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0511发布日期:2018-09-21 20:2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具体涉及一种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Bletilla)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备收敛止血、保湿、延缓皮肤衰老、消肿生肌的功效。白芨多糖具备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促进胃消化等作用,其与阿拉伯胶类似,主要成分为甘露糖和葡萄糖(4:1)聚合而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在体内可以生物降解,经肝脏代谢水解为CO2和H2O。白芨所含的黏液质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成分,其游离的醛基及alpha-羟酮可与类肝素蛋白多糖竞争性结合血管生长因子或干扰类肝素蛋白多糖的中介作用,从而阻断了血管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抑制肿瘤侧枝血管形成。白芨还具有功能缓释性、局部滞留性、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且资源丰富廉价易得。

化疗栓塞技术已被公认为治疗晚期及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法,尤其是对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瘤的应用更为普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将导管插入靶动脉,再将栓塞材料灌注到目标器官或组织,通过栓塞材料堵塞靶动脉的细小分支,达到阻止目标器官或组织的血供和养供,同时也可以利用栓塞材料负载药物,达到缓释药物并长时间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靶动脉的栓塞已成为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目前栓塞微球依基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非生物降解微球,如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可降解微球,如明胶、聚乳酸、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异氰基丙烯酸酯等。两类微球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缺点,但在肝动脉化疗栓塞上,两类微球均可以严重损害肝功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及其相关并发症,原因与栓塞微球和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持续性损害有关。

中药栓塞剂对目标器官的理化损伤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条新型栓塞微球应用的可行途径。白芨药材中白芨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不致引起排斥反应,同时其本身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及明确的抗癌性能,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在包覆结束后易于与产物分离而不造成环境污染,具备优良的溶剂特性,近年来二氧化碳流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中药颗粒的包覆修饰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其以表面修饰聚乙二醇的白芨颗粒为基体,且基体表面吸附盐酸阿霉素。

上述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基础上,白芨颗粒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5~10:1,白芨颗粒与盐酸阿霉素质量比为1:30~100。

上述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基础上,白芨颗粒粒径为200um~400um。

上述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基础上,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

一种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白芨的筛分:白芨晒干去皮,粉碎,过 200um,400um和600um筛网;

2) 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置入容器中,将容器环境温度调节为25摄氏度,按白芨颗粒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聚乙二醇,得到含PEG包裹白芨颗粒的溶液,将溶液冷冻干燥,得到蓬松的固体粉末,固体粉末粉碎后过筛,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3)负载盐酸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以0.005g/ml的比例配置去超临界溶剂液100ml,加入15ug~50ug的盐酸阿霉素充分搅拌,得混合液;将混合液放入在离心管中,在1000rpm下离心30s,收集离心管底部负载药物的红色固体颗粒,晾干后密封保存即可。

上述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制备方法基础上,向步骤1)容器中输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在20MPa、50℃的条件下保压40min,搅拌0.5小时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体系压力降至常压,得到蓬松的固体粉末。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白芨药材中白芨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不致引起排斥反应,同时其本身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及确定的抗癌效果,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后表面崎岖不平,具有多孔微结构,其表面可吸附其他物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在包覆结束后易于与产物分离而不造成环境污染,具备优良的溶剂特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1表面修饰后白芨颗粒SEM图像;

图2为实施例2表面修饰后白芨颗粒SEM图像;

图3为实施例3,4和5载药量图;

图4为实施例4时间与载药曲线图;

图5为利用实施例2得到PEG-白芨颗粒进行细胞毒性及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后观察细胞情况;

图6为利用实施例4得到负载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进行细胞毒性及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后观察细胞情况;

图7为服用白芨颗粒栓塞剂前脾脏的CT图;

图8插管至脾动脉造影的DSA图像;

图9灌注白芨颗粒后脾动脉造影的DSA图像;

图10为服用白芨颗粒栓塞剂后脾脏的CT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1)白芨的筛分

将白芨药材晒干去皮,以300rpm的速度在分散机中打碎,收集颗粒组分,过200um,400um和600um筛网,并收集200um~400um颗粒组分;

2)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

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放入玻璃容器,加入去离子水后密闭封口搅拌,每5g白芨颗粒质量加入100ml去离子水,将环境温度调节为25摄氏度,按白芨颗粒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聚乙二醇,用电动搅拌机在1000rpm转速下剧烈搅拌5小时后,得到含PEG包裹白芨颗粒的溶液,将所得溶液在-80℃冷冻干燥,得到蓬松的固体粉末,再经粉碎机以200rpm打碎后过筛,分别收集过200µm、400µm和600µm组分,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参考图1,从电镜照片得知,白芨颗粒表面崎岖不平,具有多孔微结构,其表面可吸附其他物质。

实施例2

一种白芨颗粒血管栓塞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芨的筛分

将白芨药材晒干去皮,以300rpm的速度在分散机中打碎,收集颗粒组分,过200µm、400µm和600µm筛网,并收集200µm~400µm颗粒组分;

2)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

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放入超临界反应釜的容器中,将环境温度调节为25℃,按白芨颗粒与PEG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PEG,密闭容器,打开二氧化碳钢瓶,二氧化碳气体经冷机冷却成液体后,由高压泵加压后进入容器中,在20MPa、50℃的条件下保压40min,用电动搅拌机在1000rpm转速下剧烈搅拌0.5小时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体系压力降至常压,得到含PEG1000包裹白芨颗粒蓬松的固体粉末,再经粉碎机以200rpm打碎后过筛,收集200µm~400µm组分,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参考图2,从电镜照片可见,所制备的白芨颗粒表面呈菜花状,具有网状多孔微结构,其表面可吸附其他物质。

