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6840发布日期:2019-02-15 22:4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脂肪肝的最新研究资料表明,现代医学目前主要着眼于脂类代谢的研究,在脂肪肝的诊断方法、病理研究等方面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治疗上,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均系全身性治疗药物,对脂肪肝没有针对性。因此,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全身高血脂病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和方法日益增多,但是,既可以降脂并改善全身脂类代谢的紊乱状态,又能够防止因肝脏脂肪堆积导致肝纤维化、硬化性坏死的药物尚未有成功先例。因此,研究降脂与保肝相结合,既能降低血脂又对血脂堆积造成的肝损害有调节与恢复作用的新药,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化滞柔肝”的处方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多由嗜食肥甘厚味,或因邪毒感染,或因情志失调,使脾胃失其健运,肝失疏泄,以致湿热蕴结,脉络失和,瘀血内生,阻于肝络的病机特点,结合国内外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经验,以清热利湿、解毒化浊、祛瘀柔肝为基本治则,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组成的新方。我们认为,好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不仅可以降脂,改善全身脂类代谢的紊乱状态,而且要能够直接防止因肝脏脂肪堆积导致的肝纤维化、硬化性坏死,才能对脂肪肝具有针对性作用。化滞柔肝颗粒作用机理明确,肝肾并治,标本同调,利湿而不伤阴,活血而不伤血,共成清热利湿、解毒化浊、祛瘀柔肝之功,临床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在后续研发过程中,发现化滞柔肝颗粒的性能虽然达到药典的标准,但是仍然存在具有可提升的空间,例如含量水可进一步降低,有效成分也可以进一步增加。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通过优选辅料以及控制关键技术点再次对化滞柔肝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最终所获得化滞柔肝颗粒不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且各项指标均优于药典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在现有中药产品化滞柔肝颗粒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改造,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颗粒由所述的山楂、泽泻、枸杞子等16味原料组成,主要原料药及其配比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中所使用的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如下: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大黄: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猪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泽泻:性味甘,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瓜蒌性味甘、微苦、寒。归经: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墨旱莲:性味甘、酸,寒。归经归肾、肝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枸杞子:性味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陈皮: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小蓟:性味甘、苦,凉。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柴胡: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滞柔肝颗粒的制备工艺,所述的制备工艺包含如下步骤: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制备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的滤液;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与茵陈挥发油的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步骤2)的滤液及步骤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得清膏加乙醇浓缩得稠膏,干燥,粉碎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向步骤1)中加入填充剂,粘合剂制软材,制粒,干燥,得化滞柔肝颗粒。所述分提、纯化工艺的步骤2)制备工艺为: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65-8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所述分提、纯化工艺的步骤3)工艺为: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制备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所述分提、纯化工艺的步骤5)的制备过程为: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0-70%,静止10-2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13-1.33,得稠膏,真空度-0.08mpa--0.10mpa,干燥温度85℃-95℃,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大于600;优选为聚乙二醇4000。所述填充剂为甘露醇、蔗糖、淀粉、预胶化淀粉、葡萄糖、山梨醇、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山梨醇。所述的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的醇溶液的一种。优选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颗粒剂制备方法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65-8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0-70%,静止10-2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13-1.33,得稠膏,真空度-0.08mpa--0.10mpa,干燥温度85℃-95℃,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向步骤1)中加入山梨醇,加入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所述的山梨醇和化滞柔肝提取物的比例为1∶5-15,优选为1∶10。本发明所述的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预料不到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通过采用针对不同中药采用不用的制备工艺,保证有效成分的活性及含量,同时利用聚乙二醇的加热熔融的特性,对化滞柔肝颗粒的制剂工艺进行提升,溶出度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本发明所述的化滞柔肝颗粒,水分含量在1%以下,干燥失重在0.5%以下,溶液在5min内溶液澄清,没有浑浊现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制备工艺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6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止1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得稠膏,真空度-0.08mpampa,干燥温度85℃,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称取并加入1/5重量份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的山梨醇,加入适量的含羧甲基纤维素钠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实施例2: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制备工艺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8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止2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33,得稠膏,真空度-0.10mpa,干燥温度95℃,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600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称取化滞柔肝提取物的重量并加入1/15重量份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的山梨醇,加入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实施例3: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制备工艺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5%,静止15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23,得稠膏,真空度-0.09mpa,干燥温度90℃,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称取化滞柔肝提取物的重量并加入1/10重量份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的山梨醇,加入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实施例4: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制备工艺同实施例3。