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杉醇在制备治疗朊病毒引起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330发布日期:2019-02-01 19:17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白皮杉醇在制备治疗朊病毒引起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特别是白皮杉醇的制药用途,尤其是白皮杉醇在制备治疗朊病毒引起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朊病毒”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型蛋白粒子。其本质是一种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该种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广泛存在于动物中。

“朊病毒”不具有免疫反应特征:患病生物体内能编码同样的蛋白,只是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它不能被机体识别为外源蛋白,不能激起免疫反应;朊病毒大多只有100-200多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大小决定其免疫性很低;它属于单一蛋白质,不是多种物质复合体;也正是因此,各生物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于“朊病毒”几乎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我们中出现了一个叛徒”。并且,错误折叠态的“朊病毒”还会诱导正常结构的朊蛋白转化成“朊病毒”。总而言之,“朊病毒”大概是医学史上最无解的一种病原体。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朊病毒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朊病毒病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致死率100%。在人类,绝大部分患者病程不超过2年。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朊病毒病和艾滋病并立为世纪之最危害人体健康的顽疾。

人的朊病毒病已发现有4种:库鲁病kuru、克-雅病cjd、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gss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临床变化都局限于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研究表明,随着朊病毒的侵入、复制,在神经元树突和细胞本身,尤其是小脑星状细胞和树枝状细胞内发生进行性空泡化,星状胶质细胞增生,灰质中出现海绵状病变。朊病毒病属慢病毒性感染,皆以潜伏期长,病程缓慢,进行性脑功能紊乱,无缓解康复,终至死亡为特征。

根据唯蛋白假说(proteinonlyhypothesis),朊病毒病致病因子是错误折叠的朊蛋白prpsc,具有感染性和蛋白酶k(proteinasek,pk)抗性。prpsc可诱导细胞膜表面或胞浆内的正常朊蛋白prpc以prpsc为模板发生构象转化,产生新的prpsc。迄今为止朊病毒病仍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开发有效的抗朊病毒药物仍是朊病毒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

白皮杉醇,cas号:10083-24-6,广泛存在于葡萄、蓝莓、百香果等蔬果中,它可抑制未成熟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除此之外,白皮杉醇还有助于预防癌症、心脏病。2012年4月初美国普渡大学在《生物化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白皮杉醇延迟新脂肪细胞的产生,并抑制未成熟的脂肪细胞生长为成熟细胞,因而可帮助控制肥胖。研究人员同时还表示,尽管本次研究显示红酒有助于减肥,但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白皮杉醇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目前报道的白皮杉醇主要有抗氧化性、具有抗炎、抗血栓、防癌、抗癌、抗高血脂症、抗菌等多方面的活性,尚未有关于其对于朊病毒活性的报道。

本课题组在长期筛选抗朊病毒活性化合物过程中,意外的发现白皮杉醇具有较强的抗朊病毒活性,强于其它化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白皮杉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朊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尤其是,白皮杉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与朊病毒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如上所述用途,其治疗对象是人或其它动物。

其中所述的与朊病毒相关疾病包括:库鲁病(kuru)、克-雅病(cjd)、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gss)、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变异型克-雅病(vcjd)。

其中所述的与朊病毒相关疾病包括:羊瘙痒症、牛海绵状脑病(bse)、传染性水貂脑病(tme)、慢性消耗性疾病(cwd)。

其中所述药物为口服制剂、局部制剂、注射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速释制剂。

其中所述药物为片剂、胶囊剂、固体分散体、口服液体制剂、纳米制剂、注射液、注射粉针剂、栓剂、膏剂、凝胶剂、贴剂。

其中所述药物还包含其它的治疗剂。

其中所述药物中白皮杉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含量为0.1-99.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朊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以白皮杉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活性成分,任选地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尤其是,一种抗朊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白皮杉醇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其它的抗朊病毒药物,任选地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如上所述的药物,白皮杉醇的含量为0.1-99.9%。

附图说明

图1;稳定感染羊瘙痒因子chandler株的小鼠神经细胞系smb-s15中prpsc含量随白皮杉醇(pic)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图2;prpsc的体外扩增(pmca)随白皮杉醇(pic)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k:蛋白酶k。nbh:正常脑组织匀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稳定感染羊瘙痒因子chandler株的小鼠脑细胞系smb-s15来自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所需的培养液为含10%血清的dmem,所需的培养环境为33℃、5%co2。细胞每周传代,按1:5的比例分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细胞经消化重悬,在2000g,4℃离心3min后取沉淀,加入含1%(v/v)蛋白酶抑制剂(calbiochem,539134)的细胞裂解液(cw0889,cwbiotech)冰上裂解1h,2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即为细胞总蛋白样品。

2.westernblot检测20μg蛋白样品在1xsds上样缓冲液中加热变性,进行15%

sds-page电泳,常规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进行western印记检测。所用一抗有pr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6d11(santacruz,sc-58581)和β-actin抗体(subrraybiotechnology,sr-25113)。相对应的二抗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jacksonimmunoresearchlabs,115-035-003)。ecl显色(nel103e001ea,perkinelmer)。如需进行prpsc测定,取细胞裂解液适量,加入终浓度25μg/ml的蛋白酶k(pk)进行消化,37℃孵育1h。最后加sds-page上样缓冲液煮沸10min终止消化。其余步骤同上。

3.pmca蛋白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mca)利用prpsc自我扩增的特点,将prpc扩增为更多的prpsc。检测样本与含有prpc的正常脑组织匀浆或者细胞匀浆混合,放置在超声-静置孵育循环中。检测样本中的prpsc诱导prpc蛋白发生构象改变,当生成的prpsc足够多时,可以被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出来。用朊病毒毒株263k感染的小鼠脑匀浆为种子,正常仓鼠脑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反应体系,分别用化合物对prpsc的体外扩增效率进行评估。

4.统计学处理westernblot反应条带使用软件imagej测定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以actin为内参计算prpsc的相对含量。所有资料用均数加减平均标准差表示,用t-test检验两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

实施例1:白皮杉醇降低细胞模型smb-s15中prpsc含量

为验证白皮杉醇对脑组织中prpsc表达的影响,我们以稳定感染羊瘙痒因子chandler株的小鼠神经细胞系smb-s15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浓度的白皮杉醇(pic)(0、5μm、10μm、50μm、100μm),以白藜芦醇(res)作为对照,作用于smb-s15细胞七天,进行westernblot实验检测prpsc表达。如图1所示,smb-s15细胞中prpsc蛋白的表达随白皮杉醇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稳定感染羊瘙痒因子chandler株的小鼠神经细胞系smb-s15中prpsc含量随白皮杉醇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3。以actin为内参计算prpsc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2:白皮杉醇抑制pmca中prpsc的体外扩增

为进一步验证白皮杉醇对prpsc的影响,我们用朊病毒毒株263k感染的仓鼠脑匀浆为种子,正常仓鼠脑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反应体系,分别用10μm,50μm,100μm和500μm白藜芦醇(res)或白皮杉醇(pic)对prpsc的体外扩增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种子朊病毒毒株263k感染的小鼠脑匀浆在10-5稀释度时,白皮杉醇对扩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图2)。并且prpsc的产量与药物用量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prpsc的体外扩增(pmca)随白皮杉醇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3。*: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k:蛋白酶k。nbh:正常脑组织匀浆。

以上描述是本发明的一般性描述。根据情况或实际需要,可进行形式的变化和等值的替代,虽然本文采用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意在描述,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