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7206发布日期:2018-11-07 08: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属于医疗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合理用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问题。据世卫组织估计,在所有开出的药物中,一半以上配药或销售不当,而且有半数患者没有正确用药。过度用药、用药不足和错误用药导致稀缺资源的浪费和广泛的卫生危害。

据who报道,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方、调配和出售,同时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全世界死亡患者中,有1/3并非死于自然疾病,而是死于包括用药过度、用药错误等在内的不合理用药。同时由于药物本身的原因及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也频频发生,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我国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化学药品的病例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86.7%,共涉及3100余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为主,占55.2%。而且以药养医等不合理因素导致了药品费用比例过高,我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从2002年到2008年,综合医院年收入中,药品收入从1616.2万元增长到3924.5万元,其占医院总收入的百分比从40.02%增长到42.28%,据我国2009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医院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药费分别为78.3元和2480.6元,其占医药总费的百分比分别为51.5%和43.6%。高比例的药品费用与卫生资源的浪费及不合理用药等一系列问题的关联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当突出,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目前,我国共有残疾人6000万,其中听力残疾者占1/3,其中约60%~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评价中心曾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地26家医院对儿童水样腹泻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用药合理的仅占5.4%;对肺炎的药物治疗,处理适当的仅占12.3%。其中,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我国呼吸疾病患者主要死于肺部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药物—抗生素应用合理的不到50%。中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则高达9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可能酿成医疗事故,造成药物灾害,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合理用药会延误疾病治疗、浪费医药资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甚至酿成药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以药品通用名为基础,整理相关内容;

步骤2:设计药品说明书信息库,将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进行结构化,在数据库中按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设计字段与设计标识,药品说明书信息库的数据库表字段设计信息有:药名(中药名称)、药品组id、汉语拼音(拼音名)、通用名称、英语名称(拉丁名)、化学名称、主要成份(来源)、适应症(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规格(含量测定)、单位、不良反应(性味与归经)、禁忌症(检查)、注意事项(注意)、孕妇及哺乳期用药(浸出物)、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制剂)、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理(鉴别)、药代动力学(炮制)、性状、储藏、分子式、分子量、要点提示、生产厂商、批准文号、商品药名(商品名)、商品药名首拼、老年人标记(禁用、慎用、不详)、孕妇(禁用、慎用、不详)、哺乳(禁用、慎用、不详)、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正确给药途径、禁忌给药途径、中西药标识(西药、中成药、草药)、剂型标识(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资料来源(说明书、药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孕妇前三月(禁用、慎用、不详)、孕妇三月后(禁用、慎用、不详)、高危药品(a,b,c)、易跌倒药物(是,否)、滴速提示内容、是否避光输液(是,否)、输液稳定时间、输液稳定时间描述、是否需要皮试(是,否);

步骤3:设计药品知识库规则表:

(1)将药物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设计药品分类表;

(2)将药物分组,按中国药典药品通用名相同设置为同组,设计药品分组表;

(3)设置成份管理,将成份编码、成份名称录入到数据库中,设计成份表;

(4)设计药品成份组成表,即药品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成型药品id与成份id的关系表;

(5)设置药品常规用药量规则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设定的年龄范围、体重范围、体表面积范围内,单次用量范围,单日用量范围、频次使用范围的设定;

(6)设计注射剂药物与溶媒的关系表,药品id、药品量范围、溶媒组id、溶媒量范围的关系,注射剂药物在正确溶媒、规定使用量范围内,溶媒使用量范围;

(7)设计注射剂药物与可选择的溶媒的关系表:药品组id、溶媒组id的关系表;

(8)设计药品极量表:药品id、单位、给药途径、单次极量、单日极量的关系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单次剂量的最大值、设置单日总量的最大值,单位为最小单位;

(9)设计药品与成份、分类过敏标识表,药品id、成份id、药品分类id、过敏标识(禁、慎);

(10)设计药物禁止使用的给药途径表:药品id、给药途径、标识(正确、禁止);

(11)设计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药组a(id)与药组b(id)、等级与标识(禁忌(1)、不宜(2)、谨慎(3))、剂型标识(混合剂、注射剂、口服剂)、结果标识(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参考文献、机制、结果等;

(12)设计禁忌症表:设置药品禁忌症,使用icd-10标准诊断设置:药品id、诊断id、禁慎标识(禁用、慎用);

