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摆位及支撑的凉感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3711发布日期:2020-03-24 20: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摆位及支撑的凉感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辅具,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时可调整使用者肢体、支撑的摆位以及降温的凉感辅具。



背景技术:

辅具是用来改善、监测或维持个人医疗状态的辅具;排除仅为健康照护专业人员才能使用的辅具。辅具有居家生活辅具、个人行动辅具、个人医疗辅具、个人照顾与保护辅具、矫具与义具、视障类辅具、听障类辅具等等,其种类繁多。随着长照或是久病在床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护人员、看护或家属需要随时翻动患者的肢体,以进行治疗或处置。侧翻患者的时候会在身侧放一个辅具,用来支撑患者的肢体,而这种辅具多为枕头或是靠垫,请参阅图1,一使用者11躺在一床12上,在该使用者11的侧身放置有一枕头状的辅具13,当要给该使用者11翻身或是令他侧身时,将该辅具13靠在该使用者11的侧边,以该辅具13为中心从该使用者11远离该辅具13的一侧将该使用者11翻身,此时该辅具13抵靠在该使用者11的胸前支撑着该使用者11的手脚,让医护人员或是照护人员得以进行医疗处置、物理治疗、按摩或擦拭清洁等动作。

摆位,英文position,即位置。正确的摆位主要作用在于改善身体重量的分布,减少压疮产生,促进痉挛肌肉的放松,并对于神经肌肉受损的患者是一种张力控制的治疗,并矫正不良姿势,避免畸形、二次伤害。为了避免卧床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医生会特别嘱咐病人特定摆位。对于神经肌肉统受损或是三度以上烧烫伤病患,他们无法自主性的保持姿势,因此需要靠外在的支撑力来达到牵拉的效果,而摆位辅具即可协助达到这样的功能。

除了前述的患者,健康人也会通过摆位辅具来进行体态的调整,如平躺睡觉时将摆位辅具放在尾椎,以减轻腰椎等的压力;侧躺时在两脚间用摆位辅具分开,使双腿自髋关节平行延伸,降低髋关节的扭转。

然而,前述的该辅具多为一般枕头或靠垫,这些材质多为棉、麻或是合成纤维。这些材质不具有降温透气功能,靠久会累积体温,用在行动不便或是无法自主行动的使用者身上,可能会因靠太久导致出汗,进而长汗疹或痱子。

同时,现有该辅具整体硬度一样,若医护人员要适度抬高某部位,需要在相对位置增加该辅具的数量,或是拿其他硬度较高的物质垫在该辅具下,以抬高对应的肢体高度,而且摆位无法精准到位,实为不便。

缘此之故,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摆位或支撑使用者抵靠部位高低的辅具,且可依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使用该辅具的不同承载面,令使用者感觉舒适。

为达上述的目的,其技术手段在于该辅具为多层堆栈对称结构,依序包括:一凉感层、一硬质层以及一软质层,其中该凉感层具有降温、止滑以及牵拉的功能,当一用户的肢体置于该辅具的凉感层上时,通过该凉感层会达到降温的效果;将该使用者的肢体放置于该软质层时,因该软质层的硬度低于该硬质层,因此该肢体位置会低于放置在该凉感层上,如此医护人员可依据目的调整该辅具的使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增加该辅具的支撑以及弹性,通过于该辅具内设置一c形架,利用该c形架的内应力支撑该使用者的肢体,并借通过该c形架具有外扩弹性的一开口端,增加该辅具对肢体下压时支撑的弹性,进一步达到调整肢体、固定、支撑肢体、避开伤口,使医护人员容易清疮等功能。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辅具固定肢体以及加强支撑功能,其技术手段在于设置多个容置空间于该辅具内,当使用者的肢体压在这些容置空间上时,该辅具的内填物如该凉感层、硬质层或软质层等受下压肢体的压力,一并陷入这些容置空间中,通过该容置空间的该辅具边缘支撑,以固定肢体。进一步可于这些容置空间内置入一硬度大于该硬质层的填充物,用以支撑下压的肢体,以达到到加强支撑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摆位及支撑的凉感辅具,包括:

