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7595发布日期:2018-12-28 20:3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治疗床,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属于医用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痰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和定向引流原理,使痰液按照体位选择的方向排出。但经调研发现,现今各医院科室病房内使用的均为普通病床,该病床结构简单,床体结构仅能作简单调整,改变病人体位的能力比较低,不能有效的满足引流过程中需多次改变病人多个体位的使用需求。因此,现阶段为顺利对病人进行肺部多个节段的痰液引流,通常需要至少6-8名医护人员配合协同,操作复杂且效率低,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感,影响病人配合引流的情绪,不利于展开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将床垫分为多个区域,通过不同区域的升降来改变病人的体位,同时配合床垫的震颤来实现顺利排痰,达到节省人力、方便操作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包括床架和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包括偶数个垫体,偶数个垫体均分为左垫体组和右垫体组,左垫体组和右垫体组以床垫的中分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排布;左垫体组和右垫体组中各有3~6个垫体,每个垫体之下均设有一套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使所述垫体由外及内逐渐抬升和独立直升直降;所述床垫内设置有振动装置,床垫靠近头端的中心部位设有用于放置人体面部的面部安置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垫包括八个垫体,分别为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三垫体、第四垫体、第五垫体、第六垫体、第七垫体和第八垫体,八个垫体中的第一垫体、第三垫体、第五垫体和第七垫体为左垫体组,第二垫体、第四垫体、第六垫体和第八垫体为右垫体组;所述床架上设有与八个垫体位置一一对应的八个安装腔,八个垫体分别活动安装在八个安装腔内,每个安装腔内均设有一套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和配套的控制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垫体下方,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八个垫体升降移动;所述垫体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面板的内侧边通过销轴铰连在底板上,面板外侧下表面与底板之间设置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驱使面板外侧能够升降调节;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气囊和空气振动器,所述振动气囊设置在垫体内,空气振动器安装在床架内,所述振动气囊通过气管与所述空气振动器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安装架、升降电机、主动带轮、轴承、转动套、从动带轮、传动带、丝杆螺母、升降丝杆、升降板、导柱和导套;所述升降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床架上,升降电机设置在升降安装架下方并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连接在升降安装架上,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带轮;所述轴承固定在升降安装架下表面上,所述转动套转动安装在轴承内,所述从动带轮设置在升降安装架下方并固定安装在转动套下端,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上套装传动带;所述升降安装架上对应于轴承中心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丝杆螺母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并与转动套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丝杆竖向穿设在丝杆螺母、转动套和从动带轮的中心孔中,升降丝杆与丝杆螺母螺纹传动配合;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升降安装架上方,所述升降丝杆上端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四角设有四根导柱,所述升降安装架的四角设有四个导套,四个导柱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在四个导套内;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支撑臂、转轴和翻转电机,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底板外侧部,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下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支撑臂上端与面板下表面抵接;所述转轴一端与翻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和翻转电机分别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箱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体上还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转轴连接,角度传感器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箱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床架尾部,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处理器,控制箱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控制面板上设有直升按钮、直降按钮、升降开关按钮、侧升按钮、侧降按钮、侧翻开关按钮和操控按钮,所有按钮和所述显示屏均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操控按钮共有八个并分别对应八个垫体下的驱动装置,拨动直升按钮后按下操控按钮可以使对应的垫体直接升起,拨动直降按钮后按下操控按钮可以使对应的垫体直接下降,拨动升降开关按钮可以使驱动装置中的升降驱动机构断电;三个侧升操控按钮分别为侧升按钮、侧降按钮和侧翻开关按钮,拨动侧升按钮后按下操控按钮可以使对应的垫体的面板外侧边逐渐抬起,拨动侧降按钮后按下操控按钮可以使对应的垫体的面板外侧边逐渐下降,拨动侧翻开关按钮可以使驱动装置中的翻转驱动机构断电;所述显示屏能够显示整个垫体的抬升高度和垫体面板的翻转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部安置孔为与人体面部形状匹配的瓜子形,面部安置孔靠近头端的尺寸大于其另一端的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部安置孔内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块或面部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部安置孔位于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之间,在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之间设有第一管路安置槽,所述第一管路安置槽的内端连通至所述面部安置孔,第一管路安置槽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垫的中部区域设有两个第二管路安置槽,两个第二管路安置槽的内端相对,外端分别连通至床垫的两个侧面;第二管路安置槽内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垫上设有缓冲支撑垫和防滑约束带,所述缓冲支撑垫与人体的关节部位相对应,所述防滑约束带包括肩部约束带、髋部约束带和可选择的踝部约束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普通病床的整体结构进行改良,将床垫设置成由多个垫体组成,每个垫体既能由外及内逐渐抬升又能独立直升直降,可以达到灵活改变病人体位的目的,满足体位排痰的使用需求。

