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9096发布日期:2018-09-21 20:16阅读:15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及中层损伤后,血液经撕裂的内膜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产生血管壁剥离,形成假性腔道。随血流冲击,血管剥离逐渐延展呈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引起心包出血产生心包填塞,甚至大血管破裂出血导致患者突然死亡。近年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年发病率超过30/100万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30d病死率超过10%,高危患者可超过70%。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技术难度大,对术者和手术室的要求较高,推广应用受限,但该技术需要全身麻醉下行旁路移植,手术风险相对较单纯内科腔内治疗要大,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相对较多。近年来,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改变了该疾病治疗的状况,其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一些患者中,由于近端锚定区不足限制了TEVAR的应用。行TEVAR时,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血管无病变且足够长(≥15mm),但一些患者夹层血肿接近或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使得覆膜支架不得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以获得足够的锚定区。对于左椎动脉优势的患者,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可能导致大脑后循环缺血。为保护这些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血流,目前可采取“烟囱”技术(chimney technique)、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的弓上血管重建术、“开窗分支”支架技术。由于弓部解剖的复杂性、脑卒中的高风险,使得弓部病变的处理成为目前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主动脉弓解剖形态复杂,在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存在不同程度扭曲,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扭曲还在不断变化,不仅增加了准确测量主动脉弓横截面直径的难度和腔内治疗时支架精确释放的难度,也导致了支架有效锚定时需要更长的锚定区。而弓上分支血管提供上肢尤其是头颈部血液供应,限制了锚定区的随意上移,也为处理弓部病变时的技术操作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其分支的变异更加重了其复杂性。因此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应使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精细的测量弓部的解剖结构,术者在熟悉各种处理弓上分支血管的技术基础上,个性化的制定治疗方案。

为扩展TEVAR的应用范围,各种新的腔内治疗器械和新的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旨在扩张或重建锚定区的办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技术、“豁口”支架型人造血管、“开窗”支架型人造血管、“分支”支架型人造血管。“杂交”技术是指通过开放性旁路手术扩张锚定区后再行腔内支架置入术,并非完全的腔内微创技术,仍有较大的创伤。目前国内“豁口”、“开窗”和“分支”支架型人造血管需要国外定制,费用高,定制周期长,并且需要高超的腔内技术支持,难以广泛开展和在急诊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主要应用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复杂动脉瘤患者中,在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近端外缘植入支架,建立从主动脉覆膜支架近端到分支血管血流的通道,从而保存分支血流并获得更充分的近端锚定区,术后随访中出现I型内漏。

“烟囱”技术为这种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理想的治疗方案。它是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主动脉支架需要覆盖主要分支时,在释放主动脉支架的同时将覆盖的分支内置入一个平行的裸支架或覆膜支架以保持分支血管的通畅,但术后的内漏及支架再闭塞的发生率较高。

“开窗分支”支架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在对应于分支血管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上进行开窗的定制支架,并在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后在“开窗”处到分支血管植入覆膜支架。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更完整地对分支血流进行保护,同时减少I型内漏的形成。

累及做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热点及难点。由于主动脉弓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分支的变异性,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做锁骨下动脉的重建依然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一旦出现意外,患者可能因脑部缺血引起脑梗,严重者危及生命。研究发现,对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行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治疗,快速重建受累及的左锁骨下动脉,不仅免去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等缺点,更是极大推动了主动脉病变全腔内治疗的进程。传统的主动脉支架植入近心端往往有金属裸支架及倒钩,当植入到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患者中,金属裸支架及倒钩可能会刺破主动脉血管导致血管破裂、病人死亡等。对于不含金属裸支架及倒钩的主动脉支架,其大弯侧往往是小“V”字形支架单元连接结构,连接比较致密,使累及弓上分支的原位开窗手术过程过于复杂,降低了原位开窗手术的成功率并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延长了手术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手术的风险。且支架近端及远端与支架贴合不紧密,增加了术中及术后内漏发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所述支架由覆膜完全包裹,没有金属裸区,所述支架包括主动脉大弯侧支架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所述大弯侧支架靠近大弯侧1-2cm处由编织的第一小“V”字形支架单元连接构成,所述大弯侧支架远端由编织的大“V”字形支架单元连接构成;所述小弯侧支架由第二小“V”字形支架单元连接构成。大弯侧支架的设计便于激光原位开窗,小弯侧支架的设计便于支架与主动脉紧密贴合减少鸟嘴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脉大弯侧支架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呈锥形结构,锥形设计顺行主动脉由粗变细的形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脉大弯侧支架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的两端均覆盖有膨胀覆膜材料,膨胀覆膜材料的设置可以防止内漏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膨胀覆膜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材料、聚乙醇酸材料或涤纶材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该支架应用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当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后,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在对应于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上应用标记激光光纤进行原位开窗,并在开窗的左锁骨下动脉血管植入覆膜支架或者裸支架,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减少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能适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尤其是近端锚定区不足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结构,近端及远端的膨胀覆膜可以完整的隔绝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适用于各种正常及走形变异的血管,适用范围广,避免定制支架,可以批量生产。另外支架大弯侧由编织的大“V”字形支架单元连接结构,有利于在DSA或者X线可视下动态应用原位开窗技术在覆膜支架上进行高效和快速的开窗,使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原位开窗手术过程大为简化,提高原位开窗手术的成功率并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动脉大弯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动脉小弯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覆膜;2、大弯侧支架;3、小弯侧支架;4、第一小“V”字形支架单元;5、大“V”字形支架单元;6、第二小“V”字形支架单元;7、膨胀覆膜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支架,如图1-2所示,所述支架由覆膜1完全包裹,没有金属裸区,所述支架包括主动脉大弯侧支架2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3,所述大弯侧支架2靠近大弯侧1-2cm由编织的第一小“V”字形支架单元4连接构成,所述大弯侧支架2远端由编织的大“V”字形支架单元5连接构成;所述小弯侧支架3由第二小“V”字形支架单元6连接构成。大弯侧支架2的设计便于激光原位开窗,小弯侧支架3的设计便于支架与主动脉紧密贴合减少鸟嘴现象的发生。所述主动脉大弯侧支架2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3呈锥形结构,锥形设计顺行主动脉由粗变细的形态结构。

所述主动脉大弯侧支架2和主动脉小弯侧支架3的两端均覆盖有膨胀覆膜材料7,膨胀覆膜材料7的设置可以防止内漏的发生。

所述膨胀覆膜材料7为聚四氟乙烯材料、聚乙醇酸材料或涤纶材料。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黑色标记点为主动脉支架近心端的标记点,即为X线下显影的标记。

该支架的使用方法如下:

常规局部麻醉或者全麻后,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后,穿刺一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并植入猪尾导管逆行至升主动脉行DSA造影,位置正确后植入6F长鞘至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交界点。于降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造影在位后,行弓上分支动脉的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行开窗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再次造影示主支架及开窗支架的通畅,支架定位准确无成角,无明显内漏情况出现。退出长鞘及导管,关闭切口,加压包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