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5221发布日期:2019-02-15 22:34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眼科手术,其目的是为了去除已经混浊的晶体,并装入透明的人工晶体,以取代天然晶体的作用,天然的晶体具有一个囊袋,即晶状体囊,按照手术摘除时晶体核于囊袋的关系,分为囊内摘除和囊外摘除,在摘除混浊的晶体后,往往还要放入一个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的位置可以放置在前房或者后房,在后房又可以在囊内或者囊外,放置人工晶体除了可以恢复视力,还可以恢复眼内的解剖关系,防止前部玻璃体的脱出,如果前部玻璃体从玻璃体腔内脱出到前房和角膜或者虹膜组织相粘连,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牵拉;

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角膜的大小和扩张的瞳孔的大小作为基准而切开前囊,但是,患者的角膜大小互不相同,且扩张的瞳孔的大小也不一致,因此导致其最终大小互不相同,并且,切开的前囊的形状则完全是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很难以完美的圆形形状切开前囊,并且,当切开前囊的大小和形状不完美时,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还要为了调整晶状体囊的大小而进行额外的手术,这些是对时间以及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包括圆环,且圆环的内腔呈空心,所述圆环的表面预留有凹槽,所述圆环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呈空心并在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圆环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弹性条的一端,且弹性条的另一端延伸进圆环的内腔并与凹槽的端面平齐,所述弹性条的顶端焊接有轴承的外筒,且轴承的内筒过盈配合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延伸出空心柱并在该顶端焊接圆盘,所述螺杆与空心柱内壁的螺纹相匹配,所述空心柱的外壁上螺纹处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壁上焊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空心柱的前侧插接有注射部件,所述注射部件包括空筒,所述空筒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空筒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空筒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插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卡接有推杆,所述空筒的底端卡接有凹形管,所述凹形管的左右两侧均螺接有阀门,所述凹形管的底端焊接有螺柱,且螺柱依次延伸进空心柱和支撑座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弹性条与支撑座的侧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呈弧形。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顺时针转动圆盘可以带动螺杆转动可以带动轴承的内筒在外筒内转动,由于螺杆与空心柱的内壁螺纹相匹配,促使螺杆向下移动带动轴承的外筒推动弹性条向下移动,弹性条顺着圆环的内壁移动出圆环进入凹槽内,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角膜大小,以及扩张的瞳孔的大小调节凹槽的大小,可以准确完美的切开前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注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环,2、注射部件,201、空筒,202、隔板,203、阀门,204、螺柱,205、凹形管,206、活塞,207、推杆,3、把手,4、套环,5、螺杆,6、圆盘,7、空心柱,8、凹槽,9、弹性条,10、支撑座,1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包括圆环1,且圆环1的内腔呈空心,所述圆环1的表面预留有凹槽8,所述圆环1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呈弧形,所述支撑座10的内腔呈空心并在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圆环1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空心柱7,所述空心柱7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弹性条9的一端,弹性条9的材质为金属橡胶,且弹性条9的另一端延伸进圆环1的内腔并与凹槽8的端面平齐,弹性条9顺着支撑座10和圆环1的内壁移动,并移动出圆环1进入凹槽8内,可以根据患者角膜大小,以及扩张的瞳孔的大小调节弹性条9从圆环1移动出来的长度从而调节凹槽8的大小,所述弹性条9与支撑座10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弹性条9的顶端焊接有轴承11的外筒,且轴承11的内筒过盈配合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杆5,所述螺杆5的顶端延伸出空心柱7并在该顶端焊接圆盘6,所述螺杆5与空心柱7内壁的螺纹相匹配,由于螺杆5与空心柱7的内壁螺纹相匹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螺杆5可以使螺杆5向下或者向上移动,所述空心柱7的外壁上螺纹处套接有套环4,通过转动套环4可以调节其在空心柱7上的位置方便把握把手3,所述套环4的外壁上焊接有把手3;

所述空心柱7的前侧插接有注射部件2,所述注射部件2包括空筒201,所述空筒201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隔板202,所述隔板202将空筒201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空筒20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插接有活塞206,所述活塞206的顶端卡接有推杆207,所述空筒201的底端卡接有凹形管205,所述凹形管205的左右两侧均螺接有阀门203,所述凹形管205的底端焊接有螺柱204,且螺柱204依次延伸进空心柱7和支撑座10的内腔,由于在手术时需要药液对眼部进行清洁或者消毒止痛,通过隔板202将空筒201分隔成两部分,所以空筒201的内腔可以储存两种药液,在手术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液打开左侧或者右侧的阀门203,推动推杆207可以带动活塞206压动药液从凹形管205内流动出来,通过螺柱204进入支撑座10的内腔从并从两侧的通孔流动进圆环1的内腔,促使药液与眼部接触,方便医务人员在手术时使用。

工作原理:手术医生首先将圆环1固定于角膜切口出,使凹槽8对准要切割前囊的位置,一只手拿持把手3另一只手顺时针转动圆盘6可以带动螺杆5转动促使轴承11的内筒在外筒内转动,由于螺杆5与空心柱7的内壁螺纹相匹配,螺杆5向下移动带动轴承11的外筒推动弹性条9向下移动,弹性条9顺着支撑座10和圆环1的内壁移动,并移动出圆环1进入凹槽8内,可以根据患者角膜大小,以及扩张的瞳孔的大小调节弹性条9从圆环1移动出来的长度从而调节凹槽8的大小,可以准确的切开的前囊,可使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最大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前囊切开引导装置,包括圆环,且圆环的内腔呈空心,所述圆环的表面预留有凹槽,所述圆环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呈空心,所述圆环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弹性条的一端,且弹性条的另一端延伸进圆环的内腔并与凹槽的端面平齐,所述弹性条的顶端焊接有轴承的外筒,且轴承的内筒过盈配合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杆,本发明弹性条顺着圆环的内壁移动出圆环进入凹槽内,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角膜大小,以及扩张的瞳孔的大小调节凹槽的大小,可以准确完美的切开前囊。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林立勋;董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海涛
技术研发日:2018.11.12
技术公布日:2019.0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