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升温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5193发布日期:2019-02-15 22:3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升温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病患护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升温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务工作者对手术期间病人的低体温现象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病人在手术期间身体虚弱,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体内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程度,难以维持正常的体温。经大量实践证明,对体温进行有效监测和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以往的手术期间,多采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对病人进行保温,这些措施因存在电热毯漏电、电路磁场干扰手术设备、热水袋烫伤等危险的可能性,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并且这些保温装置一般较重,如果直接压盖在患者病体上,有时会不慎压迫伤口,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大范围提高手术室内温度,又有不利于医务工作者的手术操作。此外,现有医用升温设备无法根据病人的实际体温实时调整保护措施的加热温度,当病人由于炎症反应出现高烧状态时,需要及时降低保护措施的温度,以便病人机体散热;而当病人出现低温症时,又不能及时调高保护措施的温度,导致护理失当。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根据病人体温智能控温的便捷式病人保温装置,已成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升温毯,能够根据病人体温智能控温,利用轻便的气毯给病患提供科学的温度保护措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升温毯,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充气机构和气毯,所述加热充气机构包括外机壳、控制单元、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风机和加热单元设置在外机壳内;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控制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气毯包括能够充气的囊体,在气毯上设置充气管口;所述外机壳上开设出气管口,所述出气管口位于机壳内的一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出气管口位于机壳外的一端通过气管联通气毯的充气管口;

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所述智能温控装置包括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和无线信号发射接受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接收模块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人体的温度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将实时温度发射到无线信号接收器中,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设置在加热充气机构的外机壳中并连接控制单元;

还包括升降储纳装置,所述加热充气结构能够收纳放置在升降储纳装置中。

优选的,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与无线信号发射器安装设置在外置体温检测器中,所述外置体温检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中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充电线连接蓄电池充电接口,在下壳体中设置人体温度检测装置;人体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

优选的,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和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下壳体包括伸缩滑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所述伸缩滑轨的两端设置左、右挡块,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的通孔中分别设置左挡环和右挡环,所述伸缩滑轨的两端贯穿插装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的通孔中,且左挡块位于左挡环的左侧,右挡块位于右挡环的右侧,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能够沿伸缩滑轨移动但不能脱离伸缩滑轨;所述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撑紧弹簧;所述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环形左撑板的左侧外环面上,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环形右撑板的右侧外环面上。

优选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中空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滑轨呈内部中空的圆筒形,中空连杆的下端联通伸缩滑轨的内部,中空连杆的上端联通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和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连接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穿过伸缩滑轨的内部进入中空连杆中,再顺由中空连杆进入上壳体并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

优选的,气毯包括上覆材料层和下覆材料层,上、下覆材料层周边热合密封连接,并在上、下覆材料层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上、下覆材料层的内层为塑料膜,外层为塑料膜、无纺布或轻质纺织品;在气毯上设置充气阀口,充气阀口与储气空间相连通,在下覆材料层上开设若干个透气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5-2mm。

优选的,所述升降储纳装置包括柜体和升降平台,所述柜体的内部设置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柜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的顶板包括左顶板和右顶板,在上柜体的左侧立板上部设置左上滚轮,在左侧立板的左侧面铰接左侧钢条的下端,在上柜体的右侧立板上部设置右上滚轮,在右侧立板的右侧面铰接右侧钢条的下端;在左顶板的底部开设左侧滚轮导槽,所述左上滚轮设置左侧滚轮导槽中;在右顶板的底部开设右侧滚轮导槽,所述右上滚轮设置在右侧滚轮导槽中;在左侧滚轮导槽的底部开设左限位滑槽,左侧钢条的上端连接左限位滑轮,所述左限位滑轮设置在左限位滑槽中;在右侧滚轮导槽的底部开设右限位滑槽,右侧钢条的上端连接右限位滑轮,所述右限位滑轮设置在右限位滑槽中;所述左限位滑槽和右限位滑槽的横截面呈“ω”形,所述左、右限位滑轮能够分别沿左、右限位滑槽移动但无法从左、右限位滑槽中脱出;

