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按摩保健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921发布日期:2018-08-21 08:4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按摩保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按摩保健器材。



背景技术:

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手段,不仅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调养身体,按摩不仅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刺激细胞活力、加强新陈代谢、保持青春,治疗失眠,缓解精神压力,排毒防癌,提高记忆力,同时还能够调节体内的内分泌平衡,促进器官之间的协调,最终达到提高身体抵抗力、免疫力的作用,其中按摩小腿和脚部更为重要,每天按摩小腿和脚可加快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脚底有众多穴位,每日按摩,起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在医院骨科用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人们应该每天坚持按摩,但是,按摩过程繁琐复杂,如何按摩成为了人们一大难题,如今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按摩,过程繁琐复杂,按摩时,人员需要依次压腿肚,按小腿以及脚底按摩,不能同时按摩,人员长时间按摩手部容易发酸使得后期按摩的力度不够,不能达到按摩的效果,人员长期进行按摩工作容易使得腰部与手部受伤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调整位置从而确保能够按摩到不同的位置,按摩时,人员需要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按摩,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按摩保健器材,可以解决现有人体小腿部与脚底按摩过程中需要人工按摩,过程繁琐复杂,按摩时,人员需要依次压腿肚,按小腿以及脚底按摩,不能同时按摩,人员长时间按摩手部容易发酸使得后期按摩的力度不够,不能达到按摩的效果,人员长期进行按摩工作容易使得腰部与手部受伤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调整位置从而确保能够按摩到不同的位置,按摩时,人员需要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按摩,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人体小腿与脚底进行智能化固定与按摩的功能,自动化固定小腿,对小腿、腿肚与脚底同时进行自动化按摩,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按摩力度均匀,根据需求自动化调节位置,增大了舒适度,随时随地按摩,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按摩保健器材,包括连接装置、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两个脚底按摩装置、滑连装置和两个辅助装置,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两个小腿按摩装置对小腿处进行固定与按摩,两个脚底按摩装置对脚底进行按摩,滑连装置用于连接两个脚底按摩装置,辅助装置辅助本发明移动与角度调节,所述的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连,小腿按摩装置的下端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上,脚底按摩装置的前端安装有辅助装置,两个脚底按摩装置之间通过滑连装置相连。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对板和辅伸缩板,辅伸缩板的前端安装有两个对板,每个对板均安装在一个小腿按摩装置上,辅伸缩板辅助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之间的间距调节,无需人工配合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小腿按摩装置包括护腿板、小腿肚按摩机构、两个小腿按摩机构和贴合机构,护腿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小腿按摩机构,护腿板的上端设置有配合槽,且护腿板的下端设置有孔槽,护腿板的下端安装有贴合机构,护腿板的后端安装有小腿肚按摩机构,且小腿肚按摩机构位于配合槽的正后方,小腿肚按摩机构对小腿肚进行往复按摩,两个小腿按摩机构对小腿处进行按压,贴合机构进行角度调节增到了舒适度,对小腿与腿肚同时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脚底按摩装置包括护板、主机构和按摩机构,护板的上端安装在小腿按摩装置上,护板的下端安装在主机构上,主机构的中部安装有按摩机构,主机构带动按摩机构进行升降,按摩机构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滑连装置包括伸缩机构和两个移动限位机构,两个脚底按摩装置之间通过伸缩机构相连,伸缩机构的下端安装有两个移动限位机构,伸缩机构调节两个脚底按摩装置之间的横向间距,两个移动限位机构带动伸缩机构进行移动与限位调节,滑连装置与辅助装置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辅助装置包括角度机构和移动机构,角度机构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的前端,移动机构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的前端,且角度机构位于移动机构的外侧,角度机构带动两个脚底按摩装置进行角度调节,移动机