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611发布日期:2018-10-23 21:2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美容领域,尤其是一种面膜。



背景技术: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现有技术中,通过面膜疗法对黄褐斑进行治疗。具体地,面膜倒模疗法集药物、按摩于一体。其治疗程序为:阳离子蒸气润面-面膜膏按摩-成形倒模剂倒模。面膜膏的药物成分对黄褐斑的治疗起着关键影响。现有技术中的面膜膏通常采用去色素的面膜膏和增白面膜膏。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面膜膏存在去色素疗效不明显,祛斑效果容易反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祛除黄褐斑且不易发生反弹的面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面膜,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白芨20~40份、白芷25~40份、白术15~35份、白蔹25~35份、白芍20~30份、白茯苓18~32份和白疆蚕22~35份;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加入稀释液和/或蜂蜜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

可选地,所述面膜具体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白芨30份、白芷25份、白术26份、白蔹32份、白芍26份、白茯苓30份和白疆蚕34份;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加入稀释液和/或蜂蜜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

可选地,所述面膜还包括:面膜纸;

将所述原料搅拌均匀后将所述面膜纸浸润在所述混合液中7~30分钟。

可选地,所述面膜纸包括:载液层与吸脂层,所述载液层上均匀开设有孔洞,所述吸脂层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孔洞凸起于所述载液层的表面或与所述载液层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吸脂层由海绵体和亲油性化合物制成。

可选地,所述吸脂层的制备方法为:将发泡树脂和亲油性化合物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可选地,所述面膜纸的制备方式为:在加热状态下将所述吸脂层和所述载液层压合后制得。

可选地,所述载液层由蚕丝、全棉、涤纶、混纺、天丝或生物纤维当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可选地,所述吸脂层还包括:磁性纳米颗粒;所述吸脂层的制备方法为:将发泡树脂、亲油性化合物和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可选地,所述吸脂层还包括:纳米银颗粒;所述吸脂层的制备方法为:将发泡树脂、亲油性化合物和纳米银颗粒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面膜由纯天然草本植物制造,对黄褐斑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试验表明具有治疗效果好、见效快且治疗后不容易复发等疗效,且纯中药制备对人体无副作用,受到众多用户的一致认可。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面膜纸的横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中,以每份对应1克的方式加以说明,工业制备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同比例放大配置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面膜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白芨20份、白芷25份、白术15份、白蔹25份、白芍20份、白茯苓18份和白疆蚕22份。

但面膜原料的重量配比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膜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白芨40份、白芷40份、白术35份、白蔹35份、白芍30份、白茯苓32份和白疆蚕35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面膜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白芨30份、白芷25份、白术26份、白蔹32份、白芍26份、白茯苓30份和白疆蚕34份。

具体的,在制备面膜时,首先对上述原材料进行粉碎,粉碎后将上述原材料在粉末状态下搅拌均匀。然后,在粉末混合物中加入水,同时进行搅拌将混合物调制成膏状或汤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对原料的混合物进行调制时,采用的蜂蜜对粉末混合物进行调制。具体地,将蜂蜜加入粉末混合物中,同时,进行高速搅拌,将粉末混合物搅拌成均匀的膏状物后完成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制原料混合物的粘稠度,在调制时加入水和蜂蜜进行调制。具体地,将混合物调制成无法通过搅拌器拉出丝状物时为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强治疗效果以及增加其他的美容效果,在进行调制时向混合物中加入b6软膏或者市场中常见的美白霜进行调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完全的释放原料中的草药药效,在将原料调制成膏状或混合液体的过程中,需要将调制完成的面膜膏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加热,具体的加热温度为80℃。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温度能够在70-85℃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制备得到的成品为面膜膏,能够通过直接涂敷或浸润面膜纸的方式进行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原材料制备的混合液体被用于浸润面膜纸,且本实施方式中浸润面膜纸的液体为上述制备的面膜膏稀释而成,具体稀释的方法为:以10倍于面膜膏重量的水进行稀释。

