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536发布日期:2019-01-18 23:5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理降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出现异常改变。比如说大量的出汗,就会让心血管的负担加重。如果高温超过了人体的耐受力,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并影响判断力,严重的就会引起中暑,更严重的就会导致猝死。在没有空调或者其它制冷设备的高温环境下,如何通过自身装置降低人体温度而对抗因炎热带来的困扰,是各国科研人员都在研究的课题。

但是现有降温装置,存在制冷剂影响环境和无法保持恒定低温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制冷剂影响环境和无法保持恒定低温环境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制冷仓、负压泵和进水箱,还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指示灯、低水位报警器和高水位报警器,所述的制冷仓左侧下部与进水管a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进水管a左端与进水箱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冷仓右侧上部与抽真空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抽真空管右端与负压泵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工作指示灯、低水位报警器和高水位报警器安装在制冷仓左侧表面,所述的负压泵上设置有负压泵开关,所述的制冷仓底部设置有排污管;

所述的进水箱上侧与进水管b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负压泵右侧与排水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进水管a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的进水管b上设置有阀门b,所述的阀门a包括有旋钮和螺杆a,所述的螺杆a中部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的阀门b包括有齿轮a和螺杆b,所述的螺杆b左端与齿轮a右侧固定连接;

所述的制冷仓内部底面上设置有水位杆和导电块a,所述的水位杆下部设置有导电块b,所述的水位杆上端设置有导电块c,所述的导电块b与制冷仓底面的距离为最低水位高度,所述的导电块c与制冷仓地面的距离为最高水位高度,所述的导电块a、导电块b、导电块c、直流电源、工作指示灯、负压泵开关、工作电源、低水位报警器和高水位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的负压泵、负压泵开关和工作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负压泵开关包括接线柱c、接线柱d、接线柱e、接线柱f、金属片a、金属片b和滑块,所述的接线柱c、接线柱d、接线柱e和接线柱f固定安装在负压泵开关上,所述的金属片a和金属片b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负压泵开关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块与滑槽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风机,所述的制冷仓包括有换热板,所述的换热板内部设置有换热孔道,所述的换热孔道右侧与通风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通风管右端与风机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换热孔道左侧与冷风管右端固定连接;通过通风管向换热孔道内吹送空气,空气在换热孔道内进行换热冷却,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冷风管输出,使本发明具备吹风制冷功能。

优选地,所述的负压泵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的外壳与负压泵活动套接,所述的通风管中部与支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管上端与外壳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支管上设置有阀门c;负压泵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阀门c,风机吹送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支管进入外壳,进入外壳的空气对负压机进行换热降温,负压泵温度较低时,关闭阀门c,防止负压泵因工作温度过高而损坏。

优选地,所述的冷风管上设置有腔体,所述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叶轮右侧与传动杆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杆右端贯穿腔体右侧壁与齿轮b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a和齿轮b上方分别设置有齿轮c和齿轮d,所述的齿轮c右侧与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中部与套筒活动套接,所述的转轴右端与齿轮d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筒下侧与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外部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的支架下端与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上端与壳体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的螺杆b右侧贯穿发条内部与传动轮a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轮a右侧与传动轮b啮合连接,所述的传动轮b下侧与螺杆a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发条一端与螺杆b固定连接,所述的发条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a上设置缺口;通过设置有叶轮,使本发明具有半自动进水功能,减少上水过程人工操作步骤;通过设置有螺线管,使还本发明具备全自动上水功能,使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需人工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采用原磁体材料制成,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螺线管,所述的螺线管下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螺线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接线柱a和接线柱b,所述的接线柱a和接线柱b与接线柱的线圈两端连接,所述的接线柱a、接线柱b、导电块b和直流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进水管b上端与软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软管上端与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冷仓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减少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底部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增加上表面的制冷降温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降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水作为制冷循环液,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时,开启阀门a和阀门b,通过进水管b、进水箱和进水管向制冷仓内加入含义微量nacl的水,关闭阀门a,打开负压泵开关,工作电源向负压泵供电,负压泵工作,直流电源向工作指示灯供电,工作指示灯工作,负压泵工作使制冷仓内气压降低,通过调节负压泵,控制制冷仓内的气压大小,气压固定,水的泡点温度固定,周围环境温度高于水的泡点时,水会吸热蒸发,从而达到物理降温;制冷仓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导电块a和导电块b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工作发出警报,可以手动加水,从进水管b向进水箱内加水,关闭阀门b,打开阀门a,进水箱内的水通过进水管a进入制冷仓,加水后,关闭阀门a;若加水过量,导电块a和导电块c之间的电路会接通,高水位报警器通电工作发出警报,可以打开阀门d,使制冷仓内的水通过排污管流出;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风机,开启风机,风机工作,通过通风管向换热孔道内吹送空气,空气在换热孔道内进行换热冷却,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冷风管输出,使本发明具备吹风制冷功能;