构辅助两个脚底按摩装置进行移动,滑连装置与辅助装置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小腿肚按摩机构包括l型底架、连气缸、弧型架、弧板、固滑槽、固滑块、u型滑架、转轴、固电机、腿肚按摩棒、工作绳、两个称板、转柱和转电机,l型底架安装在护腿板的后端,l型底架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气缸,连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弧型架上,且弧型架上设置有工作槽,弧型架的上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弧板上,弧板安装在护腿板的后端上侧,弧板的后端对称安装有固滑槽,固滑槽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固滑块相连,固滑块安装在u型滑架上,u型滑架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腿肚按摩棒,转轴的外端通过联轴器与固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固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u型滑架上,u型滑架的上端连接有工作绳,工作绳的上端缠绕在转柱上,转柱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称板的内壁之间,两个称板安装在弧型架上,转柱内端安装在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转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内侧称板上,根据小腿处的弯曲度,连气缸带动弧型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腿肚按摩棒紧贴在小腿表面处,转电机带动工作绳进行转动,工作绳带动腿肚按摩棒在固滑槽与固滑块的辅助下进行升降,升降时,固电机带动腿肚按摩棒进行同步转动确保腿肚按摩棒对腿肚进行按摩,小腿肚按摩机构根据腿肚进行紧贴往复滚压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小腿按摩机构包括u型弧架、竖板、辅气缸、两个辅支链、u型连架和小腿滚压棒,竖板安装在护腿板上,竖板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辅气缸,辅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u型弧架上,u型弧架通过铰链安装在护腿板上,u型弧架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辅支链,两个辅支链安装在u型连架上,u型连架上通过销轴安装有小腿滚压棒,辅气缸带动u型弧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u型弧架紧贴在小腿表面处,两个辅支链通过角度调节带动小腿滚压棒对小腿处进行滚压按摩,小腿按摩机构对小腿处进行自动化固定与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辅支链包括一杆、二杆、一气缸和二气缸,一杆安装在u型弧架上,一杆上通过销轴安装有一气缸,一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二杆上,二杆通过铰链安装在一杆的外端,二杆上安装有二气缸,二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u型连架上,一气缸带动二杆进行角度调节,二气缸带动小腿滚压棒进行升降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贴合机构包括l型辅架、调节气缸和贴合支链,l型辅架安装在护腿板的后端,l型辅架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贴合支链上,且调节气缸位于孔槽内,贴合支链安装在护腿板的前端,调节气缸带动贴合支链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贴合支链紧贴在小腿处从而增加了舒适度,贴合机构对小腿进行自动化贴合,增大了舒适度,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贴合支链包括连板、贴板和护腿垫,连板安装在护腿板上,连板的前端通过铰链安装有贴板,贴板的后端通过销轴安装有调节气缸,贴板的前端安装有护腿垫,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主机构包括u型主架和两个主气缸,u型主架安装在护板的下端,且u型主架上设置有操作槽,u型主架的下端内壁安装有两个主气缸,主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按摩机构的下端,两个主气缸带动按摩机构进行升降,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按摩机构包括主板、角度气缸、两个角板、上板、按摩支链、前板、后板和弹簧,主板安装在主机构上,主板的上端通过销轴安装有两个角板,两个角板的上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上板上,上板上均匀安装有按摩支链,位于主板后端的角板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角度气缸,角度气缸的底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主机构,主板的前端安装有前板,前板上均匀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后端连接在后板上,角度气缸带动位于主板后端的角板进行角度调节,两个角板带动按摩支链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当调节的按摩支链触碰到后板时,弹簧对按摩支链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按摩机构对脚底进行自动化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