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4738发布日期:2018-09-14 22:0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医生在进行人体细小腔道的手术时,会用到介入导管、治疗器械和内窥镜。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首先将介入导管插入到人体腔道中,其次将内窥镜插入到介入导管中,医生通过内窥镜能够观察病患组织,并确定治疗方法和治疗器械,治疗方法确定后,将内窥镜拔出,再将相应的治疗器械插入到介入导管中,医生推送治疗器械到达病患部位并进行治疗,其中,在将治疗器械推入介入导管时,要将推入的治疗器械的工作长度与推入到介入导管中的内窥镜的镜管长度进行比对,以确定治疗器械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内窥镜的镜管在观察过程中固定,采用夹持管和锁紧管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并将内窥镜、连接管和夹持管一同从介入导管中取出,用治疗器械进行治疗时,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通过与内窥镜上已夹持定位的镜管进行比对,通过已固定的内窥镜上的镜管长度来确定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但是,采用夹持管和锁紧管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灵活性差,固定不牢靠,容易损伤内窥镜镜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它采用液压紧固的方式,对内窥镜镜管进行固定,液体注入调节灵活,固定牢靠,能够减少对内窥镜镜管的损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夹持管,所述夹持管内壁顶部设置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固定块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一密闭件,所述第一密闭件与夹持管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密闭件与第一夹紧件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注液管,所述第一固定块和夹持管顶壁上均设置通孔,所述第一注液管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和夹持管上的通孔以后位于夹持管外部,所述第一注液管上设置第二注液管,所述第二注液管端部和第一注液管相通,所述第二注液管穿过夹持管底部管壁位于夹持管内,所述夹持管内壁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二固定块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二密闭件,所述第二密闭件与夹持管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二密闭件与第二夹紧件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均为密闭空腔,所述第一密闭件和第二密闭件均为橡胶密闭件,所述第二注液管位于夹持管内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二空腔内。

所述第一固定块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端与夹持管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底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底端设置滑动块,所述夹紧件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件底部不高于滑动块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夹紧件之间的结构与第一固定块、第一夹紧件相同。

所述凹槽内设置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连接块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与滑动块相接触。

所述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均为橡胶垫,所述第一密闭件与第一夹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件和第二夹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注液管包括固定管和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为硬质管,所述固定管上设置调节套,所述调节套位于固定管外部,所述调节套顶部与固定管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套内设置环形槽,所述转动管侧壁设置挡板,所述挡板端部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第二注液管的结构与第一注液管相同。

所述挡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在转动管上对称设置。

所述夹持管底壁设置漏液孔,所述漏液孔位于第一固定块左侧。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液体注入到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压迫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液体注入调节灵活,可根据镜管的直径和长度等调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压缩夹紧镜管的程度,夹紧稳固,镜管固定牢靠,而且能够减少对内窥镜镜管的损害,优化了镜管的使用。

2、本发明中第一固定块采用滑动块在连接块上滑动的方式,并由调节弹簧进行调节,扩大了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与镜管的接触面积,在有效固定住内窥镜镜管的同时,减轻了对镜管的压力,对内窥镜镜管起到保护作用。

3、密封垫与滑动块的滑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密闭性,减少了注入液体的流出。

4、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均采用橡胶垫,弹性大,韧性高,收缩扩张范围较大,提高了镜管夹紧调节的灵活性。

5、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均由固定管和旋转管构成,便于转动和调节旋转杆的位置,方便液体注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优化了液体的注入空间。

6、转动管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在保证转动管有效转动的同时,能够减轻转动管对调节套压迫的重量,提高转动管转动调节的灵活性。

7、漏液孔的设置,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在流出以后,能够从漏液孔流出,不会流到连接管和介入导管内,给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固定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调节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i部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连接管;2、固定管;3、第一固定块;4、第一夹紧件;5、第一密闭件;6、第一空腔;7、第一注液管;8、通孔;9、第二注液管;10、第二固定块;11、第二夹紧件;12、第二密闭件;13、第二空腔;14、连接块;15、凹槽;16、调节弹簧;17、滑动块;18、密封垫;19、固定管;20、转动管;21、调节套;22、环形槽;23、挡板;24、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

