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6145发布日期:2018-12-19 06:3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晶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体。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后囊膜浑浊(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简称pco)、前囊膜浑浊(anteriorcapsuleopacifieation,简称aco)、前囊膜挛缩,其本质原因都是白内障手术中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导致。

目前采用最多的防止术后pco的方式是,将晶体光学区后表面边缘做成锐利的夹角。晶体光学区后表面与后囊膜紧密贴合。在光学区边缘夹角处后囊膜发生弯曲皱缩,从而阻滞lec细胞向光学区与后囊膜接触的部分迁移增殖,从而防止pco的发生。虽然光学区后表面边缘做成锐利的夹角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pco的发生,但是其对aco的阻止效果差,且pco仍然有一定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3年以上的植入期的晶体。目前市场上的晶体多采用锐利夹角来降低pco的发生,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长期pco发生率仍偏高,需通过新的晶体设计进一步降低。

根据最新的关于pco的机制发现:眼睛内房水循环、防止囊袋前后囊膜的粘连、晶体与前后囊膜的粘连可以有效防止pco的发生。根据此发现,有如下设计概念出现。

一、如文献toshiyukinagamoto,md;nobushigetanaka,md;takaakifujiwara,md.inhibitionof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byacapsularadhesion–preventingring.archophthalmol.2009;127(4):471-474公开的防囊膜粘连环。

防囊膜粘连环1’结构如图1所示,其直径为8.5mm,高度为2.0mm的薄壁结构,在薄壁设有房水可自由流通的小孔2’(hole),且在上边缘(与前囊膜接触)的部分设有开口3’(groove)用于晶体襻4’的放置。

在手术中,医生先为病人植入该防囊膜粘连环1’,放置到位后,再为病人植入现有的人工晶体,将人工晶体卡进/放入该环,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囊袋被该环支撑,从而囊袋的前、后囊膜分离,不再发生粘连,同时囊膜与晶体光学面也不再发生粘连。房水可以进入晶体光学面区域阻止pco的发生。同时,通过该环上的小孔2’,可实现房水的交换,也可在晶体襻4’区形成房水环境。晶体光学部分与环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可以实现房水的交换及填充。

但该产品存在如下的问题:

①.防囊膜粘连环与晶体分别为两个不同的产品,手术过程复杂,不便于植入;

②.在眼内将晶体的襻正确放入防囊膜粘连环的开口处,并固定好,是非常困难的;

③.由于晶体襻的设计多种多样,所以不同的晶体需要不同的开口设计,不具有通用性;

④.防囊膜粘连环在眼内缺乏支撑,会有偏移的可能。

二、如文献lisaleishman,md,lilianawerner,md,phd.preventionofcapsularbagopacificationwithamodifiedhydrophilicacrylicdisk-shapedintraocularlens.jcataractrefractsurg2012;38:1664–1670公开的盘状晶体。

盘状晶体5’结构如图3所示,中间部分为晶体光学区6’,周缘部分为晶体襻4’区域。其中襻4’的外沿是一个完整的圆形。襻4’边缘往内有一些贯通的通道7’,这些通道7’可以实现房水自由流通。襻4’外沿较厚,可以实现将前后囊膜分开。襻4’上的通孔,可实现房水在晶体前、后面(襻区与光学区)的循环。从而实现防止术后pco的发生。

该产品存在如下问题:晶体边缘为完整的圆形,尺寸为9.5mm。人眼囊袋边缘为圆形,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当晶体直径大于囊膜边缘直径时,完整圆形边缘的晶体不能被压缩,则不适于植入;当晶体直径小于囊膜边缘直径时,晶体在眼内缺乏支撑,则会出现偏心或移位,具有使成像质量变差的风险。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人工晶体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结构设计合理,通用性强,且能有效简化手术过程,能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晶体,包括晶体本体,所述晶体本体包括光学区及襻,所述人工晶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学区边缘以外的防囊膜粘连结构,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与所述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光学区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两个端面。

具体地,防囊膜粘连结构与所述人工晶体的襻及光学区为一体结构,手术时直接将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即可,简化了手术过程,同时,晶体襻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避免了防囊膜粘连结构由于在眼内缺乏支撑导致偏心移位的风险;所述光学区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两个端面,即光学区的厚度不超过防囊膜粘连结构最高处的高度,光学区悬浮、藏纳在防囊膜粘连结构内,光学区的两个端面与前囊膜及后囊膜不接触或不完全贴合,使晶体光学区悬浮或部分悬浮于囊袋内,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壁上设置有供房水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贯穿结构可为通孔、槽或其他镂空结构,以实现房水在囊袋内的流通交换,另外还可减小防囊膜粘连结构的体积,节省了原材料,且增强了人工晶体的可压缩性能,易于折叠、植入推注。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外壁和/或内壁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与光轴呈一定的角度,即防囊膜粘连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