按摩支链包括伸缩杆、u型底架和脚底按摩棒,伸缩杆对称安装在主板上,伸缩杆的顶端安装在u型底架上,u型底架的侧壁之间通过销轴安装有脚底按摩棒,根据脚底当前情况,脚底按摩棒在伸缩杆的辅助下对脚底进行滚压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双向伸缩板、固气缸和两个固板,双向伸缩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固板,每个固板均安装在一个脚底按摩装置上,双向伸缩板的中部对称安装有固气缸,固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双向伸缩板的外端,根据人员对两个脚底按摩装置之间间距的需求,固气缸带动双向伸缩板进行伸缩,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限位机构包括直气缸、万向轮、横板、倾斜伸缩板、侧气缸和橡胶块,直气缸安装在固板的下端,直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万向轮上,万向轮的后端安装有横板,横板的下端安装有倾斜伸缩板,倾斜伸缩板的上端安装有侧气缸,侧气缸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倾斜伸缩板的下端,倾斜伸缩板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块,直气缸带动万向轮进行升降,当需要限位时,侧气缸带动倾斜伸缩板进行调节直到橡胶块紧贴在万向轮的底端表面,移动限位机构带动本发明进行升降、移动与限位调节,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角度机构包括一板、下气缸和底盘板,一板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的前端,一板的下端通过销轴安装有下气缸,下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底盘板上,根据人员对自身需求,下气缸带动底盘板下降直到底盘板紧贴在地面,角度机构带动本发明进行角度调节满足达到人员的需求,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二板、内气缸和移轮,二板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的前端,二板的下端安装有内气缸,内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移轮上,内气缸带动移轮进行升降,移轮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小腿按摩装置上的小腿肚按摩机构开始工作,根据小腿处的弯曲度,连气缸带动弧型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腿肚按摩棒紧贴在小腿表面处,转电机带动工作绳进行转动,工作绳带动腿肚按摩棒在固滑槽与固滑块的辅助下进行升降,升降时,固电机带动腿肚按摩棒进行同步转动确保腿肚按摩棒对腿肚进行按摩,之后,小腿按摩机构开始工作,辅气缸带动u型弧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u型弧架紧贴在小腿表面处,两个辅支链通过角度调节带动小腿滚压棒对小腿处进行滚压按摩,辅支链开始工作,一气缸带动二杆进行角度调节,二气缸带动小腿滚压棒进行升降调节,之后,贴合机构开始工作,调节气缸带动贴合支链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贴合支链紧贴在小腿处从而增加了舒适度,第二步,脚底按摩装置上的主机构开始工作,两个主气缸带动按摩机构进行升降,之后,按摩机构开始工作。角度气缸带动位于主板后端的角板进行角度调节,两个角板带动按摩支链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当调节的按摩支链触碰到后板时,弹簧对按摩支链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按摩支链开始工作,根据脚底当前情况,脚底按摩棒在伸缩杆的辅助下对脚底进行滚压按摩,第三步,滑连装置上的伸缩机构开始工作,根据人员对两个脚底按摩装置之间间距的需求,固气缸带动双向伸缩板进行伸缩,之后,移动限位机构开始工作,直气缸带动万向轮进行升降,当需要限位时,侧气缸带动倾斜伸缩板进行调节直到橡胶块紧贴在万向轮的底端表面,第四步,连接装置开始工作,辅伸缩板辅助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之间的间距调节,第五步,辅助装置上的移动机构开始工作,内气缸带动移轮进行升降,移轮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之后,角度机构开始工作,根据人员对自身需求,下气缸带动底盘板下降直到底盘板紧贴在地面,角度机构带动本发明进行角度调节直到满足人员的需求,可以实现对人体小腿与脚底进行智能化固定与按摩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人体小腿部与脚底按摩过程中需要人工按摩,过程繁琐复杂,按摩时,人员需要依次压腿肚,按小腿以及脚底按摩,不能同时按摩,人员长时间按摩手部容易发酸使得后期按摩的力度不够,不能达到按摩的效果,人员长期进行按摩工作容易使得腰部与手部受伤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调整位置从而确保能够按摩到不同的位置,按摩时,人员需要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按摩,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人体小腿与脚底进行智能化固定与按摩的功能,自动化固定小腿,对小腿、腿肚与脚底同时进行自动化按摩,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按摩力度均匀,根据需求自动化调节位置,增大了舒适度,随时随地按摩,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2、本发明设置有连接装置,辅伸缩板辅助两个小腿按摩装置之间的间距调节,无需人工配合