一凉感层,为凉感材质,其用以降温,该凉感层内包括经纬度方向的支撑线,使之具有止滑的功能;

一硬质层,密合于该凉感层的底部及顶部的其中一面,该硬质层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发泡材质,其发泡密度为38.5kg/m3≦硬质层<96kg/m3;以及

一软质层,密合于该硬质层相对该凉感层的另一面,该软质层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发泡材质,其发泡密度为19kg/m3≦软质层<38.5kg/m3

其中,该凉感辅具的凉感层以及软质层分别为一承载面,而这些承载面的一端相对高于另一端,使得该凉感辅具的外形具有高低落差,该凉感辅具的剖面为对称结构。

优选的,该软质层的最佳密度范围为31.67kg/m3≦软质层<38.5kg/m3

优选的,该凉感层的材质为冷凝胶。

优选的,该辅具内设有一具有弹性塑料材质的c形架,该c形架的硬度大于该硬质层,以便通过该c形架的内应力加强该辅具对该使用者的支撑性。

优选的,该辅具内设有多个容置空间,用于固定该使用者下压的肢体,以便固定摆位。

进一步优选的,各个容置空间中能够填装一硬度大于该硬质层的填充物,用以支撑下压的该肢体。

优选的,该硬质层、该软质层以及该填充物的发泡材料选自:泡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橡胶料、、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硅胶、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任一种或组合。

优选的,该凉感层、硬质层以及软质层间选自热熔或胶合或高频波的方式接合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该硬质层以及该软质层的材质的发泡比例的倍率在5至15倍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另一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又一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辅具使用受力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的辅具使用的另一面受力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使用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4a图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使用者;111、肢体;112、伤口;12、床;13、辅具;20、辅具;

201、第一圆柱;202、第二圆柱;21、凉感层;211、支撑线;22、硬质层;

23、软质层;24、c型架;25、容置空间;26、承载面;30、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的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运作过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例配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a至图2c,本发明有关一种可调整摆位及支撑的凉感辅具,图2a至图2c分为不同实施形态,该凉感辅具包括:一辅具20,其中该辅具20的剖面为均匀对称形的结构,例如纺锤、长方形或梯形等,其外表具有两承载面26,用以支撑一使用者11,而该辅具20由三层结构堆栈组合而成,依序为:一凉感层21、一硬质层22以及一软质层23,各层间利用热溶、胶合或高频波等方式密合在一起。该凉感层21可为一种冷凝胶、凉感材质或是中国台湾专利m559123的材质,该凉感层21内具有经纬度方向的支撑线211,令其具有止滑以及牵引等功能,该硬质层22以及该软质层23皆为具有弹性的发泡材料,例如:泡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eva)、橡胶料、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硅利康(硅氧聚合物,silicone)、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高分子材料等,该硬质层22的硬度大于该软质层23,制造商可依照需求自行调整该硬质层22与软质层23的比例,进一步改善该硬质层22与软质层23的密度、厚度以及高度等,以产生不同软硬的该辅具20成品。

对发泡材质而言,密度越大、硬度越硬而发泡倍数低。该硬质层22与该软质层23的发泡比例的倍率在5至15倍间,该硬质层22与软质层23的发泡密度为:38.5kg/m3≦硬质层<96kg/m3以及19kg/m3≦软质层<38.5kg/m3,其中该软质层23的最佳密度范围为31.67kg/m3≦软质层<38.5kg/m3,当该硬质层22的发泡密度为该软质层23的3至5倍时为最佳。该辅具20整体的耐压硬度范围为10磅至400磅。

请再参阅图2a,该辅具20的剖面为对称结构,而其承载面26的一端相对高于另一端,令该辅具20形成两端具有高低落差的结构,而欲达到该承载面26一端高于另一端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于该辅具20内的两端分别设有虚拟的一第一圆柱201以及一第二圆柱202,其中该第一圆柱201的直径大于该第二圆柱202,而以这些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的圆心画一条直线,该辅具20即可均匀地被分为两半。该承载面26借于这些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直径长度的不同,产生该承载面26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该辅具20为其承载面26具有高低落差的结构,进一步医护人员可以依据摆位需求调整该辅具20位置,达到正确摆位。而图2a的实施例为以该辅具20的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为基准,其外形为水滴或纺锤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辅具20的承载面26可以这些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为基准,做许多变化。如图2b所示,以该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为基准,其两个承载面26为平面。请参阅图2c图,以该第一圆柱201、第二圆柱202为基准,这些承载面26在这些第一圆柱、第二圆柱间下凹为葫芦形。进一步可依据该使用者11肢体摆位,调整该辅具20与该使用者11间的距离,以达到调整摆位以及支撑的功能。

