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9591发布日期:2018-12-19 06:5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合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寒为中医的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机体感受风寒后,临床表现可见有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以祛风散寒为大法,可采用中药内服或非药物疗法,效果明显。

风邪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主因,易与他邪相合,不同的季节,每与时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或夏季空调温度过低,造成风与寒合,机体卫外不固,形成外感风寒证,寒性收引,凝滞,易闭塞皮毛,邪郁于肺卫,肺失宣降,卫阳失于温煦,而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目前,治疗风寒的药物居多,但是多数药物成本高、易复发、疗效不够理想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治疗风寒合剂配方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采用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15-30g、防风10-30g、茯苓5-15g、独活5-10g、柴胡3-10g、前胡7-10g、川芎10-20g、枳壳15-30g、茯苓10-30g、桔梗5-15g、甘草5-15g、沙参5-15g和5-15g枸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15g、防风18g、茯苓12g、独活5g、柴胡3g、前胡7g、川芎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5g、甘草5g、沙参5g和枸杞5g。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20g、防风10g、茯苓5g、独活6g、柴胡4g、前胡7g、川芎10g、枳壳15g、茯苓13g、桔梗5g、甘草5g、沙参5g和枸杞5g。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中药加工制作:将上述材料进行按份量称取,通过利用60至80目筛网进行过滤清除粉末,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装有500m1原度食用白酒的容器内,密封漫池三个月,然后将材料进行取出,进行日晒,连续进行日晒20天;

s2,西药苯甲酸钠的制取:将甲苯和空气通入盛有环烷酸钴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40-160℃,操作压力0.2-0.3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

s3,混合配制:将加工后晒干的中药进行粉碎,粉碎过后加入煎药罐的内部然后加入500ml的水,再将苯甲酸钠进行加入混合,进行加热,混合完成后控制温度在10-4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沉淀去渣即配制成药液;

s4,分瓶包装:将混合配置完成的溶液利用紫外线进行充分消毒,然后将已混合配制的药液计量分装于药瓶内封口,即为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1中,原料称取后可选择用凉水泡30min,浸泡过后可控制50-65℃小火慢煮15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3中,在进行混合搅拌时,可以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进行充分搅拌,电机转速控制在

85-145r/min,在进行加热过程中,控制温度在85-100℃,在正常气压下进行加热,持续加热1.5-4.5小时。

本发明是采用中药为主要原料,辅以西药浸泡液,混合配制成一种主治风寒药液,它配制工艺合理、制作简单方便,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荆防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15-30g、防风10-30g、茯苓5-15g、独活5-10g、柴胡3-10g、前胡7-10g、川芎10-20g、枳壳15-30g、茯苓10-30g、桔梗5-15g、甘草5-15g、沙参5-15g和5-15g枸杞。

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15g、防风18g、茯苓12g、独活5g、柴胡3g、前胡7g、川芎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5g、甘草5g、沙参5g和枸杞5g。

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20g、防风10g、茯苓5g、独活6g、柴胡4g、前胡7g、川芎10g、枳壳15g、茯苓13g、桔梗5g、甘草5g、沙参5g和枸杞5g。

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中药加工制作:将上述材料进行按份量称取,通过利用60至80目筛网进行过滤清除粉末,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装有500m1原度食用白酒的容器内,密封漫池三个月,然后将材料进行取出,进行日晒,连续进行日晒20天;

s2,西药苯甲酸钠的制取:将甲苯和空气通入盛有环烷酸钴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40-160℃,操作压力0.2-0.3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

s3,混合配制:将加工后晒干的中药进行粉碎,粉碎过后加入煎药罐的内部然后加入500ml的水,再将苯甲酸钠进行加入混合,进行加热,混合完成后控制温度在10-4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沉淀去渣即配制成药液;

s4,分瓶包装:将混合配置完成的溶液利用紫外线进行充分消毒,然后将已混合配制的药液计量分装于药瓶内封口,即为成品。

步骤s1中,原料称取后可选择用凉水泡30min,浸泡过后可控制50-65℃小火慢煮15min。

步骤s3中,在进行混合搅拌时,可以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进行充分搅拌,电机转速控制在85-145r/min,在进行加热过程中,控制温度在85-100℃,在正常气压下进行加热,持续加热1.5-4.5小时。

实例一

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荆芥15g、防风18g、茯苓12g、独活5g、柴胡3g、前胡7g、川芎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5g、甘草5g、沙参5g和枸杞5g。

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中药加工制作:将上述材料进行按份量称取,通过利用60至80目筛网进行过滤清除粉末,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装有500m1原度食用白酒的容器内,密封漫池三个月,然后将材料进行取出,进行日晒,连续进行日晒20天;

s2,西药苯甲酸钠的制取:将甲苯和空气通入盛有环烷酸钴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40-160℃,操作压力0.2-0.3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

s3,混合配制:将加工后晒干的中药进行粉碎,粉碎过后加入煎药罐的内部然后加入500ml的水,再将苯甲酸钠进行加入混合,进行加热,混合完成后控制温度在10-4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沉淀去渣即配制成药液;

s4,分瓶包装:将混合配置完成的溶液利用紫外线进行充分消毒,然后将已混合配制的药液计量分装于药瓶内封口,即为成品。

按以上量进行加工生产可制成10毫升,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连续服用3-6个周期。

综上,本发明是采用中药为主要原料,辅以西药浸泡液,混合配制成一种主治风寒药液,它配制工艺合理、制作简单方便,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