具体地,通过将上述原材料调制成为混合液体后,在80℃的温度下对面膜纸进行浸润。浸润时间为15分钟,但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浸润时间能够是7分钟、10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面膜纸包括:载液层与吸脂层。具体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面膜纸的横切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面膜纸包括:载液层2与吸脂层1,所述载液层2上均匀开设有孔洞3,所述吸脂层1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孔洞3凸起于所述载液层2的表面或与所述载液层2的表面平齐。

其中,载液层2由蚕丝、全棉、涤纶、混纺、天丝或生物纤维当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所述吸脂层1由海绵体和亲油性化合物制成。所述吸脂层1的制备方法为:将发泡树脂和亲油性化合物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亲油性化合物中包含有亲油基团对水无亲和力,不溶于水或溶解度极小。凡携有烃基、脂酰基的化合物以及固醇类化合物,属亲油性。如长链脂肪酸、类固醇等。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长链脂肪酸作为亲油性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中,载液层2与吸脂层1在制备时分别制备,分别制备完成后,通过热压合工艺将载液层2与吸脂层1压合为一体。具体地,压合时在加热状态下将所述吸脂层1和所述载液层2压合后制得。压合时的温度为125℃。但压合的温度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合温度能够是120-150摄氏度中任一一个温度值。

本实施例中,面膜纸由载液层2与吸脂层1组成,其中,载液层2由常规面膜纸材料制成,能够吸收并保持面膜水分,而吸脂层1泡树脂和亲油性化合物制成,泡沫状的结构能够使吸脂层1吸收更多的面膜膏稀释液,但是由于亲油性化合物的存在,使海绵体的锁水功能大大降低,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量的面膜膏稀释液由吸脂层1流向载液层2,增加了面膜膏稀释液的计量,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本实施例中面膜纸的另一个功效为:由于吸脂层1中亲油性化合物的存在,使能够吸收人体脸部的油脂,减少人体油脂形成的隔离效应,能够是面膜膏稀释液中的治疗成分浸润进入皮肤,对色素进行有效的排除。且本实施方式中的面膜纸,由于具有油脂吸收的功能,且油脂通过孔洞3能够转移至载液层2上方,增加了油脂的吸收能力,因此,用户即使在使用面膜时未及时洁面也不会影响本面膜的治疗功效,即本面膜能够在不洁面的情况下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强人体对面膜膏稀释液的吸收能力,在吸脂层1内加入磁性纳米颗粒。具体地,制备方式为将发泡树脂、亲油性化合物和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本实施例中磁性纳米颗粒为:氧化铁纳米粒子或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将入磁性纳米颗粒后,面膜在使用时会产生微弱磁场,该磁场能够促进人体面部皮肤放松,毛孔舒张等有利于面膜膏稀释液渗透皮肤,对色素进行清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便于长期保存,需要在面膜内加入抗氧化剂和杀菌剂。由于本面膜的面膜膏稀释液由纯中药调制,长时间存储时需要对液体内的细菌进行有效的益智。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脂层1还包括:纳米银颗粒;所述吸脂层1的制备方法为:将发泡树脂、亲油性化合物和纳米银颗粒混合均匀后经过发泡机发泡后制得。

加入纳米银颗粒后,由于金属银天然的杀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时面膜在不使用合成抗氧化剂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期保存。且采用发泡制作工艺,能够将纳米银颗粒牢牢控制在吸脂层1内,防止了重金属遗留对人体皮肤的损伤。

为检验本产品的治疗效果,通过实践测试的方式进行效果测验,鉴于本产品的面膜膏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时间,本次测验对面膜纸状态的使用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的方式为:征集300名体验人员,参与体验的人员在脸部均具有不同症状的黄褐斑,将300人随机等分为三个试用小组,其中,第一小组试用本发明面膜纸状态的产品,第二小组试用现阶段市场上一款治疗效果最好的面膜产品,第三小组则试用酪氨酸酶抑制剂软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10天,共20张面膜,早晚各敷一张),然后根据治疗效果进行比对,治疗效果分别为:黄褐斑完全祛除、明显淡化、无明显作用等三个等级,具体实验结果请见表一:

表一

由表一能够看出,本发明面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淡化祛斑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部分人群的祛斑作用尤为明显能够完全祛除黄褐斑。因此,本发明面膜产品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能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