医护人员可依据多种情况决定该辅具20的使用状况。请参阅图3a图,该使用者11的一只手与一只脚,即一肢体111,自该辅具20于凉感层21的承载面26由上往下压,对该辅具20产生下压的压力,造成该辅具20的各层形变。

请参阅图3b,将该辅具20反过来使用,将该肢体111压在该软质层23的承载面26上,因该软质层23的硬度低于该硬质层22,因此该肢体111在该辅具20的下陷程度会大于压在该凉感层21上。

请再参阅图3a、图3b,该肢体111压在该凉感层21时,通过该凉感层21具有降温、透气以及止滑等功能材质的特性,可达到散热降温以及止滑的功能,避免该用户11起疹子。由于该硬质层22的硬度密度大于该软质层23,想当然耳该硬质层22所产生对该肢体111的反作用力会大于该软质层23,因此该肢体111自该凉感层21下压该辅具20整体所产生的形变力小于另一面(即该软质层23)。医护人员,可依据该使用者11的身材、使用目地、使用部位、使用当下温度或天气等,任意选择适合的面进行使用,亦方便随时调整摆位,以达到对于支撑的高度有更多的选择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a,本实施例于该辅具20内设有一c形架24,其中该c形架24为具有弹性的硬材质,其硬度大于该硬质层22。该c形架24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利用该c形架24的内应力加强支撑,当该c形架24垂直设于该辅具20内,而该c形架24的封闭端对应于该肢体111的下压力时,该c形架24的内应力可协助该辅具20支撑该使用者11压下的肢体111。

请参阅图4b,反之,当该肢体111压在该c形架24的开口端时,因该c形架24具有弹性,对于该肢体111所产生的下压力,令该c形架24的开口端有限度的向外侧延伸打开扩张,使该肢体111陷入该开口端内,进一步该肢体111被固定在该开口端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5,当该c形架24平行设于该辅具20内时,医护人员可依据需求调整该肢体111放置的位置,例如,当该肢体111放置在近该c形架24缺口端时,因缺口端没有连接,相对该c形架24的封闭端其缺口端较有弹性,因此该肢体111放置在缺口端位置时,高度会低于放置在封闭端上,因此医护人员可依据需求调整该辅具20的位置或该用户11肢体111的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该辅具20内开设有多个容置空间25,其中这些容置空间25可为设于该辅具20内的中空圆形孔洞。请参阅第6、7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这些容置空间25为中空的圆形孔洞,其医护人员可将该肢体111放置在这些容置空间25上方,因该肢体111下压的力道,令该辅具20的内填物以及该肢体111陷入该容置空间25上方,借通过这些容置空间25与辅具20的边缘支撑着该容置空间25,进一步支撑着该肢体111,假设该肢体111为手臂,而前臂上有一伤口112,当该肢体111放置在该辅具20上时,其手肘固定于该容置空间25上时,手臂维持固定姿势,方便医护人员针对该伤口112进行清理,达到该肢体111的固定摆位。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这些容置空间25内可分别放置一填充物30,该填充物30为具有弹性的发泡材料,例如:泡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eva)、橡胶料、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硅利康(硅氧聚合物,silicone)、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高分子材料等,其硬度大于该硬质层22。当该肢体111下压时,该填充物30因硬度大于该硬质层22,因此提供大于该硬质层22的支撑作用力,以加强支撑该肢体111,或形成压力刺激着该肢体111,进一步其压力可以刺激对应需要压迫、伸展位置等。

本发明的该辅具20不限于坐垫或靠垫的形式,其功能亦不限于牵拉患部、固定患部便于医护人员医疗处理以及固定肢体、头颈部等。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