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发明设置有小腿按摩装置,小腿肚按摩机构对腿肚进行自动化滚压按摩,两个小腿按摩机构对小腿处进行固定与滚压按摩,贴合机构对小腿进行自动化贴合,增大了舒适度,对小腿与腿肚同时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设置有脚底按摩装置,主机构带动按摩机构进行升降,按摩机构对脚底进行自动化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本发明设置有滑连装置,滑连装置与辅助装置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本发明设置有辅助装置,滑连装置与辅助装置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与小腿按摩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小腿按摩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小腿按摩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脚底按摩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脚底按摩装置、滑连装置与辅助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按摩保健器材,包括连接装置1、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滑连装置4和两个辅助装置5,连接装置1用于连接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对小腿处进行固定与按摩,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对脚底进行按摩,滑连装置4用于连接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辅助装置5辅助本发明移动与角度调节,所述的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之间通过连接装置1相连,小腿按摩装置2的下端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3上,脚底按摩装置3的前端安装有辅助装置5,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之间通过滑连装置4相连。

所述的连接装置1包括两个对板11和辅伸缩板12,辅伸缩板12的前端安装有两个对板11,每个对板11均安装在一个小腿按摩装置2上,辅伸缩板12辅助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之间的间距调节,无需人工配合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小腿按摩装置2包括护腿板21、小腿肚按摩机构22、两个小腿按摩机构23和贴合机构24,护腿板21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小腿按摩机构23,护腿板21的上端设置有配合槽,且护腿板21的下端设置有孔槽,护腿板21的下端安装有贴合机构24,护腿板21的后端安装有小腿肚按摩机构22,且小腿肚按摩机构22位于配合槽的正后方,小腿肚按摩机构22对小腿肚进行往复按摩,两个小腿按摩机构23对小腿处进行按压,贴合机构24进行角度调节增到了舒适度,对小腿与腿肚同时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脚底按摩装置3包括护板31、主机构32和按摩机构33,护板31的上端安装在小腿按摩装置2上,护板31的下端安装在主机构32上,主机构32的中部安装有按摩机构33,主机构32带动按摩机构33进行升降,按摩机构33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滑连装置4包括伸缩机构41和两个移动限位机构42,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之间通过伸缩机构41相连,伸缩机构41的下端安装有两个移动限位机构42,伸缩机构41调节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之间的横向间距,两个移动限位机构42带动伸缩机构41进行移动与限位调节,滑连装置4与辅助装置5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辅助装置5包括角度机构51和移动机构52,角度机构51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3的前端,移动机构52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3的前端,且角度机构51位于移动机构52的外侧,角度机构51带动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进行角度调节,移动机构52辅助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进行移动,滑连装置4与辅助装置5相互配合对本发明进行移动、限位与角度调节,随时随地按摩,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小腿肚按摩机构22包括l型底架221、连气缸222、弧型架223、弧板224、固滑槽225、固滑块226、u型滑架227、转轴228、固电机229、腿肚按摩棒230、工作绳231、两个称板232、转柱233和转电机235,l型底架221安装在护腿板21的后端,l型底架221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气缸222,连气缸222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弧型架223上,且弧型架223上设置有工作槽,弧型架223的上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弧板224上,弧板224安装在护腿板21的后端上侧,弧板224的后端对称安装有固滑槽225,固滑槽22