优选地,所述角度为0°—45°,当角度为0°时,防囊膜粘连结构的外壁和/或内壁与光轴平行,当角度大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的上下两个端面太宽,反而不易于折叠。当角度大于0°小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

优选地,所述襻的末端从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中穿出,襻仍可压缩,可符合不同尺寸的瞳孔大小,通用性强。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位于所述光学区外的与所述光学区及所述襻一体成型的圆环结构,植入人眼后不易发生旋转、偏心,安全可靠。

具体的,当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圆环结构,所述襻为c形襻、l形襻、三角形襻、板形襻或其他形状的襻,优选为c形襻、l形襻。

优选地,圆环结构的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与所述光学区之间成型设置多个连接部件,植入人眼后圆环结构的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不易相对所述光学区发生旋转、偏心,安全可靠。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中支撑后囊膜的部分为完整环形,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中支撑前囊膜的部分为完整环形或间断环形,间断环形更有利于晶体的植入,房水可通过间断环形的缺口部分自由流动。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固定在所述襻上的凸起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具体的,当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凸起部,所述襻为c形襻、l形襻、三角形襻、板形襻或其他形状的襻,优选为三角形襻。

优选地,每个所述襻上的所述凸起部到所述光学区中心的距离相等,即凸起部处于同一圆环上,而且由于多个襻在光学区边缘是平均分配的,因此凸起部在襻上也是平均分配的,采用此种技术方案,多个凸起部受力均衡,人工晶体更不易发生偏心。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位于所述光学区与所述襻之间的倾斜结构。

具体的,当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为倾斜结构时,所述襻为c形襻、l形襻、三角形襻、板形襻或其他形状的襻,优选为板形襻。

优选地,所述倾斜结构包括支撑前端面、支撑后端面及连接所述支撑前端面与所述支撑后端面的内倾斜面、外倾斜面,所述光学区与所述内倾斜面连接,所述襻与所述外倾斜面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撑前端面位于所述光学区前端面的外侧,所述支撑后端面位于所述光学区后端面的外侧,即所述光学区的两个端面在所述支撑前端面与所述支撑后端面之间。所述支撑前端面的外径小于所述支撑后端面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支撑后端面与所述襻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内倾斜面包括内上倾斜面与内下倾斜面,所述内下倾斜面与所述外倾斜面平行,所述内上倾斜面与所述光学区中心轴线平行或相交。所述内上倾斜面的前端与所述支撑前端面相连,所述内上倾斜面的后端与所述光学区前端面相连,所述内下倾斜面的前端与所述光学区后端面相连,所述内下倾斜面的后端与所述支撑后端面相连。当所述内上倾斜面与所述光学区中心轴线相交时,所述内上倾斜面的前端到所述光学区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内上倾斜面后端到所述光学区中心轴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前端面为平面或相交线,当所述支撑前端面为相交线时,是指支撑前端面为所述内倾斜面与所述外倾斜面的相交线。

优选地,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的部分的边缘呈锐利的角度结构。在锐利的角度结构处后囊膜发生弯曲皱缩,从而阻滞lec细胞向防囊膜粘连结构与后囊膜接触的部分迁移增殖,更有效防止术后pco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光学区的直径为5.5—6.0mm,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位于所述光学区中心向外半径为2.25—5.0mm的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光学区边缘厚度为0.1—0.3mm,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的厚度为0.5—2.5mm。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晶体,设置有防囊膜粘连结构,且防囊膜粘连结构与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光学区悬浮于囊袋内,手术时可将人工晶体系统一体植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先将防囊膜粘连结构植入到位后,再植入人工晶体的复杂过程,简化了手术过程,同时,避免了防囊膜粘连结构在眼内缺乏支撑导致偏心移位的风险;可以使得将人工晶体固定在眼内的襻仍然可以压缩,以符合不同尺寸的瞳孔大小,通用性强;防囊膜粘连结构的边缘为锐利的角度边缘,且设置有供房水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可有效防止术后pco及aco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用安全可靠;防囊膜粘连结构的横截面可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这种特殊设计利于该部件及晶体的折叠和植入眼内,可尽量降低植入中所使用的推注器口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防囊膜粘连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囊膜粘连环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盘状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三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四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五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现有技术中,防囊膜粘连环1’,小孔2’,开口3’,襻4’,盘状晶体5’,晶体光学区6’,通道7’。

