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促排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5842发布日期:2019-01-28 13:3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促排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

近几年逐渐普及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尿路结石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较药物排石、手术取石有独特的优势,是目前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被击碎的碎石在排出过程中受到结石的重力、输尿管蠕动产生的推动力、输尿管壁的阻力等因素影响,在输尿管中容易形成石街,致使结石复发,同时并发输尿管痉挛甚至肾绞痛,此时则必须再次进行碎石,以排除梗阻。但是复碎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加重,甚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的现象。

针对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cn102580032发明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片剂、散剂、口服液。但是该中药组合物制剂成分复杂,总有效率低,不能完全有效的避免体外碎石后石街现象,接受体外碎石的结石患者复碎的概率依然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促排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制附子10.5~19.5份、肉桂7~13份、山茱萸14~26份、地黄14~26份、白芍21~39份、牛膝48.5~51.5份、金钱草21~39份、海金沙21~39份、石苇21~39份、鸡内金48.5~51.5份、滑石21~39份、硝石7~13份、甘草10.5~19.5份。

所述的制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经过盐渍、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的加工品;所述的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经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所述的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干燥根,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烘或晒干,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功效。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制附子15份、肉桂10份、山茱萸20份、地黄20份、白芍30份、牛膝50份、金钱草30份、海金沙30份、石苇30份、鸡内金50份、滑石30份、硝石10份、甘草15份。

进一步地,它是以制附子、肉桂、山茱萸、地黄、白芍、牛膝、金钱草、海金沙、石苇、鸡内金、滑石、硝石、甘草的原生药粉、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散剂、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者滴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

b、原料药打粉,或将原料药加水煎煮,水煮液浓缩,或将原料药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浓缩,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本发明最后提供了一种前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促排石的药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体外碎石后促排石的药物。

中医防治尿路结石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疗效。输尿管结石属于中医“石淋”范畴,发病与情志、饮食、劳倦所伤关系密切。历代医家,对于石淋(砂淋)多有论述,《丹溪心法》所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记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本发明人认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应注重补肾、清利湿热。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制附子、肉桂、山茱萸、地黄补益肾阳肾阴,为君药,牛膝、金钱草、海金沙、滑石、石苇、鸡内金清热利湿通淋,为臣药,白芍缓急止痛,硝石软坚消石,共为佐药,甘草缓解止痛,兼为佐、使药。共奏补温补肾阳、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效。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精当,促排石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防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尿路结石患者的碎石在输尿管中形成石街,而且本发明组合物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选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制附子15g、肉桂10g、山茱萸20g、地黄20g、白芍30g、牛膝5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石苇30g、鸡内金50g、滑石30g、硝石10、甘草15g。

制备方法:

先将制附子放入砂锅内,加入2500ml的水,浸泡半个小时。以武火(大火)煮沸1小时后,加入余药,再继续煮到剩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洁净容器中。再加水1500ml至上述所剩药渣中,先武火煮沸0.5小时,文火(小火)煮到剩200ml,前后两次混合服用。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制附子10.5g、肉桂7g、山茱萸14g、地黄14g、白芍21g、牛膝48.5g、金钱草21g、海金沙21g、石苇21g、鸡内金48.5g、滑石21g、硝石7g、甘草10.5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称取制附子19.5g、肉桂13g、山茱萸26g、地黄26g、白芍39g、牛膝51.5g、金钱草39g、海金沙39g、石苇39g、鸡内金51.5g、滑石39g、硝石13g、甘草19.5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4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

处方:同实施例1的处方。

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原料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分装,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验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试验组组,各20例,二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药物及制备

试验药物1(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

1.3诊断标准

1.3.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现代泌尿外科诊疗手册》和《尿石症的诊断与治疗》等制定输尿管结石诊断。

1.3.2肾虚湿热证诊断标准

中医肾虚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慢性肾盂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

主证:肾虚证表现为腰酸、手足心热或四肢畏寒、乏力,湿热证表现为尿频、淋沥疼痛、尿黄灼热、口渴不欲多饮。

次证:肾虚证表现为盗汗或自汗、失眠多梦、耳鸣、水肿,湿热证表现为口苦、身重疲乏、舌脉,舌红苔薄黄腻,脉濡细。

主证2项+次证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4入选病例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可作为试验病例。

(2)结石直径≧0.6cm、≤1.2cm。

(3)结石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及手术疤痕粘连等。

(4)结石在某一部位滞留时间不能太长,—般不能超过3个月。

(5)无eswl禁忌症。

(6)全身一般情况尚好,生活能自理。

(7)自愿参加治疗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

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服试验药物1(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约450ml,混匀后分3次温服。4周为一疗程,共观察1疗程。

2组碎石后常规对症处理,并嘱患者大量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

2000ml以上,并适当做跳跃、倒立等活动,以助结石排出。

1.6疗效评价

治愈:经过尿路超声或尿路平片检查结石影像消失;

好转:症状改善,经过尿路超声或尿路平片检查结石影像缩小或位置下移;

未愈:症状不缓解,经超声或x线检查结石影像无变化。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20例,治愈17例(85%),好转2例(10%),未愈1例(5%),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治疗20例,治愈15例(75%),好转1例(5%),未愈4例(5%),总有效率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使用中药组合物能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出。

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该中药组合物在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出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