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中药熬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567发布日期:2018-07-24 20:2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的中药熬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中医药物的生产设备中,用于生产药膏类药品的熬制设备采用与电饭煲相似的结构设计,包括加热装置、盛放器皿、外壳、搅拌器等结构。盛放器皿设置于外壳内并整体竖直摆置,加热装置作用于盛放器皿内,通过加热装置将盛放器皿内的原料加热,并通过搅拌器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之后人工将熬制完成的药汁从盛放器皿中盛出。

在整个熬制过程中,需要对药汁进行全过程均匀搅拌,如果对药汁的搅拌控制不当,会导致药汁的原料混合不均匀,形成结块现象,影响药汁的疗效。药汁在熬制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药汁的原料所需要的熬制温度不一样,而且要相对保持一定的恒温,所以对温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温度控制不当也会影响药汁的质量及疗效。此外,药汁在熬制过程中,会产生油烟废气,这些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传统的熬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器的运动简单,结构单一,在加热过程中不能充分搅拌盛放器皿内的原料而使其混合均匀,形成结块现象。并且在盛出阶段,由于药汁的温度较高,且部分类别的药汁的粘稠度较高,导致取出药汁的难度非常高,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去完成药汁的盛出,生产效率低。

另外传统的熬制加工方法,无法准确的控制熬药温度和一定的恒温状态,这样会对药汁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传统的熬制设备中不能处理熬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工作环境差,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搅拌方式而使原料混合更加均匀的中药熬制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化中药熬制设备,其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可旋转地安装有上端开口的器皿,所述主体外壳内对应器皿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可对器皿进行加热;

底座,所述主体外壳枢接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对应主体外壳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作用于主体外壳上而使主体外壳在枢接于底座上时保持倾斜状态,具体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一支架,所述主体外壳枢接于两支架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器皿,以控制器皿旋转。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底座上或两支架上,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设置为水平倾斜的斜面,所述主体外壳枢接于两支架上时,通过支撑台支撑而保持倾斜。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高度可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两支架之间,所述主体外壳枢接于两支架上时,通过支撑杆的支撑而保持倾斜,并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而可控制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主体外壳内或底座内,并通过齿轮或皮带传动连接器皿,以控制器皿旋转。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具有一延伸于器皿内的搅拌杆,所述器皿在旋转时,其内的原料通过搅拌杆作用而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搅拌器上,以此更换不同结构的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搅拌杆,以控制搅拌杆旋转。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上对应器皿设置有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作用于器皿底部,以用于将器皿顶出。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上对应器皿设置有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的一端延伸于器皿底部,以用于将原料或药汁推出。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加热装置和驱动装置,以控制其工作并显示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作时,器皿倾斜并进行旋转,其内的原料通过自重及流体的原理效果,混合更加均匀;进一步设置可拆卸的搅拌器,在不同条件下,更换不同结构的搅拌杆,增加搅拌方式,提高搅拌效果;同时,在器皿底部设置推进装置,可在出料时将底部升起或将药汁推出而从器皿上端倒出,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主体外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是一种小型化中药熬制设备,其包括:

主体外壳4,所述主体外壳4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可旋转地安装有上端开口的器皿5,所述主体外壳4内对应器皿5设置有加热装置8,所述加热装置8可对器皿5进行加热;

底座1,所述主体外壳4枢接于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对应主体外壳4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作用于主体外壳4上而使主体外壳4在枢接于底座1上时保持倾斜状态,具体的,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一支架2,所述主体外壳4枢接于两支架2上;

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传动连接器皿5,以控制器皿5旋转。

所述支撑结构的具体设置为:底座1于两支架2之间竖直设置一支撑台3,将支撑台3的上端面设置为斜面,这样,在主体外壳4枢接于两支架2上时,通过支撑台3的支撑而保持倾斜,并通过该斜面与主体外壳4的侧壁贴合,有利于增大受力面积,更为稳固。

在此基础上,将驱动装置9设置于该支撑台3内,具体的,该驱动装置9包括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外露于支撑台3上端的斜面设置有驱动齿轮,主体外壳4内的器皿5上对应驱动齿轮设置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外露于主体外壳4的侧壁。这样,在主体外壳4枢接于两支架2上并摆置于支撑台3的斜面上时,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相互啮合,再控制电机转动即可带动器皿5旋转。并且驱动装置9隐藏设置在支撑台3上,产品更为美观,可有效减小设备的体积。此外,也可将驱动装置9设置于主体外壳4内,具体的,器皿5为圆柱形锅体结构,其外侧壁上设置一圈齿条,主体外壳4内于器皿5外侧设置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对应齿条设置驱动齿轮,在器皿5安装于主体外壳4内时通过驱动齿轮啮合齿条,从而带动器皿5旋转。