本发明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一端设置夹持管2,所述夹持管2内壁顶部设置第一固定块3,所述第一固定块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之间设置第一夹紧件4,所述第一固定块3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一密闭件5,第一密闭件前后两侧压紧在第一固定块上,并且与第一夹紧件固定连接,与夹持管内壁、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夹紧件共同组成一个密闭空腔。只留出通孔位置,用来使第一注液管注入液体。第一密闭件5与夹持管2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第一密闭件5与第一夹紧件4之间形成第一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6内设置第一注液管7,所述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顶壁上均设置通孔8,所述第一注液管7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上的通孔8以后位于夹持管2外部,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一固定块和夹持管上均设置通孔,第一注液管端部穿过夹持管和第一固定块后位于第一空腔内,与夹持管和第一固定块均密封连接。第一注液管可采用软管或硬质管,形状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便于将液体注入到第一空腔内即可。所述第一注液管7上设置第二注液管9,所述第二注液管9端部和第一注液管7相通,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二注液管与第一注液管相通,使得液体能够同时注入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内,夹持管底部的第二固定块等结构与顶部第一固定块等结构相同,上下能够同时夹紧和松开内窥镜镜管。所述第二注液管9穿过夹持管2底部管壁位于夹持管2内,所述夹持管2内壁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二固定块1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0之间设置第二夹紧件11,所述第二固定块10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二密闭件12,所述第二密闭件12与夹持管2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0、第二密闭件12与第二夹紧件1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13均为密闭空腔,所述第一密闭件5和第二密闭件12均为橡胶密闭件,密闭件采用橡胶材质,与煤矿上所用封孔器材质相通,弹性大,密闭性强。所述第二注液管9位于夹持管2内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10位于第二空腔13内。本发明通过将液体注入到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压迫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液体注入调节灵活,可根据镜管的直径和长度等调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压缩夹紧镜管的程度,夹紧稳固,镜管固定牢靠,而且能够减少对内窥镜镜管的损害,优化了镜管的使用。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固定块3包括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顶端与夹持管2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4底部设置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设置调节弹簧16,所述调节弹簧16底端设置滑动块17,所述夹紧件与滑动块17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件底部不高于滑动块17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块10和第二夹紧件11之间的结构与第一固定块3、第一夹紧件4相同。本发明中第一固定块采用滑动块在连接块上滑动的方式,并由调节弹簧进行调节,扩大了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与镜管的接触面积,在有效固定住内窥镜镜管的同时,减轻了对镜管的压力,对内窥镜镜管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凹槽15内设置密封垫18,所述密封垫18与连接块1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18与滑动块17相接触。密封垫与滑动块的滑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密闭性,减少了注入液体的流出。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夹紧件4和第二夹紧件11均为橡胶垫,如附图2所示,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为橡胶材质,与上述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配合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夹紧管形成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密闭件5与第一夹紧件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件12和第二夹紧件1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均采用橡胶垫,弹性大,韧性高,收缩扩张范围较大,提高了镜管夹紧调节的灵活性。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注液管7包括固定管19和转动管20,所述转动管20为硬质管,所述固定管19上设置调节套21,所述调节套21位于固定管19外部,所述调节套21顶部与固定管19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套21内设置环形槽22,所述转动管20侧壁设置挡板23,所述挡板23端部位于环形槽22内,所述第二注液管9的结构与第一注液管7相同。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均由固定管和旋转管构成,便于转动和调节旋转杆的位置,方便液体注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优化了液体的注入空间。

作为优化,所述挡板23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23在转动管20上对称设置。转动管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在保证转动管有效转动的同时,能够减轻转动管对调节套压迫的重量,提高转动管转动调节的灵活性。