实施例5: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以上十六味,取柴胡、苍术、白术、陈皮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加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溶液合并;另取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另器收集;再取瓜蒌等其余药物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提取液合并,浓缩加入糊精250g,搅匀,喷雾干燥;取干粉,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蛋白糖10g,混合均匀后,干法制粒,制成颗粒1000g,即得颗粒剂。对比实施例1: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制备工艺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5%,静止15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23,得稠膏,真空度-0.09mpa,干燥温度90℃,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取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并加入其重量10%的山梨醇,再加入适量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溶液制软材,过18目筛制粒,50℃沸腾干燥,得到干燥的颗粒,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对比实施例2: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制备工艺如下:a、分提、纯化工艺制备工艺为:a、分提、纯化工艺1)、甘草、小蓟真空状态下研磨成细粉;2)、泽泻、女贞子、大黄、决明子粉碎,加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3)、制备柴胡、苍术、白术、枸杞子、陈皮、猪苓粉碎,加入茵陈煎煮提取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用β-环糊精制包合物,药渣及水溶液备用。4)、步骤3)中药渣及水溶液与瓜蒌、山楂、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混合煎液;5)、将步骤2)的滤液及4)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5%,静止15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23,得稠膏,真空度-0.09mpa,干燥温度90℃,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6)、将步骤5)和步骤1)中所得细粉与步骤3)中所得包合物混匀,即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处方量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均匀,50℃干燥;2)测定1)的重量,加入其重量10%的乳糖;再加入适量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溶液制软材,过18目筛制粒,50℃沸腾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对比实施例3: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制备工艺如下:a、分提、纯化工艺1)、将甘草、柴胡、决明子研磨成粗粉,过80目筛加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备用;2)、白术等其余药材加水浸泡2小时武火煮沸之后,文火1.5小时,煎煮二次,将两次所得的煎液混合;3)、将1)的滤液及2)中所得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的清膏,加乙醇使得醇的含量60%,静止15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的1.25,得稠膏,真空度-0.09mpa,干燥温度90℃干燥,真空状态下粉碎过80目筛,得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处方量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均匀,50℃干燥;2)测定1)的重量,加入其重量10%的山梨醇;再加入适量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溶液制软材,过18目筛制粒,50℃沸腾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对比实施例4:一种化滞柔肝颗粒及制备工艺如下:其中,大黄为酒炖大黄,决明子为清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苍术为麸炒苍术,女贞子为酒蒸女贞子,柴胡为醋炙柴胡。制备工艺如下:a、分提、纯化工艺同实施例3b、制剂工艺1)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加入化滞柔肝提取物细粉拌匀,干燥;2)称取化滞柔肝提取物的重量并加入1/20重量份的化滞柔肝提取物的山梨醇,加入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5%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制得化滞柔肝颗粒。验证实施例:(一)含水量及可溶性微粒的试验实施例1-5和对比实施例1-4制备的化滞柔肝颗粒,进行干燥失重、含水量以及可溶性微粒的试验,具体结果见表1。可溶性微粒: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含水量测定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832测定。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开启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放冷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放冷,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长期性检测: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36个月,然后进行性能检测。表1各组胶囊进行生化性指标测定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化滞柔肝颗粒,实施例1-5的含水量和可溶性微粒均符合药典的要求。对比实施例1没有聚乙二醇,均匀性较差,长期试验发现出现浑浊现象;对比实施例2辅料改变之后,吸水率明显增加,不宜长时间存储,对比实施例3的工艺完全不同于本发明,含水量明显增加,不符合中国药典关于颗粒剂的要求;对比实施例4的辅料用量不是本发明的范围,也到不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二)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l5h10o4)的总量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02mg、0.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每袋8g),研细,取约1.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50w,40khz)60分钟,滤过,用少量甲醇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及洗涤液,蒸干,残渣用10%盐酸溶液15ml溶解,加入三氯甲烷40ml,水浴加热回流1.5小时,冷却,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水层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层,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1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含量测定。长期稳定性检测: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36个月,然后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对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l5h10o4)的总量进行测定。表2各实施例测定的结果总量(mg)长期放置稳定性检测总量(mg)实施例44.04.0实施例53.94.0对比实施例13.72.6对比实施例23.52.7对比实施例32.82.7对比实施例43.82.9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长期储存之后,实施例4-5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在3.0以上,能够满足行业内标准的要求(大于3.0mg),对比实施例1-4的含量在3.0以下,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