(13)设计药物与生化指标关系表:设置生化指标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14)设计生命体征与药物关系表:设置生命体征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步骤4:将以上药品的规则关系表通过,以c#编程语言和sql语言设计开发前台应用程序,实现前台界面窗口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构建一个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

步骤5:通过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录入相关信息;

步骤6:采用dll、webservice等技术,编写动态链接库方式,提供嵌入his系统的标准接口;

步骤7:将编写好的动态链接库嵌入到医生工作站中,在医生工作站中接收输液处方、医嘱信息,并且所述处方医嘱信息中提取用药信息、检验检查信息、生命体征信息;

步骤8:从合理用药知识规则库中选择用药知识库,所述合理输液知识库包括用药规则信息、临床规则信息、医学药学文献库、公有审方规则信息;

步骤9:调用所述用药知识库中的所述用药规则知识库组成特殊人群用药规则库、个体化用药知识库进行分析审核;

步骤10:当不符合时,则提示出所述用药信息不符合信息,通过警示灯方式(严重问题,二级问题,一般问题,严重问题为红色标识,二级问题为橙色标识,一般问题为黄色标识)提示医生,严重问题会强制弹出窗体警示医生,同时可制定干预方案来干预医生,严重问题可拦截或填写理由后方可通过;

步骤11:药物与人体病生理状态之间分析包括:

(1)年龄用药分析:

(2)性别用药分析:

(3)病生理状态分析:

(4)诊断分析;

步骤12:药物的应用方法分析包括:

(1)药物给药途径分析:分析药物所使用的给途径是否禁止,还是选择错误问题,并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2)药物极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是否超出单次剂量极量问题,是否超出单日总量极量问题(单日总量=单次剂量*频次),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3)药物常规用药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规则年龄范围内、规定体重范围内、规定体表面积内、规定疾病范围内,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次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日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频次范围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4)药物疗程分析:分析药品是否超出规定的药物使用疗程天数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5)门诊急诊使用天数分析:分析药品使用在门诊是否超出7天用药天数,急诊时是否超出3天用药天数,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步骤13:合理用药分析方法可应用到医生工作站,药房发药,药师审方中心,静配中心,云审方中心等。

进一步地,年龄用药分析包括:

老年人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大于60以上的患者,调用老年人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老年人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

儿童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小于30天的患者时,调用儿童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新生儿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当病人是小于18岁或说明书指定年龄的儿童时,调用儿童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儿童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

进一步地,性别用药分析包括:

孕妇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同时是孕妇时,调用孕妇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孕妇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哺乳期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同时是在哺乳期时,调用哺乳期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哺乳期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男性用药分析:当病人是男性时,调用性别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男性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女性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时,调用性别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女性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进一步地,病生理状态分析包括:

肝功能患者用药分析:当病人是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时,调用肝功能患者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肾功能患者用药分析:当病人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调用肾功能患者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进一步地,诊断分析包括:

药品禁忌症分析:调用药品禁忌症问题规则表,当病人的诊断疾病与药品的禁忌症相符时,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适应症分析:调用药品适应症问题规则表,当病人的诊断疾病与药品的适应症不相符时,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本发明立足于辅助临床工作,关键是对临床用药适宜性进行实时审查并警示临床用药医生,基本原则是不增加临床工作负担、不影响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不改变临床的工作流程,主要通过不合理用药分析,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的分析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的药品知识库规则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中药物与人体病生理状态之间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中药物应用的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知识库规则的病生理状态与药物之间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以药品通用名为基础,整理相关内容;

步骤2:设计药品说明书信息库,将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进行结构化,在数据库中按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设计字段与设计标识,药品说明书信息库的数据库表字段设计信息有:药名(中药名称)、药品组id、汉语拼音(拼音名)、通用名称、英语名称(拉丁名)、化学名称、主要成份(来源)、适应症(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规格(含量测定)、单位、不良反应(性味与归经)、禁忌症(检查)、注意事项(注意)、孕妇及哺乳期用药(浸出物)、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制剂)、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理(鉴别)、药代动力学(炮制)、性状、储藏、分子式、分子量、要点提示、生产厂商、批准文号、商品药名(商品名)、商品药名首拼、老年人标记(禁用、慎用、不详)、孕妇(禁用、慎用、不详)、哺乳(禁用、慎用、不详)、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正确给药途径、禁忌给药途径、中西药标识(西药、中成药、草药)、剂型标识(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资料来源(说明书、药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孕妇前三月(禁用、慎用、不详)、孕妇三月后(禁用、慎用、不详)、高危药品(a,b,c)、易跌倒药物(是,否)、滴速提示内容、是否避光输液(是,否)、输液稳定时间、输液稳定时间描述、是否需要皮试(是,否);

