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794发布日期:2018-10-23 21:2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绿原酸在制备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绿原酸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鱗状细胞癌(scc),简称鳞癌,是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或皮肤附属结构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20%,根据病发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头颈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状细胞癌、阴道鳞状细胞癌。虽然其死亡率不高,但治疗成本较大。我国scc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0-2.2:1.0,好发年龄为50-60岁,多见于头、颈、手及前臂伸侧等暴露部位。人群包括白色人种,室外工作者(农民、工人等),暴露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和31型,患有遗传性皮肤病者以及皮肤瘢痕组织慢性溃疡者等。长期紫外线照射是其最大的危险因素scc转移率为2%-5%,影响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肿瘤直径>10ram或浸润深度>6mm,中、差分化型,神经浸润,淋巴管浸润,初次手术切除不完整及局部复发等。皮肤scc治疗的金标准为彻底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者单独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指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条件及肿瘤的特点。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的微创、无瘢痕疗法,作用要素由光敏剂、光源、氧气3个基本成分组成。临床上还可采用的方法有激光治疗、电化学疗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基因治疗、声动力疗法等近年来,随着sc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病灶处的外观和功能,减少复发及转移的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未见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治疗鳞状细胞癌的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绿原酸的新用途。本发明绿原酸或香豆酰奎尼酸在制备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是以有效量的绿原酸或香豆酰奎尼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绿原酸或香豆酰奎尼酸1~3000mg。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绿原酸或香豆酰奎尼酸的使用剂量为1~100mg/kg。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或者注射剂。其中,所述鳞状细胞癌包括肺鳞癌、头颈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状细胞癌、阴道鳞状细胞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进一步的,所述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的质量比为100:0.01~10;优选的,所述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的质量比为100:0.01~1;优选的,所述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的质量比为100:0.01~0.1;更优选的,所述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的质量比为100: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它是以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为有效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物制剂。优选的,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鳞状细胞癌包括肺鳞癌、头颈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状细胞癌、阴道鳞状细胞癌。本发明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单独使用均可以有效治疗鳞状细胞癌,二者组合使用也可以有效治疗鳞状细胞癌,在一定比例下,二者还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应用前景优良。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各实验组不同浓度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曲线图图2各实验组不同浓度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凋亡的影响图3各组合物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体积的影响图4各组合物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处方1、处方一绿原酸1000g、香豆酰奎尼酸1g。制备方法:按处方无菌称取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混合均匀后,无菌分装成散剂。2、处方二绿原酸1000g、香豆酰奎尼酸5g、填充剂500g、粘合剂5g。制备方法:按照处方称取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填充剂、粘合剂,制粒,整粒、分装成颗粒剂。3、处方三绿原酸1000g、香豆酰奎尼酸1g、填充剂500g、粘合剂5g、润滑剂3g。制备方法:按照处方称取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填充剂、粘合剂,制粒,整粒,加润滑剂,压片,得片剂。上述填充剂为甘露醇、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糊精当中的一种或几种;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pvp;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注射制剂处方1、处方一绿原酸1000g、香豆酰奎尼酸1g。制备方法(1):按处方无菌称取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混合均匀后,无菌分装成粉针剂。制备方法(2):按照处方称取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溶解于注射用水,过滤除菌,冷冻干燥,得冻干粉针剂。2、处方二绿原酸1000g、香豆酰奎尼酸1g、支架剂2667g、抗氧化剂67g。制备方法:按照处方称取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支架剂、抗氧化剂,溶解于注射用水,过滤除菌,冷冻干燥,得冻干粉针剂。上述支架剂为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抗氧化剂为亚硫酸氢钠、维生素、谷胱甘肽、叶酸。以下用实验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验例1.绿原酸及绿原酸组合物在抑制鳞状细胞瘤的体外试验1材料1.1细胞组织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购于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1.2药物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100:10)、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2(100:5)、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3(100:1)、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4(100:0.1)、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5(100:0.01);由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3试剂二甲基亚砜(dmso)、四甲基偶氮唑盐(mtt)、imdm培养液和胎牛血清、碘化丙啶(pi),由sigma公司提供。