(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阀门c,负压泵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阀门c,风机吹送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支管进入外壳,进入外壳的空气对负压机进行换热降温,负压泵温度较低时,关闭阀门c,防止负压泵因工作温度过高而损坏;

(4)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叶轮,使本发明具有半自动进水功能,减少上水过程人工操作步骤,使用前,制冷仓内加好水后,关闭阀门a,向进水箱内灌满水,制冷仓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导电块a和导电块b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工作发出警报,可以通过半自动方式进行加水,按压套筒,套筒向下运动带动转轴、齿轮c和齿轮d向下移动,使车轮c和齿轮d分别与齿轮b和齿轮a啮合连接,冷风管中空气流动带动叶轮转动,通过传动杆传动,带动齿轮b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c转动,通过转轴传动,带动齿轮d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a转动,齿轮a转动带动螺杆b转动,阀门b关闭,螺杆b转动带动传动轮a转动、发条收缩,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传动轮b转动,传动轮b转动带动螺杆a转动,阀门a开启,制冷仓内处于负压状态,水从进水箱通过进水管a进入制冷仓,进水后,松开套筒,齿轮c与齿轮b啮合连接断开,齿轮b转动无法带动齿轮c转动,发条恢复伸展,螺杆b受发条弹力作用转动,通过传动轮a与传动轮b啮合传动,螺杆a转动,阀门a关闭,阀门b开启;

(5)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螺线管,使还本发明具备全自动上水功能,使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需人工操作,使用更加方便;使用前,制冷仓内加好水后,关闭阀门a,向进水箱内灌满水,制冷仓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可以通过全自动方式进行加水,导电块a和导电块b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工作发出警报,螺线管通电工作产生磁力,支架采用原磁体材料制造,支架受螺线管磁力作用向下移动,弹簧拉伸,带动套筒向下运动,套筒向下运动带动转轴、齿轮c和齿轮d向下移动,使车轮c和齿轮d分别与齿轮b和齿轮a啮合连接,冷风管中空气流动带动叶轮转动,通过传动杆传动,带动齿轮b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c转动,通过转轴传动,带动齿轮d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a转动,齿轮a转动带动螺杆b转动,阀门b关闭,螺杆b转动带动传动轮a转动、发条收缩,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传动轮b转动,传动轮b转动带动螺杆a转动,阀门a开启,制冷仓内处于负压状态,水从进水箱通过进水管a进入制冷仓,进水后,导电块a和导电块b之间通电,螺线圈磁力减弱,弹簧收缩,支架受弹簧拉力作用向上运动,带动套筒向上运动,齿轮c与齿轮b啮合连接断开,齿轮b转动无法带动齿轮c转动,发条恢复伸展,螺杆b受发条弹力作用转动,通过传动轮a与传动轮b啮合传动,螺杆a转动,阀门a关闭,阀门b开启;

(6)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软管、接头和保温层,可以在使用时直接将接头与开启的水龙头连接,通过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控制阀门a和阀门b的开启和关闭,达到上水过程;保温层能够减少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底部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增加上表面的制冷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换热板部分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物理降温装置的负压泵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制冷仓、2换热板、3负压泵、4风机、5进水箱、6排污管、7进水管a、8进水管b、9阀门b、10抽真空管、11低水位报警器、12外壳、13排水管、14通风管、15冷风管、16水位杆、17导电块a、18导电块b、19导电块c、20旋钮、21齿轮a、22腔体、23叶轮、24软管、25传动杆、26齿轮b、27齿轮c、28齿轮d、29螺杆b、30传动轮a、31传动轮b、32螺杆a、33转轴、34套筒、35支架、36壳体、37螺线管、38弹簧、39高水位报警器、40直流电源、41工作指示灯、42负压泵开关、43接线柱a、44接线柱b、45接线柱c、46接线柱d、47接线柱f、48接线柱f、49金属片a、50金属片b、51滑块、52、滑槽、53接头、54阀门a、55固定板、56发条、57保温层、58换热孔道、59工作电源、60支管、61阀门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制冷仓1、负压泵3和进水箱5,还包括直流电源40、工作指示灯41、低水位报警器11和高水位报警器39,制冷仓1左侧下部与进水管a7右端固定连接,进水管a7左端与进水箱5右侧底部固定连接,制冷仓1右侧上部与抽真空管10左端固定连接,抽真空管10右端与负压泵3左侧固定连接,直流电源40、工作指示灯41、低水位报警器11和高水位报警器39安装在制冷仓1左侧表面,负压泵3上设置有负压泵开关42,制冷仓1底部设置有排污管6;

