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457发布日期:2019-05-17 20:2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婴儿喂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药瓶,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喂药瓶。

(二)、

背景技术:

由于药基本上都有苦味,而婴儿的味觉特别敏感,对药具有天生的抗拒性,给婴儿喂药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传统的喂药方法通常采用汤匙灌喂,由于婴儿十分不配合,往往将药液打翻。由于药液味道的刺激,婴儿常会将喂入的药液吐出,并哭闹不止,经常吃一半吐一半,不仅浪费药物,婴儿的哭闹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现有的婴儿喂药器,由注射器改进而来,喂药时药液被直接射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容易呛着婴儿或造成宝宝呕吐,进而引起婴儿的抵触情绪,药液就再难以进入婴儿口中了。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婴儿喂药器是中间开孔的奶嘴型喂药器,大人或护理人员手捏气球,就可将药液通过奶嘴的中间开孔直射入婴儿喉咙,这种结构的喂药器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很难控制药量,婴儿一次性吃入过多,容易呛着或呕吐,造成婴儿伤害。

上述两种婴儿喂药器都是喂药与喂奶相分离,喂完药再喂水,由于刚吃完药,婴儿嘴里很苦,即使喂水,婴儿会认为还要吃药,会拒绝喝水。这就造成了给婴儿喂药困难,较长一段时间婴儿嘴里都很苦,影响婴儿进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然没有解决婴儿吃药的难题,婴儿身心疲惫,也不利于婴儿的身体康复。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喂药瓶,该婴儿喂药瓶喂药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喂药瓶,含有瓶体和带有奶嘴的瓶盖,瓶体的下部开口与瓶盖连接,还含有隔板、气囊、左挤压板、右挤压板、进药管和导药管;隔板横向设置在瓶体内中部,隔板四周与瓶体内壁密封连接,隔板将瓶体内部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气囊设置在上腔体的中部,气囊的上端与进药管的下端连通,气囊的下端与导药管的上端连通;进药管的上端从瓶体的顶面穿出,且进药管的上端安装有密封盖;导药管向下穿过隔板后进入下腔体中,导药管的下端再从瓶盖上的奶嘴的中部穿出,导药管的侧面与隔板密封连接,导药管的侧面与奶嘴中部之间含有间隙,导药管的下端封闭,导药管伸出奶嘴部分的侧面上设有横向的通孔和防脱倒刺;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设置在上腔体中,且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分别位于气囊的左边和右边,左挤压板的左侧面上横向伸出有左导杆,左导杆的端部从瓶体的左侧面伸出,右挤压板的右侧面上横向伸出有右导杆,右导杆的端部从瓶体的右侧面伸出。

左导杆的端部设有左挡块,左导杆上套装有左弹簧,左弹簧位于左挡块和瓶体的左侧面之间;右导杆的端部设有右挡块,右导杆上套装有右弹簧,右弹簧位于右挡块和瓶体的右侧面之间。

左导杆的端部从瓶体左侧面上的左凹坑中伸出,左弹簧的右部位于该左凹坑中;右导杆的端部从瓶体右侧面上的右凹坑中伸出,右弹簧的左部位于该右凹坑中;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为相对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与气囊外形匹配。

导药管中部设有一段弹性闭合管。

进药管的上端从瓶体顶面中部的凹坑中穿出。

导药管为弹性软管。

瓶体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奶嘴、气囊和导药管的材质均为硅胶。

导药管伸出奶嘴部分的侧面上设有2个横向的通孔和4个防脱倒刺。

瓶体和瓶盖通过螺纹连接。

使用该婴儿喂药瓶时,先将密封盖打开,从进药管注入需要喂食婴儿的药液,再将密封盖盖紧。将婴儿喂药瓶瓶体顶面向下置于桌面上,拧开瓶盖,倒入奶液后拧紧瓶盖。这时就可以给婴儿喂奶了,在喂奶的过程中,伺机给婴儿喂药。由于导药管中部有一段弹性闭合管,正常情况下药液并不会通过弹性闭合管向下流动。喂药时,挤压左挡块和右挡块,气囊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的作用下收缩,弹性闭合管被撑开,药液通过弹性闭合管,而后从通孔中被挤出,药液被混入奶液中,由于药液非常缓慢地被挤出,婴儿不易察觉,在婴儿吃奶的过程中也将药液吃掉下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给婴儿喂奶的同时可以伺机给婴儿喂药,这样,很少的药液混合在奶中,婴儿反应不会特别敏感,很容易吃下,吃完药嘴里也不会很苦,喂药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气囊使气囊中的药液通过导药管端部两侧的通孔中均匀缓慢地进入婴儿口中,避免了药液直接射入婴儿口中呛着婴儿,喂药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和普通奶瓶相似,给婴儿喂药时不会引起婴儿的抵触情绪,易于喂药;喂药管的上端从瓶体顶面中部的凹坑中穿出,这样,当瓶体顶面向下放置在桌面上时,瓶体不会歪斜。

