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2905发布日期:2019-01-05 10:55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防针刺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输液用品。其又叫静脉套管针,通常包括输液针头、外套管、针座等。上述外套管包裹在所述输液针头上,输液时,将外套管和输液针头一起刺入患者的血管中。稳定后,将输液针头抽出,仅将外套管留在患者血管中进行输液。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在将输液针头抽出过程中,由于被穿刺者不配合、留置针退针装置缺陷等原因,发生退针不顺利的情况,最终导致穿刺失败,其次,退出的针头可能会划伤医护人员,从而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危害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能够使得针管从软管中拔出之后被收容于防针刺机构内,从而避免针头与医护人员相接触,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包括软管连接座、设于软管连接座前端的软管、设于软管连接座内的隔离塞、设于软管连接座侧壁上的导管、设于导管末端的导管连接座、穿设在软管内并伸出软管前端的针管以及设于针管末端的针座,所述隔离塞将软管连接座的内腔体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导管与前腔体连通,还包括一防针刺机构,所述防针刺机构包括管体,设于管体内的v形弹片以及设于管体侧壁上的手柄;

所述v形弹片的两个片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针管前端设有菱形针孔,所述菱形针孔的宽度大于针管的管径并且该菱形针孔前半段的坡度小于后半段的坡度,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菱形针孔的宽度,使得针管穿过所述v形弹片上的通孔后无法拉出所述防针刺机构,所述v形弹片提供针管回弹的回弹力;

所述针座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手柄上设有与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槽;

所述针管为弧形针管,所述针管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夹角为90°。

上文中,针管上的菱形针孔结构,其前半段的坡度小于后半段的坡度,从而保证针管在安装时能够顺利穿过v形弹片上的通孔,而在针管退出软管时,又能被v形弹片卡住,使得针管前端尤其是针头被收容在防针刺机构的管体内,因此,针管在防针刺机构中存在两种状态:(1)针管伸出防针刺机构并位于软管中,此时,针座抵住v形弹片,v形弹片处于压缩状态,弹性卡扣卡在卡槽中,针座被固定在防针刺机构上;(2)按动卡槽,针座在v形弹片的作用下从防针刺机构上退出,弹性卡扣脱离卡槽,此时,针管在其菱形针孔的作用下被v形弹片卡住,无法从防针刺机构中取出,针头被收容在管体内。

由于现有针管都是直的针管,因此在刺入病人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在刺入的过程中将针管向上挑起以避免穿破血管。本发明的弧形针管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医护人员只需将针管推入即可,操作难度小,省时省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的外壁截面所在的圆与软管连接座前端外壁截面所在的圆内切。即软管沿着软管连接座的边缘向前延伸,但是软管管体上与软管连接座连接的部分仍被软管连接座包裹在内,没有裸露在外。由于现有留置针的软管设置在软管连接座的正中间位置,因此,软管与软管连接座的边缘之间存在一定间距,这就使得软管插入病人之后被软管连接座架起,遇到肥胖的病人,脂肪层较厚,会使软管与软管连接座角度过大,使软管折屈,容易静脉输液不畅、堵塞的问题。本发明的软管设置位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为fep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连接座前端还设有一护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上还设有止流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的表面上设有复数个防滑凸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增设防针刺机构,将针管先穿过防针刺机构后穿入软管中,能够使得针管从软管中拔出之后被收容于防针刺机构内,从而避免针头与医护人员相接触,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2.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自动退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机构示意图。

其中:1、软管连接座;2、软管;3、隔离塞;4、导管;5、导管连接座;6、针管;7、针座;8、管体;9、弹片;10、手柄;11、菱形针孔;12、护套;13、止流夹;14、弹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回弹的留置针,包括软管连接座1、设于软管连接座前端的fpe材质的软管2、设于软管连接座内的隔离塞3、设于软管连接座侧壁上的导管4、设于导管末端的导管连接座5、穿设在软管内并伸出软管前端的针管6以及设于针管末端的针座7,所述隔离塞将软管连接座的内腔体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导管与前腔体连通,还包括一防针刺机构,所述防针刺机构包括管体8,设于管体内的v形弹片9以及设于管体侧壁上的手柄10;

所述v形弹片的两个片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针管前端设有菱形针孔11,所述菱形针孔的宽度大于针管的管径并且该菱形针孔前半段的坡度小于后半段的坡度,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菱形针孔的宽度,使得针管穿过所述v形弹片上的通孔后无法拉出所述防针刺机构,所述v形弹片提供针管回弹的回弹力;

所述针座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卡扣14,所述手柄上设有与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槽;

所述针管为弧形针管,所述针管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夹角为90°。

由于现有针管都是直的针管,因此在刺入病人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在刺入的过程中将针管向上挑起以避免穿破血管。本发明的弧形针管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医护人员只需将针管推入即可,操作难度小,省时省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针管在防针刺机构中存在两种状态:(1)针管伸出防针刺机构并位于软管中,此时,针座抵住v形弹片,v形弹片处于压缩状态,弹性卡扣卡在卡槽中,针座被固定在防针刺机构上;(2)按动卡槽,针座在v形弹片的作用下从防针刺机构上退出,弹性卡扣脱离卡槽,此时,针管在其菱形针孔的作用下被v形弹片卡住,无法从防针刺机构中取出,针头被收容在管体内。其中,所述弹性卡扣与卡槽的结构类似于现有的市面上的自动退回的圆珠笔的结构。

所述软管的外壁截面所在的圆与软管连接座前端外壁截面所在的圆内切。即软管沿着软管连接座的边缘向前延伸,从而使得软管插入人体后管壁与软管连接座的边缘均紧贴皮肤,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所述软管连接座前端还设有一护套12。

所述导管上还设有止流夹13。

所述手柄的表面上设有复数个防滑凸点。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