2)、本发明的床垫内设有振动装置,能够将振动排痰和体位排痰有机结合,提高排痰效果。

3)、本发明的床垫上根据患者头部位置设置有空心的面部安置槽,可以满足患者趴卧时的面部安置,面部安置槽内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块或面部垫圈,填充块在不需要卧趴时可以将面部安置槽填充平整,柔软的面部垫圈可以大大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

4)、本发明的床垫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安置槽和第二管路安置槽,可以满足现有空气呼吸管和其他医疗管道走线之用。

5)、本发明将控制箱设置于床尾,方便操作;控制箱的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控制垫体动作;控制箱上安装有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每个垫体的升降高度和翻转角度,操控更为直观精确。

6)、本发明的床垫上表面根据病人平躺位置特点,设置有缓冲支撑垫和防滑约束带,缓冲支撑垫可以缓冲病人卧趴时的压力,保证舒适性;约束带能够给患者肢体提供约束,防止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床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其中一个垫体及其对应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升降驱动机构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5中垫体和翻转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控制面板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床架、1a-安装腔、2-床垫、2.1-垫体、2.1a-第一垫体、2.1b-第二垫体、2.1c-第三垫体、2.1d-第四垫体、2.1e-第五垫体、2.1f-第六垫体、2.1g-第七垫体、2.1h-第八垫体、2.1.1-底板、2.1.2-面板、2.1.3-销轴、2.2-面部安置孔、2.3-第一管路安置槽、2.4-填充条、2.5-第二管路安置槽、2.6-缓冲支撑垫、2.7-防滑约束带、2.7.1-肩部约束带、2.7.2-髋部约束带、2.7.3-踝部约束带、3-升降驱动机构、3.1-升降安装架、3.2-升降电机、3.3-主动带轮、3.4-轴承、3.5-转动套、3.6-从动带轮、3.7-传动带、3.8-丝杆螺母、3.9-升降丝杆、3.10-升降板、3.11-导柱、3.12-导套、4-翻转驱动机构、4.1-支撑臂、4.2-转轴、4.3-翻转电机、5-控制箱、5.1-控制面板、5.1.1-直升按钮、5.1.2-直降按钮、5.1.3-升降开关按钮、5.1.4-侧升按钮、5.1.5-侧降按钮、5.1.6-侧翻开关按钮、5.1.7-侧降按钮、5.2-显示屏6-角度传感器、7-振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震颤辅助体位引流排痰床,其主要由床架1、床垫2、驱动装置和振动装置组成。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床垫2包括八个垫体2.1,分别为第一垫体2.1a、第二垫体2.1b、第三垫体2.1c、第四垫体2.1d、第五垫体2.1e、第六垫体2.1f、第七垫体2.1g和第八垫体2.1h,八个垫体2.1中的第一垫体2.1a、第三垫体2.1c、第五垫体2.1e和第七垫体2.1g为左垫体组,第二垫体2.1b、第四垫体2.1d、第六垫体2.1f和第八垫体2.1h为右垫体组,左垫体组和右垫体组以床垫2的中分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排布;每个垫体2.1之下均设有一套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使所述垫体2.1由外及内逐渐抬升和独立直升直降。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上设有与八个垫体2.1位置一一对应的八个安装腔1a,八个垫体2.1分别活动安装在八个安装腔1a内,每个安装腔1a内均设有一套驱动装置。

