拉动端固定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拉动端与第一固定部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拉动端与第二固定部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粘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伸缩件,既可实现对大腿部支撑板转动角度的调节,以便于根据手术要求调节大腿部的角度,又可对大腿部支撑板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设置第二伸缩件,既可实现小腿部与大腿部之间弯曲角度的调节,以便于进行膝关节手术,满足手术弯曲度要求,又可对小腿部支撑板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可调节的足部支撑架,可适应不同患者使用,提高舒适性,且通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实现对大腿部和小腿部进行固定,无需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固定;因此,本发明可实现在膝关节手术中对肢体进行稳定支撑,且便于对弯曲角度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极大地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膝关节手术的质量,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膝关节手术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大腿部支撑板2、小腿部支撑板3以及足部支撑架4,所述大腿部支撑板2一端铰接固定于支撑底座1上,且大腿部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大腿部支撑板2转动的第一伸缩件5,通过设置第一伸缩件5,既可实现对大腿部支撑板2转动角度的调节,以便于根据手术要求调节大腿部的角度,又可对大腿部支撑板2进行支撑;所述小腿部支撑板3一端铰接固定于大腿部支撑板2另一端,小腿部支撑板3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大腿部支撑板2与小腿部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小腿部支撑板3转动的第二伸缩件6,通过设置第二伸缩件6,既可实现小腿部与大腿部之间弯曲角度的调节,以便于进行膝关节手术,满足手术弯曲度要求,又可对小腿部支撑板3进行定位;所述足部支撑架4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3上,可适应不同患者使用,提高舒适性,且通用性强;所述大腿部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大腿部的第一固定件7,所述小腿部支撑板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小腿部的第二固定件8,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8,实现对大腿部和小腿部进行固定,无需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1横向一端设有用于与大腿部支撑板2连接的连接支耳9,所述大腿部支撑板2通过第一铰轴10与连接支耳9铰接固定,实现大腿部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的铰接固定,以调节大腿部的角度,满足手术需求,且结构简单,便于装拆。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小腿部支撑板3支撑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可沿支撑底座1滑动的滑动块11和固定在滑动块11上的第三伸缩件12,所述滑动块11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底座1上设有的第一滑槽13内,且滑动块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11沿第一滑槽13滑动的驱动电机14,本实施例的滑动块11底部设置有滑轮,驱动电机14与滑轮传动连接,利用驱动电机14带动滑轮滑动,实现滑动块11滑动;通过驱动电机14工作,控制滑动块11滑动,待滑动块11移动到小腿部支撑板3正下方时,驱动电机14停止工作,此时第三伸缩件12上升,使第三伸缩件12顶部抵靠于小腿部支撑板3自由端,对小腿部支撑板3形成支撑定位,进一步提高整体支撑稳定性,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件5、第二伸缩件6、第三伸缩件12均为电动伸缩杆,实现自动控制,便于操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腿部支撑板3通过第二铰轴15与大腿部支撑板2铰接固定,所述足部支撑架4位于小腿部支撑板3靠近自由端的一端,所述足部支撑架4一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3上设有的第二滑槽16内,所述第二滑槽16内设置有用于带动足部支撑架4滑动的滑动气缸17,通过滑动气缸17带动足部支撑架4滑动,实现对足部支撑架4位置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患者使用,通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16为t形槽,所述足部支撑架4一侧设有与t形槽配合的t形连接部,结构简单,便于装拆,使用方便,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7包括第一卷轴、第一固定带、第一扭簧,所述第一卷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大腿部支撑板2内设有的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扭簧固定于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带卷绕在第一卷轴上,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卷轴上,第一固定带另一端伸出大腿部支撑板2宽度方向一侧设有的开口外,形成第一拉动端,所述大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拉动端固定的第一固定部,通过拉动第一拉动端,将第一固定带拉出大腿部支撑板2外,对大腿部进行固定,并通过第一固定部对第一拉动端进行固定,完成对大腿部的固定,无需固定时,将第一拉动端与第一固定端松开,即可在第一扭簧的弹性作用下,使第一固定带回位,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收纳,不使用时不会占用额外空间,便于收放;所述第二固定件8包括第二卷轴、第二固定带、第二扭簧,所述第二卷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小腿部支撑板内设有的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扭簧固定于第二转轴与第二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带卷绕在第二卷轴上,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卷轴上,第二固定带另一端伸出小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一侧设有的开口外,形成第二拉动端,所述小腿部支撑板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拉动端固定的第二固定部,通过拉动第二拉动端,将第二固定带拉出小腿部支撑板3外,对小腿部进行固定,并通过第二固定部对第二拉动端进行固定,完成对小腿部的固定,无需固定时,将第二拉动端与第二固定端松开,即可在第二扭簧的弹性作用下,使第二固定带回位,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收纳,不使用时不会占用额外空间,便于收放。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7和第二固定件8均可为一个和多个,当第一固定件7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一固定件7沿大腿部支撑板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二固定件8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一固定件8沿小腿部支撑板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提高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动端与第一固定部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拉动端与第二固定部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粘接固定;实现可拆卸式的连接,便于固定和松开,使用方便,加工方便,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各组成部件之间均采用拆卸式的方式连接固定,既便于安装和更换,也便于拆装后收纳,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