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35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及吻合器。



背景技术: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世界首位。就目前食管癌的治疗现状,其5年生存率短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提高,而设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则是较为现实的目标。吻合口狭窄、返流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二个方面,而影响手术安全性的则是吻合口瘘。

食管胃“侧侧吻合”是国内外新近开展的一种新型吻合方式,多方文献报道其防狭窄、抗返流和防吻合口瘘的特性明显优于目前常规使用的端端吻合。侧侧吻合不同于传统端端吻合有专门圆形吻合器一次成型,该术式先行由器械侧方线形吻合,最后关闭对合食管残端与胃管残口需要由手工操作完成,而食管胃组织结构特点本身的不同(操作过程中食管因纵行肌越缩越小,反之胃残口则越扩越大),致使对合困难,操作繁琐;Collard JM式的吻合,其结果类同于侧侧吻合+圆形吻合,结果虽然防狭窄效果明显,但由于圆形吻合的存在导致抗反流作用减弱;Orringer改进后吻合口接近线形,但食管三角形尖端部分是吻合口愈合的潜在不安全点,也使得吻合更为繁琐。

作为侧侧吻合的食管胃“侧方、线形吻合”是侧侧吻合的灵魂,是防狭窄、抗反流的基础,我们采用“器械+手工”将食管完全侧方线形吻合于胃管上后,最后将食管残端自行关闭,实现了食管胃的完全“侧方、线形”吻合,进一步的临床随访研究表明,防狭窄、反流检测效果更优。但最后手工操作关闭残口部分依然繁琐,手术时间较传统端端吻合增加20分钟以上。

在侧侧吻合领域,所用器械为直线形切割缝合器,并非专属器械,其结果需要另行手工处理关闭残余的食管及胃管上的残余端口,而手工关闭的过程、方式直接影响了手术效果。也即:目前侧侧吻合方式是适应和将就器械,而不是让器械来服务于手术。

目前用于消化道重建的手术器械均由国外研发生产,国内仿制居多。这些国外器械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无法汇总到国外厂家得到及时的改进更新。而将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已有优质基础的厂家,进行改进、创新,进而设计新器械是国内厂家升级创新的优势和源泉。

参见公开号为1051058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间桥式结构的直线型切割缝合器,由于切割刀在进行移动时,会收到包括支撑座、钉仓内部的干涉,造成移动的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切割刀,该切割刀用于间桥式结构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包括刀杆、连接在所述的刀杆端部的刀头,所述的刀头的上部有进行切割动作的切割刃,所述的刀杆具有上边部、下边部,所述的上边部、下边部中至少一个边部为非直线边。

优选地,所述的刀杆的上边部、下边部均为非直线边。即所述的下边部、下边部均为非规则边,在所述的切割刀在进行移动过程中,通过非规则边实现避让,确保所述的切割刀移动的顺畅。

优选地,所述的刀杆的下边部与所述的刀头的下部之间的连接面为台阶面。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连接面处,所述的刀头的下部凸出于所述的刀杆的下边部。通过所述的台阶面,使所述的切割刀从支撑座上滑下时,其后部的所述的刀杆不会受到支撑座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桥式结构的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吻合器,包括钉仓架、钉仓、抵钉座、切割刀以及驱动所述的切割刀进行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钉仓连接在所述的钉仓架上,所述的抵钉座连接在所述的钉仓架上并与所述的钉仓相配合,所述的钉仓的上表面开设有从其后部延伸至前部的滑刀槽,所述的滑刀槽位于所述的钉仓上表面的中轴上,所述的切割刀为上部所述的切割刀,当所述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切割刀进行动作时,所述的切割刀的切割刃逐渐从所述的滑刀槽内伸出。

优选地,所述的钉仓内设置有切割刀导向部,所述的切割刀导向部具有与所述的钉仓内底面相连接向上方延伸的抬刀斜面、与所述的抬刀斜面相连接向所述的钉仓前部延伸的切割平面,当所述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切割刀进行动作时,所述的切割刀的刀头从所述的抬刀斜面滑动至所述的切割平面。通过设置所述的切割刀导向部,使所述的切割刀从所述的滑刀槽内伸出,实现对组织的切割,同时也使缝合的动作先于切割的动作。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的切割刀的刀头在所述的抬刀斜面上滑动时,所述的切割刀的切割刃逐渐伸出所述的滑刀槽;当所述的切割刀的刀头在所述的切割平面上滑动时,所述的切割刀的切割刃进行切割的动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吻合器还包括滑刀轨,所述的滑刀轨从所述的钉仓的内底面延伸至所述的切割刀导向部,所述的切割刀沿所述的滑刀轨滑动。设置所述的滑刀轨能够使所述的切割刀的移动更加稳定而不会偏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滑刀轨位于所述的滑刀槽的正下方。

