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921发布日期:2019-03-22 22:0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可视化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技术不止适用于对患者的周围神经进行精准阻滞麻醉,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跟蛛网膜下腔麻醉时(腰麻)时,也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技术,准确看到患者的椎管形态,尤其是产妇或者先天椎管狭窄的患者,通过传统摸骨法判断的椎管内位置可能会因为产妇的特殊生理周期而导致不在一个平面,而产生位置判断不正确,穿刺针位置无法到达硬膜外腔或位置偏移,最终造成麻醉效果不佳或无麻醉效果。

超声波反射原理:超声成像的原理在于,超声波由手持探头中的压电晶体产生,施加一个机械压力时,压电晶体在机械压力下产生电流的效应也被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则称为逆压电效应,即如果给压电晶体施加一个电流,会产生机械压力和形变。超声波是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的,当手持探头中的压电晶体被施加电流后会产生周期性的形变,最终产生超声波。超声探头既是发射器也是接收器,每个探头周期中1%的时间用于产生超声波,剩余的99%的时间用于(收听)返回的超声波或回声。通过压电效应,手持探头中的压电晶体将回声的机械能转换为电流,并最终通过机器转换成一幅二维的灰度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图像的颜色范围从黑到白。返回回声的能量越高,图像的颜色越白。强回声区的回声包含大量的能量,图像接近白色。低回声区的回声含有的能量较少,图像接近灰色。无回声区没有回声,图像接近黑色。超声的原理过于复杂,需要的话再一一介绍,总之,超声可以让人体组织成像,但由于麻醉注射药物时,普通光面穿刺针的角度、深度、方向都无法完全配合超声波,所以,在一些复杂的操作条件下,需要穿刺针可以具备可以显影的功能,尤其是针尖部分,要能在任何角度及深度下,都能在接受到超声波时,提供强有力的回声。在这点上,不管是外周神经的定位穿刺,还是椎管内麻醉的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针能否提供强有力的回声都直接决定了穿刺的成功率。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做的超声波反射成像针,只能做到穿刺针针管前端显影(比如现有的螺纹穿刺针),而无法做到针尖部分显影。具体原因为:

经发明人广泛调查,现有的穿刺针在加工完凹点之后会进行针尖的制备,针尖制备涉及到的核心工序是磨尖和捣角工艺。磨尖过程是若干根制备穿刺针的原材摆放成为一排竖直放置,固定在底座上沿砂轮固定方向回移动,固定好角度之后磨成针尖形状。捣角是在椭圆形的针尖两侧再磨若干刀,目的是为了降低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的阻力,目前的捣角工艺均采用人工完成,没有自动化机器。

如果在原材的针尖部分全表面(360°)加工凹点,然后进行磨尖和捣角工艺,砂轮磨尖以及人工捣角必然会导致穿刺针的针尖强度降低,且人工无论采用何种角度、何种方式,在布满凹点的针尖上进行捣角,无法保证对称一致性以及结构强度,因此现有工艺中在针尖位置预先布置凹点的形式不可行。

无法在针尖位置设置凹点,也就是说无法在针尖位置设置显影区,导致在实际的临床使用过程中,针管前端显影区域与针尖的实际位置有所偏差,这种穿刺针极容易损伤到神经或者血管,如果麻药等药物进入到血管,会引起全脊麻,引起中毒反应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视化穿刺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针的显影位置不精确、容易造成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等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

针管以及位于所述针管前端的针头;

所述针管的靠近所述针头的端部表面设置有管身显影区;

所述针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针尖显影区;

所述管身显影区和所述针尖显影区均能够反射超声波。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尖显影区分布有多个反射凹点,多个反射凹点环绕所述针尖的外表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反射凹点设置为三棱柱形凹坑,且所述三棱柱形凹坑的棱边穿设所述针头的管壁的方向可调。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头处设置有环形斜切面,所述环形斜切面上布设有所述反射凹点。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尖的内表面布设有多个反射凸点。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管内腔穿设有给药导管,所述给药导管的前端能够输出药剂。

更进一步地,

所述给药导管内沿导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弹簧钢圈。

更进一步地,

所述给药导管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为温度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

更进一步地,

所述给药导管的前端围绕所述给药导管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给药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给药孔。

更进一步地,

所述给药导管的管壁由聚氨酯制成。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针管以及位于所述针头前端的针头;所述针管的靠近所述针头的端部表面设置有管身显影区;所述针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针尖显影区;所述管身显影区和所述针尖显影区均能够反射超声波。在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波能够在管身显影区和针尖显影区成像,因此可以有效甄别针尖位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显示的针尖位置进行更为精确的穿刺作业,从而减少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管身显影区和针尖显影区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针尖的内表面具有反射凸点的情形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给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针管;200-针头;110-管身显影区;210-针尖显影区;300-反射凹点;400-给药导管;410-弹簧钢圈;420-传感器;430-给药孔;500-反射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管身显影区和针尖显影区的正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针尖的内表面具有反射凸点的情形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穿刺装置中的给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

