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246发布日期:2019-01-16 07:0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疝气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等特点,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目前,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时也是采用腹腔镜手术,在进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需要用到疝气针。

目前,现有的疝气治疗针一般包括外针、内芯及内芯控制部件,内芯的尖端与外针端部铰接,通过控制部件使内芯的尖端与外针端部张开或闭合,从而使针体将线夹住并拉出,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夹住线后需要内芯和外针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因此,需要手一直握紧控制部件,再向外拉动,对治疗者的手部稳定性要求较高,当手部长时间握紧造成无力时,容易使线掉出夹持端,从而要再次寻找并夹紧缝合线,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开发一种新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以解决现有疝气治疗针费时费力且需要一直紧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针、外套管、内芯及内芯控制部件,所述外针及外套管均为中空状,外针连接在外套管前端,内芯穿入外针内,所述内芯包括前端的钩针部、连接在钩针部后端的弹射部及连接在弹射部后端的伸出控制部,所述钩针部由围绕形成抓手的三脚钩针组成,所述钩针位于外针内,所述钩针为向外倾斜的张开状态,所述弹射部位于外套管内,所述弹射部与伸出控制部相配合将钩针从外针外端的开口处伸出。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射部包括弹射管及套装在弹射管外侧的弹簧,所述弹射管的内端与钩针相连,所述弹射管在外套管内沿轴向方向运动,所述弹簧一端限定在外套管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限定于突出弹射管设置的凸缘处。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伸出控制部包括抵触连接在弹射管外端的中转轴及抵靠连接在中转轴外端的按压轴,所述按压轴的外端延伸到外套管外侧,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设有中转轴旋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环绕中转轴设置,所述中转轴外壁上设有沿其轴线凸出设置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的端部延伸出中转轴,且定位臂端部设于旋转驱动部内。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转驱动部凸出于外套管的内壁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内包括使定位臂到达第一位置的凹槽及限定定位臂位于第二位置的锯齿槽,所述凹槽沿外套管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凹槽环绕设置多个。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按压轴及外针的外壁上均沿轴线设有刻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转轴的内端端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弹射管的插装槽。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按压轴外壁上沿其轴线设置凸条,所述凸条与按压轴插装处的外套管内壁上的行走槽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内芯包括前端的三脚钩针,通过三个脚的钩针将线勾住,勾住后钩针缩回到外针内,此时,缝合线跟随钩针进入外针内部并卡住,只需将针整体拉出,无需紧握,提高外拉的稳定性,有利于手术的治疗效果。

(2)针体内部采用弹射部及伸出控制部依次与钩针相连,通过弹射部及伸出控制部带动钩针外伸及内缩,从而使钩针将缝合线勾住。

(3)所述外针及按压轴上均设置刻度,可通过刻度得知外针及钩针伸入的距离,从而能够粗略测量疝囊内环口直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驱动部及定位臂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针,2、外套管,3、弹射管,4、钩针,5、弹簧,6、中转轴,7、按压轴,8、定位臂,9、凹槽,10、锯齿槽,11、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针1、外套管2、内芯及内芯控制部件,所述外针1为中空钢管状,所述外套管2为医用硅胶材质,医用硅胶材质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39ml硅胶、0.31ml硅烷偶联剂和0.3ml载银无机抗菌剂,依序导入100ml的三口瓶中,并在57℃的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同时进行120转/分钟的顺时针搅拌,持续反应4小时,然后将得到的乳液浇入模具中,成型为外套管2。外套管2的内腔与外针1内腔相连通,外针1连接在外套管2前端,所述外针1的前端及外套管2的后端均为开放状,所述内芯穿入外针1及外套管2内,所述内芯包括前端的钩针部、连接在钩针部后端的弹射部及连接在弹射部后端的伸出控制部,所述钩针部由围绕形成抓手的三脚钩针4组成,所述钩针4位于外针1内,所述钩针4为向外倾斜的张开状态,三个钩针4外扩形成抓手状,相对于两脚钩针抓力更加均匀且牢固,钩针4为弹性材质,钩针4缩回外针1内时聚拢,将缝合线抓紧,所述弹射部位于外套管2内,所述弹射部与伸出控制部相配合将钩针4从外针1外端的开口处伸出。

