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126发布日期:2018-07-24 20:2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



背景技术:

角膜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角膜移植作为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器官移植,是其重要的治疗及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开展至今,已有多种术式可供选择,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即用健康的供体角膜替换全层受体角膜)相比,板层角膜移植术则是在切除受体角膜的病变组织后,移植相应厚度的透明供体板层角膜植片,拥有对供体角膜材料要求相对较低、手术并发症少及不易发生排斥反应等优势;但术后复发率高和视力预后差是其主要问题。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复发多表现为植床浑浊逐渐加重,并逐渐累及植片,轻者影响视觉质量,重者影响视力,甚至需要重新更换植片;术后植床残留的基质在与植片的愈合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若瘢痕位于角膜光学区上,同样也会影响视力。

人的角膜从外向内可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后弹力层由内皮细胞分泌而来,损伤后可以再生;角膜内皮为一单层细胞,正常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层总面积约为147mm2,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700~3000个/mm2左右。在成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其修复依靠邻近的内皮细胞增大、扩展和移行。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500个/mm2左右,将发生失代偿,导致角膜水肿,甚至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

若为保证光学区的透明度而剥除直径为2mm的圆形角膜后薄板层、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仅造成约2%的内皮细胞丢失率,远小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0%以上的内皮细胞丢失率;且基于上述生理基础,缺损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自行修复。这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且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度损伤。

名称:角膜自动截取器;专利号:cn203693888,其包括一呈中空圆柱状、下端形成环形刀口的刀体,刀体安装与一压柄的一端上,压柄的另一端轴连接于一底座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上对应压柄上刀体的位置设有一用于放置供体角膜的固定位。其可通过按压压柄,快速省力地切下适当大小的供体角膜。与本发明的区别:上述实用新型不能进行环切深度的调整,仅适用于离体角膜的全层截取,无法应用于在体角膜的后薄板层截取。

名称:角膜后弹力层撕除镊;专利号:cn201658459,它包括镊柄,镊柄的头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弯折曲臂,曲臂的头端设有向上弯折的尖形镊头。适于在角膜内皮移植术中撕除角膜后弹力层。与本发明区别:上述实用新型针对角膜后弹力层撕除而设计,若直接用来逆向剥除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浑浊的植床后薄板层,不仅无法准确控制撕除的深度,且耗时费力,容易造成撕除面不平整甚至浑浊加重的情况。

但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所述的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包括上端手柄(1)、下端手柄(2)、上端延长杆(3)、下端延长杆(4)、调节杆(5)、扭转弹簧(6)、延长杆固定环(7)、调节杆固定环(8)、垫片(9)、控深轴(10)和冲头(20);所述上端手柄(1)的上面设有防滑螺纹(11),在所述上端手柄(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上端延长杆(3),所述的上端延长杆(3)内部中空、左面开口;所述上端延长杆(3)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延长杆固定环(7);所述上端延长杆(3)头端和调节杆(5)头端以铆钉(31)铰接,所述铆钉(31)上装有扭转弹簧(6),扭转弹簧(6)的两头分别固定于调节杆(5)和上端延长杆(3)内壁;在所述调节杆(5)的头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固定环(8);所述延长杆固定环(7)和调节杆固定环(8)的前端、均设有定位凸起(71);所述的垫片(9)呈圆柱体状,在所述垫片(9)的底面设有内凹的圆润曲面(91),所述圆润曲面(91)上设有两条互相垂直的标记线(92);在所述垫片(9)的侧面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定位孔(93);所述的定位孔(93)和所述的定位凸起(71)结合;所述下端手柄(2)的下面设有防滑螺纹(11),所述下端手柄(2)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上端手柄(1);所述的上端手柄(1)和下端手柄(2)整体形成镊状;在所述下端手柄(2)的头部固定连接有下端延长杆(4),所述下端延长杆(4)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控深轴(10);所述的控深轴(10)整体呈圆柱体状,在所述控深轴(10)的上表面设有突起曲面(110),在所控深轴(10)的侧面设有外螺纹(120);所述的外螺纹(120)和冲头(20)上的内螺纹(210)结合;所述的冲头(2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状,在所述冲头(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10);在所述冲头(20)的侧壁向上逐渐变薄并呈喇叭状扩张,最终在上端形成闭环型刀头(220)。