针管100以及位于针管100前端的针头200;

针管100的靠近针头200的端部表面设置有管身显影区110;

针头200的外表面设置有针尖显影区210;

管身显影区110和针尖显影区210均能够反射超声波。

上述的可视化穿刺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在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波能够在管身显影区110和针尖显影区210成像,因此可以有效甄别针尖位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显示的针尖位置进行更为精确的穿刺作业,从而减少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等问题。

关于可视化穿刺装置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具体而言:

该穿刺装置包括针管和设置于针管前端的针尖,针管的前端设置有管身显影区110,针尖设置有针尖显影区210,管身显影区110和针尖显影区210连续,且均为360度环绕式设计。

首先,关于针尖显影区210:针头200处设置有环形斜切面,环形斜切面上布设有反射凹点300。针尖显影区210分布有多个反射凹点300,多个反射凹点300环绕针尖的外表面。反射凹点300设置为三棱柱形凹坑,且三棱柱形凹坑的棱边穿设针尖的管壁的方向可调。例如,三棱柱的棱边垂直于针尖的表面穿设,或者,三棱柱的棱边以一定角度穿入针尖的表面。

三棱柱形凹坑的棱边穿设针尖的管壁的方向可调可以产生如下效果:

通常而言,在制备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装置的过程中,首先环绕针尖制备多个反射凹点300,然后根据设计参数对针尖进行斜切从而得到针尖的环形斜切面,而环形斜切面上的反射凹点300的数量通常是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的,一旦环形斜切面上的反射凹点300数量过少或者过于分布不均匀,则在超声显影过程中,当针尖部位的环形斜切面正对超声探头,则该位置的显影效果会大大减弱。因此,发明人需要对三棱柱的棱边的穿设角度进行设计,以尽可能地保证环形斜切面上同样布设有反射凹点300,从而有效提高显影效果。

另外,三棱柱形凹坑的棱形角度涉及直接决定了反射强度以及可接收到的反射数量,因此,三棱柱形凹坑的设计关系到后期显影效果。

以下,对针尖显影区210做补充说明:

发明人还发现,当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装置的环形显影区正对超声探测设备时,虽然环形斜切面上布设的反射凹点300可以实现超声显影,但是在针尖的内表面存在显影盲区,超声探测设备是无法探测到该显影盲区的。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发明人同样在针尖的内表面布设显影区。该内表面的显影区可以布设多个反射凹点300也可以设置为反射凸点500。

具体而言:

当该内表面的显影区布设多个反射凹点300时,超声探测设备探测到该反射凹点300时,反射凹点300可以实现超声反馈。制备该反射凹点300可以通过定点镭射或者冲压等方法实现。

当该内表面的显影区布设多个反射凸点500时,相邻的反射凸点500之间形成凹陷区,超声探测设备探测到相邻的反射凸点500之间的凹陷区域时,该凹陷区域可以实现超声反馈。制备该反射凸点500例如可是在制备针尖外表面的反射凹点300时向内表面冲压但是未冲破内表面时造成的凸点效果,或者可以是直接在针尖内表面喷涂或者印刷发射凸点。

另外,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凹点的穿刺装置,其针尖部分的凹点的制备完全采用自动化设备,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预先设计凹点的穿孔角度、数量、排布等,然后冲孔设备按照预先设计的尺寸参数对穿刺针原材尖端进行穿孔,通过调整穿孔的力度可以控制针尖内壁部分是否出现凸点,而凸点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请参考前文所述。穿孔完成后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斜切工艺工序,斜切工序完成之后,可继续后续的精磨等工艺。

该穿刺装置另外具备给药功能,具体而言:

针管100内腔穿设有给药导管400,给药导管400的前端能够输出药剂。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同时通过给药导管400进行药剂的注射,药剂例如可以是麻药等。

关于给药导管40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5:

给药导管400设置为长条形的管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尾端设置有输入孔,前端设置有多个给药孔430,更进一步地,给药导管400的前端围绕给药导管400的轴线方向在给药导管400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给药孔430。药剂首先通过尾端的输入孔进入给药导管400内部,然后由给药孔430输出。输入孔可以连接输入设备,输入设备例如可以是注射针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注射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给药导管400具有更优的材料性能,具体而言:给药导管400的管壁由聚氨酯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给药导管400具备温度探测和压力探测功能,具体而言:

给药导管400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20;传感器420设置为温度传感器420或者压力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20可以检测给药点的人体组织的温度,压力传感器420可以检测给药点的人体组织的压力。

另外,为了将上述的温度数据以及压力数据传递至外部,给药导管400内部还设置了弹簧钢圈410,弹簧钢圈410沿导管的延伸方向布置。一方面,弹簧钢圈41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弹簧钢圈410可以将温度数据以及压力数据传递至外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给药导管400具备监护功能,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尾端配备有监护仪,该监护仪与给药导管400的尾端的弹簧钢圈410连接,该监护仪可通过弹簧钢圈410实时采集人体的注射部位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医护工作者可以根据上述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分析病患的身体状况,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诊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