实施例3

一种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芨的筛分

将白芨药材晒干去皮,以300rpm的速度在分散机中打碎,收集颗粒组分,过200um,400um和600um筛网,并收集200um~400um颗粒组分;

2)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

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放入超临界反应釜的容器中,将环境温度调节为25摄氏度,按白芨颗粒与PEG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PEG,密闭容器,打开二氧化碳钢瓶,二氧化碳气体经冷机冷却成液体后,由高压泵加压后进入容器中,在20MPa、50℃的条件下保压40min,用电动搅拌机在1000rpm转速下剧烈搅拌0.5小时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体系压力降至常压,得到含PEG1000包裹白芨颗粒蓬松的固体粉末,再经粉碎机以200rpm打碎后过筛,收集200um~400um组分,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3)负载盐酸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的制备:得到的PEG-白芨颗粒以0.005g/ml的比例配置去离子水分散液10ml,额外加入1.5ug的盐酸阿霉素,充分搅拌10小时,使阿霉素在PEG-白芨颗粒表面充分吸附。随后,将溶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pm 离心操作后,收集离心管底部负载药物的红色固体颗粒,晾干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4

一种白芨颗粒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芨的筛分

将白芨药材晒干去皮,以300rpm的速度在分散机中打碎,收集颗粒组分,过200µm、400µm和600µm筛网,并收集200µm~400µm颗粒组分;

2)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

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放入超临界反应釜的容器中,将环境温度调节为25℃,按白芨颗粒与PEG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PEG,密闭容器,打开二氧化碳钢瓶,二氧化碳气体经冷机冷却成液体后,由高压泵加压后进入容器中,在20MPa、50℃的条件下保压40min,用电动搅拌机在1000rpm转速下剧烈搅拌0.5小时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体系压力降至常压,得到含PEG1000包裹白芨颗粒蓬松的固体粉末,再经粉碎机以200rpm打碎后过筛,收集200µm~400µm组分,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3)负载盐酸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的制备:

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以0.005g/ml的比例配置去离子水分散液10ml,额外加入3µg的盐酸阿霉素,充分搅拌10小时,使阿霉素在PEG-白芨颗粒表面充分吸附。随后,将溶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pm 离心操作后,收集离心管底部负载药物的红色固体颗粒,晾干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5

一种白芨颗粒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芨的筛分

将白芨药材晒干去皮,以300rpm的速度在分散机中打碎,收集颗粒组分,过200um,400um和600um筛网,并收集200um~400um颗粒组分;

2)白芨颗粒的表面修饰

将上述过筛后的白芨颗粒放入超临界反应釜的容器中,将环境温度调节为25℃,按白芨颗粒与PEG质量比为5~10:1的比例加入PEG,密闭容器,打开二氧化碳钢瓶,二氧化碳气体经冷机冷却成液体后,由高压泵加压后进入容器中,在20MPa、50℃的条件下保压40min,用电动搅拌机在1000rpm转速下剧烈搅拌0.5小时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体系压力降至常压,得到含PEG1000包裹白芨颗粒蓬松的固体粉末,再经粉碎机以200rpm打碎后过筛,收集200µm~400µm组分,得到均一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

3)负载盐酸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的制备:

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型PEG修饰后的白芨颗粒以0.005g/ml的比例配置去离子水分散液10ml,额外加入5ug的盐酸阿霉素,充分搅拌10小时,使阿霉素在PEG-白芨颗粒表面充分吸附。随后,将溶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pm 离心操作后,收集离心管底部负载药物的红色固体颗粒,晾干后密封保存。

参考图3,实施例3,4和5得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并测试其载药率,实施例2,3和4中的PEG-白芨颗粒载药量可达到 43.5, 86.3和213.9毫克每克。

参考图4,取实施例4得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并测试其药物释放,其药物在5天时浓度可达到约整体载药所达浓度的80%。

取实施例2和4得到的PEG-白芨颗粒和负载阿霉素的PEG-白芨颗粒进行细胞毒性及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1天后如图5见实施例2上细胞存活良好,如图6实施例4上细胞基本凋亡。

将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进行临床试用观察:

观察对象:男性,56岁,乙肝病史30余年,发现脾功能亢进1年余(图7),白细胞计数2.74×109/L,血小板计数52×109/L。

治疗方法:将1g白芨颗粒抗肿瘤血管栓塞剂置入20ml生理盐水中,加入庆大霉素8mg及2%的利多卡因1ml,添加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10ml,制备成混悬液。经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经腹主动脉进入脾动脉远段并造影,明确脾脏大小、形态及脾脏实质情况(图8),在透视下经导管注入混悬液至对比剂流速稍变慢,造影复查显示脾脏实质栓塞约40%即停止手术,如未达到栓塞程度则继续注入白芨颗粒混悬液,至脾脏栓塞程度约40%(图9)。术毕拔出导管。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并包扎,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

观察结果:术后1周复查血细胞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8.30×109/L,血小板计数241×109/L;1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7.62×109/L,血小板计数182×109/L,出院后未出现发热症状,CT复查脾脏体积明显变小,脾实质部分梗死,梗死部分未见坏死及脓肿(图10)。 3月后复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7.58×109/L,血小板计数163×109/L,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