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705发布日期:2018-07-24 20:30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起皱衰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皮肤长时间受紫外辐射引起光老化,而皮肤的光老化是由于皮肤中自由基增加,损伤生物膜,促使弹性纤维发生交联和聚合,加速皮肤老化。

有效对抗和清除自由基以避免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往往通过抗氧化剂来实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抗衰老化妆品种类繁多,大都添加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但这类抗氧化剂稳定性较差,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一些植物或中草药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对抗自由基,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之功效,但实际应用中,现有含上述植物或中草药提取物的化妆品起到的防皱抗衰老作用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通过将多种水解产物复配,具有吸收效果好、抗衰老效果显著的特点。

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含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解珊瑚0.1-10份、水解胶原0.1-10份、水解β-葡聚糖0.1-10份、水解蚕丝0.1-10份。

优选的,所述护肤组合物还含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中华猕猴桃果提取物0.1-10份、荔枝核提取物0.1-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护肤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护肤组合物的用量为最终产品重量的0.1-10wt%。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上述护肤组合物0.1-10%、甘油辛酸酯0.1-0.5%、甘油三(乙基己酸)酯0.1-2%、苯基聚甲基硅氧烷0.1-2%、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1-1%、多元醇5-15%、柠檬酸0.01-0.1%、糖类同分异构体0.1-1%、柠檬酸钠0.01-0.1%、卡波姆0.1-0.5%、peg-40氢化蓖麻油0.01-0.05%、氨甲基丙醇0.1-0.5%、β-葡聚糖0.1-3%、edta二钠0.01-0.05%、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1-0.001%、木薯淀粉0.1-0.5%、透明质酸钠0.01-0.05%、防腐剂0.2-0.6%、水余量。

糖类同分异构体(pentavitin),来源于植物性d-葡萄糖,含有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洛酮糖等成分。加入糖类同分异构体可以提高兜甲蛋白(loricrin)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角质化包膜的功能;还可以提高酸性鞘磷脂酶基因表达水平,刺激神经酰胺的合成;可以提高丝聚蛋白和透明质酸合成酶3的基因表达水平,促进天然保湿因子nmf与透明质酸的结合,从而改善皮肤保水能力。另外,由于糖类同分异构体的糖结构中的羰基与皮肤角蛋白中的氨基相结合,使糖类同分异构体与角蛋白紧密相连,不易被洗掉,只有在皮肤角质层自然脱落时才会被去除,从而使得糖类同分异构体能够持久地发挥深度锁水与保水的功能,从而持久改善皮肤粗糙度,减缓因角质脱落或者外界环境引起的皮肤刺激和不适。

当糖类同分异构体的加入量在0.1-1%之间时,能够使面膜补水保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肌肤纹理,使肌肤保持良好的滋润度。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为丙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辛甘醇和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防腐剂为dmdm乙内酰脲、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抗衰老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护肤组合物、甘油辛酸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苯基聚甲基硅氧烷、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加热至70-90℃,搅拌溶解,作为油相备用;2)将多元醇、柠檬酸、糖类同分异构体、柠檬酸钠、卡波姆、peg-40氢化蓖麻油、氨甲基丙醇、β-葡聚糖、edta二钠、玫瑰(rosarugosa)花油、木薯淀粉、透明质酸钠、防腐剂、水加热至70-90℃,搅拌溶解,作为水相备用;3)加压0.1-10mpa,将水相注入油相混合物中,均质,均质速率为1000-5000rpm,3-5分钟后保温搅拌15-45分钟;释放压力,搅拌,冷却至室温即可。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水解珊瑚、水解胶原、水解β-葡聚糖、水解蚕丝四种水解产物复配使用,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减少胶原蛋白降解,抚平细纹;加速肌肤细胞生长,抑制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阻断神经传递,减少表情纹皱纹;修复受损肌肤,重建表皮结构,紧致肌肤;减少炎症反应,长效舒缓。水解胶原黏合弹性作用可以使水解珊瑚、水解β-葡聚糖和水解蚕丝中的小分子均匀性吸收,有效保证了其吸收效果;另外添加的猕猴桃提取物、荔枝核提取物,进一步消除自由基,能够激活细胞能量,促进肌肤细胞新陈代谢,提亮肤色,进一步提升抗衰老效果。并且能很好粘附皮肤,调节皮肤水分流失,修复干燥的角质层,提高皮肤保护屏障的质量,恢复皮肤的天然屏障,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富有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或条件,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水解珊瑚为动物性蛋白,属于天然的活性物质,用于皮肤调理。

