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偏瘫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6570发布日期:2018-11-24 11:4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偏瘫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致残率高达70~80%,主要并发症为偏瘫,且55%~75%的卒中后偏瘫患者因偏瘫而侧上肢功能受损,使个人活动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现有技术中,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法也有许多,如强制性运动疗法、传统手功能训练、机器人辅助性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双上肢共同训练。然而,上述疗法多数都要求患者上肢进行高强度训练,治疗时必须有治疗师对患者做进行一对一的训练,需持续若干周,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使多数患者很难坚持完成,且治疗费用昂贵。另外,脑卒中发生四个月后上肢偏瘫肩痛达30%,使患者抵触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进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缓慢,而进一步导致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上肢屈肌痉挛等疾病。

四肢骨折的患者,当需要抬高肢体时,临床上常用枕垫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特别是上肢垫高,常常使患者感觉不舒适,且在术后当天或第一天因肢体活动不便,更使患处疼痛加剧。现有文献亦有报道用改良型肩颈腕托带将上肢托高,利于消肿及患肢活动,减轻疼痛,但是其无弹性装置,上肢长期悬空吊高亦使舒适性差。

老年髋膝部术后患者,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治疗师经常指导患者作踝泵训练、下肢屈伸训练、下肢抖动训练及髋外展内收训练,但是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且同时伴有老年痴呆或全身多器官功能的疾病,常常术后不愿自行训练,而使上述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增高。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会亲自或指导陪护协助患者作肢体运动,但不能持久,而对于应用cpm(持续被动训练器)帮助患者肢体训练,因其是被动训练仪,在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导均认为其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意义不大,而对于我科自行研制的自助式四肢联动训练仪,虽然陪护可协助患者作被动训练,但是多数陪护不能持久协助患者,且此训练仪仅仅可作屈伸训练,而不能作髋外展或内收训练及肢体抖动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下肢瘫痪或障碍肢体自助式半自动式多功能偏瘫训练仪,既可实现辅助患者进行屈伸训练,又可进行髋外展或内收敛及肢体抖动训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包括固定在病床床沿上的可水平移动的纵向支撑杆、垂直连接于支撑杆上的可上下移动的训练架、可拆卸地连接于训练架上的用于固定手或足部的承托板;所述训练架上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或挂环,所述训练架上设有水平竖直放置的导轨;所述承托板通过索带挂置在所述训练架上,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供五根手指分别穿过的五条手指固定圈,与手掌、手腕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人手的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索带是弹性索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训练架上间距设置有五个第一安装孔或挂环,所述承托板的顶部开设有五个第二安装孔或挂环,五条所述弹性索带可拆卸地连接在训练架和承托板的安装孔或挂环之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承托板的掌部弹性魔术贴外表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固定套,固定套内横向插置有训练棒。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索带是无弹性索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承托板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或挂环,所述无弹性索带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安装孔或挂环之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导轨是直线电机导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承托板由硬质塑料板制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底座夹板,所述底座夹板夹持在床沿上,从顶部夹板垂直穿入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的端部顶置在床沿上,即将支撑杆固定在床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训练架的侧边设有套筒,套筒套设在支撑杆上,从套筒侧面垂直穿入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的端部顶置在支撑杆侧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1)承托板通过弹性索带连接在训练架上,通过弹性索带的弹性实现肢体的上下弹跳,实现四肢的抖动训练,此训练方法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承托板通过弹性索带连接在训练架上,通过弹性索带的弹性,可进行上肢肢体屈伸训练;(3)当患者为软瘫或屈曲痉挛型瘫痪,在承托板上穿置有训练棒,将患病的上肢固定在承托板上,患者健康的上肢握住训练棒,使健康的上肢带动患病的上肢进行屈伸训练;(4)训练架上设有水平竖直放置的导轨,承托板通过无弹性索带可拆卸地连接在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患者可自行进行往复运动,也可通过直线电机导轨上的滑块带动承托板以实现患者肢体的被动往复运动,实现患者肢体的外展、内收训练,可有效防止肩关节或髋关节僵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实施例3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病床、2-支撑杆、21-底座夹板、3-训练架、31-套筒、32-第一安装孔或挂环、33-滚珠直线导轨、331-滑块、332-直线导轨、4-承托板、41-手指固定圈、42-掌部固定带、421-固定套、43-腕部固定带、44-第二安装孔或挂环、45-第三安装孔或挂环、5-弹性索带、6-训练棒、7-无弹性索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包括纵向支撑杆2、训练架3、承托板4,纵向设置的支撑杆2可水平移动地固定在病床1的床沿上,训练架3可上下移动地垂直套设在支撑杆2上,用于固定手或足部的承托板4通过索带可拆卸地连接于训练架3上。