进水箱5上侧与进水管b8下端固定连接,负压泵3右侧与排水管13左端固定连接,进水管a7上设置有阀门a54,进水管b8上设置有阀门b9,阀门a54包括有旋钮20和螺杆a32,螺杆a32中部与旋钮20固定连接,阀门b9包括有齿轮a21和螺杆b29,螺杆b29左端与齿轮a21右侧固定连接;

制冷仓1内部底面上设置有水位杆16和导电块a17,水位杆16下部设置有导电块b18,水位杆16上端设置有导电块c19,导电块b18与制冷仓1底面的距离为最低水位高度,导电块c19与制冷仓1地面的距离为最高水位高度,导电块a17、导电块b18、导电块c19、直流电源40、工作指示灯41、负压泵开关42、工作电源59、低水位报警器11和高水位报警器39电性连接,负压泵3、负压泵开关42和工作电源59电性连接,负压泵开关42包括接线柱c45、接线柱d46、接线柱e47、接线柱f48、金属片a49、金属片b50和滑块51,接线柱c45、接线柱d46、接线柱e47和接线柱f48固定安装在负压泵开关42上,金属片a49和金属片b50与滑块51固定连接,负压泵开关42上设置有滑槽52,滑块51与滑槽52相匹配。

本发明通过采用水作为制冷循环液,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时,开启阀门a54和阀门b9,通过进水管b8、进水箱5和进水管向制冷仓1内加入含义微量nacl的水,关闭阀门a54,打开负压泵开关42,工作电源59向负压泵3供电,负压泵3工作,直流电源40向工作指示灯41供电,工作指示灯41工作,负压泵3工作使制冷仓1内气压降低,通过调节负压泵3,控制制冷仓1内的气压大小,气压固定,水的泡点温度固定,周围环境温度高于水的泡点时,水会吸热蒸发,从而达到物理降温;制冷仓1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导电块a17和导电块b18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11工作发出警报,可以手动加水,从进水管b8向进水箱5内加水,关闭阀门b9,打开阀门a54,进水箱5内的水通过进水管a7进入制冷仓1,加水后,关闭阀门a54;若加水过量,导电块a17和导电块c19之间的电路会接通,高水位报警器39通电工作发出警报,可以打开阀门d62,使制冷仓1内的水通过排污管6流出。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

还包括风机4,制冷仓1包括有换热板2,换热板2内部设置有换热孔道58,换热孔道58右侧与通风管14左端固定连接,通风管14右端与风机4左侧固定连接,换热孔道58左侧与冷风管15右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风机4,开启风机4,风机4工作,通过通风管14向换热孔道58内吹送空气,空气在换热孔道58内进行换热冷却,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冷风管15输出,使本发明具备吹风制冷功能。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2有所不同的是;

负压泵3外部设置有外壳12,外壳12与负压泵3活动套接,通风管14中部与支管60下端固定连接,支管60上端与外壳12下侧固定连接,支管60上设置有阀门c61。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阀门c61,负压泵3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阀门c61,风机4吹送的空气一部分通过支管60进入外壳12,进入外壳12的空气对负压机3进行换热降温,负压泵3温度较低时,关闭阀门c61,防止负压泵3因工作温度过高而损坏。