步骤3:设计药品知识库规则表:

(1)将药物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设计药品分类表;

(2)将药物分组,按中国药典药品通用名相同设置为同组,设计药品分组表;

(3)设置成份管理,将成份编码、成份名称录入到数据库中,设计成份表;

(4)设计药品成份组成表,即药品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成型药品id与成份id的关系表;

(5)设置药品常规用药量规则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设定的年龄范围、体重范围、体表面积范围内,单次用量范围,单日用量范围、频次使用范围的设定;

(6)设计注射剂药物与溶媒的关系表,药品id、药品量范围、溶媒组id、溶媒量范围的关系,注射剂药物在正确溶媒、规定使用量范围内,溶媒使用量范围;

(7)设计注射剂药物与可选择的溶媒的关系表:药品组id、溶媒组id的关系表;

(8)设计药品极量表:药品id、单位、给药途径、单次极量、单日极量的关系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单次剂量的最大值、设置单日总量的最大值,单位为最小单位;

(9)设计药品与成份、分类过敏标识表,药品id、成份id、药品分类id、过敏标识(禁、慎);

(10)设计药物禁止使用的给药途径表:药品id、给药途径、标识(正确、禁止);

(11)设计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药组a(id)与药组b(id)、等级与标识(禁忌(1)、不宜(2)、谨慎(3))、剂型标识(混合剂、注射剂、口服剂)、结果标识(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参考文献、机制、结果等;

(12)设计禁忌症表:设置药品禁忌症,使用icd-10标准诊断设置:药品id、诊断id、禁慎标识(禁用、慎用);

(13)设计药物与生化指标关系表:设置生化指标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14)设计生命体征与药物关系表:设置生命体征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步骤4:将以上药品的规则关系表通过,以c#编程语言和sql语言设计开发前台应用程序,实现前台界面窗口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构建一个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

步骤5:通过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录入相关信息;

步骤6:采用dll、webservice等技术,编写动态链接库方式,提供嵌入his系统的标准接口;

步骤7:将编写好的动态链接库嵌入到医生工作站中,在医生工作站中接收输液处方、医嘱信息,并且所述处方医嘱信息中提取用药信息、检验检查信息、生命体征信息;

步骤8:从合理用药知识规则库中选择用药知识库,所述合理输液知识库包括用药规则信息、临床规则信息、医学药学文献库、公有审方规则信息;

步骤9:调用所述用药知识库中的所述用药规则知识库组成特殊人群用药规则库、个体化用药知识库进行分析审核;

步骤10:当不符合时,则提示出所述用药信息不符合信息,通过警示灯方式(严重问题,二级问题,一般问题,严重问题为红色标识,二级问题为橙色标识,一般问题为黄色标识)提示医生,严重问题会强制弹出窗体警示医生,同时可制定干预方案来干预医生,严重问题可拦截或填写理由后方可通过;

步骤11:药物与人体病生理状态之间分析包括:

(1)年龄用药分析:

(2)性别用药分析:

(3)病生理状态分析:

(4)诊断分析;

步骤11:药物的应用方法分析包括:

(1)药物给药途径分析:分析药物所使用的给途径是否禁止,还是选择错误问题,并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2)药物极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是否超出单次剂量极量问题,是否超出单日总量极量问题(单日总量=单次剂量*频次),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3)药物常规用药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规则年龄范围内、规定体重范围内、规定体表面积内、规定疾病范围内,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次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日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频次范围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4)药物疗程分析:分析药品是否超出规定的药物使用疗程天数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5)门诊急诊使用天数分析:分析药品使用在门诊是否超出7天用药天数,急诊时是否超出3天用药天数,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步骤13:合理用药分析方法可应用到医生工作站,药房发药,药师审方中心,静配中心,云审方中心等。

注射剂与注射剂之间分析:调用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当两个注射剂在同组使用时,分析两个注射剂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同时获取警示信息,禁忌、不宜、谨慎三类问题;

溶媒选择问题分析:调用药品与溶媒关系表,当一个注射剂是溶媒时,另一注射剂是治疗药品时,并且是在同组使用的情况下,分析两药之间是否符合溶媒选择正确,否则提示相应警示信息,禁止、选择错误二类问题;