水解胶原为高效保湿成份,能够活肤、诱导组织再生,为人体结缔组织中之主要黏合物质,分子量大,保湿能力较多元醇类更佳,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提高皮肤弹性,改善皮肤纹理度。

水解β-葡聚糖与水解胶原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对于改善皮肤纹理具有促进作用。

水解蚕丝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含有18种氨基,在化妆品中作保湿剂、皮肤调理剂和抗静电剂使用。

猕猴桃提取物对胶原蛋白凝胶的收缩研究是对皮肤施用试验的模拟,数据显示猕猴桃提取物有良好的收缩作用;猕猴桃中含大量的果酸,果酸能抑制角质细胞内聚力以及黑色素,有效地祛除过度的角质层或淡化黑斑,在改善干性和油性肌肤组织上也有显著功效;同时能促进胆甾醇生物的合成,具有保湿功能;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作用,也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植物荔枝(litchichinsisson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荔枝核味辛、微苦,温。其提取物能很好粘附皮肤,调节皮肤水分流失,修复干燥的角质层,提高皮肤保护屏障的质量,恢复皮肤的天然屏障,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富有弹性。

一、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的配制,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1-6和对照组1-6

续表1

二、将上述配制的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应用到实施例1-6、对比例1-6的配方中:

实施例1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1的护肤组合物0.1%、甘油辛酸酯0.5%、甘油三(乙基己酸)酯0.1%、苯基聚甲基硅氧烷2%、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1%、丙二醇15%、柠檬酸0.01%、糖类同分异构体1%、柠檬酸钠0.01%、卡波姆0.5%、peg-40氢化蓖麻油0.01%、氨甲基丙醇0.5%、β-葡聚糖0.1%、edta二钠0.05%、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1%、木薯淀粉0.5%、透明质酸钠0.01%、dmdm乙内酰脲0.6%、水余量。

实施例2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2护肤组合物10%、甘油辛酸酯0.1%、甘油三(乙基己酸)酯2%、苯基聚甲基硅氧烷0.1%、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1%、丁二醇5%、柠檬酸0.1%、糖类同分异构体0.1%、柠檬酸钠0.1%、卡波姆0.1%、peg-40氢化蓖麻油0.05%、氨甲基丙醇0.1%、β-葡聚糖3%、edta二钠0.01%、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1%、木薯淀粉0.1%、透明质酸钠0.05%、对羟基苯乙酮0.2%、水余量。

实施例3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3护肤组合物5%、甘油辛酸酯0.3%、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苯基聚甲基硅氧烷1%、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5%、1,2-戊二醇10%、柠檬酸0.05%、糖类同分异构体0.5%、柠檬酸钠0.06%、卡波姆0.2%、peg-40氢化蓖麻油0.03%、氨甲基丙醇0.3%、β-葡聚糖1.5%、edta二钠0.03%、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5%、木薯淀粉0.2%、透明质酸钠0.03%、对羟基苯乙酮0.4%、水余量。

实施例4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4护肤组合物3%、甘油辛酸酯0.3%、甘油三(乙基己酸)酯0.8%、苯基聚甲基硅氧烷1.5%、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6%、1,2-己二醇12%、柠檬酸0.04%、糖类同分异构体0.6%、柠檬酸钠0.07%、卡波姆0.2%、peg-40氢化蓖麻油0.03%、氨甲基丙醇0.2%、β-葡聚糖1.8%、edta二钠0.03%、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8%、木薯淀粉0.4%、透明质酸钠0.02%、苯氧乙醇0.3%、水余量。

实施例5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5护肤组合物8%、甘油辛酸酯0.4%、甘油三(乙基己酸)酯0.3%、苯基聚甲基硅氧烷0.7%、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2%、辛甘醇7%、柠檬酸0.06%、糖类同分异构体0.4%、柠檬酸钠0.07%、卡波姆0.3%、peg-40氢化蓖麻油0.02%、氨甲基丙醇0.2%、β-葡聚糖0.6%、edta二钠0.02%、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5%、木薯淀粉0.2%、透明质酸钠0.03%、苯氧乙醇0.3%、水余量。