所述升降储纳装置还包括升降立柱、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升降立柱安装设置在下柜体的中部,在升降立柱的外部顺次套装内筒体和外筒体;在内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纵向开设左滑道和右滑道;在升降立柱的左侧安装连柄,所述连柄的左侧穿出左滑道进入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在升降立柱的右侧上部通过上连杆安装上滑轮,在升降立柱的右侧下部通过下连杆安装下滑轮;所述上、下连杆穿出右滑道,上、下滑轮能够沿外筒体的内壁上、下滑移;在横隔板上开设立柱穿孔,所述升降立柱的上端能够穿过立柱穿孔进入上柜体;

所述升降储纳装置还包括拉线牵引系统,所述拉线牵引系统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三拉绳和脚踏板,在上柜体左侧立板上开设穿线孔;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连接左顶板的右侧下部,在左侧立板的上部内侧安装左上定滑轮,在左侧立板的下部内侧安装左下定滑轮,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穿过左上定滑轮和左下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连接右顶板的左侧下部,在右侧立板的上部内侧安装右上定滑轮,在右侧立板的下部安装右下定滑轮,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穿过右上定滑轮和右下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所述第三拉绳的下端连接内、外筒体之间的连柄,在外筒体的左侧上部安装立柱定滑轮,所述第三拉绳的上端穿过立柱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

初始状态时,左、右顶板水平完全覆盖柜体的上部且位于同一平面,升降立柱下降至下限位,且加热充气机构设置在升降平台上,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均位于上柜体中,脚踏板位于上限位;当需要使用加热充气机构时,下压脚踏板,同时牵引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令左、右顶板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且升降立柱上升将升降平台和加热充气机构顶起至上柜体以上,此时松开脚踏板并同时手动将左、右顶板向中间对合,升降立柱下移至下限位,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位于左、右顶板之上;当需要收纳加热充气机构时,下压脚踏板,同时牵引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令左、右顶板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且升降立柱上升,直至左、右顶板向两侧完全分开后,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落至升降柱体上并随升降柱体下移,待升降柱体下移至下限位时,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均位于上柜体中,而后松开脚踏板并同时手动将左、右顶板向中间对合,即完成装置的收纳。

优选的,所述升降立柱包括上柱体、缓冲弹簧和下柱体,所述下柱体的上端通过缓冲弹簧连接上柱体且上柱体、缓冲弹簧和下柱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柄安装在下柱体上。

优选的,在下柜体的外筒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气管收纳仓和杂物收纳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当病人的体温高于正常温度时,可适当降低加热充气机构的充气温度;当病人的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时,应提升充气温度,以达到温度调节平衡的作用。利用气毯进行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升温保温,不但便于操作,而且使用安全,没有漏电漏水或电磁干扰的危险。有效解决了病人在手术期间体温持续降低,不利于病情发展且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问题。与此同时,气毯质地轻盈,不会对手术伤口或其他患部产生压迫,并且气毯造价低廉,作为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能够做到专人专用。气毯用后及时销毁处理,不会在不同病人之间交叉传播病菌,更加安全卫生。

2、风机将空气吸入后利用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然后由充气孔充入气毯中,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人体后,由出气孔排出。如此持续循环,保证了手术期间病人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有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单元对各部件的运行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操作方便。

3、通过设置升降储纳装置,能够有效收纳储放加热充气机构,避免装置在闲置时进入灰尘或其他颗粒物,影响使用时效果和卫生情况。升降储纳装置的全部操作过程无需电力驱动,完全依靠手动升降收储升降加热充气机构即可完成全部操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十分适合投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置体温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升降储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升降储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充气机构处于升起状态);

图6是左顶板的升起状态示意图;

图7升降储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充气机构处于使用状态);

图8是升降储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充气机构处于收纳状态);