溶媒浓度使用量问题分析:调用药品溶媒浓度关系表,当一个注射剂是溶媒时,另一注射剂是治疗药品时,并且是在同组使用的情况下,治疗药品的正确给药范围内,溶媒的使用量高于或低于设定的使用量范围,即提出相应警示信息,溶媒使用量浓度比例不合适、溶媒使用量范围不对。

口服剂之间分析;体内相互作用问题分析:调用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当两个药品都是口服剂时,分析两药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警示信息,禁忌、不宜、谨慎三类问题。

中药饮片之间分析:调用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当两药都是中药饮片时,分析两药之间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问题,如果有则提示警示信息,禁忌、避免同时使用两类问题。

各剂型混合之间分析:同种药分析:相同通用名不同厂商时同时使用问题时,则提示有同种药使用问题;同种类分析:相同药理作用分类药物同时使用问题时,则提示有同种类药使用问题;同成份分析:两个药品之间存在相同药品成份时,则提示同成份使用问题;相同治疗作用分析:两药具有相同治疗作用问题时,则提示相同抗菌谱问题。

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以药品通用名为基础,整理相关内容;

步骤2:设计药品说明书信息库,将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进行结构化,在数据库中按药品说明书的属性设计字段与设计标识,药品说明书信息库的数据库表字段设计信息有:药名(中药名称)、药品组id、汉语拼音(拼音名)、通用名称、英语名称(拉丁名)、化学名称、主要成份(来源)、适应症(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规格(含量测定)、单位、不良反应(性味与归经)、禁忌症(检查)、注意事项(注意)、孕妇及哺乳期用药(浸出物)、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制剂)、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理(鉴别)、药代动力学(炮制)、性状、储藏、分子式、分子量、要点提示、生产厂商、批准文号、商品药名(商品名)、商品药名首拼、老年人标记(禁用、慎用、不详)、孕妇(禁用、慎用、不详)、哺乳(禁用、慎用、不详)、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严重肾功能不全(禁用、慎用、不详)、正确给药途径、禁忌给药途径、中西药标识(西药、中成药、草药)、剂型标识(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资料来源(说明书、药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孕妇前三月(禁用、慎用、不详)、孕妇三月后(禁用、慎用、不详)、高危药品(a,b,c)、易跌倒药物(是,否)、滴速提示内容、是否避光输液(是,否)、输液稳定时间、输液稳定时间描述、是否需要皮试(是,否);

步骤3:设计药品知识库规则表:

(1)将药物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设计药品分类表;

(2)将药物分组,按中国药典药品通用名相同设置为同组,设计药品分组表;

(3)设置成份管理,将成份编码、成份名称录入到数据库中,设计成份表;

(4)设计药品成份组成表,即药品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成型药品id与成份id的关系表;

(5)设置药品常规用药量规则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设定的年龄范围、体重范围、体表面积范围内,单次用量范围,单日用量范围、频次使用范围的设定;

(6)设计注射剂药物与溶媒的关系表,药品id、药品量范围、溶媒组id、溶媒量范围的关系,注射剂药物在正确溶媒、规定使用量范围内,溶媒使用量范围;

(7)设计注射剂药物与可选择的溶媒的关系表:药品组id、溶媒组id的关系表;

(8)设计药品极量表:药品id、单位、给药途径、单次极量、单日极量的关系表,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单次剂量的最大值、设置单日总量的最大值,单位为最小单位;

(9)设计药品与成份、分类过敏标识表,药品id、成份id、药品分类id、过敏标识(禁、慎);

(10)设计药物禁止使用的给药途径表:药品id、给药途径、标识(正确、禁止);

(11)设计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规则表:药组a(id)与药组b(id)、等级与标识(禁忌(1)、不宜(2)、谨慎(3))、剂型标识(混合剂、注射剂、口服剂)、结果标识(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参考文献、机制、结果等;

(12)设计禁忌症表:设置药品禁忌症,使用icd-10标准诊断设置:药品id、诊断id、禁慎标识(禁用、慎用);

(13)设计药物与生化指标关系表:设置生化指标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14)设计生命体征与药物关系表:设置生命体征异常范围值内,药品是否禁用、慎用标识;

步骤4:将以上药品的规则关系表通过,以c#编程语言和sql语言设计开发前台应用程序,实现前台界面窗口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构建一个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