所述上端手柄(1)和下端手柄(2)的长均为10cm,所述上端延长杆(3)和下端延长杆(4)的长均为2cm,所述的调节杆(5)长为1cm。

所述上端延长杆(3)的头端和下端延长杆(4)的头端,在自然状态下之间的距离为1cm。

所述调节杆(5)与调节杆固定环(8)上的定位凸起(71)之间成α角,且α角大于79度小于84度。

所述的垫片(9)高为2mm,直径为4mm;所述定位孔(93)的孔径为1mm;所述圆润曲面(91)的曲率半径为7.8mm;两个定位孔(93)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其中一条标记线(92);垫片(9)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控深轴(10)上突起曲面(110)的率半径值为6.8mm,侧面外螺纹(120)的螺距20μm。

所述冲头(20)的外径为2mm,所述冲头(20)侧面向上扩张的角度为β,且β为8.5度。

所述的控深轴(10)比所述的冲头(20)高10μm,且两者完全旋合时总高度约1mm。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垫片的材质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具有高透明度、折射率小、成本低、易加工的特点;同时垫片下表面标记线的设计,便于术者将垫片中心准确放置于患者术眼的视轴中心标记点。

2、本发明的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可通过按压调节杆进行垫片的更换,步骤简易;

3、本发明的延长杆固定环和调节杆固定环分别位于垫片两侧,不仅减小了对术野的遮挡,且该设计使垫片能绕两固定环突起间的连线旋转,保证了本发明在对不同厚度的角膜进行逆向微孔制作时,上下仍能对合平整。

4、本发明垫片上圆润曲面的曲率半径和控深轴上突起曲面的曲率半径,符合人角膜生理曲度,能充分贴合角膜,加之打孔式的设计,能快速地对角膜后薄板层的浑浊部分进行环切,且切缘整齐,避免了反复旋切造成切缘不规整、切缘后弹力层剥离等后果;

5、本发明控深轴与冲头间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设计,不仅能根据个体所需调节打孔深度,还能在多次使用刀口变钝后更换闭环型刀头,经济效益高。

6、本发明的控深轴同时具有对角膜内皮面微孔制作区的支撑作用,能在不损伤周围内皮细胞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打孔过深。

7、本发明的冲头向上呈喇叭状扩张(扩张角度β为8.5°),该设计能使切缘垂直于角膜内表面,有利于后续微孔区的愈合。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上端手柄、下端手柄、上端延长杆、下端延长杆结合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上端延长杆和延长杆固定环、调节杆和调节杆固定环的结合示意图。

附图4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控深轴、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控深轴、冲头结合的平面图。

附图7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调节杆、调节杆固定环、冲头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8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9是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使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上端手柄

11、防滑螺纹

2、下端手柄

3、上端延长杆

31、铆钉

4、下端延长杆

5、调节杆

6、扭转弹簧

7、延长杆固定环

71、定位凸起

8、调节杆固定环

9、垫片

91、圆润曲面

92、标记线

93、定位孔

10、控深轴

110、突起曲面

120、外螺纹

20、冲头

210、内螺纹

220、闭环型刀头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包括上端手柄(1)、下端手柄(2)、上端延长杆(3)、下端延长杆(4)、调节杆(5)、扭转弹簧(6)、延长杆固定环(7)、调节杆固定环(8)、垫片(9)、控深轴(10)和冲头(20);

