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426发布日期:2019-04-16 23:20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



背景技术:

红光治疗仪的治疗机理是对生物体产生光化学作用,使之产生重要的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目前,红光治疗仪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但是需要病人去医院治疗,很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便携式的红光治疗仪,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20970656.6的专利申请文件便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红光治疗仪。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红光治疗仪上并没有设置聚集红光的结构,在治疗的时候,红光照射发散,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好,因此一种能将红光聚集以便增益其治疗效果的红光照射治疗仪照射头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其通过在现有技术中的红光发生装置中设置反光碗和平凸透镜,并在壳体底壁设置出光口,平凸透镜的凸面一方朝下安装于出光口处,反光碗的碗口朝下设置在平凸透镜的平面一方,红光芯片光源面朝下设置在反光碗碗底并与DC接头电连接,通过该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DC接头给红光芯片供电,此时红光芯片发出发散状红光,一部分红光透过平凸透镜汇聚后作用在患处,另一部分红光被平凸透镜反射回去,反射回来的红光又被反光碗再次反射回平凸透镜进而汇聚并作用在患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红光的利用率,治疗效果更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包括红光发生装置、壳体和DC接头,所述红光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DC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出光口,所述红光发生装置包括红光芯片、反光碗和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一方朝下安装于所述出光口处,所述反光碗的碗口朝下设置在所述平凸透镜的平面一方,所述红光芯片光源面朝下设置在所述反光碗碗底并与所述DC接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平凸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光碗的碗口处,所述反光碗的中轴线与所述平凸透镜的中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键槽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壳体前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壳体顶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底壁上,所述红光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出风压板和进风压板,所述出风压板和进风压板上均分别设置有固定卡扣,所述出风压板通过其上的固定卡扣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卡合,所述进风压板通过其上的固定卡扣与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卡合。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散热铝片和风扇,所述散热铝片和所述风扇均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散热铝片一面设置有凹状盲孔,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盲孔内并与所述DC接头电连接,所述散热铝片的另一面贴合在所述反光碗碗底外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壳体壁体上沿着所述出光口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桩,所述固定桩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铝片的另一面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壳体两端朝下还分别设置有挂钩接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罩壳,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罩壳通过所述卡接件卡接在所述下壳体上并罩设于所述平凸透镜外。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出光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出光口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45°。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中的红光发生装置中设置反光碗和平凸透镜,并在壳体底壁设置出光口,平凸透镜的凸面一方朝下安装于出光口处,反光碗的碗口朝下设置在平凸透镜的平面一方,反光碗的中轴线与平凸透镜的中轴线共线,红光芯片光源面朝下设置在反光碗碗底并与DC接头电连接,通过该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DC接头给红光芯片供电,此时红光芯片发出发散状红光,一部分红光透过平凸透镜汇聚后作用在患处,另一部分红光被平凸透镜反射回去,反射回来的红光又被反光碗反射回平凸透镜进而汇聚并作用在患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红光的利用率,并且因为反光碗的中轴线与平凸透镜的中轴线共线,使得红光的反射和汇聚光路更加合理,增强了红光的汇聚效率,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壳体前侧设置有出风口,上壳体顶壁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进风口在壳体内连通形成风路,从而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同时在出风口卡合有出风压板,进风口卡合有进风压板,其连接处均预留有接缝,使得风只能通过接缝进出,使得风路更加平稳,避免内部出现紊流,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铝片一面设置有凹状盲孔,风扇安装在盲孔内,散热铝片的另一面贴合在反光碗碗底外表面,下壳体壁体上沿着出光口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桩,固定桩另一端与散热铝片的另一面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壳体上还设置有散热孔,通过该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使得内部温度更加有效地排出,避免温度过高,同时固定桩使得内部部件更加紧凑牢固,使得内部空气循环更加顺畅,散热性更好,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壳体两端朝下分别设置有挂钩接头,可与绳带连接,绳带将本实用新型绑在需要治疗的身体部位上,无需另外手动扶正或固定,解放了双手,可以边治疗边学习工作,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中的罩壳上设置有卡接件,罩壳一端通过卡接件卡接在下壳体上从而罩设在平凸透镜外,罩壳另一端呈喇叭口形状与治疗部位贴紧,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固的对患处进行治疗,避免平凸透镜直接与皮肤接触而灼伤皮肤,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中的出光口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出光口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45°,从而使得两个出光口照射出来的红光汇聚效果更好,红光强度更大,从而进一步改进治疗效果,进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光治疗仪照射头的剖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光治疗仪照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5中的颈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中的腰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下壳体的剖面视图。