图中:1、加热充气机构;2、气管;3、气毯;4、上壳体;5、中空连杆;6、下壳体;7、无线信号发射器;8、数据线;9、蓄电池;10、环形左撑板;11、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12、撑紧弹簧;13、通孔;14、伸缩滑轨;15、左挡块;16、撑紧弹簧;17、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18、通孔;19、右挡块;20、环形右撑板;21、蓄电池充电接口;22、立柱定滑轮;23、左限位滑轮;24、左侧滚轮导槽;25、左上滚轮;26、左侧钢条;27、左侧立板;28、脚踏板;29、气管收纳仓;30、下柜体;31、杂物收纳仓;32、上柜体;33、右侧立板;34、右侧钢条;35、右上滚轮;36、右侧滚轮导槽;37、右限位滑轮;38、右限位滑槽;39、右顶板;40、左顶板;41、左限位滑槽;42、左上定滑轮;43、第一拉绳;44、左下定滑轮;45、穿线孔;46、连柄;47、左滑道;48、下柱体;49、右滑道;50、下滑轮;51、外筒体;52、上滑轮;53、缓冲弹簧;54、上柱体;55、右下定滑轮;56、第二拉绳;57、右上定滑轮;58、升降平台;59、横隔板;60、第三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升温毯,包括加热充气机构和气毯,所述加热充气机构包括外机壳、控制单元、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风机和加热单元设置在外机壳内;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控制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气毯包括能够充气的囊体,在气毯上设置充气管口;所述外机壳上开设出气管口,所述出气管口位于机壳内的一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出气管口位于机壳外的一端通过气管联通气毯的充气管口。

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所述智能温控装置包括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和无线信号发射接受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接收模块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人体的温度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将实时温度发射到无线信号接收器中,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设置在加热充气机构的外机壳中并连接控制单元。

气毯包括上覆材料层和下覆材料层,上、下覆材料层周边热合密封连接,并在上、下覆材料层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上、下覆材料层的内层为塑料膜,外层为塑料膜、无纺布或轻质纺织品;在气毯上设置充气阀口,充气阀口与储气空间相连通,在下覆材料层上开设若干个透气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5-2mm。

上、下覆材料层的内层为pe/pp/pc等塑料膜材质材质,防水防湿;塑料膜、无纺布(包括淋膜无纺布等)或轻质纺织品(包括轻质布料、丝绸等纺织品),触感轻柔;在气毯上设置充气阀口,充气阀口与储气空间相连通。该设计不但制成的气毯质地轻盈、防水保温,而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触觉舒适,无压迫感。在上、下覆材料层之间的储气空间内充入热气,即可起到对人体进行加热和保温的作用,使用方便安全。在下覆材料层上开设若干个透气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5-2mm,升温毯不仅限于接触式热传导,通过透气微孔令气毯内的热气直接流向病人身体周围,加快病体升温速度且对人体无伤害,提升使用体验。此外,通过透气微孔流出的热气还能由内而外的向外推出凉气,进而防止外界冷气进入气毯内,影响病人的周围环境舒适度。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利用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当病人的体温高于正常温度时,可适当降低加热充气机构的充气温度;当病人的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时,应提升充气温度,以达到温度调节平衡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2和3所示,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与无线信号发射器安装设置在外置体温检测器中,所述外置体温检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中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充电线连接蓄电池充电接口,在下壳体中设置人体温度检测装置;人体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

所述人体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和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下壳体包括伸缩滑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所述伸缩滑轨的两端设置左、右挡块,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的通孔中分别设置左挡环和右挡环,所述伸缩滑轨的两端贯穿插装在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的通孔中,且左挡块位于左挡环的左侧,右挡块位于右挡环的右侧,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能够沿伸缩滑轨移动但不能脱离伸缩滑轨;所述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撑紧弹簧;所述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环形左撑板的左侧外环面上,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环形右撑板的右侧外环面上。

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中空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滑轨呈内部中空的圆筒形,中空连杆的下端联通伸缩滑轨的内部,中空连杆的上端联通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和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连接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穿过伸缩滑轨的内部进入中空连杆中,再顺由中空连杆进入上壳体并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置体温检测器,能够设置在病人的腋下,通过撑紧弹簧令环形左撑板和环形右撑板撑紧腋下,左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和右侧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贴紧腋下皮肤,能够避免病人术后无力夹持温度计或腋下出汗太多无法使用体温贴片等情况,导致温度检测不及时或不标准。一旦检测到病人的体温,及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将温度数据信号发射到无线信号接收器,继而通过控制单元调节气流的加热温度,实现气毯的智能化调温,令医护措施更加科学合理且做到随病人状况适时调整,提升病人的使用感受。

