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及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5779发布日期:2019-03-08 23:4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及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康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及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也越发重视,尤其是在紧张以及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身体的病变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因此,对自身的身体情况有一个实时的了解体现的尤为必要。

但是现有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大多价格昂贵且排队挂号及其繁琐,很多人针对身体一些小症状也不会去医院进行及时的检查,往往导致小病化大病,因此,提供一种便捷,且身体状况检测精准的智能检测系统以供人们日常身体检查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申请号为:cn201520536910.1,提供了一种能够检测多项指标的人体健康检测仪,但是其对病人无法实现传统的中医四步法的问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捷,且身体状况检测精准的智能检测系统,通过中医四步法即“望、闻、问、切”实现对病人的问诊以及身体健康等级的评定,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的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及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包括登录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析模块、数据库、信息传输模块和外接检测模块;

所述登录模块用于用户登录系统,所述登录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外接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用户身体信息,所述外接检测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身体信息进行评估检测,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医疗信息,所述数据库与所述分析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与外接通讯设备信号传输,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用户通过向所述登录模块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系统。

优选的,所述外接检测模块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气味嗅觉诊断器、脉诊仪和语音装置;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气味嗅觉诊断器、脉诊仪和语音装置均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包括检测模块和评估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身体信息,将所述用户身体信息与标准信息值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患者的具体病因。

所述评估模块用于通过对比信息,对所述用户身体信息的各项值进行评分。

优选的,所述医疗信息包括存储所述用户身体信息和存储身体各项信息标准值。

优选的,所述信息传输单元包括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模块;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的模式将所述用户身体信息传输至用户的外接通讯设备。

优选的,所述外界通讯设备包括一app;所述app包括健康评估模块、调理建议模块、食疗理疗模块和反馈模块;

所述健康评估模块用于显示用户身体检测结果,包括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评分值;

所述调理建议模块根据用户身体的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以及自身的数据库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所述食疗理疗模块根据用户身体的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以及自身的数据库提出相应的食谱建议以及仪器设备的理疗建议;

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定期接受用户的身体信息反馈,并及时提醒用户进行复检。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中央处理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包括智能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信息传输装置、机器人外壳、pc处理器和移动装置;所述pc处理器设于所述机器人外壳内;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机器人外壳相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pc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机器人外壳相连接;所述智能检测装置与所述机器人外壳相连接;且与所述pc处理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pc处理器包括登录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析模块、数据库和信息传输模块;所述登录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外接检测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库与所述分析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拥有多个模块,可实时采集用户身体信息,将用户身体信息的各项值与数据库内的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对用户身体信息进行评分预测;在将信息结果以及调理建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输至用户的手机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身体状况检测精准并且查检十分的便捷,保证使用者实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采用中医的四步法原则,在对用户检测之后,生成实施对策,并且间隔一端时间提醒用户进行复检,实时跟踪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发明通过采用图像采集装置、气味嗅觉诊断器、脉诊仪和语音装置实现对病人四步法,即“望、闻、问、切”的诊断的诊断,诊断效果更优,诊断方式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检测机器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包括登录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析模块、数据库、信息传输模块和外接检测模块;

登录模块用于用户登录系统,登录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外接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用户身体信息,外接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分析模块用于对用户身体信息进行评估检测,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数据库用于存储医疗信息,数据库与分析模块信号连接;

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与外接通讯设备信号传输,信息传输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向登录模块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系统,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通过移动设备登录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模块为中央控制处理器,操控整个系统的合理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分析模块包括检测模块和评估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身体信息,从数据库内调取标准信息值,将用户身体信息与从标准信息值进行对比;

评估模块用于通过对比信息,对用户身体信息的各项值进行评分,共有54项,每项分值为0-10分,9-10分属于正常,9-6分偏弱,6-4分弱,4-3分弱+,0-3弱++。

在本实施例中,医疗信息包括存储用户身体信息和存储身体各项信息标准值,便于客户下次检查时,调取该账户上一次检查,从而判断用户身体调理状况,采用中医的四步法原则,在对用户检测之后,生成实施对策,并且间隔一端时间提醒用户进行复检,实时跟踪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传输单元包括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模块;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的模式将用户身体信息传输至用户的外接通讯设备,将用户身体信息、评分值以及下一阶段采取的建议措施,及时反馈给用户,便于用户实时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外界通讯设备包括一app;所述app包括健康评估模块、调理建议模块、食疗理疗模块和反馈模块;

所述健康评估模块用于显示用户身体检测结果,包括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评分值;

所述调理建议模块根据用户身体的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以及自身的数据库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包括平时作息等建议;

所述食疗理疗模块根据用户身体的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以及自身的数据库提出相应的食谱建议以及仪器设备的理疗建议;

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定期接受用户的身体信息反馈,并及时提醒用户进行复检。

在本实施例中,外接检测模块为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气味嗅觉诊断器、脉诊仪和语音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将人体外部特征,包括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以照片的形式传输至中央控制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检测模块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判断病人的病情。

气味嗅觉诊断器由气味采集器、中空输气味管与双鼻嗅觉孔塞构成一体,患者通过双鼻嗅觉孔塞向机器内呼气,从而传输至气味采集器,气味采集器通过中央处理器对气味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的病情。

脉诊仪,对病人进行切脉,并且将脉搏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检测模块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判断病人的病情。

语音装置,操作人员提前将问题以语音的形势编码至中央处理器内部,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语音装置询问患者问题。

本发明还包括一数据输入装置,即一触摸屏,触摸屏与中央控制处理器信号连接;患者根据语音装置的问题,可以通过触摸屏向中央控制处理器内输入相应的信息。

如图2所示,一种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装置,包括智能检测装置1、显示装置2、信息传输装置、机器人外壳3、pc处理器4和移动装置5;pc处理器4设于机器人外壳3内;显示装置2与机器人外壳3相连接,显示装置2与pc处理器4信号连接;移动装置5与机器人外壳3相连接;智能检测装置1与机器人外壳3相连接;且与pc处理器4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检测装置1为人体健康检测仪。

在本实施例中,pc处理器4包括登录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析模块、数据库和信息传输模块;登录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外接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数据库与分析模块信号连接;信息传输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中医无创体外智能快检系统拥有多个模块,可实时采集用户身体信息,将用户身体信息的各项值与数据库内的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对用户身体信息进行评分预测;在将信息结果以及调理建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输至用户的手机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身体状况检测精准并且查检十分的便捷,保证使用者实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采用中医的四步法原则,在对用户检测之后,生成实施对策,并且间隔一端时间提醒用户进行复检,实时跟踪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