图中1-壳体;2-DC接头;3-出光口;4-红光芯片;5-反光碗;6-平凸透镜;7-上壳体;8-下壳体;9-出风口;10-进风口;11出风压板;12-进风压板;13-固定卡扣;14-散热铝片;15-风扇;16-固定桩;17-散热孔;18-挂钩接头;19-罩壳;20-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红光治疗仪照射头,包括红光发生装置、壳体1和DC接头2,上述红光发生装置安装于上述壳体1内,上述DC接头2设置在上述壳体1一侧,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红光发生装置包括红光芯片4、反光碗5和平凸透镜6,上述壳体1底壁设置有一个出光口3,上述平凸透镜6的凸面一方朝下安装于上述出光口3处,作为优选,限定上述平凸透镜6发光角度为120°,聚光效果更佳,上述反光碗5的碗口朝下设置在上述平凸透镜6的平面一方,作为优选,限定上述反光碗5的反光面角度为138°,反光效果更佳,上述红光芯片4光源面朝下设置在上述反光碗5碗底并与上述DC接头2电连接,作为优选,限定上述红光芯片4为治疗效果更优的波长为630nm的单一波长,16个晶元4串4并联方阵排列,工作时,上述红光芯片4通过上述DC接头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发出发散状红光,一部分红光透过上述平凸透镜6汇聚后作用在患处,另一部分红光被上述平凸透镜6反射回去,反射回来的红光又被上述反光碗5再次反射回上述平凸透镜6进而再次汇聚并作用在患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红光的利用率,治疗效果更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限定上述平凸透镜6设置在上述反光碗5的碗口处并且限定上述反光碗5的中轴线与上述平凸透镜6的中轴线共线,从而使得红光的反射光路和汇聚光路更加合理,进一步增强了红光的汇聚效率和利用率,使治疗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下壳体8底壁上设置两个出光口3,具体地,限定两个出光口3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45°,如图6所示,作为优选,限定两个出光口3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并且每个上述出光口3处安装一组上述红光发生装置,这样,两组上述红光发生装置安装角度呈150°,从而使得两组上述红光装置安装好后大致呈内八字型,这样便会使得汇聚后的红光强度更大,治疗效果进一步得到改进。当然,上述出光口3也可以设置成两两相对并且均匀分布的三个或者多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定上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7和下壳体8,上述壳体1前侧设置有出风口9(也即该出风口9的一半设置在上壳体7,一半设置在下壳体9),上述上壳体7顶壁设置有进风口10,上述出风口9和进风口10在上述壳体1内连通形成风路,从而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出风口9卡合有出风压板11,在上述进风口10卡合有进风压板12,上述出风压板11和进风压板12上均设置有固定卡扣13,上述出风压板11通过其上的固定卡扣13与上述出风口9的侧壁卡合,上述进风压板12通过其上的固定卡扣13与上述进风口10的侧壁卡合,使得在其连接处均预留有接缝,这就使得风只能通过上述接缝进出,从而使风路更加平稳,避免上述壳体1内部出现紊流影响散热性能,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更进一步,在上述出风压板11和进风压板1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定位销,上述壳体1与上述出风压板11和进风压板12分别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销孔,上述定位销与上述销孔配合起着定位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固定好上述出风压板11和进风压板12,防止使用过程中上述出风压板11和进风压板12松动。

作为优选,限定上述壳体1后侧也设置有出风口9和卡合在其上的出风压板11,这样就使得上述壳体1前侧和后侧均有上述出风口9,进一步优化了散热性能,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限定上述出光口3设置在上述下壳体8的底壁上,并且上述上壳体7和下壳体8连接在一起形成上述壳体1的时候,在上述上壳体7与下壳体8之间将会形成一个空腔,而上述红光发生装置便安装在上述上壳体7与下壳体8之间的空腔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散热铝片14和风扇15,上述散热铝片14一面设置有凹状盲孔,上述风扇15安装在盲孔内并与上述DC接头2电连接,上述散热铝片14的另一面贴合在上述反光碗5碗底外表面,上述下壳体8壁体上沿着上述出光口3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桩16,上述固定桩16另一端与上述散热铝片14的另一面可拆卸固定连接(螺纹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该结构,上述散热铝片14直接与上述红光芯片4接触,上述红光芯片4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到上述散热铝片14上,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并且上述风扇15直接安装在上述散热铝片14的凹状盲孔内,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作为优选,上述风扇15选用散热效果更佳的轴流风扇,从而使得内部温度更加有效地排出,避免温度过高,同时上述固定桩16使得内部各部件连接得更加紧凑牢固,使得内部空气循环更加顺畅,散热性更好,及时散出的暖风还能防止使用者受凉,温暖的使用环境对治疗效果也起着增益作用,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下壳体8两端朝下还分别设置有挂钩接头18,其可与绳带连接,再将绳带绑在需要治疗的身体部位上,从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治疗的身体部位上,无需另外手动扶正或固定,解放了双手,使使用者可以边治疗边学习工作,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上还设置有散热孔17,以便使得上述壳体1内的热量散发得更快。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罩壳19,上述罩壳19上设置有卡接件,上述罩壳19一端通过上述卡接件卡接在上述下壳体8上从而罩设在上述平凸透镜6外,另一端呈喇叭口形状并且边缘处翻6mm边形成异形形状从而与治疗部位贴紧,从而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更稳固的对患处进行治疗,并且由于有上述罩壳19挡在中间,避免皮肤与上述平凸透镜6直接接触而灼伤皮肤,可以防止上述平凸透镜6温度过高导致使用者不适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罩壳19可以为颈椎罩,具体如图4所示,也可以为腰椎罩,具体如图5所示。

当上述罩壳19为颈椎罩时,治疗时,首先用上述卡接件将上述颈椎罩固定在上述下壳体8上,从而组合成颈椎专用照射头,然后使用现有技术的颈椎固定器(颈托)托起下巴,从而使颈椎复位,再用绳带将上述颈椎专用照射头与颈椎固定器(颈托)连接起来,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颈部,解放了双手,故而使用者在治疗时可以继续工作,由于两组上述红光发生装置安装角度呈150°,并且安装好后呈内八字,这样,在治疗的时候,红光可以避开脊骨,直接从两边软组织照射脊神经,使治疗效果更佳,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当上述罩壳19为腰椎罩时,治疗时,首先用上述卡接件将上述腰椎罩固定在上述下壳体8上,从而组合成腰椎专用照射头,然后用绳带将上述腰椎专用照射头固定在使用者腰部,治疗时可以继续工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上述进风压板12与上述风扇15之间的空间设置挡风板20,上述挡风板20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吸进的冷风和吹出的热风隔开,使得冷风和热风循环顺畅,散热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