所述弹射部包括弹射管3及套装在弹射管3外侧的弹簧5,所述弹射管3同轴安装在外套管2内,所述弹射管3的内端与钩针4相连,所述弹射管3在外套管2内沿轴向方向运动,所述弹簧5一端限定在外套管2内壁上,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限定于突出弹射管3设置的凸缘处,弹射管3在伸出控制部的带动下外移,推动钩针4探出外针1,此时弹簧5压缩,勾住线后,松开伸出控制部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弹射管3带动钩针4缩回外针1内,此时,缝合线滞留在外针1内部,从而便于缝合线拉出。所述伸出控制部包括抵触连接在弹射管3外端的中转轴6及抵靠连接在中转轴6外端的按压轴7,所述按压轴7设置于外套管2内的行走腔中,按压轴7在外套管2内沿轴向方向行进,所述按压轴7的外端延伸到外套管2外侧,所述外套管2的内壁上设有中转轴6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与中转轴6贴合且环绕中转轴6设置,所述中转轴6外壁上设有沿其轴线凸出设置的定位臂8,所述定位臂8沿中转轴6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定位臂8朝向按压轴7的端部延伸出中转轴6,且延伸出中转轴6的定位臂8端部设于旋转驱动部内,通过旋转驱动部与定位臂8的相互作用,改变定位臂8在旋转驱动部内的位置,从而控制中转轴6在外套管2内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转轴6驱动弹射管3及与弹射管3相连的钩针4,使钩针4探出或缩回。

所述旋转驱动部凸出于外套管2的内壁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内包括使定位臂8到达第一位置的凹槽9及限定定位臂8位于第二位置的锯齿槽10,如图3所示,所述锯齿槽10位于旋转驱动部靠近中转轴6的一端,所述凹槽9沿外套管2轴线方向延伸,且凹槽9深度大于锯齿槽10,所述凹槽9及锯齿槽10均凹陷于旋转驱动部设置,凹槽9及锯齿槽10的底部与外套管2的内壁平齐,所述凹槽9沿外套管2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凹槽9环绕设置多个,所述定位臂8与凹槽9相匹配。

按压按压轴7,带动中转轴6朝向弹射管3移动,松开按压轴7,定位臂8位于锯齿槽10处,定位臂8端部的斜向侧壁卡在锯齿槽10中,由于锯齿槽10靠近中转轴6,定位臂8带动中转轴6按压弹射管3,弹簧压缩,重复上述钩针4探出过程,再次按下按压轴7,中转轴6朝向弹射管3移动,定位臂8的斜向侧壁端部离开锯齿槽10,进入凹槽9中,此时中转轴6不再按压弹射管3,在弹簧5的作用下,弹射管3带动钩针4缩回外针1内,完成抓线动作。

所述按压轴7及外针1的外壁上均沿轴线设有刻度,以便对疝囊内环口的直径进行测量,以前发明人在测内环口大小的时候基本上是目测,如果疝气针尖端带刻度,那就能更准确的测量内环口直径的,但是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单纯在疝气针尖端带刻度,在操作时不方便读取,故在按压轴7上设刻度,通过该刻度读取疝气针尖的伸入长度,从而实现对疝囊内环口直径的粗略测量。值得注意的是,疝囊内环口直径并无需精确测量,采用外套管、按压轴7上的刻度,大概的比对出一个预估值即可。所述中转轴6的内端端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弹射管3的插装槽。

所述按压轴7外壁上沿其轴线设置凸条11,所述凸条11与按压轴7插装处的外套管2内壁上的行走槽相匹配,所述凸条11及行走槽配合限定按压轴7的行走路线。

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如下:

记录时间:2018-10-11

术前诊断:右侧鞘膜积液

术后诊断:右侧鞘膜积液、左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名称:腹腔镜双侧内环结扎术

手术者主刀医生:-ⅰ助:-ⅱ助:无

麻醉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全麻麻醉者:-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术中并发症情况:切口:见下方

手术器械:本发明的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患儿麻醉达成后取头低脚高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脐正中纵行切开0.5cm进腹,直视下置入5mmtrocar建立气腹,进镜观察腹腔无副损伤,见双侧内环开放。于右侧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置入疝针,腹膜外沿内环外缘潜行,分离并跨过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后穿入腹腔,置入4#丝线待用,同法于右侧内环内侧潜行后自原腹膜孔处穿出,按压按压轴,同时读取该内环口直径约为1.5cm,疝针抓持丝线带出腹外,挤压疝囊后打结关闭内环,检查双侧输精管形态自然无牵拉呈角。注射器回抽右侧鞘膜积液。撤除气腹,关闭脐部切口,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ml。

术中失血量:1ml

手术并发症:无

术中标本送检:_√无□有

手术时用药及补液量:见麻醉记录单

植入物:√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