优选地,当所述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切割刀进行动作时,所述的切割刀从所述的钉仓的后部向前部移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刀采用非规则轮廓的刀杆,确保切割刀在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避位,不会受包括钉仓、支撑座的影响;整个吻合器能够实现“完全侧方线性吻合”,有效减少狭窄、反流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钉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钉仓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3中A-A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压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9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10-11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其中:1、钉仓架;2、钉仓;20、滑刀槽;21、钉孔;22、切割刀导向部;220、抬刀斜面;221、切割平面;3、抵钉座;4、切割刀;40、刀杆;400、上边部;401、下边部;41、刀头;410、切割刃;42、台阶面;5、推钉片;6、支撑座;7、压刀弹簧;70、勾部;71、自由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6-11所示的一种吻合器,包括钉仓架1、钉仓2、抵钉座3、切割刀4、推钉片5、支撑座6以及驱动切割刀4、推钉片5同时进行动作的驱动机构。其中:钉仓2连接在钉仓架1上,抵钉座3可拆卸地连接在钉仓架1上并与钉仓2相配合进行缝合的动作。

如图1-3所示:钉仓2的上表面开设有从其后部延伸至前部的滑刀槽20、从其后部分布至前部的多个钉孔21,滑刀槽20位于钉仓2上表面的中轴上,钉孔21则位于滑刀槽20的两侧,位于滑刀槽20两侧的钉孔21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排,本实施例的图示中以两排为例,相邻两排钉孔21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滑刀槽20在钉仓2上表面后部开设的起始位置前于钉仓2上表面后部首个钉孔21的开设位置,也就是说:驱动机构驱动切割刀4、推钉片5同时从钉仓2的后部向前部进行移动,切割刀4逐渐从滑刀槽20内伸出,使得推钉片5推动钉仓2内的钉进行缝合的动作先于切割刀4伸出滑刀槽20进行切割的动作,即先缝合后切割。

钉仓2内设置有切割刀导向部22,切割刀导向部22具有与钉仓2内底面相连接向上方延伸的抬刀斜面220、与抬刀斜面220相连接向钉仓2前部延伸的切割平面221,驱动机构驱动切割刀4从钉仓2的后部向前部进行移动,切割刀4从抬刀斜面220滑动至切割平面221,当切割刀4在抬刀斜面220上滑动时,切割刀4逐渐从滑刀槽20伸出;当切割刀4在切割平面221上滑动时,切割刀4则进行切割的动作。

吻合器还包括滑刀轨(图中未示出),滑刀轨位于滑刀槽20的正下方,滑刀轨从钉仓2的内底面延伸至切割刀导向部22,切割刀4沿滑刀轨滑动。

如图4所示:切割刀4包括刀杆40、连接在刀杆40端部的刀头41,刀头41的上部有进行切割动作的切割刃410,驱动机构驱动切割刀4从钉仓2的后部向前部进行移动时,切割刀4的刀头41沿滑刀轨滑动并从抬刀斜面220滑动至切割平面221,刀头41的切割刃410逐渐从滑刀槽20内伸出。在本实施例中:刀杆40具有上边部400、下边部401,上边部400、下边部401中至少一个边部为非直线边,即为不规则边,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刀杆40的上边部401、下边部402均为非直线边。刀杆40的下边部401与刀头41的下部之间的连接面为台阶面42,并且在连接面处,刀头41的下部凸出于刀杆40的下边部。

如图5、6-9所示,吻合器还包括压刀弹簧7,压刀弹簧7位于支撑座6的上方。压刀弹簧7的上端形成勾部70,下端为自由端71,压刀弹簧7的勾部70勾住在抵钉座3的后部,当驱动机构驱动切割刀4从钉仓2的后部向前部进行移动且切割刀4的刀头41的下部在支撑座5上滑动时,压刀弹簧7的自由端71可向下压在切割刀4的切割刃410上。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申请的工作过程:

如图6-11所示:控制驱动机构同时驱动切割刀4、推钉片5从钉仓2的后部向前部进行移动,切割刀4的刀头41在支撑座5上滑动直至脱离压刀弹簧7,滑落支撑座5,此时刀杆40的下边部401与刀头41的下部之间的台阶面42对支撑座5形成避位,不影响切割刀4的正常滑动;切割刀4的刀头41则继续沿滑刀轨滑动并从抬刀斜面220滑动至切割平面221,刀头41的切割刃410逐渐从滑刀槽20内伸出进行切割,而钉孔21先于滑刀槽20开设,使得推钉片5先于切割刀4推出钉仓2内的钉进行缝合;完成缝合切割后,切割刀4、推钉片5沿原路返回。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推钉片5如何推出钉进行缝合可参照公开号为105105808A的中国专利,此处不进行展开赘述。

本申请能够完成食管胃的“侧方线性吻合一次成型”,将免除原有手术设计中“器械+手工”中繁琐且不确切的手工操作部分,简化手术,并实现“完全侧方线性吻合”,有效减少狭窄、反流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