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1178发布日期:2019-03-02 01:4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微血管性心绞痛又称x综合征,是指具有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的症状,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有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的证据,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正常或无阻塞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x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既可表现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又可表现为非典型胸痛,既可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持久的静息型胸痛。对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胸痛持续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相当一部分患者诱发体力活动的阈值不恒定,可于凌晨痛醒,也有些患者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闷痛。微血管性心绞痛无特殊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钙拮抗药及β受体阻滞药等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但疗效不恒定。因此,开发一种效果稳定的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3-16、太子参8-12、水蛭8-12、乳香5-7、没药4-8、檀香4-8、全蝎9-11、冰片3-5、生枣仁9-11、炒酸枣仁9-11。

优选地,上述重要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5、太子参10、水蛭10、乳香6、没药6、檀香6、全蝎10、冰片4、生枣仁10、炒酸枣仁10。

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上各味,分别加入8倍,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本中药组合物还可以运用现代制药技术,采用其他制备方法制备,并可加入药学上允许的辅料,制备成其他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丸剂及缓控释制剂等。

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抗菌;

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水蛭: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

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

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檀香: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生枣仁: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

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本方中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太子参即助黄芪补气,又能生津;水蛭破血逐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檀香善于利膈宽胸,行气止痛;全蝎散结通络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炒酸枣仁、生枣仁养心安神,敛汗生津。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方及适宜的配比,以益气敛阴,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采用多味中药之间相互配伍,协调作用,从而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在益心气,敛心阴,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通畅,则痛闷自止,可有效治疗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3g、太子参12g、水蛭8g、乳香7g、没药4g、檀香8g、全蝎9g、冰片5g、生枣仁9g、炒酸枣仁11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6g、太子参8g、水蛭12g、乳香5g、没药8g、檀香4g、全蝎11g、冰片3g、生枣仁11g、炒酸枣仁9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5g、太子参10g、水蛭10g、乳香6g、没药6g、檀香6g、全蝎10g、冰片4g、生枣仁10g、炒酸枣仁10g。

对比例1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5g、太子参10g、水蛭15g、乳香2g、没药6g、檀香6g、全蝎10g、冰片4g、生枣仁6g、炒酸枣仁10g。

对比例2

一种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5g、太子参10g、梧桐叶10g、乳香6g、没药6g、檀香6g、全蝎10g、冰片4g、生枣仁10g、炒酸枣仁10g。

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各重要组合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分别加入8倍,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服用。

临床疗效资料

患者常见症状为:心胸隐痛,时做时休,心悸气短,动则尤甚,伴倦怠乏力,易汗出,舌暗,有瘀斑,苔薄,脉细缓或结代。

取在我院诊断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疾病患者50例,所选病例匀无有其他重大疾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治疗组年龄在50-70之间,其中男13例,女12例,病程4月到15年;对照组年龄在47-72之间,其中男15例,女10例,病程半年到16年;5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吸烟、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方面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

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给予对比例1、对比例2配置的中药,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药物,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服用方法为一重量份为一剂,一日一剂,分三次服用,疗程90d。

检测项目

疗效标准

1、心绞痛疗效标准

(1)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

(2)有效: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减少一半以上,达到改善程度;

(3)无效:症状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

2、心电图评定标准

(1)显效:主要导联t波和st段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

(2)有效:压低的st段回升0.05mv以上,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50%以上;

(3)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基本相同;

(4)加重:st段较前降低0.05mv以上,主要导联t波倒置加深达20%以上,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

3、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

(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

(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

(4)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症候积分减少<0。

治疗效果

1、心绞痛疗效标准见表1:

表1

2、心电图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3、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见表3:

典型病例临床效果

1、患者王先生,年龄67,家住贵阳,病程为7个月,症状为劳力性胸闷、胸痛、气促7月,伴乏力,脉细缓,服药前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s-t段下移≥0.05mm<1mm,t波低平、倒置,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23u/l,ctnt0.12ng/l;服用本药90天后,症状为胸闷、胸痛每周最多1次,气促、乏力缓解,脉平稳,服药后心电图为ii、iii、avf导联s-t,t恢复,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21u/l,ctnt0.12ng/l。显效。

2、陈先生,年龄69,家住贵阳,病程为4个月,症状为劳力性胸闷、胸痛、心悸、气促、乏力,脉细缓,服药前心电图示v1-3导联s-t段下移≥0.05mm<1mm,t波倒置,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18u/l,ctnt0.08ng/l;服用本药90天后,症状为胸闷、胸痛、气促、乏力缓解,脉平稳,服药后心电图v1-4导联s-t、t恢复,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21u/l,ctnt0.12ng/l.显效。

3、马女士,年龄70,家住安顺,病程为7个月,症状为劳力性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动则气喘、舌质暗有瘀斑,苔薄,脉细缓。服药前心电图示v3-6导联s-t段下移≥0.05mm<1mm,v2-6导联t波正负双向、倒置,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21u/l,ctnt0.18ng/l;服用本药90天后,症状为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缓解,舌质红润,苔薄白,脉平稳,服药后心电图v2-6导联s-t、t恢复,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18u/l,ctnt0.07ng/l.显效。

4.刘女士,年龄70,家住毕节,病程为1年半,症状为劳力性胸闷、胸痛1年半,近2周,稍动即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多汗。脉细缓。服药前心电图示v3-6导联s-t段下移≥0.05mm<1mm,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17u/l,ctnt0.12ng/l;服用本药90天后,症状为劳力性胸闷、胸痛每周不超过2次,脉平稳。服药后心电图v3-6导联s-t段恢复,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12u/l,ctnt0.08ng/l.显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