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095发布日期:2018-11-14 02:24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耳鸣是耳鼻咽喉科、脑病科的常见疾病,耳鸣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体生活,可以妨碍工作,损害个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耳鸣常常伴有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情感疾病,如抑郁焦虑,甚至可以导致自杀的发生。目前西医学认为耳鸣多与局部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治疗耳鸣方法有很多,如认知行为疗法、听觉训练、习服疗法、经颅磁刺激等,但并无特效疗法。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肝气郁结型耳鸣较多。生理上《医学心悟》云:“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均络于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血气皆上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与耳而为听。”;病理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中医理论认为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耳,肝脉藉胆脉通于耳。肝为将军之官,主升发疏泄,若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血滞,经脉郁滞,清气不升,脉络之血气无以上荣清窍,则出现耳鸣,甚则耳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窍。耳鸣有实虚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抑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因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可分为风热侵袭、肝气郁结、痰火郁结、气血亏虚等证型。中医耳鸣辨证,耳鸣可由以下几方面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旺盛,气血虚弱,肝肾不足,风热外乘。肝气郁结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肝郁气滞会引起耳鸣,原因多由情志失调,生气导致,为实证耳鸣。

由于现代人饮食不节,生活节奏快,肝气郁结型耳鸣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病程时间长,难以根治,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压力。而目前,临床上对耳鸣的治疗用药有很多,但是针对肝气郁结型耳鸣缺乏对症药物,现有的耳鸣治疗药物对于肝气郁结型耳鸣疗效甚微,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且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治疗费用高,患者需要经常往返医院治疗浪费了大量时间,长时间忍受着病痛的煎熬,高额的治疗费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肝气郁结型耳鸣,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具有见效快、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10-50份,丹皮6-25份,山萸肉6-25份,知母5-20份,蝉衣5-20份,磁石10-50份,通草2-10份,石菖蒲5-2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0-40份,丹皮10-20份,山萸肉10-20份,知母8-16份,蝉衣8-16份,磁石20-40份,通草4-7份,石菖蒲8-16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5-35份,丹皮14-16份,山萸肉14-16份,知母10-12份,蝉衣10-12份,磁石25-35份,通草5-6份,石菖蒲10-12份。

所用药材功效如下。

生地: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山萸肉:酸、涩、微温,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蝉衣: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磁石:味咸,寒。归肝、心、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胃经。清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生地、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养阴生津;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丹皮、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石菖蒲、蝉衣醒神益智、疏散风热;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平肝潜阳、聪耳明目、养阴生津之功效,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现有的中药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按照重量份比例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制成药丸。

使用方法为:每次一丸,每日三次。

如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有效治疗耳鸣,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平肝潜阳、聪耳明目、养阴生津之效,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10份,丹皮6份,山萸肉6份,知母5份,蝉衣5份,磁石10份,通草2份,石菖蒲5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50份,丹皮25份,山萸肉25份,知母20份,蝉衣20份,磁石50份,通草10份,石菖蒲2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0份,丹皮10份,山萸肉10份,知母8份,蝉衣8份,磁石20份,通草4份,石菖蒲8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40份,丹皮20份,山萸肉20份,知母16份,蝉衣16份,磁石40份,通草7份,石菖蒲16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2份,丹皮12份,山萸肉13份,知母9份,蝉衣10份,磁石22份,通草5份,石菖蒲9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5份,丹皮14份,山萸肉14份,知母10份,蝉衣10份,磁石25份,通草5份,石菖蒲10份。

实施例7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35份,丹皮16份,山萸肉16份,知母12份,蝉衣12份,磁石35份,通草6份,石菖蒲12份。

实施例8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8份,丹皮14份,山萸肉15份,知母11份,蝉衣10份,磁石27份,通草5份,石菖蒲10份。

实施例9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30份,丹皮15份,山萸肉15份,知母11份,蝉衣11份,磁石30份,通草5-6份,石菖蒲10-12份。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生地24份,丹皮12份,山萸肉12份,知母10份,蝉衣10份,磁石24份,通草6份,石菖蒲10份。

典型病例1,患者山西襄汾人,沙某,男,55岁,患者耳鸣口苦,心烦易怒,耳鸣格外严重,昼夜不停,痛苦不堪,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用本发明的中药,一周后耳鸣减轻,口苦消失,继续用二个星期,耳鸣消失,完全正常。

典型病例2,患者山西乡宁人,李某某,女,57岁,患者心烦易怒,耳鸣如雷,听不太清别人说话,十分痛苦,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用本发明的中药,连用二十天后,耳鸣消失。

典型病例3,患者山西襄汾人,田某,女,30岁,患者耳鸣2年,痛苦不堪,曾经服用多种药物,开始有效,续用无效,用上本发明的中药,一个月后耳鸣消失,完全正常。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