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612发布日期:2018-12-14 22:0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肛门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治疗肛瘘一般采用一次切开或切开挂线术,术后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避免肛瘘手术后肛门失禁,常采用肛瘘栓及推移瓣技术,但复发率很高,造成复发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有效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彻底地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的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彻底地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包括刮料棒,在刮料棒的一端设置有刮料刷,在刮料棒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状的刮料凸肋。

进一步地,前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其中:在刮料凸肋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外凸的刮料凸点。

进一步地,前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其中:在刮料凸肋的外端部设置有外凸的半球形的导块,导块的直径小于刮料凸肋的外径。

进一步地,前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其中:在刮料刷的外端部也设置有外凸的半球形的导块,导块的直径小于刮料刷的外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通过将刮料凸肋及刮料刷在肛瘘管壁的炎性病变组织部位进行旋转及提拉,从而有效彻底地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包括刮料棒1,在刮料棒1的一端设置有刮料刷2,在刮料棒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状的刮料凸肋3;在本实施例中,在刮料凸肋3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外凸的刮料凸点4,这样可以增大本装置与肛瘘管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彻底地刮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在本实施例中,在刮料凸肋3的外端部设置有外凸的半球形的第一导块5,第一导块5的直径小于刮料凸肋3的外径,通过第一导块5,可以使本装置更顺利地伸入肛瘘管;在本实施例中,在刮料刷2的外端部也设置有外凸的半球形的第二导块6,第二导块6的直径小于刮料刷2的外径,通过第二导块6,可以使本装置更顺利地伸入肛瘘管;

使用时,握持刮料棒1,将刮料棒1一端的刮料凸肋3伸进肛瘘管,接着转动刮料棒1,在转动刮料棒1的同时提拉刮料棒1,从而同步带动螺纹状的刮料凸肋3转动并沿肛瘘管前后移动,在刮料凸肋3转动及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刮料凸肋3及其外壁上的刮料凸点4会与肛瘘管壁的炎性病变组织不断摩擦,从而将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刮离肛瘘管壁,从肛瘘管壁上刮除的大部分炎性病变组织会落入刮料凸肋3的螺纹槽内、而小部分炎性病变组织会继续黏附在肛瘘管壁上,随着刮料凸肋3地不断转动,刮料凸肋3的螺纹槽中的炎性病变组织会随着刮料凸肋3的转动而被向外输送出肛瘘管;接着将刮料棒1及刮料凸肋3从肛瘘管中取出,然后再将刮料棒1另一端的刮料刷2伸进肛瘘管,接着再次转动刮料棒1,在转动刮料棒1的同时提拉刮料棒1,从而同步带动刮料刷2转动并沿肛瘘管前后移动,在刮料刷2转动及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刮料刷2会与黏附在肛瘘管壁的炎性病变组织不断摩擦,从而将肛瘘管壁上黏附的剩余炎性病变组织刮离并带出肛瘘管,从而将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完全彻底地刮除干净。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通过将刮料凸肋及刮料刷在肛瘘管壁的炎性病变组织部位进行旋转及提拉,从而有效彻底地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肛瘘管壁组织刮除装置,包括刮料棒,在刮料棒的一端设置有刮料刷,在刮料棒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状的刮料凸肋。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通过将刮料凸肋及刮料刷在肛瘘管壁的炎性病变组织部位进行旋转及提拉,从而有效彻底地去除肛瘘管壁上的炎性病变组织。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徐向;陈阳;王静林;张庆伟;何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23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