由于器皿5需要进行转动,因此加热装置8优选采用隔空加热的方式。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加热装置8设置于器皿5的侧面,将之设置为辐射管,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器皿5进行加热。同时,在收容腔的侧壁内设置滚动轴承,以承接器皿5进行旋转。这样,在器皿5进行旋转时,加热装置8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器皿5进行加热,再通过器皿5的热传导而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装置8与器皿5之间保留一定间距,因此不受器皿5旋转的影响,加热装置8不会因器皿5旋转而造成磨损,并且通过器皿5的旋转而使器皿5整体受热均匀,进而使原料受热均匀,加工质量好。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外壳4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搅拌器6,所述搅拌器6具有一延伸于器皿5内的搅拌杆,所述器皿5在旋转时,其内的原料通过搅拌杆作用而混合均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配置多个搅拌杆构造不同的搅拌器6,在熬制不同浓度、不同配方的药汁时,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构造的搅拌器6,这样,由于器皿5倾斜并进行旋转,其内的原料通过自重及流体的原理效果,便可得到极大程度的混合。再加上搅拌杆的作用,原料在器皿5旋转、自重及流体等综合作用而于器皿5内运动时,搅拌杆进行搅拌扰流,从而使原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效率及质量。考虑到配置多个搅拌器6会提高设备的购置成本及生产成本,为此,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搅拌器6上,以此更换不同结构的搅拌杆。这样,只需配置一个搅拌器6,再配置与搅拌器6适配的多个不同结构的搅拌杆,根据药汁的浓度、原料的配方、器皿5旋转的速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搅拌杆,从而使原料混合彻底,提高药汁的质量。

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原料混合效率,所述搅拌器6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搅拌杆,以控制搅拌杆旋转。具体的,主体外壳4的上端于收容腔外侧设置两个插口,其中一个插口内设置电源接头,而搅拌器6上对应两个插口设置两个插脚,其中一个插脚设置与电源接头适配的对接头,驱动电机电性连接对接头。搅拌器6通过插脚插入插口而实现安装于主体外壳4上,与此同时完成对接头与电源接头的连接,使驱动电机连通电源及相应的控制电路。其中驱动电机控制搅拌杆旋转的方向与器皿5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将搅拌杆的搅拌扰流效果最大化。

本实施例中,器皿5通过主体外壳4的倾斜摆置而倾斜,除了可以使原料通过自重提高混合程度外,也便于熬制的药汁的取出。由于熬制过程中进行加热,因此在药汁的取出阶段(即熬制完成),器皿5和主体外壳4均具有一定温度,尽管倾斜的器皿5有利于药汁的取出,但仍不够方便。为了便于药汁的取出,所述主体外壳4上对应器皿5设置有推进装置7,所述推进装置7作用于器皿5底部,以用于将器皿5顶出。具体的,该推进装置7包括一传动电机10,传动电机10的输出端设置丝杆11,丝杆11上套接一推板12,再于推板12上设置若干推杆13,通过推杆13抵接器皿5底部。这样,在熬制完成后,控制传动电机10转动,带动推板12上升而将器皿5顶出,减小药汁的取出难度。除此之外也可采用气缸取代传动电机10。

为了便于控制,本实施例中于底座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加热装置8、驱动装置9和推进装置7,以控制熬制设备的工作并显示工作状态。

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熬制设备时,主体外壳4摆置于支撑台3上,先将推板12、推杆13压入底部,再将盛有原料的器皿5放入,之后装好搅拌器6,通过控制面板启动驱动装置9和加热装置8,再启动搅拌器6内的驱动电机,期间可调节加热装置8的加热温度和驱动装置9的转动速度,待熬制完成后,关闭加热装置8、驱动装置9和驱动电机,先取下搅拌器6,再启动推进装置7,通过推进装置7将器皿5顶出一定距离,可加快器皿5的散热,降低主体外壳4和器皿5的温度,便于取出药汁。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工作时,器皿5倾斜并进行旋转,其内的原料通过自重及流体的原理效果,混合更加均匀;进一步设置可拆卸的搅拌器6,在不同条件下,更换不同结构的搅拌杆,增加搅拌方式,提高搅拌效果;同时,在器皿5底部设置推进装置7,可在出料时将底部升起或将药汁推出而从器皿5上端倒出,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推进装置7的一端延伸于器皿5内,以用于将原料或药汁推出。具体的,推进装置7包括设置于主体外壳4内的气缸,器皿5底部可上下活动地穿设有一顶杆,顶杆的上端延伸于器皿5内并固定安装一推送板,推送板的周边设置胶圈而与器皿5四周保持密封,顶杆的下端延伸于器皿5下端并对接气缸,通过气缸顶推而可向上运动。这样,在熬制完成后,控制气缸伸长顶推顶杆而带动推送板上升,将器皿5内的药汁推出,减小药汁的取出难度,同时加快药汁的取出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具体设置为:底座1于两支架2之间设置一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所述主体外壳4枢接于两支架2上时,通过支撑杆的支撑而保持倾斜,并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而可控制倾斜角度。可以将该支撑杆设置为一气缸顶升结构,也可设置为手动调节的伸缩杆结构。与之对应的,将驱动装置9设置于主体外壳4内,具体的,器皿5为圆柱形锅体结构,其外侧壁上设置一圈齿条,主体外壳4内于器皿5外侧设置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对应齿条设置驱动齿轮,在器皿5安装于主体外壳4内时通过驱动齿轮啮合齿条,从而带动器皿5旋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加热装置8设置于器皿5的底部并保持一定距离,器皿5设置为金属材质,加热装置8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器皿5进行加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台3设置于两支架2上。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