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

冷风管15上设置有腔体22,腔体22内部设置有叶轮23,叶轮23右侧与传动杆25左端固定连接,传动杆25右端贯穿腔体22右侧壁与齿轮b26左侧固定连接,齿轮a21和齿轮b26上方分别设置有齿轮c27和齿轮d28,齿轮c27右侧与转轴33左端固定连接,转轴33中部与套筒34活动套接,转轴33右端与齿轮d28左侧固定连接,套筒34下侧与支架35上端固定连接,支架35外部活动套接有弹簧38,支架35下端与弹簧38下端固定连接,弹簧38上端与壳体36内部上侧固定连接,螺杆b29右侧贯穿发条56内部与传动轮a30左侧固定连接,传动轮a30右侧与传动轮b31啮合连接,传动轮b31下侧与螺杆a32上端固定连接,发条56一端与螺杆b29固定连接,发条56另一端与固定板55固定连接,齿轮a21上设置缺口。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叶轮23,使本发明具有半自动进水功能,减少上水过程人工操作步骤,使用前,制冷仓1内加好水后,关闭阀门a54,向进水箱5内灌满水,制冷仓1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导电块a17和导电块b18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11工作发出警报,可以通过半自动方式进行加水,按压套筒34,套筒34向下运动带动转轴33、齿轮c27和齿轮d28向下移动,使车轮c27和齿轮d28分别与齿轮b26和齿轮a21啮合连接,冷风管15中空气流动带动叶轮23转动,通过传动杆25传动,带动齿轮b26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c27转动,通过转轴33传动,带动齿轮d28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a21转动,齿轮a21转动带动螺杆b29转动,阀门b9关闭,螺杆b29转动带动传动轮a30转动、发条56收缩,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传动轮b31转动,传动轮b31转动带动螺杆a32转动,阀门a54开启,制冷仓1内处于负压状态,水从进水箱5通过进水管a7进入制冷仓1,进水后,松开套筒34,齿轮c27与齿轮b26啮合连接断开,齿轮b26转动无法带动齿轮c27转动,发条56恢复伸展,螺杆b29受发条56弹力作用转动,通过传动轮a30与传动轮b31啮合传动,螺杆a32转动,阀门a54关闭,阀门b9开启。

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1和4有所不同的是;

支架35采用原磁体材料制成,壳体36内设置有螺线管37,螺线管37下端与壳体36底部固定连接,螺线管37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接线柱a43和接线柱b44,接线柱a43和接线柱b44与接线柱37的线圈两端连接,接线柱a43、接线柱b44、导电块b18和直流电源40电性连接。

进水管b8上端与软管24下端固定连接,软管24上端与接头53固定连接,制冷仓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57。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螺线管37,使还本发明具备全自动上水功能,使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需人工操作,使用更加方便;使用前,制冷仓1内加好水后,关闭阀门a54,向进水箱5内灌满水,制冷仓1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高度时,可以通过全自动方式进行加水,导电块a17和导电块b18之间无水导电,低水位报警器11工作发出警报,螺线管37通电工作产生磁力,支架35采用原磁体材料制造,支架35受螺线管37磁力作用向下移动,弹簧38拉伸,带动套筒34向下运动,套筒34向下运动带动转轴33、齿轮c27和齿轮d28向下移动,使车轮c27和齿轮d28分别与齿轮b26和齿轮a21啮合连接,冷风管15中空气流动带动叶轮23转动,通过传动杆25传动,带动齿轮b26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c27转动,通过转轴33传动,带动齿轮d28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带动齿轮a21转动,齿轮a21转动带动螺杆b29转动,阀门b9关闭,螺杆b29转动带动传动轮a30转动、发条56收缩,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传动轮b31转动,传动轮b31转动带动螺杆a32转动,阀门a54开启,制冷仓1内处于负压状态,水从进水箱5通过进水管a7进入制冷仓1,进水后,导电块a17和导电块b18之间通电,螺线圈磁力减弱,弹簧38收缩,支架35受弹簧拉力作用向上运动,带动套筒34向上运动,齿轮c27与齿轮b26啮合连接断开,齿轮b26转动无法带动齿轮c27转动,发条56恢复伸展,螺杆b29受发条56弹力作用转动,通过传动轮a30与传动轮b31啮合传动,螺杆a32转动,阀门a54关闭,阀门b9开启。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软管24、接头53和保温层57,可以在使用时直接将接头53与开启的水龙头连接,通过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控制阀门a54和阀门b9的开启和关闭。达到上水过程;保温层能够减少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底部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增加上表面的制冷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