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525发布日期:2019-02-22 22:0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手术后康复固定架,具体地说是一种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具体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拇外翻畸形程度逐渐加重,甚至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手术矫正是治疗拇外翻的一种常见方法,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使术后拇趾维持在中立位防止复发。

内固定方法是从趾尖向距骨纵向拧入克氏针,该方法虽然固定可靠,但会破坏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远期会引起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并且克氏针在拇趾内容易折断,取出断针困难。

外固定方法是在拇趾外采用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该方法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松动或脱落;在换药时需要先将外固定去除,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不便,并且容易导致拇外翻复发;使用该方法患者恢复周期长,不能穿鞋,活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以实现固定可靠、恢复周期短、患者活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板与拇趾间连接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板包括通过铰接结构铰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为沿垂直脚掌平面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部具有与拇趾趾尖弧度配合的弧形部,第一固定板上开有供固定件穿过的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拇趾中立位平行,第二固定板上开有供固定件穿过的固定孔。

作为限定,所述铰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铰接螺栓;

所述第一铰接部设于第一固定板的下端;

所述第二铰接部设于第二固定板的上端,第二铰接部沿脚掌平面的截面形状为“凹”字形,第一铰接部可以插入第二铰接部的“凹”字形内;

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对应位置开有螺栓孔,铰接螺栓可以插入螺栓孔。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固定件为克氏针。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克氏针为三枚及以上。

作为更进一步限定,所述克氏针插入拇趾内的角度不同且不共面,克氏针与拇趾间形成三维固定。

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部与拇趾趾尖通过三枚克氏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远节趾骨间通过一枚克氏针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跖骨间通过两枚克氏针固定。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铰接结构铰接,拇趾跖趾关节能够适当伸屈,但不能内收和外展;

(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为克氏针,克氏针为常用医疗器械,采购简单方便,并且拆除克氏针后针眼两天就可以恢复;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部具有与拇趾端部弧度配合的弧形部,使固定架占据空间小,方便患者穿鞋;

(4)本实用新型的克氏针插入拇趾内的角度不同且不共面,克氏针与拇趾间形成三维固定,固定架与拇趾保持相同轴矢状面运动,在跖趾关节能伸屈活动的同时,拇趾不会出现外翻,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能够有效维持矫形手术效果,适用于骨科医疗器械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第一固定板, 2-第二固定板, 3-弧形部, 4-固定孔, 5-克氏针, 6-第一铰接部,7-第二铰接部,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拇外翻矫正术后拇趾中立位可屈曲外固定架

本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板与拇趾间连接的克氏针5;

所述固定板包括通过铰接结构铰接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2为沿垂直脚掌平面方向延伸的厚度为2mm的板状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部具有与拇趾趾尖弧度配合的弧形部3,所述弧形部3使固定架占据空间小,方便患者穿鞋,第一固定板1上开有供克氏针5穿过的固定孔4;

所述第二固定板2与拇趾中立位平行,第二固定板2上开有供克氏针5穿过的固定孔4。

所述铰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部6、第二铰接部7和铰接螺栓;

所述第一铰接部6设于第一固定板1的下端;

所述第二铰接部7设于第二固定板2的上端,第二铰接部7沿脚掌平面的截面形状为“凹”字形,第一铰接部6可以插入第二铰接部7的“凹”字形内;

所述第一铰接部6和第二铰接部7的对应位置开有螺栓孔8,铰接螺栓可以插入螺栓孔8实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的铰接。

所述弧形部3与拇趾趾尖通过三枚克氏针5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1与远节趾骨通过一枚克氏针5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2与第一跖骨通过两枚克氏针5固定,所述克氏针5插入拇趾内的角度不同且不共面,克氏针5与拇趾间形成三维固定,使固定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固定架放于拇趾外侧面,使弧形部3与拇趾趾尖配合,其次用三枚克氏针5穿过固定孔4固定弧形部3和拇趾趾尖,用一枚克氏针5穿过固定孔4固定第一固定板1与远节趾骨,用两枚克氏针5穿过固定孔4固定第二固定板2和第一跖骨,克氏针5插入拇趾内的角度不同且不共面,克氏针5与拇趾间形成三维固定,使固定稳定可靠,最后在固定架和拇趾尖塞入无菌敷料完成固定架和拇趾的固定,此时拇趾跖趾关节能够适当伸屈,但不能内收和外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