步骤5:通过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录入相关信息;

步骤6:采用dll、webservice等技术,编写动态链接库方式,提供嵌入his系统的标准接口;

步骤7:将编写好的动态链接库嵌入到医生工作站中,在医生工作站中接收输液处方、医嘱信息,并且所述处方医嘱信息中提取用药信息、检验检查信息、生命体征信息;

步骤8:从合理用药知识规则库中选择用药知识库,所述合理输液知识库包括用药规则信息、临床规则信息、医学药学文献库、公有审方规则信息;

步骤9:调用所述用药知识库中的所述用药规则知识库组成特殊人群用药规则库、个体化用药知识库进行分析审核;

步骤10:当不符合时,则提示出所述用药信息不符合信息,通过警示灯方式(严重问题,二级问题,一般问题,严重问题为红色标识,二级问题为橙色标识,一般问题为黄色标识)提示医生,严重问题会强制弹出窗体警示医生,同时可制定干预方案来干预医生,严重问题可拦截或填写理由后方可通过;

步骤11:药物与人体病生理状态之间分析包括:

(1)年龄用药分析:

(2)性别用药分析:

(3)病生理状态分析:

(4)诊断分析;

步骤12:药物的应用方法分析包括:

(1)药物给药途径分析:分析药物所使用的给途径是否禁止,还是选择错误问题,并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2)药物极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是否超出单次剂量极量问题,是否超出单日总量极量问题(单日总量=单次剂量*频次),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3)药物常规用药量分析:分析药品在正确的给药途径下,规则年龄范围内、规定体重范围内、规定体表面积内、规定疾病范围内,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次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单日常规用药量范围问题,是否超出规定的频次范围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4)药物疗程分析:分析药品是否超出规定的药物使用疗程天数问题,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5)门诊急诊使用天数分析:分析药品使用在门诊是否超出7天用药天数,急诊时是否超出3天用药天数,如果超出则提示相应警示问题;

步骤13:合理用药分析方法可应用到医生工作站,药房发药,药师审方中心,静配中心,云审方中心等。

进一步地,年龄用药分析包括:

老年人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大于60以上的患者,调用老年人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老年人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

儿童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小于30天的患者时,调用儿童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新生儿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当病人是小于18岁或说明书指定年龄的儿童时,调用儿童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儿童患者情况下是否存在禁用、慎用问题,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

性别用药分析包括:

孕妇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同时是孕妇时,调用孕妇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孕妇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哺乳期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同时是在哺乳期时,调用哺乳期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哺乳期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男性用药分析:当病人是男性时,调用性别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男性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女性用药分析:当病人是女性时,调用性别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女性患者情况下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病生理状态分析包括:

肝功能患者用药分析:当病人是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时,调用肝功能患者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肾功能患者用药分析:当病人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调用肾功能患者用药规则表,分析药品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是否存用禁用、慎用问题,如果有则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诊断分析包括:

药品禁忌症分析:调用药品禁忌症问题规则表,当病人的诊断疾病与药品的禁忌症相符时,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适应症分析:调用药品适应症问题规则表,当病人的诊断疾病与药品的适应症不相符时,提示相应的警示问题。

其中通过以药品信息以中心,建立药品信息库与药品规则库,以药品说明书为结构,将各个属性结构化设定数据库表与字段来存储相应信息,并按各个以药品关联的规则设定关系表,编辑知识规则的工具采用b/s架构,客户端通过web网页形式访问数据服务器,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展示;以c#编程语言和sql语言设计开发前台应用程序,实现前台界面窗口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构建一个药品知识库规则库编辑工具。

通过编辑工具,将药品相应的信息按设定的规则录入到数据库中保存。

通过数据库来存储药品知识库规则信息,根据药品规则信息,采用c/s架构,编写dll、webservice技术的动态连接库接口的合理用药分析引擎,通过动态连接库方式供his调用使用,以c#编程语言和sql语言设计开发前台应用程序,实现动态连接库与后台数据库之间的互动,编写的dll动态连接库可供不同语言编写的his系统调用。

在医院的his系统中医生工作站,药房发药工作站,药师审方工作站,静配中心工作站中嵌入合理用药分析引擎,通过拼接xml方式将病人信息,处方信息,药品信息传入到合理用药分析引擎中,并将药品知识规则库部署在终端或在服务器中,合理用药分析引擎会通过数据库连接,自动连接到药品知识规则库进行分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