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6026发布日期:2019-02-19 18:2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心肺耐力检测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心肺耐力测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测量最准确,但是需要跑台或功率自行车等特定的测试仪器,被试要进行极量运动,而且测量操作繁琐,故出现许多间接测量方式。

现有大部分间接测量方法,多采用次极量负荷,不需要跑台或者功率自行车等特定运动设备,但是仍需测量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而且需要多人配合,单人不能完成。对测试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测试方式还是不够灵活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通过递增负荷的蹲起运动预测大学生个体最大摄氧量,使大学生在没有生理指标测试仪器,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的情况下,一个人通过自己身高、体重、蹲起次数来预测心肺耐力水平。提高大学生心肺耐力测试的主动性,使其进一步了解自己心肺适能状况,促进大学生运动参与,为全民健身和个人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包括:

步骤(1):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

步骤(2):受试者进行递增负荷的蹲起运动,每个等级时长为t,首个等级蹲起n次,接下来每个等级的蹲起运动次数都是在上一轮的次数上增加m次;

步骤(3):计算总的蹲起次数,同时利用心肺功能遥测仪测量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利用总的蹲起次数、受试者身高、受试者体重与最大摄氧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多元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求解;

步骤(4):根据测试者的身高、测试者体重和总的蹲起次数,输入多元回归方程,计算测试者最大摄氧量,将最大摄氧量作为测试者心肺耐力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采用体重计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

进一步的,计算总的蹲起次数的步骤为:

其中,t为受试者蹲起运动从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单位:秒,a1为首个等级的蹲起次数,d为连续等级之间的递增次数,x次数表示总的蹲起次数,int(x次数)表示对总的蹲起次数进行取整。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y=b0+b1x1+b2x2+b3x3

其中,x1为身高、x2为体重、x3为总的蹲起次数,b0为常数项,b1、b2、b3为回归系数。

进一步的,通过最小二乘法和高斯消元法求解方程得参数:b1、b2、b3和b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该测试方法可以使大学生在没有生理指标测试仪器,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的情况下,一个人通过自己身高、体重、蹲起次数来预测心肺耐力水平。提高大学生心肺耐力测试的主动性,使其进一步了解自

己心肺适能状况,促进大学生运动参与,为全民健身和个人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测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递增蹲起运动的大学生心肺耐力间接评测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

采用体重计,身高计测量受试者体重与身高。所有的受试者均从大学生群体中随机抽取,且需要要填写par-q(身体状况安全问卷),排除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运动试验的志愿者。

过程2:进行递增负荷的蹲起运动

(1)递增负荷的蹲起运动是根据提前设置好的信号音进行的,信号音响一次,受试者进行一次蹲起,信号音的频率按等级递增,本发明所采用负荷的每级负荷时间为30s,首个等级蹲起次数10次,每个等级递增5次。例如,本发明前五个等级的蹲起次数分别为10、15、20、25、30。

(2)动作标准:

①准备姿势: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目视前方

②下蹲时,动作自然流畅,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不要内扣,掌心相对,手臂前平举,最低点时大腿与地面近似平行。然后起身还原,全程腰背挺直。

③下蹲时吸气,起身时呼气。

(3)停止标准:

①连续超过3次动作没有跟上信号音节奏;

②连续超过3次动作没做标准;

③因体力不支经反复鼓励不能坚持继续运动下去;

④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头晕、耳鸣、胸痛、极度疲劳等症状;

出现以上任意一条终止标准时,立即停止运动;

(4)蹲起次数的计算

蹲起次数与信号音次数是一致的,因此信号音的次数即蹲起次数。根据蹲起时间计算蹲起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受试者蹲起运动所用时间,单位:秒,a1为首个等级的蹲起次数,d为连续等级之间的递增次数,x次数表示总的蹲起次数,int(x次数)表示对总的蹲起次数进行取整。

过程3:测量最大摄氧量

受试者佩戴心肺功能遥测仪,通过跑台测得最大摄氧量。

过程4: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身高、体重、蹲起次数与最大摄氧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列公式:

y=b0+b1x1+b2x2+b3x3

其中x1、x2、x3分别为身高、体重、蹲起次数。b0为常数项,b1、b2、b3为回归系数。

过程5: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通过最小二乘法和高斯消元法解方程组得参数:b1、b2、b3。b0。

综上,即得出整个方程y=b0+b1x1+b2x2+b3x3,可以通过身高、体重、蹲起次数来预测个体最大摄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