支撑杆2是横截面为方形钢管,支撑杆2的下端设有底座夹板21,底座夹板21的纵截面为u型,底座夹板21夹持在床沿上,从顶部夹板由外向内垂直穿入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的端部顶置在床沿上,即将支撑杆2固定在床沿。可根据训练需求将支撑杆2在床沿上进行水平移动。

训练架3的侧边设有套筒31,套筒31套设在支撑杆2上,从套筒31的侧面由外向内垂直穿入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的端部顶置在支撑杆2侧面,从而将训练架3安装在支撑杆2上,可根据训练需求将训练架3在支撑杆2上进行上下移动。

承托板4是由硬质塑料制成,近似人手的形状。在承托板4的正面上与五根手指对应的位置设有弹性带制成的五条手指固定圈41,患者五根手指分别穿过五条手指固定圈41,实现手指展开伸直固定;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承托板上相应位置设有穿孔,弹性带穿过穿孔,形成手指固定圈。在承托板4上与手掌、手腕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用弹性魔术贴制成掌部固定带42、腕部固定带43,用于固定患者手的掌部、腕部。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承托板相应位置设有穿孔,弹性魔术贴由承托板的背面传向正面,粘接固定。

训练架3是长条状,在训练架3上设水平竖直放置的导轨33,在训练架3上位于导轨33以下的位置水平间距设置有五个第一安装孔或挂环32,承托板4的顶部与五根手指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或挂环44,五条弹性索带5可拆卸地连接在训练架3和承托板4的安装孔或挂环之间,即将承托板4挂置在训练架3上。

当患者进行四肢抖动训练时,将训练架移至支撑杆的最高处,肘部或踝部水平放置,通过弹性索带的弹性实现肢体的上下弹跳,实现四肢的抖动训练,此训练方法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简称dvt)的形成。

当患者进行上肢肢体屈伸训练时,将支撑架移动至远离人手的位置,同时将训练架移动至支撑杆的中下段,使训练架与屈肘位时抬高的手部承托板高度平行。患者手部固定在承托板上,即可进行上肢肢体屈伸训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在掌部弹性魔术贴42外表面还设有左右贯通的固定套421,固定套421内横向插置有训练棒6。

当患者为软瘫或屈曲痉挛型瘫痪,将患病的上肢固定在承托板上,将训练棒的一端插入固定套内,患者健康的上肢握住训练棒的另一端,健康的上肢作屈伸训练,进而带动患病的上肢同时进行屈伸训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在承托板4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或挂环45,在训练架3上设横向竖直放置的导轨33,滑块331在导轨33内往复滑动,在滑块331的挂钩上穿设有无弹性索带7,可以采用可承力的铁条,无弹性索带7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托板4顶部的第三安装孔或挂环45上。进一步地,导轨33是直线电机导轨,实现滑块在直线导轨中自动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承托板进行往复运动。

拆除弹性索带,将承托板通过无弹性索带挂置在训练架上,滑块在直线导轨内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承托板往复运动,而实现患者肢体的外展、内收训练,可有效防止肩关节或髋关节僵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