实施例三

如图4、5、6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储纳装置,所述升降储纳装置包括柜体和升降平台,所述柜体的内部设置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柜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的顶板包括左顶板和右顶板,在上柜体的左侧立板上部设置左上滚轮,在左侧立板的左侧面铰接左侧钢条的下端,在上柜体的右侧立板上部设置右上滚轮,在右侧立板的右侧面铰接右侧钢条的下端;在左顶板的底部开设左侧滚轮导槽,所述左上滚轮设置左侧滚轮导槽中;在右顶板的底部开设右侧滚轮导槽,所述右上滚轮设置在右侧滚轮导槽中;在左侧滚轮导槽的底部开设左限位滑槽,左侧钢条的上端连接左限位滑轮,所述左限位滑轮设置在左限位滑槽中;在右侧滚轮导槽的底部开设右限位滑槽,右侧钢条的上端连接右限位滑轮,所述右限位滑轮设置在右限位滑槽中;所述左限位滑槽和右限位滑槽的横截面呈“ω”形,所述左、右限位滑轮能够分别沿左、右限位滑槽移动但无法从左、右限位滑槽中脱出。

所述升降储纳装置还包括升降立柱、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升降立柱安装设置在下柜体的中部,在升降立柱的外部顺次套装内筒体和外筒体;在内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纵向开设左滑道和右滑道;在升降立柱的左侧安装连柄,所述连柄的左侧穿出左滑道进入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在升降立柱的右侧上部通过上连杆安装上滑轮,在升降立柱的右侧下部通过下连杆安装下滑轮;所述上、下连杆穿出右滑道,上、下滑轮能够沿外筒体的内壁上、下滑移;在横隔板上开设立柱穿孔,所述升降立柱的上端能够穿过立柱穿孔进入上柜体。

所述升降储纳装置还包括拉线牵引系统,所述拉线牵引系统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三拉绳和脚踏板,在上柜体左侧立板上开设穿线孔;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连接左顶板的右侧下部,在左侧立板的上部内侧安装左上定滑轮,在左侧立板的下部内侧安装左下定滑轮,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穿过左上定滑轮和左下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连接右顶板的左侧下部,在右侧立板的上部内侧安装右上定滑轮,在右侧立板的下部安装右下定滑轮,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穿过右上定滑轮和右下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所述第三拉绳的下端连接内、外筒体之间的连柄,在外筒体的左侧上部安装立柱定滑轮,所述第三拉绳的上端穿过立柱定滑轮后从穿线孔穿出连接脚踏板。

初始状态时,左、右顶板水平完全覆盖柜体的上部且位于同一平面,升降立柱下降至下限位,且加热充气机构设置在升降平台上,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均位于上柜体中,脚踏板位于上限位;当需要使用加热充气机构时,下压脚踏板,同时牵引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从穿线孔中向外拉绳,令左、右顶板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且升降立柱上升将升降平台和加热充气机构顶起至上柜体以上,此时松开脚踏板并同时手动将左、右顶板向中间对合,升降立柱下移至下限位,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位于左、右顶板之上,由于左、右侧钢条的拉紧作用,令左、右顶板的对接处不会在上部压力的作用下下垂;当需要收纳加热充气机构时,下压脚踏板,同时牵引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令左、右顶板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且升降立柱上升,直至左、右顶板向两侧完全分开后,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落至升降柱体上并随升降柱体下移,待升降柱体下移至下限位时,加热充气机构和升降平台均位于上柜体中,而后松开脚踏板并同时手动将左、右顶板向中间对合,即完成装置的收纳。

所述升降立柱包括上柱体、缓冲弹簧和下柱体,所述下柱体的上端通过缓冲弹簧连接上柱体且上柱体、缓冲弹簧和下柱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柄安装在下柱体上。

在下柜体的外筒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气管收纳仓和杂物收纳仓,诸如气管和其他插接件及辅助用品可分别放置在气管收纳仓及杂物收纳仓中,方便医疗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