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固滑块226相连,固滑块226安装在u型滑架227上,u型滑架227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228,转轴228上安装有腿肚按摩棒230,转轴228的外端通过联轴器与固电机229的输出轴相连,固电机229通过底座安装在u型滑架227上,u型滑架227的上端连接有工作绳231,工作绳231的上端缠绕在转柱233上,转柱233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称板232的内壁之间,两个称板232安装在弧型架223上,转柱233内端安装在转电机235的输出轴上,转电机235通过底座安装在内侧称板232上,根据小腿处的弯曲度,连气缸222带动弧型架223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腿肚按摩棒230紧贴在小腿表面处,转电机235带动工作绳231进行转动,工作绳231带动腿肚按摩棒230在固滑槽225与固滑块226的辅助下进行升降,升降时,固电机229带动腿肚按摩棒230进行同步转动确保腿肚按摩棒230对腿肚进行按摩,小腿肚按摩机构22根据腿肚进行紧贴往复滚压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小腿按摩机构23包括u型弧架236、竖板237、辅气缸238、两个辅支链234、u型连架239和小腿滚压棒240,竖板237安装在护腿板21上,竖板237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辅气缸238,辅气缸238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u型弧架236上,u型弧架236通过铰链安装在护腿板21上,u型弧架236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辅支链234,两个辅支链234安装在u型连架239上,u型连架239上通过销轴安装有小腿滚压棒240,辅气缸238带动u型弧架236进行角度调节确保u型弧架236紧贴在小腿表面处,两个辅支链234通过角度调节带动小腿滚压棒240对小腿处进行滚压按摩,小腿按摩机构23对小腿处进行自动化固定与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辅支链234包括一杆2341、二杆2342、一气缸2343和二气缸2344,一杆2341安装在u型弧架236上,一杆2341上通过销轴安装有一气缸2343,一气缸2343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二杆2342上,二杆2342通过铰链安装在一杆2341的外端,二杆2342上安装有二气缸2344,二气缸2344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u型连架239上,一气缸2343带动二杆2342进行角度调节,二气缸2344带动小腿滚压棒240进行升降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贴合机构24包括l型辅架241、调节气缸242和贴合支链243,l型辅架241安装在护腿板21的后端,l型辅架241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调节气缸242,调节气缸242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贴合支链243上,且调节气缸242位于孔槽内,贴合支链243安装在护腿板21的前端,调节气缸242带动贴合支链243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贴合支链243紧贴在小腿处从而增加了舒适度,贴合机构24对小腿进行自动化贴合,增大了舒适度,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贴合支链243包括连板2431、贴板2432和护腿垫2433,连板2431安装在护腿板21上,连板2431的前端通过铰链安装有贴板2432,贴板2432的后端通过销轴安装有调节气缸242,贴板2432的前端安装有护腿垫2433,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主机构32包括u型主架321和两个主气缸322,u型主架321安装在护板31的下端,且u型主架321上设置有操作槽,u型主架321的下端内壁安装有两个主气缸322,主气缸322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按摩机构33的下端,两个主气缸322带动按摩机构33进行升降,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按摩机构33包括主板331、角度气缸332、两个角板333、上板334、按摩支链335、前板336、后板337和弹簧338,主板331安装在主机构32上,主板331的上端通过销轴安装有两个角板333,两个角板333的上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上板334上,上板334上均匀安装有按摩支链335,位于主板331后端的角板333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角度气缸332,角度气缸332的底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主机构32,主板331的前端安装有前板336,前板336上均匀安装有弹簧338,弹簧338的后端连接在后板337上,角度气缸332带动位于主板331后端的角板333进行角度调节,两个角板333带动按摩支链335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当调节的按摩支链335触碰到后板337时,弹簧338对按摩支链335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按摩机构33对脚底进行自动化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按摩支链335包括伸缩杆3351、u型底架3352和脚底按摩棒3353,伸缩杆3351对称安装在主板331上,伸缩