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3721发布日期:2018-12-22 08:5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腹腔镜外科器械及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双镜联合胆道探查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术中胆道镜进入胆管后可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胆道镜下活检及取石等。

腹腔镜术中胆道镜检查和常规术后经窦道胆道镜检查不同:一方面,窦道相当于一个天然的通道,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胆道镜进出及操作较方便;另一方面,腹腔镜手术中胆道镜检查经过游离的腹腔空间,缺乏这样的天然通道支撑。简言之,与术后胆道镜相比,腹腔镜术中胆道镜存在以下方面劣势。(1)过程繁琐耗时:胆道镜需先通过戳卡进入腹腔后,在腹腔游离走行一段距离,再通过助手帮助进入胆管。具体表现在:首先,为了帮助胆道镜能够进入胆管,通常胆管开口处需缝合数针帮助提拉胆管,使胆道镜才能比较容易进入,操作比较浪费时间。其次,尤其是针对胆道镜取石的病人,需要数次至数十次地进出胆管,每次都需要助手帮助才能进入胆管,操作比较繁琐。(2)走行途径难控:缺乏天然的通道,胆道镜缺乏支撑装置,操作过程中角度容易扭曲,造成肝内胆管挑选困难,同时容易滑脱出胆管。(3)需要辅助器械:缺乏支撑装置,胆道镜需要钳子或额外器械固定胆道镜,容易造成胆道镜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尾部设置有一个呈放大状的u型筒固定装置;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套管本体插入到胆道中,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固定于腹壁上。

优选的,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具有伸缩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控制旋钮,所述伸缩控制旋钮与所述伸缩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径为1cm。

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上距离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10cm处设置有活瓣结构。

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的前端连接有一个管头,所述管头包括连接部和活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套管本体连接,所述活动部由多个弧形瓣组成,每个所述弧形瓣均通过一个弹簧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所述弧形瓣在所述弹簧片的作用下向所述套管本体轴线方向并拢形成一个圆锥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与所述套管本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套管本体的前端端面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套管本体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弧形瓣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弧形瓣垂直的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用于腹腔镜胆道镜探查术中,在戳孔和胆管切口间建立通道,使得胆道镜能够快速的进出胆管,减少术中操作时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在套管本体的尾部设置一个呈放大状的u型筒固定装置,可以较牢靠的固定于戳孔侧的腹壁上,让胆道镜在来回进出套管过程中不会反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套管本体的a向视图;

图4是图2中套管本体的b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管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入胆道镜时管头的示意图。

图中:1-套管本体;11-活瓣结构;12-卡槽;2-u型筒固定装置;21-伸缩控制旋钮;3-管头;31-连接部;32-弧形瓣;33-弹簧片;34-卡扣;35-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的尾部设置有一个呈放大状的u型筒固定装置2;在安装状态下,套管本体1插入到胆道中,u型筒固定装置2固定于腹壁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用于腹腔镜胆道镜探查术中,在戳孔和胆管切口间建立通道,使得胆道镜能够快速的进出胆管,减少术中操作时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在套管本体1的尾部设置一个呈放大状的u型筒固定装置2,可以较牢靠的固定于戳孔侧的腹壁上。让胆道镜在来回进出套管过程中不会反复移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戳孔是由戳卡穿刺器对腹腔壁进行穿刺从而形成的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呈放大状的u型筒固定装置2的具体结构就是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的一端内径大,另一端内径小,沿从大到小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减小的结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伸入到患者腹腔的长短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在伸入到患者腹腔内对应的位置的同时,u型筒固定装置2能够紧密贴在戳孔处,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型筒固定装置2具有伸缩结构,医护人员通过所述伸缩结构可以对u型筒固定装置3的长度进行调节。设置了伸缩结构,医护人员就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调节u型筒固定装置3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伸入到患者腹腔内对应的位置,同时u型筒固定装置2能够紧密贴在戳孔处,避免胆道镜在来回进出套管过程出现反复移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伸缩结构采用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常规的伸缩结构,如螺杆式伸缩结构等,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调节u型筒固定装置2的长度,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u型筒固定装置2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控制旋钮21,伸缩控制旋钮21与所述伸缩结构连接。医护人员通过旋转伸缩控制旋钮21就能够控制所述伸缩结构伸缩,从而实现对u型筒固定装置2的长度进行调节,十分方便。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套管本体1的直径过大,那么从戳孔进入腹腔比较困难,而如果套管本体1的直径过小,那么在胆道镜进出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时,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可能就会出现晃动,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套管本体1的外径设置为1cm,略小于戳卡穿刺器的外径,这样既能够方便插入,又能够避免出现晃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腹腔镜手术建立起的气腹漏气,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套管本体1上距离所述u型筒固定装置10cm处设置有活瓣结构11,如图3所示。活瓣结构能够控制气体的进出,在胆道镜离开后能够封闭套管,使建立的气腹处于封闭状态,不漏气。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得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更容易进入患者的腹腔,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套管本体1的前端连接有一个管头3,管头3包括连接部31和活动部,连接部31与套管本体1连接,所述活动部由多个弧形瓣32组成,每个弧形瓣32均通过一个弹簧片33与连接部31连接,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弧形瓣32在弹簧片33的作用下向套管本体1轴线方向并拢形成一个圆锥型结构,如图5所示。管头的端部设置成圆锥形,使得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更容易进入患者的腹腔,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胆道开口的大小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给的管头3设计有不同的尺寸,医护人员可根据术中胆管开口的大小选择相匹配的管头3。为了便于管头3与套管本体1连接和拆卸,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部31上与套管本体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扣34,套管本体1的前端端面设置有卡槽12,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31与套管本体1通过卡扣34与卡槽12配合连接。管头3与套管本体1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拆装。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从胆管内脱落,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每个弧形瓣32上与连接部31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一个与弧形瓣32垂直的挡块35,如图5所示。当胆道镜从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伸入到胆道中时,会推动挡块35,从而使得所有的弧形瓣32向四周张开,如图6所示,弧形瓣32张开后与胆道壁接触,从而形成阻挡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从胆管内脱落。当胆道镜从所述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抽出时,弧形瓣32在弹簧片33的作用下向套管本体1轴线方向并拢从而恢复成圆锥型结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