本发明中,光学区1,襻2,防囊膜粘连结构3,贯穿结构4,连接部件5,支撑前端面31,支撑后端面32,内倾斜面33,外倾斜面34,内上倾斜面331,内下倾斜面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一种人工晶体,包括晶体本体,晶体本体包括光学区1及襻2,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人工晶体还包括设置在光学区1边缘以外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

于本实施例中,襻2为c形襻,防囊膜粘连结构3为位于光学区1外的与光学区1及襻2一体成型的圆环结构,圆环形防囊膜粘连结构3直接成型在襻2上,襻2的末端从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穿出。襻2的末端仍可压缩和展开,可符合不同尺寸的瞳孔大小,人工晶体通用性强。

于本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设置有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4。圆环形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支撑后囊膜的部分为完整环形,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支撑前囊膜的部分为间断环形,如图4所示,间断环形的缺口即可作为贯穿结构,间断环形更有利于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折叠,便于晶体的植入,房水可通过间断环形的缺口部分自由流动。同时,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上设置贯穿结构节省了原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对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的部分区域采用了阴影填充,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防囊膜粘连结构上的非缺口部分(阴影填充区域)与缺口部分,而并非表示阴影填充区域与未填充区域的材质不同,也无其他含义。

于其他实施例中,圆环形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支撑后囊膜的部分为完整环形,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支撑前囊膜的部分也为完整环形,此时可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开设通孔或其他镂空结构作为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圆环结构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光学区1之间成型设置多个连接部件5,多个连接部件均匀布置,即圆环形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不仅与襻2直接连接,还通过连接部件5与光学区连接,植入人眼后圆环结构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不易相对光学区1发生旋转、偏心,安全可靠。

于其他实施例中,圆环形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仅与襻2连接,而不与光学区1接触。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和内壁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与光轴呈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为0°—45°,当该角度大于0°时,即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防囊膜粘连结构3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当角度大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上下两个端面太宽,反而不易于折叠。当角度大于0°小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值得说明的是,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及内壁与光轴角度为0°时,即外壁及内壁平整不向内凹陷。

于其他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向内凹陷而内壁平整,或者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平整而内壁向内凹陷。

于本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的部分的边缘呈锐利的角度结构,更有效防止术后pco的发生。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区1的直径为5.5mm—6.0mm,防囊膜粘连结构3位于光学区1中心向外半径为2.25mm—5.0mm的区域内。光学区1边缘厚度为0.1—0.3mm,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厚度为0.5—2.5mm。

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人工晶体的襻2及光学区1为一体结构,手术时直接将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即可,简化了手术过程,同时,晶体襻2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避免了防囊膜粘连结构3由于在眼内缺乏支撑导致偏心移位的风险;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即光学区1的厚度不超过防囊膜粘连结构3最高处的高度,光学区1悬浮、藏纳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内,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与前囊膜及后囊膜不接触或不完全贴合,使晶体光学区1悬浮或部分悬浮于囊袋内,而且,设置有贯穿结构能促进房水流动,极大地降低了术后pco及aco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实施例二:

如图6及图7所示,一种人工晶体,包括晶体本体,晶体本体包括光学区1及襻2,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人工晶体还包括设置在光学区1边缘以外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

于本实施例中,襻2为三角形襻,防囊膜粘连结构3为固定在襻2上的凸起部,凸起部直接成型在襻2上,襻2的末端从防囊膜粘连结构3中穿出。襻2的末端仍可压缩和展开,可符合不同尺寸的瞳孔大小,人工晶体通用性强。每个襻2上的凸起部到光学区1中心的距离相等,即凸起部处于同一圆环上,而且由于多个襻2在光学区1边缘是平均分配的,因此凸起部在襻2上也是平均分配的,多个凸起部受力均衡,人工晶体不易发生偏心。

于本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无孔或其他镂空结构,由于襻2间隔布置在光学区3周围,襻2上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也是间隔分布的,房水可通过防囊膜粘连结构3之间的间隙自由流通。