如图1、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3、翻转驱动机构4和配套的控制箱5,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设置在垫体2.1下方,升降驱动机构3用于带动八个垫体2.1升降移动;所述垫体2.1包括底板2.1.1和面板2.1.2,所述底板2.1.1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面板2.1.2的内侧边通过销轴2.1.3铰连在底板2.1.1上,面板2.1.2外侧下表面与底板2.1.1之间设置翻转驱动机构4,所述翻转驱动机构4驱使面板2.1.2外侧能够升降调节。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主要由升降安装架3.1、升降电机3.2、主动带轮3.3、轴承3.4、转动套3.5、从动带轮3.6、传动带3.7、丝杆螺母3.8、升降丝杆3.9、升降板3.10、导柱3.11和导套3.12组成;所述升降安装架3.1固定安装在床架1上,升降电机3.2设置在升降安装架3.1下方并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连接在升降安装架3.1上,升降电机3.2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带轮3.3;所述轴承3.4固定在升降安装架3.1下表面上,所述转动套3.5转动安装在轴承3.4内,所述从动带轮3.6设置在升降安装架3.1下方并固定安装在转动套3.5下端,从动带轮3.6与主动带轮3.3上套装传动带3.7;所述升降安装架3.1上对应于轴承3.4中心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丝杆螺母3.8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并与转动套3.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丝杆3.9竖向穿设在丝杆螺母3.8、转动套3.5和从动带轮3.6的中心孔中,升降丝杆3.9与丝杆螺母3.8螺纹传动配合;所述升降板3.10设置在升降安装架3.1上方,所述升降丝杆3.9上端与所述升降板3.10连接;所述升降板3.10的四角设有四根导柱3.11,所述升降安装架3.1的四角设有四个导套3.12,四个导柱3.11一一对应地滑动设置在四个导套3.12内;所述升降电机3.2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箱5连接。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驱动机构4主要由支撑臂4.1、转轴4.2和翻转电机4.3组成,所述转轴4.2转动安装在底板2.1.1外侧部,转轴4.2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臂4.1,所述支撑臂4.1下端与转轴4.2固定连接,支撑臂4.1上端与面板2.1.2下表面抵接;所述转轴4.2一端与翻转电机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翻转电机4.3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箱5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所述垫体2.1上还设有角度传感器6,所述角度传感器6与转轴4.2连接,角度传感器6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箱5连接。如此设置,角度传感器6能够感应转轴4.2和支撑臂4.1的转动角度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箱5,控制箱5即可计算出面板2.1.2的抬升角度。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5设置在床架1尾部,控制箱5内设有控制处理器,控制箱5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1和显示屏5.2。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面板5.1上设有直升按钮5.1.1、直降按钮5.1.2、升降开关按钮5.1.3、侧升按钮5.1.4、侧降按钮5.1.5、侧翻开关按钮5.1.6和操控按钮5.1.7,所有按钮和所述显示屏5.2均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操控按钮5.1.7共有八个并分别对应八个垫体2.1下的驱动装置,拨动直升按钮5.1.1后按下操控按钮5.1.7可以使对应的垫体2.1直接升起,拨动直降按钮5.1.2后按下操控按钮5.1.7可以使对应的垫体2.1直接下降,拨动升降开关按钮5.1.3可以使驱动装置中的升降驱动机构3断电;拨动侧升按钮5.1.4后按下操控按钮5.1.7可以使对应的垫体2.1的面板2.1.2外侧边逐渐抬起,拨动侧降按钮5.1.5后按下操控按钮5.1.7可以使对应的垫体2.1的面板2.1.2外侧边逐渐下降,拨动侧翻开关按钮5.1.6可以使驱动装置中的翻转驱动机构4断电;所述显示屏5.2能够显示整个垫体2.1的抬升高度和垫体2.1面板2.1.2的翻转角度。如此设置,通过控制按下操控按钮5.1.7的时间,就可以控制整个垫体2.1的抬升高度和垫体2.1面板2.1.2的翻转角度,操作更为方便。

通过设置上述的驱动装置,每个垫体2.1的直升、直降、侧升和侧降动作的速度可以被很好地控制,不会过快,而且各个动作都有单独的按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不复杂。并且上述的驱动装置传动精密,无刚性撞击,工作噪音很低,不会影响到患者休息。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箱5的面板上优选设有透明防护盖,所述透明防护盖与控制箱5铰接,透明防护盖可翻转打开。如此设置,透明防护盖一方面可以避免医护人员操作时不小心触碰到按钮,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医护人员从透明防护盖外直接观察到显示屏5.2上的数据信息。