实施例6

一种抗衰老面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实验组6护肤组合物4%、甘油辛酸酯0.3%、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2%、苯基聚甲基硅氧烷1.4%、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0.7%、乙基己基甘油13%、柠檬酸0.06%、糖类同分异构体0.3%、柠檬酸钠0.07%、卡波姆0.3%、peg-40氢化蓖麻油0.03%、氨甲基丙醇0.3%、β-葡聚糖2%、edta二钠0.02%、玫瑰(rosarugosa)花油0.0003%、木薯淀粉0.4%、透明质酸钠0.03%、dmdm乙内酰脲0.4%、水余量。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1。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2。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3。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4。

对比例5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5。

对比例6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护肤组合物为对照组6。

实验例1抗皱功效评价

方法:非接触性测量方法foits

受试者:每个实施例制得的产品选择30名30-60岁的女性,无严重疾病,对化妆品无过敏史。

测试仪器:皮肤快速光学成像法,简称foits。

测试指标:皮肤纹理的变化是通过ra、rz和fdd标准参数量化的。其中ra、rz是皮肤粗糙度的参数,fdd是深度分布频率。

测试环境要求: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2℃±1℃,湿度:50%±5%。测试前受试者要在此环境下等待40分钟。

测试方法:测试部位为眼角区域,要求产品涂抹均匀。安排受试者使用某一实施例产品,随机安排左右两眼角区分别使用未知产品和标准品(已知有一定抗皱效果的产品。)进行对照测试;受试者于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使用周期为28天,每侧产品用量为3g-8g。

测试设计:测试一共进行两次,分初始值和终末值测试。在所有产品测试期间,插入一组标准品和空白对照测试,受试者一侧测试区域使用标准品,另一侧不涂抹任何产品作为空白对照,比较两区域的结果。以此避免由于12种产品的12组测试时间跨度长而引起的实验结果的偏差。

统计方法:1、使用statistica7.1(statsoftcompany,美国)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接近眼角部分的明显皱纹及细少皱纹相比的变化,从而说明产品使用前后皱纹的变化情况。同时,在对眼角区测试数据的anova分析中,也可对每个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分析。2、使用statistica7.1(statsoftcompany,美国)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有受试者和测试区域的初始和终末的fdd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fdd值的统计分析,其中,匹配数据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于分析产品和对照标准品应用前后的皮肤(测试区域)结构(fdd值)初始值和终末值得显著性分析: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分析应用产品与对照标准品之间的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表2

由表2中可知,实施例1-6产品终末值与初始值比较,代表皱纹轮廓深度的ra、rz减少而呈显著性差异,产品有明显抗皱效果;对比例1-4的终末值与初始值比较,代表轮廓深度的ra、rz没有显著性差异,抗皱效果不明显,说明水解珊瑚、水解胶原、水解β-葡聚糖、水解蚕丝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fdd的分析结果,12组产品中实施4-6产品的终末值与初始值比较,皱纹深度分布频率fdd中微细结构增多而且呈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3产品的终末值与初始值比较,皱纹深度分布频率fdd中细小结构增多而且呈显著性差异,粗糙结构增多而呈显著性差异;对比例1-4的终末值与初始值比较,代表皱纹深度分布频率fdd中微细结构、细小结构、粗糙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抗皱效果不明显。对比例5、6与实施例4-6对比可知,中华猕猴桃果提取物、荔枝核提取物的加入提升了代表皱纹深度分布频率fdd中微细结构的显著性,说明中华猕猴桃果提取物、荔枝核提取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实验例2

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6制备的面膜进行试用检测效果。

测试对象:各实验组均为20名女性(25-50岁);

测试区域:脸部区域;

使用:每天1次,持续使用4周;

测试项目:皮肤湿度、肤色暗沉、皮肤弹性、皮肤嫩滑度。

试用结果见表3。

对比例1-4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水解珊瑚、水解胶原、水解β-葡聚糖、水解蚕丝是面膜改善皮肤湿度、肤色暗沉、皮肤弹性、皮肤嫩滑度的关键成分,且水解珊瑚、水解胶原、水解β-葡聚糖、水解蚕丝合用时精华液的效果才明显,体现了协同增效作用。

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中华猕猴桃果提取物、荔枝核提取物的加入大幅度提升了面膜改善皮肤湿度、肤色暗沉、皮肤弹性、皮肤嫩滑度的效果;且对比例5-6与实施例4-6对比可见,中华猕猴桃果提取物、荔枝核提取物合用时才能体现出提升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