2方法2.1细胞培养将a431细胞株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imdm培养液中,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72h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2.2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继续培养24h后,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绿原酸组、香豆酰奎尼酸组、组合物1组、组合物2组、组合物3组、组合物4组、组合物5组imdm培养液100μl,使各供试品的终浓度分别128、64、32、16、8、4、2和1μg/m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不含供试品的imdm培养液。每个浓度设6个复孔,于72h后加入新配置的mtt液,再培养4h后,加入dmso溶液,震荡摇匀,使结晶充分溶解,置酶标仪上测各孔吸光度值(a570nm),取6个复孔的平均值,根据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率,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a570nm值/对照组平均a570nm值)×100%。2.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收集不同浓度供试品组作用72h后的各组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加annexinv-fitc与pi双标记活细胞,混匀后室温下避光孵育15min,再加入1×结合缓冲液充分混合后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multicycav软件进行凋亡细胞分析。2.4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试验药物组中,除了香豆酰奎尼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外,其余各试验药物组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其中组合物4>组合物5>组合物3>绿原酸>组合物2>组合物1>香豆酰奎尼酸;(2)绿原酸组、组合物1组、组合物2组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的抑制效果呈量效关系,在16-128μg/ml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同等浓度条件下,组合物1、组合物2抑制效果比绿原酸单体化合物略有所下降,说明绿原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抑制作用,优于组合物1和组合物2;(3)组合物3组、组合物4组及组合物5组,在1-128μg/ml药物浓度区间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的抑制效果呈先升后降趋势,均以32-64μg/ml浓度抑制效果为最佳,其中组合物4的抑制效果最好。3.2各实验组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凋亡的影响4小结试验结果显示,(1)各药物试验组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的杀伤作用较弱,凋亡率较低。在各实验组中,以组合物4对a431细胞的凋亡影响较为显著,其次为组合物5和组合物3,再次是绿原酸,最后为组合物2和组合物1。在对431细胞的凋亡影响趋势中,除了绿原酸和组合物2、1成量效关系外,其余各组均先升后降,并以32-64μg/ml浓度区间影响较为显著。实验例2绿原酸及绿原酸组合物在抑制鳞状细胞瘤的试验研究1材料1.1受试药物受试药物1:绿原酸受试药物2:香豆酰奎尼酸受试药物3: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00:0.01)受试药物4: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00:0.1)受试药物5: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00:1)受试药物6: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00:5)受试药物7: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100:10)1.2动物c3h/hej小鼠,雌性,6-8周龄;购自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1.3细胞组织小鼠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sccⅶ,购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4药物绿原酸、香豆酰奎尼酸;由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方法2.1肿瘤细胞培养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用含有12.5%小牛血清的1640,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基培养,待细胞生长旺盛时用0.25%胰酶消化,磷酸盐缓冲液清洗并制成3×106个/ml细胞悬液,备用。2.2体内实验在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接种细胞悬液0.1ml·只-1。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别为受试药物1组、受试药物2组、受试药物3组、受试药物4组、受试药物5组、受试药物6组、受试药物7组7和阴性组(n.s),于接种后的第二日开始给药。受试药物组,腹腔注射给药,每日一次,给药剂量为30mg·kg-1,给药体积1.0ml;阴性组,腹腔注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一次。于接种后第5日开始测量肿瘤体积(v=0.52×移植瘤长径l×移植瘤最短径w2),并每隔三日对小鼠称重。待阴性组瘤体积约为1.0cm3时停止实验,脱颈椎处死小鼠并称重,剥取肿瘤,计算抑瘤率,抑瘤率%=[1-(给药组平均瘤重/阴性组平均瘤重)]×100%。3结果表4各组合物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体积的影响组别剂量(mg·kg-1)瘤重(g)抑瘤率(%)绿原酸301.43±0.074*41.15香豆酰奎尼酸302.11±0.12913.17受试药物3组301.36±0.054*44.03受试药物4组301.07±0.097*55.97受试药物5组301.58±0.096*34.98受试药物6组301.75±1.11*27.98受试药物7组301.92±0.93*20.99阴性组n.s2.43±0.89——与阴性组比较*p<0.054小结试验结果显示,绿原酸、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3、组合物4和组合物5与阴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其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较好的为组合物4和组合物3,其次是绿原酸和组合物5。香豆酰奎尼酸抑制效果不明显,说明香豆酰奎尼酸本身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敏感性不强;另,组合物6和组合物7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了绿原酸和香豆酰奎尼酸组合物,在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ⅶ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不一定呈协同作用,而是在一定的比例条件下才具有协同效果。本发明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具有治疗鳞状细胞癌,尤其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明确。本发明绿原酸组合物,其包含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可有效治疗鳞状细胞癌,并且在一定比例下,绿原酸与香豆酰奎尼酸组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