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37257发布日期:2018-09-14 22:21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柴胡主治清热凉血,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瘠热羸瘦。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配胡黄连,除虚热;配鳖甲,清退虚热;配南薄荷,辛散风温;配青蒿,善清热透络。目前,对银柴胡的利用较为粗糙,仅根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药的药典,置于中药配方中通过传统的煎煮方式加以应用,该方式虽然可以发挥银柴胡的清热作用,但长时间的高温煎煮过程中必然会造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或变质,即利用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技术实现要素:

由鉴于此,有必要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药效的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

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银柴胡药材粉碎为100目,用浓度为75%乙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料液比为10:1,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合并提取液,于60℃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得银柴胡浸膏;

步骤s2:将银柴胡浸膏用热水溶解,制得银柴胡溶液,依次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银柴胡溶液与不同溶剂萃取体积比为1:1,将得到的正丁醇萃取液于70℃减压浓缩,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制得银柴胡正丁醇部位浸膏,即为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乙醇提取液采用旋转蒸发仪,以将乙醇回收利用;所述步骤s2中,正丁醇萃取液采用旋转蒸发仪,以将正丁醇回收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银柴胡药材粉碎为100目,用浓度为75%乙醇提取,提取的料液比为10:1,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合并提取液,于60℃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制得银柴胡浸膏。将银柴胡浸膏用热水溶解,制得银柴胡溶液,依次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银柴胡溶液与不同溶剂萃取体积比为1:1,得到正丁醇萃取液,然后将正丁醇萃取液于70℃减压浓缩,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制得银柴胡正丁醇部位浸膏,即为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该方法可以制备得到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避免了传统煎煮用药方式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或变质的问题,提高了银柴胡的利用率,使银柴胡的清热作用得到了足够的发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

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5kg银柴胡药材粉碎为100目,用浓度为75%乙醇溶液提取,料液比为10:1,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合并提取液,于60℃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得银柴胡浸膏2396.1g。

步骤s2:将银柴胡浸膏用热水溶解,即银柴胡溶液,依次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银柴胡溶液与不同溶剂萃取体积比为1:1,将得到的正丁醇萃取液于70℃减压浓缩,然后置于60℃干燥箱中干燥,制得银柴胡正丁醇部位浸膏,即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浸膏229.9g。

银柴胡清热有效部位的验证:

1.实验材料

1.1药品与试剂

1.1.1药品

银柴胡的干燥根,购自药店,经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白长财老师鉴定为正品。药品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购自药店,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

1.1.2试剂

生理盐水、7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纯净水。

1.2实验仪器

rws130型粉碎机、dc-nsg-100型提取罐、r1002型旋转蒸发器、hdm500型国华恒温调温电热套、5000ml分液漏斗、100ml量筒、12号小鼠灌胃针、1ml注射器、a1型兽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范围35℃~43℃)及bws-3-sn型电子秤。

1.3实验动物

icr雄性小鼠,体重19~21g,由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

2.1实验分组

将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

2.2药液制备

2.2.1银柴胡药液制备

购银柴胡药材5kg,粉碎(100目),用75%乙醇(料液比为10:1)提取,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合并提取液,加热60℃浓缩至无醇味,60℃干燥,得浸膏2396.1g,将浸膏用热水溶解,即银柴胡溶液,依次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银柴胡溶液与不同溶剂萃取的体积比为1:1,将得到的三种不同溶剂的萃取加热减压浓缩,三种不同溶剂的萃取液加热温度分别为65℃、65℃、70℃,然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加热温度均为60℃,分别得石油醚部位浸膏、乙酸乙酯部位浸膏、正丁醇部位浸膏27.5g、49.0g、229.9g。人的临床剂量为银柴胡饮片3~10g/日,小鼠剂量为人用剂量的10~11倍。故分别用热水将石油醚和正丁醇的萃取浸膏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125g/ml的药液,乙酸乙酯浸膏借助热水与增溶剂配制成浓度为0.125g/ml的药液,将以上药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2.2.2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药液制备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药液:六味地黄丸每丸重1.44g,一次8丸,每8丸相当于3g生药量。用纯化水配制成0.2g/ml的六味地黄丸混悬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2.2.3热性中药药液制备

