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8106发布日期:2019-04-09 20:5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习惯的不规律,使得很多人的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然而,目前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正困扰着老百姓。看病难且看病贵的就医现状亦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

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另一边却是社区医院却无人问津。医疗信息不畅通,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显得更为捉襟见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包括步骤:

s1、医疗请求端获取所在的第一医院资源情况以及待检病人的待检项目,判断所述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不能,则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检查所述待检项目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

s2、医疗服务端接收预约检查请求,判断所在的第二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能,则接受所述预约检查请求;

s3、医疗服务端获取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报告,将所述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医疗请求端以及医疗服务端,所述医疗请求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医疗服务端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所在的第一医院资源情况以及待检病人的待检项目,判断所述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不能,则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检查所述待检项目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接收预约检查请求,判断所在的第二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能,则接受所述预约检查请求;

s3、获取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报告,将所述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医疗请求端在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无法满足待检病人的需求时,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医疗服务端根据实际情况接受预约检查请求,使得待检病人可以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医疗服务端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医疗服务端将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使得待检病人可以在医疗请求端进行就医,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及合理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台服务端处理资料请求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2、医疗请求端;3、第一处理器;4、第一存储器;5、医疗服务端;6、第二处理器;7、第二存储器;8、平台服务端;9、第三处理器;10、第三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的医疗请求端在资源情况无法满足待检病人的需求时,向能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使得待检病人可以完成对待检项目的检查。

请参照图1至图2,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包括步骤:

s1、医疗请求端获取所在的第一医院资源情况以及待检病人的待检项目,判断所述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不能,则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检查所述待检项目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

s2、医疗服务端接收预约检查请求,判断所在的第二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能,则接受所述预约检查请求;

s3、医疗服务端获取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报告,将所述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医疗请求端在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无法满足待检病人的需求时,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医疗服务端根据实际情况接受预约检查请求,使得待检病人可以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医疗服务端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医疗服务端将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使得待检病人可以在医疗请求端进行就医,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及合理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s01、医疗请求端获取待医病人的待医项目,判断医疗服务端所开放预留的专家号源情况中是否还包括符合所述待医项目的待挂号专家医生,若有,则向所述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挂号请求;

s02、医疗服务端接收所述预约挂号请求,向所述待挂号专家医生进行预约挂号。

从上述描述可知,医疗服务端向医疗请求端开放预留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处于基层的医疗请求端可以帮助病人预约待挂号专家医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逐步引导病人社区首诊的有序就医习惯、减少错位就医。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s11、医疗请求端获取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符合待治疑难病情的待会诊专家医生,向所述待会诊专家医生所在的医疗服务端发出包括病历资料的会诊请求;

s12、医疗服务端接收会诊请求,并将所述会诊请求内的病历资料发送至待会诊专家医生;

s13、医疗服务端接收待会诊专家医生的会诊意见,将所述会诊意见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处于基层的医疗请求端可以请求多个专家医生提出会诊申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患有疑难病情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在会诊过程中,处于医疗请求端的医生可以和处于医疗服务端的医生进行沟通,既加强医生间的沟通协作,也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s21、医疗请求端向平台服务端发送包括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的资料请求;

s22、平台服务端接收所述资料请求,检索是否存在以所述唯一资料名进行命名的第一资料,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3,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4;

s23、平台服务端获取第一资料内的第一固定数据和第一检测数据,判断所述固定数据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与所述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返回包括所述第一资料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s24、平台服务端检索是否存在包括所述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的第二资料,若存在,则获取最新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固定数据,返回包括所述第二固定数据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否则返回资料不存在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s25、医疗请求端接收结果信息,根据所述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进行资料请求,所接受回来的仅为数据格式,而非一整个文件,故而能兼容多个系统,从而提高数据共享的兼容性,同时,若唯一资料名一致的情况下,固定数据和检测数据均返回医疗请求端,节省医疗请求端的医生输入数据的时间,在唯一资料名不一致的情况下,固定数据返回医疗请求端,此时,说明该病人并未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故而没有检测数据,但是固定数据诸如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以及性别等信息为固定不变,可以节省医疗请求端的医生输入固定数据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医生时间,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5具体为:

医疗请求端接收结果信息,若所述结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料,则将所述第一资料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所述结果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固定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固定数据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所述结果信息为资料不存在,则显示资料获取失败信息。

从上述描述可知,从平台服务端获取的数据按照预设模板生成医疗请求端的预设格式,预设格式可以为列表、文本或图片等多种格式,基于医疗请求端的预设模板进行显示,避免出现资料和医疗请求端的不匹配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医疗请求端以及医疗服务端,所述医疗请求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医疗服务端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所在的第一医院资源情况以及待检病人的待检项目,判断所述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不能,则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检查所述待检项目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接收预约检查请求,判断所在的第二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若能,则接受所述预约检查请求;

s3、获取所述待检项目的检查报告,将所述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医疗请求端在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无法满足待检病人的需求时,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医疗服务端根据实际情况接受预约检查请求,使得待检病人可以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医疗服务端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医疗服务端将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使得待检病人可以在医疗请求端进行就医,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以达到最优配置,方便大众就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01、获取待医病人的待医项目,判断医疗服务端所开放预留的专家号源情况中是否还包括符合所述待医项目的待挂号专家医生,若有,则向所述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挂号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02、接收所述预约挂号请求,向所述待挂号专家医生进行预约挂号。

从上述描述可知,医疗服务端向医疗请求端开放预留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处于基层的医疗请求端可以帮助病人预约待挂号专家医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逐步引导病人社区首诊的有序就医习惯、减少错位就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11、获取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符合待治疑难病情的待会诊专家医生,向所述待会诊专家医生所在的医疗服务端发出包括病历资料的会诊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12、接收会诊请求,并将所述会诊请求内的病历资料发送至待会诊专家医生;

s13、接收待会诊专家医生的会诊意见,将所述会诊意见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处于基层的医疗请求端可以请求多个专家医生提出会诊申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患有疑难病情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在会诊过程中,处于医疗请求端的医生可以和处于医疗服务端的医生进行沟通,既加强医生间的沟通协作,也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台服务端,所述平台服务端包括第三存储器、第三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三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21、向平台服务端发送包括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的资料请求;

s25、医疗请求端接收结果信息,根据所述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所述第三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22、接收所述资料请求,检索是否存在以所述唯一资料名进行命名的第一资料,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3,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4;

s23、获取第一资料内的第一固定数据和第一检测数据,判断所述固定数据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与所述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返回包括所述第一资料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s24、检索是否存在包括所述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的第二资料,若存在,则获取最新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固定数据,返回包括所述第二固定数据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否则返回资料不存在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进行资料请求,所接收回来的仅为数据格式,而非一整个文件,故而能兼容多个系统,从而提高数据共享的兼容性,同时,若唯一资料名一致的情况下,固定数据和检测数据均返回医疗请求端,节省医疗请求端的医生输入数据的时间,在唯一资料名不一致的情况下,固定数据返回医疗请求端,此时,说明该病人并未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故而没有检测数据,但是固定数据诸如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以及性别等信息为固定不变,可以节省医疗请求端的医生输入固定数据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医生时间,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5具体为:

接收结果信息,若所述结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料,则将所述第一资料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所述结果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固定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固定数据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所述结果信息为资料不存在,则显示资料获取失败信息。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包括步骤:

s1、医疗请求端获取所在的第一医院资源情况以及待检病人的待检项目,判断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待检项目的检查,若不能,则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检查待检项目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

s2、医疗服务端接收预约检查请求,判断所在的第二医院资源情况是否能够完成待检项目的检查,若能,则接受预约检查请求;

s3、医疗服务端获取待检项目的检查报告,将检查报告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其中,还包括步骤:

s01、医疗请求端获取待医病人的待医项目,判断医疗服务端所开放预留的专家号源情况中是否还包括符合待医项目的待挂号专家医生,若有,则向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挂号请求;

s02、医疗服务端接收预约挂号请求,向待挂号专家医生进行预约挂号。

其中,还包括步骤:

s11、医疗请求端获取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符合待治疑难病情的待会诊专家医生,向待会诊专家医生所在的医疗服务端发出包括病历资料的会诊请求;

s12、医疗服务端接收会诊请求,并将会诊请求内的病历资料发送至待会诊专家医生;

s13、医疗服务端接收待会诊专家医生的会诊意见,将会诊意见返回至医疗请求端。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

s21、医疗请求端向平台服务端发送包括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的资料请求;

s22、平台服务端接收资料请求,检索是否存在以唯一资料名进行命名的第一资料,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3,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4;

s23、平台服务端获取第一资料内的第一固定数据和第一检测数据,判断固定数据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与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返回包括第一资料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s24、平台服务端检索是否存在包括资料请求内的唯一身份标识信息的第二资料,若存在,则获取最新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固定数据,返回包括第二固定数据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否则返回资料不存在的结果信息至医疗请求端;

s25、医疗请求端接收结果信息,根据结果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步骤s25具体为:

医疗请求端接收结果信息,若结果信息包括第一资料,则将第一资料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结果信息包括第二固定数据,则将第二固定数据填入至预设模板后进行显示;若结果信息为资料不存在,则显示资料获取失败信息。

请参照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1,包括医疗请求端2以及医疗服务端5,医疗请求端2包括第一存储器4、第一处理器3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4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医疗服务端5包括第二存储器7、第二处理器6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7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6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第一处理器3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s01以及s11,第二处理器6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2、s3、s02、s12以及s13。

请参照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1,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包括平台服务端8,平台服务端8包括第三存储器10、第三处理器9及存储在第三存储器10上并可在第三处理器9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第一处理器3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s21以及s25,第三处理器9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s22至s24。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系统1与客户端、第三方机构端进行配合,医疗请求端2以及医疗服务端5作为医生端,和平台服务端8、客户端以及第三方机构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

平台服务端8按照实际模块来分,又可以包括中心平台数据库数据库、远程健康监护服务系统和通用数据交换接口;其中,中心平台数据库存储文字数据及所需的其它格式监测数据文件,远程健康监护服务系统包括管理端与监控端,管理端能读取医院his系统相关信息,进行登记、诊断及介护(看护,照顾)服务,监控端实时显示社区监护对象的监测信息;通用数据交换接口控制监护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并使用数据库视图或函数来实现。

平台服务端8按照信息的数据流动方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作为一个开放式、标准化的应用平台,后期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发展成区、市、省级的区域监护平台。

平台服务端8还为签约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的工具;对新、老病人提供在线的远程咨询、导诊、分诊等服务;医生与病人便捷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复诊病人、签约老人、老慢病人远程咨询;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线上续方;病人远程支付后可选择附近药店取药或物流配送。

同时,医生间方便快捷的转诊申请与接收审核流程;支持疑难杂症上转与疾病康复的下转;提供门诊转诊和住院转诊两种转诊服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方法及系统,医疗请求端在第一医院资源情况无法满足待检病人的需求时,向处于同一互联网平台内且能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端发出预约检查请求,使得待检病人可以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医疗服务端进行检查,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及合理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医疗服务端向医疗请求端开放预留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逐步引导病人社区首诊的有序就医习惯、减少错位就医;处于基层的医疗请求端可以请求多个专家医生提出会诊申请,为患有疑难病情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既加强医生间的沟通协作,也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唯一身份标识信息和唯一资料名进行资料请求,从而提高数据共享的兼容性,同时可以节省医疗请求端的医生输入数据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医生时间,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