请参照附图2、附图3、附图8,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上端手柄、下端手柄、上端延长杆、下端延长杆结合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上端延长杆和延长杆固定环、调节杆和调节杆固定环的结合示意图,附图8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局部示意图。所述上端手柄(1)的上面设有防滑螺纹(11),在所述上端手柄(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上端延长杆(3),所述的上端延长杆(3)内部中空、左面开口;所述上端延长杆(3)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延长杆固定环(7);所述上端延长杆(3)头端和调节杆(5)头端以铆钉(31)铰接,所述铆钉(31)上装有扭转弹簧(6),扭转弹簧(6)的两头分别固定于调节杆(5)和上端延长杆(3)内壁;在所述调节杆(5)的头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固定环(8);所述延长杆固定环(7)和调节杆固定环(8)的前端、均设有定位凸起(71);

请参照附图4,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垫片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垫片(9)呈圆柱体状,在所述垫片(9)的底面设有内凹的圆润曲面(91),所述圆润曲面(91)上设有两条互相垂直的标记线(92);在所述垫片(9)的侧面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定位孔(93);所述的定位孔(93)和所述的定位凸起(71)结合;

请参照附图2、附图5、附图6,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上端手柄、下端手柄、上端延长杆、下端延长杆结合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控深轴、冲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控深轴、冲头结合的平面图。所述下端手柄(2)的下面设有防滑螺纹(11),所述下端手柄(2)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上端手柄(1);所述的上端手柄(1)和下端手柄(2)整体形成镊状;在所述下端手柄(2)的头部固定连接有下端延长杆(4),所述下端延长杆(4)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控深轴(10);所述的控深轴(10)整体呈圆柱体状,在所述控深轴(10)的上表面设有突起曲面(110),在所控深轴(10)的侧面设有外螺纹(120);所述的外螺纹(120)和冲头(20)上的内螺纹(210)结合;所述的冲头(2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状,在所述冲头(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10);在所述冲头(20)的侧壁向上逐渐变薄并呈喇叭状扩张,最终在上端形成闭环型刀头(220)。

请参照附图1、附图7,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调节杆、调节杆固定环、冲头的平面示意图。所述上端手柄(1)和下端手柄(2)的长均为10cm,所述上端延长杆(3)和下端延长杆(4)的长均为2cm,所述的调节杆(5)长为1cm;所述上端延长杆(3)的头端和下端延长杆(4)的头端,在自然状态下之间的距离为1cm;所述调节杆(5)与调节杆固定环(8)上的定位凸起(71)之间成α角,且α角大于79度小于84度;所述的垫片(9)高为2mm,直径为4mm;所述定位孔(93)的孔径为1mm;所述圆润曲面(91)的曲率半径为7.8mm;两个定位孔(93)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其中一条标记线(92);垫片(9)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控深轴(10)上突起曲面(110)的率半径值为6.8mm,侧面外螺纹(120)的螺距20μm;所述冲头(20)的外径为2mm,所述冲头(20)侧面向上扩张的角度为β,且β为8.5度;所述的控深轴(10)比所述的冲头(20)高10μm,且两者完全旋和时总高度约1mm。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1、附图9,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使用平面图。

所述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使用过程及方法:

术前标记患者术眼的视轴中心,oct明确植片与植床的交界面,并测量该界面到角膜内皮面的厚度,在手术开始前于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将角膜逆向微孔制作器的打孔深度进行调整。

控深轴(10)和冲头(20)在完全旋合时,后者上端比前者高10μm;根据所需深度,每将冲头(20)旋出1圈,冲头(20)上移20μm。术中先于角膜外表面做定位标记,后于颞侧角膜缘做3mm的切口。为避免置换粘弹剂时水流冲刷造成后弹力层剥离,故在前房内持续注入无菌空气以维持前房。控深轴(10)和冲头(20)及下端延长杆(4)进入前房,将垫片(9)移至预先标记的位置,保证垫片(9)下表面的标记线(92)交叉点与角膜标记点重合。同时捏合上端手柄(1)、下端手柄(2),即可在角膜内表面制作出直径2mm的微孔,后利用撕囊镊将微孔区内的角膜后板层、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自与植片的交界面处取下。如此不仅保证了孔缘的整齐及后板层的剥除厚度,而且大大减小了手术难度及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