于其他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设置有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图未示)。防囊膜粘连结构3即凸起部的壁上开设通孔或其他镂空结构作为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图未示)。设置贯穿结构有利于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折叠,便于晶体的植入,房水可通过贯穿结构自由流动。同时,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上设置贯穿结构节省了原材料。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和内壁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与光轴呈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为0°—45°,当该角度大于0°时,即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防囊膜粘连结构3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当角度大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上下两个端面太宽,反而不易于折叠。当角度大于0°小于45°时,防囊膜粘连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便于折叠,以便于通过细小切口植入人眼。值得说明的是,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及内壁与光轴角度为0°时,即外壁及内壁平整不向内凹陷。

于其他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向内凹陷而内壁平整,或者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外壁平整而内壁向内凹陷。

于本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的部分的边缘呈锐利的角度结构,更有效防止术后pco的发生。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区1的直径为5.5mm—6.0mm,防囊膜粘连结构3位于光学区1中心向外半径为2.25mm—5.0mm的区域内。光学区1边缘厚度为0.1—0.3mm,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厚度为0.5—2.5mm。

实施例三:

如图8及图9所示,一种人工晶体,包括晶体本体,晶体本体包括光学区1及襻2,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人工晶体还包括设置在光学区1边缘以外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

于本实施例中,襻2为板形襻,防囊膜粘连结构3为位于光学区1与襻2之间的倾斜结构。倾斜结构与光学区、襻一体成型。

于本实施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设置有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4,贯穿结构4与晶体光学区相连通,贯穿结构4使防囊膜粘连结构3被分割成间断的结构,同时连通内倾斜面33与外倾斜面34。防囊膜粘连结构3即倾斜结构的壁上开设有多条通槽作为供房水在囊袋内自由流通的贯穿结构,本实施例中每个倾斜结构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延伸至襻2上的通槽,连通襻2的前表面与后表面。设置贯穿结构使防粘连结构3被分割成间断的结构,则有利于植入过程中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折叠,便于晶体的植入,房水可通过通槽自由流动。同时,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上设置贯穿结构节省了原材料。

于其他实施例中,贯穿结构4为开设在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壁上及襻上的多个通孔或其他镂空结构,连通内倾斜面33与外倾斜面、连通襻2的前表面与后表面。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倾斜结构包括支撑前端面31、支撑后端面32及连接支撑前端面31与支撑后端面32的内倾斜面33、外倾斜面34,光学区1与内倾斜面连接,襻2与外倾斜面34连接。支撑前端面31位于光学区前端面的外侧,支撑后端面32位于光学区后端面的外侧,即光学区的两个端面在支撑前端面31与支撑后端面32之间。支撑前端面31的外径小于支撑后端面32的外径。

于本实施例中,支撑后端面32与襻2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内倾斜面33包括内上倾斜面331与内下倾斜面332,内下倾斜面332与外倾斜面34平行,内上倾斜面331与光学区中心轴线平行。内上倾斜面331的前端与支撑前端面31相连,内上倾斜面331的后端与光学区前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前端与光学区后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后端与支撑后端面32相连。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支撑前端面31为平面。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区1的直径为5.5mm—6.0mm,防囊膜粘连结构3位于光学区1中心向外半径为2.25mm—5.0mm的区域内。光学区1边缘厚度为0.1—0.3mm,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厚度为0.5—2.5mm。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支撑后端面32与襻2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内倾斜面33包括内上倾斜面331与内下倾斜面332,内下倾斜面332与外倾斜面34平行,内上倾斜面331与光学区中心轴线平行。内上倾斜面331的前端与支撑前端面31相连,内上倾斜面331的后端与光学区前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前端与光学区后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后端与支撑后端面32相连。

于本实施例中,支撑前端面31为相交线,即支撑前端面31为内倾斜面33与外倾斜面34的相交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支撑后端面32与襻2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内倾斜面33包括内上倾斜面331与内下倾斜面332,内下倾斜面332与外倾斜面34平行,内上倾斜面331与光学区中心轴线相交。内上倾斜面331的前端与支撑前端面31相连,内上倾斜面331的后端与光学区前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前端与光学区后端面相连,内下倾斜面332的后端与支撑后端面32相连。内上倾斜面331的前端到光学区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内上倾斜面331的后端到光学区中心轴线的距离。即倾斜结构的前部设置有两个斜面——内上倾斜面331与外倾斜面34,此两斜面有利于前囊膜与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贴合,提高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支撑前端面31为平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