4、本实用新型的导药管端部设有防脱倒刺,防脱倒刺可保证导药管端部与奶嘴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导药管端部不会缩进奶嘴内;并且导药管为弹性软管,其很容易从奶嘴中取下,便于清洁。

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按瓶体侧面的左挡块和右挡块,即可对气囊进行挤压,一个人即可完成喂药工作,使用简单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婴儿喂药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图中,婴儿喂药瓶含有瓶体1和带有奶嘴2的瓶盖3,瓶体1的下部开口与瓶盖3连接,还含有隔板4、气囊5、左挤压板6、右挤压板7、进药管8和导药管9;隔板4横向设置在瓶体1内中部,隔板4四周与瓶体1内壁密封连接,隔板4将瓶体1内部分成上腔体10和下腔体11;气囊5设置在上腔体10的中部,气囊5的上端与进药管8的下端连通,气囊5的下端与导药管9的上端连通;进药管8的上端从瓶体1的顶面24穿出,且进药管8的上端安装有密封盖12;导药管9向下穿过隔板4后进入下腔体11中,导药管9的下端再从瓶盖3上的奶嘴2的中部穿出,导药管9的侧面与隔板4密封连接,导药管9的侧面与奶嘴2中部之间含有间隙13,导药管9的下端封闭,导药管9伸出奶嘴2部分25的侧面上设有横向的通孔14和防脱倒刺15;左挤压板6和右挤压板7设置在上腔体10中,且左挤压板6和右挤压板7分别位于气囊5的左边和右边,左挤压板6的左侧面上横向伸出有左导杆15,左导杆15的端部从瓶体1的左侧面伸出,右挤压板7的右侧面上横向伸出有右导杆16,右导杆16的端部从瓶体1的右侧面伸出。

左导杆15的端部设有左挡块17,左导杆15上套装有左弹簧18,左弹簧18位于左挡块17和瓶体1的左侧面之间;右导杆16的端部设有右挡块19,右导杆16上套装有右弹簧20,右弹簧20位于右挡块19和瓶体1的右侧面之间。

左导杆15的端部从瓶体1左侧面上的左凹坑21中伸出,左弹簧18的右部位于该左凹坑21中;右导杆16的端部从瓶体1右侧面上的右凹坑22中伸出,右弹簧20的左部位于该右凹坑22中;左挤压板6和右挤压板7为相对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与气囊5外形匹配。

导药管9中部设有一段弹性闭合管23。

进药管8的上端从瓶体1顶面24中部的凹坑中穿出。

导药管9为弹性软管。

瓶体1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奶嘴2、气囊5和导药管9的材质均为硅胶。

导药管9伸出奶嘴2部分25的侧面上设有2个横向的通孔14和4个防脱倒刺15。

瓶体1和瓶盖3通过螺纹连接。

使用该婴儿喂药瓶时,先将密封盖12打开,从进药管8注入需要喂食婴儿的药液,再将密封盖12盖紧。将婴儿喂药瓶瓶体顶面24向下置于桌面上,拧开瓶盖3,倒入奶液后拧紧瓶盖3。这时就可以给婴儿喂奶了,在喂奶的过程中,伺机给婴儿喂药。由于导药管9中部有一段弹性闭合管23,正常情况下药液并不会通过弹性闭合管23向下流动。喂药时,挤压左挡块17和右挡块19,气囊5在左挤压板6和右挤压板7的作用下收缩,弹性闭合管23被撑开,药液通过弹性闭合管23,而后从通孔14中被挤出,药液被混入奶液中,由于药液非常缓慢地被挤出,婴儿不易察觉,在婴儿吃奶的过程中也将药液吃下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