用制附片、干姜及肉桂各200g,置圆底烧瓶内,加8倍体积蒸馏水室温浸泡1h,利用电热套加热135℃煎煮提取1h,过滤收集滤液,剩余药渣加6倍体积蒸馏水继续煎煮0.5h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加热60℃浓缩至300ml,得到2g/ml的药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2.3实验方案

2.3.1实验前饲养

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每天给予足量饲料与饮用水,饲养一周,使小鼠适应实验房环境。于第七天下午七点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饮水量及肛温,饲养期间观察小鼠的毛色及活动状态。

2.3.2造模

第八天开始造模,每日下午七时进行给药及指标监测。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0.4ml/只/日),其它各组均给予热性中药(0.4ml/只/日,2g/ml),连续灌服20d,每天测量饮水量,每隔5d测量体重,每隔1d测量一次肛温,并记录。观察造模期间各组小鼠毛色及活动变化情况。

2.3.3给药

于造模末次给药24h后对空白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0.4ml/只/日);阳性组灌服2.2.2项下六味地黄丸混悬液(0.4ml/只/日,0.2g/ml);石油醚组灌服2.2.1项下银柴胡石油醚萃取药液(0.4ml/只/日,0.125g/ml);乙酸乙酯组灌服2.2.1项下银柴胡乙酸乙酯萃取药液(0.4ml/只/日,0.125g/ml);正丁醇组灌服2.2.1项下银柴胡正丁醇萃取药液(0.4ml/只/日,0.125g/ml);各组均连续灌服10d,每天测量各组小鼠饮水量,每隔一天测量各组小鼠肛温,并记录。治疗末次24h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观察治疗期间各组小鼠毛色及活动变化情况。

2.4监测指标

(1)体重:用1.2项下电子秤称量。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规定时间称量体重。造模前测量1次体重,造模后每隔5d测量1次体重,治疗后测量1次体重。(2)饮水量:各组小鼠每天下午七点用量筒量取100ml饮用水置于小鼠饮水瓶中,则该组小鼠的日饮水量为24h后量筒刻度变化值加上灌服药液或生理盐水的量。(3)肛温:造模前测量1次;造模后及治疗后每隔1日测量一次。(4)一般观察;观察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各组小鼠毛色的色泽、光滑程度及情绪是否暴躁等。

2.5数据处理

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用spss18.0统计软件完成。

3.结果

3.1各组小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体重变化

如表1所示,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体重增长减慢,其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正丁醇组体重增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药组体重增长值亦大于模型组(p<0.05);石油醚组与乙酸乙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各组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体重变化(g)

与空白组比较:①p<0.05,③p>0.05;与模型组比较:④p<0.05,⑤p>0.05

3.2各组小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肛温变化

如表2所示,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肛温均上升,上升幅度(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正丁醇组肛温下降大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各组小鼠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肛温温变化(℃)

与空白组比较:①p<0.05,③p>0.05;与模型组比较:④p<0.05,⑤p>0.05

3.3各组小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饮水量变化

如表3所示,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饮水量均明显增加,其差值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正丁醇组饮水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石油醚组与乙酸乙酯组饮水量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饮水量变化(ml)

与空白组比较:①p<0.05,②p>0.05;与模型组比较:③p<0.05,④p>0.05

3.4一般观察

造模前各组小鼠毛色光滑且干净整洁,小鼠情绪稳定;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小鼠均表现出消瘦、毛色黯淡、脏乱、情绪暴躁且互相撕咬的现象;治疗后,正丁醇组与阳性组小鼠毛色与空白组相比无较大差异,干净整洁,无暴躁现象,食量增加,体重增长加快;而石油醚组与乙酸乙酯组小鼠毛色黯淡无光,体形消瘦,情绪暴躁。

4.结论

综合以上对饮水量、体温、体重及毛色等指标的监测,分析可知:银柴胡的正丁醇萃取药液能明显降低阴虚内热小鼠的肛温及饮水量,并使小鼠的体重增长加快,使小鼠的毛色、情绪及活动状态恢复正常。故认为银柴胡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为其清热的有效部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