杆3351的顶端安装在u型底架3352上,u型底架3352的侧壁之间通过销轴安装有脚底按摩棒3353,根据脚底当前情况,脚底按摩棒3353在伸缩杆3351的辅助下对脚底进行滚压按摩,按摩力度均匀,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伸缩机构41包括双向伸缩板411、固气缸412和两个固板413,双向伸缩板411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固板413,每个固板413均安装在一个脚底按摩装置3上,双向伸缩板411的中部对称安装有固气缸412,固气缸412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双向伸缩板411的外端,根据人员对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之间间距的需求,固气缸412带动双向伸缩板411进行伸缩,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移动限位机构42包括直气缸421、万向轮422、横板423、倾斜伸缩板424、侧气缸425和橡胶块426,直气缸421安装在固板413的下端,直气缸421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万向轮422上,万向轮422的后端安装有横板423,横板423的下端安装有倾斜伸缩板424,倾斜伸缩板424的上端安装有侧气缸425,侧气缸425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倾斜伸缩板424的下端,倾斜伸缩板424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块426,直气缸421带动万向轮422进行升降,当需要限位时,侧气缸425带动倾斜伸缩板424进行调节直到橡胶块426紧贴在万向轮422的底端表面,移动限位机构42带动本发明进行升降、移动与限位调节,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角度机构51包括一板511、下气缸512和底盘板513,一板511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3的前端,一板511的下端通过销轴安装有下气缸512,下气缸512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底盘板513上,根据人员对自身需求,下气缸512带动底盘板513下降直到底盘板513紧贴在地面,角度机构51带动本发明进行角度调节满足达到人员的需求,增到了舒适度,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移动机构52包括二板521、内气缸522和移轮523,二板521安装在脚底按摩装置3的前端,二板521的下端安装有内气缸522,内气缸522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移轮523上,内气缸522带动移轮523进行升降,移轮523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无需人工操作,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小腿按摩装置2上的小腿肚按摩机构22开始工作,根据小腿处的弯曲度,连气缸222带动弧型架223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腿肚按摩棒230紧贴在小腿表面处,转电机235带动工作绳231进行转动,工作绳231带动腿肚按摩棒230在固滑槽225与固滑块226的辅助下进行升降,升降时,固电机229带动腿肚按摩棒230进行同步转动确保腿肚按摩棒230对腿肚进行按摩,之后,小腿按摩机构23开始工作,辅气缸238带动u型弧架236进行角度调节确保u型弧架236紧贴在小腿表面处,两个辅支链234通过角度调节带动小腿滚压棒240对小腿处进行滚压按摩,辅支链234开始工作,一气缸2343带动二杆2342进行角度调节,二气缸2344带动小腿滚压棒240进行升降调节,之后,贴合机构24开始工作,调节气缸242带动贴合支链243进行角度调节确保贴合支链243紧贴在小腿处从而增加了舒适度,第二步,脚底按摩装置3上的主机构32开始工作,两个主气缸322带动按摩机构33进行升降,之后,按摩机构33开始工作。角度气缸332带动位于主板331后端的角板333进行角度调节,两个角板333带动按摩支链335对脚底进行往复按摩,当调节的按摩支链335触碰到后板337时,弹簧338对按摩支链335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按摩支链335开始工作,根据脚底当前情况,脚底按摩棒3353在伸缩杆3351的辅助下对脚底进行滚压按摩,第三步,滑连装置4上的伸缩机构41开始工作,根据人员对两个脚底按摩装置3之间间距的需求,固气缸412带动双向伸缩板411进行伸缩,之后,移动限位机构42开始工作,直气缸421带动万向轮422进行升降,当需要限位时,侧气缸425带动倾斜伸缩板424进行调节直到橡胶块426紧贴在万向轮422的底端表面,第四步,连接装置1开始工作,辅伸缩板12辅助两个小腿按摩装置2之间的间距调节,第五步,辅助装置5上的移动机构52开始工作,内气缸522带动移轮523进行升降,移轮523起到辅助移动的作用,之后,角度机构51开始工作,根据人员对自身需求,下气缸512带动底盘板513下降直到底盘板513紧贴在地面,角度机构51带动本发明进行角度调节直到满足人员的需求,实现了对人体小腿与脚底进行智能化固定与按摩的功能,解决了现有人体小腿部与脚底按摩过程中需要人工按摩,过程繁琐复杂,按摩时,人员需要依次压腿肚,按小腿以及脚底按摩,不能同时按摩,人员长时间按摩手部容易发酸使得后期按摩的力度不够,不能达到按摩的效果,人员长期进行按摩工作容易使得腰部与手部受伤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调整位置从而确保能够按摩到不同的位置,按摩时,人员需要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按摩,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达到了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