作为优化,所述夹持管2底壁设置漏液孔24,所述漏液孔24位于第一固定块3左侧。本装置用于内窥镜的夹紧,不同于煤矿工厂等环境的作业要求,虽然第一空腔内和第二空腔要求密闭,但不是十分严格,液体采用水流即可,不需要采用油液,因此,若液体有少量流出,只要不流进介入导管内,不影响介入治疗,也不影响操作环境。漏液孔的设置,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在流出以后,能够从漏液孔流出,不会流到连接管和介入导管内,给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不便。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一端设置夹持管2,所述夹持管2内壁顶部设置第一固定块3,所述第一固定块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之间设置第一夹紧件4,所述第一固定块3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一密闭件5,所以第一密闭件5与夹持管2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第一密闭件5与第一夹紧件4之间形成第一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6内设置第一注液管7,所述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顶壁上均设置通孔8,所述第一注液管7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上的通孔8以后位于夹持管2外部,所述第一注液管7上设置第二注液管9,所述第二注液管9端部和第一注液管7相通,所述第二注液管9穿过夹持管2底部管壁位于夹持管2内,所述夹持管2内壁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二固定块1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0之间设置第二夹紧件11,所述第二固定块10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二密闭件12,所述第二密闭件12与夹持管2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0、第二密闭件12与第二夹紧件1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13均为密闭空腔,所述第一密闭件5和第二密闭件12均为橡胶密闭件,所述第二注液管9位于夹持管2内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10位于第二空腔13内。本发明通过将液体注入到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压迫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液体注入调节灵活,可根据镜管的直径和长度等调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压缩夹紧镜管的程度,夹紧稳固,镜管固定牢靠,而且能够减少对内窥镜镜管的损害,优化了镜管的使用。所述第一固定块3包括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顶端与夹持管2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4底部设置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设置调节弹簧16,所述调节弹簧16底端设置滑动块17,所述夹紧件与滑动块17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件底部不高于滑动块17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块10和第二夹紧件11之间的结构与第一固定块3、第一夹紧件4相同。本发明中第一固定块采用滑动块在连接块上滑动的方式,并由调节弹簧进行调节,扩大了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与镜管的接触面积,在有效固定住内窥镜镜管的同时,减轻了对镜管的压力,对内窥镜镜管起到保护作用。所述凹槽15内设置密封垫18,所述密封垫18与连接块1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18与滑动块17相接触。密封垫与滑动块的滑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密闭性,减少了注入液体的流出。所述第一注液管7包括固定管19和转动管20,所述转动管20为硬质管,所述固定管19上设置调节套21,所述调节套21位于固定管19外部,所述调节套21顶部与固定管19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套21内设置环形槽22,所述转动管20侧壁设置挡板23,所述挡板23端部位于环形槽22内,所述第二注液管9的结构与第一注液管7相同。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均由固定管和旋转管构成,便于转动和调节旋转杆的位置,方便液体注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优化了液体的注入空间。挡板可以为环形板,与环形槽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23在转动管20上对称设置。转动管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在保证转动管有效转动的同时,能够减轻转动管对调节套压迫的重量,提高转动管转动调节的灵活性。所述夹持管2底壁设置漏液孔24,所述漏液孔24位于第一固定块3左侧。漏液孔的设置,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在流出以后,能够从漏液孔流出,不会流到连接管和介入导管内,给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不便。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首先将介入导管与连接管端部进行连接,然后采用注射器等物体,将液体通过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注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在调节弹簧和滑动块的作用下,滑动块和夹紧件固定住内窥镜的镜管,夹紧件为硬质木板等硬质材料即可。并将内窥镜、连接管和夹持管一同从介入导管中取出,然后用注射器等物体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排出,取出内窥镜。用治疗器械进行治疗时,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通过与内窥镜上已夹持定位的镜管进行比对,通过已固定的内窥镜上的镜管长度来确定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患部位,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容量可调,从而灵活固定住内窥镜的镜管,固定牢靠,减少损伤。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一端设置夹持管2,所述夹持管2内壁顶部设置第一固定块3,所述第一固定块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之间设置第一夹紧件4,所述第一固定块3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一密闭件5,所以第一密闭件5与夹持管2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第一密闭件5与第一夹紧件4之间形成第一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6内设置第一注液管7,所述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顶壁上均设置通孔8,所述第一注液管7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3和夹持管2上的通孔8以后位于夹持管2外部,所述第一注液管7上设置第二注液管9,所述第二注液管9端部和第一注液管7相通,所述第二注液管9穿过夹持管2底部管壁位于夹持管2内,所述夹持管2内壁底部设置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二固定块1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0之间设置第二夹紧件11,所述第二固定块10前后两侧均设置第二密闭件12,所述第二密闭件12与夹持管2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0、第二密闭件12与第二夹紧件1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13均为密闭空腔,所述第一密闭件5和第二密闭件12均为橡胶密闭件,所述第二注液管9位于夹持管2内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10位于第二空腔13内。本发明通过将液体注入到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压迫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对内窥镜的镜管进行固定,液体注入调节灵活,可根据镜管的直径和长度等调整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压缩夹紧镜管的程度,夹紧稳固,镜管固定牢靠,而且能够减少对内窥镜镜管的损害,优化了镜管的使用。所述第一夹紧件4和第二夹紧件11均为橡胶垫,所述第一密闭件5与第一夹紧件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件12和第二夹紧件1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均采用橡胶垫,弹性大,韧性高,收缩扩张范围较大,提高了镜管夹紧调节的灵活性。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首先将介入导管与连接管端部进行连接,然后采用注射器等物体,将液体通过第一注液管和第二注液管注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在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的作用下,滑动块和夹紧件固定住内窥镜的镜管,并将内窥镜、连接管和夹持管一同从介入导管中取出,然后用注射器等物体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排出,取出内窥镜。用治疗器械进行治疗时,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通过与内窥镜上已夹持定位的镜管进行比对,通过已固定的内窥镜上的镜管长度来确定治疗器械所要伸入的工作长度,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患部位,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容量可调,从而灵活固定住内窥镜的镜管,固定牢靠,减少损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