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9647发布日期:2018-06-19 19:1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眼部外用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表感染性疾病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角膜炎症最为多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腺病毒性角结膜炎、单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等。细菌性角膜炎是由敏感致病细菌引起的角膜炎,现有技术中,细菌性结膜角膜炎一旦明确诊断,首先采用局部频点敏感的抗菌滴眼液,其次是抑制炎症,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眼液有喹诺酮类、头孢类、氨基糖苷、大环内酯类等,该类药物具有广谱性特点、敏感性高、组织穿透力强。但长期使用上述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差。病毒性结膜角膜炎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病毒引起的,目前常用的药物是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更昔洛韦眼液,但是这两种药是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达到抗病毒作用,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角结膜上皮损害。

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因其副作用小,可从机体全身进行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至今仍是常用药物。因此,如果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角膜炎症的中药剂,可以减少抗生素和西药的使用,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同时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眼表疾病的中药剂,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优选的,上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中,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然后煮沸10~15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优选的,上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者硅藻土。

优选的,上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中,S4中,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其中非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50cm,高度为50cm;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6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当归的主要作用是活血、止痛;白花蛇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决明子的主要作用是降血压、清肝明目,板蓝根的主要作用是抗病毒、清热解毒,鱼腥草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本发明利用中药配伍原理,仅以5味药材配合使用,开发出一种可同时治疗细菌性眼病和病毒性眼病的中药配方,药物有效率达90%以上,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了药材,对药材进行改性,加速药材中活性物质的溶出,然后经盐酸溶液中和至中性,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经后续煮沸步骤溢出,作为机体必需的钠离子保留于药剂中,用药时被机体吸收。制备方法中,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共同使用,可吸附掉极性色素和非极性色素,同时硅胶、活性炭和硅藻土还可以作为过滤助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操作,未注明的材料来源均为市售,由于不涉及发明点,故不对其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然后煮沸10~15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其中,所述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者硅藻土。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延长保质期,可在制备出中药剂后,添加1‰的防腐剂。

下面列举一些本发明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0份、白花蛇20份、决明子10份、板蓝根30份、鱼腥草15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9份、白花蛇18份、决明子12份、板蓝根25份、鱼腥草16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份、白花蛇19份、决明子11份、板蓝根22份、鱼腥草18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0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4份、板蓝根28份、鱼腥草16份。

下面以实施例1的配方为例列举一些本发明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浸泡期间搅拌3次,然后用煮沸10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5min后,趁热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中性药液煮沸5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其中非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50cm,高度为50cm,流速为10L/min;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60cm,流速为10L/min;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实施例7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浸泡期间搅拌4次,然后用煮沸15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10min后,趁热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中性药液煮沸10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其中非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50cm,高度为50cm,流速为10L/min;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60cm,流速为10L/min;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实施例8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浸泡期间搅拌2次,然后用煮沸12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8min后,趁热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脱色处理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硅藻土;中性药液煮沸8min后,依次装有硅藻土和硅胶的板框过滤机过滤脱色,硅藻土和硅胶既是脱色剂又是助滤剂。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实施例9

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的配方),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水中,浸泡2d,浸泡期间搅拌3次,然后用煮沸10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将S(2)的中性药液煮沸5min后,趁热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中性药液煮沸5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其中非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50cm,高度为50cm,流速为10L/min;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60cm,流速为10L/min;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S(2)中所述水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下面以实施例1~5的配方为例,说明本发明外用中药剂的效果。

一、抑菌实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作为实验菌株,上述菌株均够自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分别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的培养液,稀释菌体浓度至106cfu/ml,将直径为0.5cm的滤纸圆片于中药剂(每个分组采用不同的中药剂)中浸泡10min;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并无菌条件下在分别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涂布分别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的培养液,之后将浸泡过的滤纸放置在平板中央,37℃培养14h,测量抑菌圈的大小。

其中,实施例1~5组的中药剂采用的是实施例1~5的配方和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对照1组的中药剂采用的是实施例1的配方和实施例9的制备方法,对照2组采用的是,35mg/100ml青霉素溶液。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中药剂的抑菌圈大小

表1的结果显示,采用实施例1~5的配方和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制成的中药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的抑菌效果与35mg/100ml青霉素溶液效果相当,但是对照1组抑菌效果较差。原因是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先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了药材,对药材进行改性,加速药材中活性物质的溶出,然后经盐酸溶液中和至中性。对照1组并无碳酸氢钠溶液浸泡步骤,故抑菌效果差。

二、对家兔眼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采用家兔眼结膜微血管荧光测定法,选择家兔30只,雌雄隔板,体重1.8-2.5kg,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施例1组灌胃中药,该中药是以实施例1的配方的各药材称取后磨成100目的药粉,灌胃量1.5g/kg,连续给药7天;实施例2组灌胃中药,该中药是以实施例2的配方的各药材称取后磨成100目的药粉,灌胃量1.5g/kg,连续给药7天;对照组灌胃等质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末次灌胃药物后1h,给家兔耳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溶液1ml/kg(相当于注射了荧光素100mg/kg),记录家兔眼结膜出现荧光的时间,结果显示,实施例1组出现荧光时间为7.58s(10只家兔的平均值),实施例2组出现荧光时间为7.70s(10只家兔的平均值),对照组出现荧光时间为12.79s(10只家兔的平均值),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组显著加速家兔眼结膜微循环血流,改善血流供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临床病例

沈某,男,32岁,临床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结膜炎,伴有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等症状,使用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剂,用法为每天4次,每次3滴,1周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无副作用。

李某,女,29岁,临床诊断为淋菌性结膜炎,使用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剂,用法为每小时一次,每次4滴,4天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无副作用。

上官某,男,33岁,临床诊断为腺病毒性角结膜炎,使用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剂,用法为每天4次,每次3滴,10天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无副作用。

肖某,女,51岁,临床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使用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剂,用法为每天4次,每次3滴,同时以实施例1的配方(每个重量份代表1克,比如当归8份就是称取当归8克)按常规中药方法煎煮、过滤,服用中药液,每天3次,每次100ml,6天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无副作用。

上述临床病例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配方和制备方法制成的中药剂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或者细菌性眼表疾病。另外,我们选取10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参考上述肖某的用药方式用药,1周后观察疗效,其中80人痊愈,10人得到有效缓解(眼部刺激症状基本完全消失,荧光素染色点状或树枝状角膜上皮病变处少许点染),中药剂的有效率为9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如果涉及到数值范围的,则说明在该数值范围内均可行,包括端点值,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