所述床垫2内设置有振动装置,工作时,振动装置可以带动患者胸部振动,使患者气管或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以加快排痰。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振动装置主要由振动气囊7和空气振动器组成,所述振动气囊7设置在垫体2.1内,空气振动器安装在床架1内【空气振动器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此处不做限定】,所述振动气囊7通过气管与所述空气振动器相连通。如此设置,空气振动器工作时制造的空气振动可以通过气管传导至振动气囊7,使振动气囊7内的空气也振荡,从而对患者胸背起到柔和的叩拍振动作用,以利患者排痰。所述空气振动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产品或从已有设计【cn201110046227.6,气振式排痰仪】上进行转用。

如图3所示,所述床垫2靠近头端的中心部位设有用于放置人体面部的面部安置孔2.2,以满足患者趴卧时面部的安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面部安置孔2.2位于第一垫体2.1a和第二垫体2.1b之间,在第一垫体2.1a与第二垫体2.1b之间设有第一管路安置槽2.3,所述第一管路安置槽2.3的内端连通至所述面部安置孔2.2,第一管路安置槽2.3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条2.4。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安置槽2.3,当患者带有空气呼吸管时,第一管路安置槽2.3可以作为空气呼吸管走管通道;如果不需要使用第一管路安置槽2.3,可以用填充条2.4将第一管路安置槽2.3填充平整,提高使用舒适性。一般来说,所述第一管路安置槽2.3应设置在20cm以上,以使得空气呼吸管有足够长的安置空间,避免被患者头部压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面部安置孔2.2为椭圆形,这样可以与人体面部形状适配,使患者使用舒适。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所述面部安置孔2.2还可以设置为与人体面部形状匹配的瓜子形,面部安置孔2.2靠近头端的尺寸大于其另一端的尺寸,这样与人体面部形状更适配。

另外,所述面部安置孔2.2内可以配设可拆卸的填充块或面部垫圈。通过设置填充块,在患者趴卧不需要趴卧时,可以用填充块将面部安置孔2.2填充平整,提高使用的舒适性。通过设置柔软的面部垫圈,可以大大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而由于面部垫圈可拆卸,这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换相应规格的面部垫圈,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床垫2的中部区域设有两个第二管路安置槽2.5,两个第二管路安置槽2.5的内端相对,外端分别连通至床垫2的两个侧面;第二管路安置槽2.5内配设有可拆卸的填充条2.4。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管路安置槽2.5中的一个位于第三垫体2.1c上,另一个位于第四垫体2.1d上,这样与患者带管的位置比较匹配,能够满足实际使用。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整个引流排痰床的尺寸可能设计的有所不同,所以两个第二管路安置槽2.5的位置也可以作灵活调整,如其中一个位于第五垫体2.1e上,另一个位于第六垫体2.1f上;或其中一个位于第三垫体2.1c和第五垫体2.1e之间,另一个位于第四垫体2.1d和第六垫体2.1f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管路安置槽2.3和第二管路安置槽2.5的内径一般设置为3cm,这样就足以满足现有空气呼吸管和其他医疗管道走线之用。当然,对于特殊尺寸的医疗管道,第一管路安置槽2.3和第二管路安置槽2.5也可以灵活设置,总的来说以避免挤压管道为第一原则。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2上设有缓冲支撑垫2.6和防滑约束带2.7,所述缓冲支撑垫2.6与人体的关节部位相对应,所述防滑约束带2.7包括肩部约束带2.7.1、髋部约束带2.7.2和踝部约束带2.7.3。所述缓冲支撑垫2.6应具有一定厚度,患者卧倒时,其关节接触压力大的相关位置位于缓冲支撑垫2.6上,这样可以缓冲病人卧倒时的关节压力,保证舒适性。所述约束带2.7能够给患者肢体【包括双肩部位、双髋位置、双踝部位】提供约束,防止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滑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支撑垫2.6优选采用硅胶材质,以保证其柔软度;所述约束带2.7优选采用尼龙材质,以保证其牢固度。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