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皮肤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3111发布日期:2018-08-21 15:1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皮肤针。



背景技术:

皮肤针疗法基于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提成的,其运用皮肤针(又名七星针、梅花针)叩刺人体穴位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皮肤针由金属针的锤头和手柄组成,使用者在使用该皮肤针时,需要由人手持手柄、手腕和小臂出力的方式连续地向人体穴位进程叩击,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皮肤针的叩击靠的是人的手腕和小臂不停摆动来完成的,使用者在使用该皮肤针进行治疗时,劳动强度较大;2、被治疗者可自己使用皮肤针进行治疗,但是,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头部、背部等)的叩击掌握不够,且不方便,易不准确;3、手腕和小臂的摆动频率低,单次治疗叩击的次数多,叩击所需的时间长,使用者的手腕和小臂易酸痛,长期使用易患手腕与小臂部位的疾病;4、皮肤针的针尖部位刺入人体皮肤的深度受使用者操作时用力的大小影响,且用力的力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皮肤针,该新型皮肤针通过直线型的设计使得其在使用时不需要使用到手腕和小臂的摆动作用,从而避免了手腕和小臂在使用皮肤针时过度摆动而引起的酸痛及疾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皮肤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推杆和针座;所述推杆滑动安装在壳体上,滑动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沿其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按动端和推动端,所述按动端位于壳体外侧,所述推动端位于壳体内,并朝所述针座所在方向延伸;

所述针座滑动安装在壳体上,其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所述针座沿其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接触端和针头端,所述接触端靠近推杆的推动端,并在所述推杆朝针座所在侧滑动时被推动端抵接及推动,所述接触端和推动端两者中存在一个与另一个相接触的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正对着接触端和推动端两者中不设置该倾斜面的另一个设置,所述针头端的端部间隔安装有若干针头,所述针头正对着壳体壳壁上开设的出针口设置,其针尖部分通过所述出针口滑出壳体外以刺人体皮肤;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和推杆上,其弹性方向为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和针座上,其弹性方向为所述针座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亦处于自然状态,所述推杆的推动端不抵接针座的接触端,所述针座针头的针尖部分位于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推杆口,所述推杆的按动端通过所述推杆口伸出壳体外侧;所述推杆外部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壳体外侧,且所述限位凸起在推杆口所在平面的投影尺寸大于推杆口的开设尺寸;所述限位凸起在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与壳体开设推杆口的壳壁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滑动安装在推杆上,其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刻度线和与刻度线相应的刻度值,所述刻度线设置在推杆位于壳体外侧的部分上,并从所述推杆口所在处向按动端延伸,所述限位凸起在刻度线所在范围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壳体内,并套设在所述推杆的杆身上。

进一步地,所述针座容置在针座壳上,并通过所述针座壳滑动安装在壳体上及通过所述针座壳接触推杆;所述针座壳安装在壳体的出针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针座壳的外结构尺寸略小于出针口的开口尺寸,其外部套设所述第二弹簧;所述针座壳远离出针口的一端为接触端,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所述针座,所述针座针头的针尖部分伸出针座壳。

进一步地,所述针座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针座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针口处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沿针座的滑动方向设置,其一端通过所述出针口连通壳体,另一端朝所述壳体外侧延伸,所述支撑筒的长度小于针头滑动的距离,所述针座的针头在推杆的推动下滑出壳体并伸出支撑筒外。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为伸缩结构,其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针座的滑动方向;所述支撑筒与壳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设计的皮肤针采用直线型针刺方法设计,与传统叩击式的皮肤针相比,其能够解决传统叩击式皮肤针对于使用者手腕与小臂的要求,避免出现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叩击式皮肤针而患有手腕与小臂方面疾病的现象,从而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再者,本发明的皮肤针结构简单,更方便使用者控制使用力度,使用更便捷,且实用性更好。

2、在本发明中,所述推杆为动力传递件,其将使用者施加在按动端上的按动力传递给针座,以促使针座的针头针尖部分通过出针口滑出壳体以刺人体穴位,而所述针头的针尖部位刺入人体穴位后再脱离人体穴位方为一次治疗,其中,针尖刺入人体穴位是利用使用者作用在推杆按动端的作用力使得针尖刺入人体穴位,而针尖脱离人体穴位则是通过推杆上设置的第一弹簧和针座上设置的第二弹簧实现的,具体来说,使用者施加给推杆的作用力使得推杆滑动,同时,推杆上的第一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而推杆推动针座滑动,则使得针座上的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当撤销施加在推杆按动端上的作用力时,推杆即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下复位,针座则因无推杆的作用力及在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下复位,即,针尖回缩至壳体内,从而实现了针尖脱离人体穴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皮肤针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壳体1、出针口11、推杆口12、推杆2、按动端21、推动端22、限位凸起3、刻度线4、第一弹簧5、针座6、针头61、针座壳7、接触端71、第二弹簧8、支撑筒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皮肤针,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一推杆2和一针座6。所述推杆2滑动安装在壳体1上,滑动方向为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2沿其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按动端21和推动端22,所述按动端21位于壳体1外侧,所述推动端22位于壳体1内,并朝所述针座6所在方向延伸。所述针座6滑动安装在壳体1上,其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推杆2的滑动方向,所述针座6沿其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接触端71和针头61端,所述接触端71靠近推杆2的推动端22,并在所述推杆2朝针座6所在侧滑动时被推动端22抵接及推动,所述接触端71和推动端22两者中存在一个与另一个相接触的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正对着接触端71和推动端22两者中不设置该倾斜面的另一个设置,所述针头61端的端部间隔安装有若干针头61,所述针头61正对着壳体1壳壁上开设的出针口11设置,其针尖部分通过所述出针口11滑出壳体1外以刺人体皮肤。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一第一弹簧5和一第二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和推杆2上,其弹性方向为所述推杆2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和针座6上,其弹性方向为所述针座6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弹簧5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8亦处于自然状态,所述推杆2的推动端22不抵接针座6的接触端71,所述针座6针头61的针尖部分位于壳体1内。

本发明所设计的皮肤针采用直线型针刺方法设计,与传统叩击式的皮肤针相比,其能够解决传统叩击式皮肤针对于使用者手腕与小臂的要求,避免出现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叩击式皮肤针而患有手腕与小臂方面疾病的现象,从而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再者,本发明的皮肤针结构简单,更方便使用者控制使用力度,使用更便捷,且实用性更好。

其中,本发明所述推杆2为动力传递件,其将使用者施加在按动端21上的按动力传递给针座6,以促使针座6的针头61针尖部分通过出针口11滑出壳体1以刺人体穴位,在整个动力传递过程,因推杆2推动端22与针座6接触端71中存在一个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从而使得推杆2与针座6的运动路线垂直,优选地,所述倾斜面设置在针座6接触端71上,所述推杆2推动端22在第一弹簧5自然状态下其与出针口11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略大于倾斜面至出针口11所在平面的最短距离。进一步地,为了控制针座6针头61的针尖部分刺入人体穴位的深度,本发明在倾斜面倾斜角度一定的情况下限定了推杆2的推进距离,具体如下:所述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一推杆口12,所述推杆2的按动端21通过所述推杆口12伸出壳体1外侧;所述推杆2外部设置有一限位凸起3,所述限位凸起3位于壳体1外侧,且所述限位凸起3在推杆口12所在平面的投影尺寸大于推杆口12的开设尺寸;所述限位凸起3在第一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时与壳体1开设推杆口12的壳壁不接触;即,通过设置限位凸起3及其与推杆口12之间的距离来限定推杆2的推动行程,进而达到控制针头61针尖部位刺入穴位深度的目的。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3滑动安装在推杆2上,其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推杆2的滑动方向,以通过限位凸起3相对推杆2的滑动来调整限位凸起3与推杆口12所在壳壁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3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推杆2上,以通过螺纹结构的旋转方式滑动安装在推杆2上;所述推杆2上设置有刻度线4和与刻度线4相应的刻度值,所述刻度线4设置在推杆2位于壳体1外侧的部分上,并从所述推杆口12所在处向按动端21延伸,所述限位凸起3在刻度线4所在范围内滑动,以通过刻度线4和刻度值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限位凸起3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针座6用于设置针头61,其在推杆2的作用下滑动,以使其上的针头61针尖部分滑出壳体1并刺入人体穴位上,其中,在本发明中,所述针座6容置在一针座壳7上,并通过所述针座壳7滑动安装在壳体1上及通过所述针座壳7接触推杆2;所述针座壳7安装在壳体1的出针口11处,并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针座壳7的外结构尺寸略小于出针口11的开口尺寸,其外部套设所述第二弹簧8,即,所述第二弹簧8安装在壳体1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针座壳7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出针口11所在壳壁上;所述针座壳7远离出针口11的一端为接触端71,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所述针座6,所述针座6针头61的针尖部分伸出针座壳7;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使得所述针座6能够拆离壳体1并进行更换,从而使得所述皮肤针能够重复性的使用,其相对于传统叩击式皮肤针的一次性使用,可减少医疗设备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优选地,所述针座6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针座壳7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针座6针头61的针尖部位通过出针口11滑出壳体1,而为了便于使用者使用所述皮肤针,本发明在所述出针口11处安装有一支撑筒9,所述支撑筒9沿针座6的滑动方向设置,其一端通过所述出针口11连通壳体1,另一端朝所述壳体1外侧延伸,所述支撑筒9的长度小于针头61滑动的距离,所述针座6的针头61在推杆2的推动下滑出壳体1并伸出支撑筒9外,以通过支撑筒9的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皮肤针接触人体皮肤,且便于使用者对准需要治疗的穴位,从而简化了所述皮肤针的使用。优选地,所述支撑筒9为伸缩结构,其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针座6的滑动方向,以通过伸缩作用来调整支撑筒9的长度,进而调整针头61针尖部分刺入穴位的深度;所述支撑筒9与壳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所述支撑筒9,同时,还便于所述针座6的更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针头61的针尖部位刺入人体穴位后再脱离人体穴位方为一次治疗,其中,针尖刺入人体穴位是利用使用者作用在推杆2按动端21的作用力使得针尖刺入人体穴位,而针尖脱离人体穴位则是通过推杆2上设置的第一弹簧5和针座6上设置的第二弹簧8实现的,具体来说,使用者施加给推杆2的作用力使得推杆2滑动,同时,推杆2上的第一弹簧5发生弹性形变,而推杆2推动针座6滑动,则使得针座6上的第二弹簧8发生弹性形变,当撤销施加在推杆2按动端21上的作用力时,推杆2即在第一弹簧5的弹性力下复位,针座6则因无推杆2的作用力及在第二弹簧8的弹性力下复位,即,针尖回缩至壳体1内,从而实现了针尖脱离人体穴位。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5位于壳体1内,并套设在所述推杆2的杆身上。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