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927发布日期:2019-01-18 19:2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



背景技术:

股动脉穿刺技术常用于动脉相关疾病血管介入的诊疗过程。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常出现皮下淤血、血肿等并发症,故压迫止血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目前术后穿刺点多用弹力绷带直接加压包扎,再在弹力绷带上方压制盐袋或沙袋防止出血,患者一般需卧床24h,穿刺部位加压盐袋6h。所使用弹力绷带费用高,不能重复利用,不可随时拆卸,不利于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有无淤血、血肿,传统沙袋两端无固定,易滑脱,要求患者长时间平卧不动,使得患者易紧张,焦虑,引起躯体腰酸背痛、肢体麻胀等不适,有时有的患者呈中心性肥胖,腹围较大,可能不利于穿刺点压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以期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操作方便快捷、同时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包括腰部固定带、腹股沟固定带,所述腰部固定带水平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在人体腰部位置,所述腹股沟固定带的上端连接于腰部固定带的中部,所述腹股沟固定带的下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腹股沟固定带用于缠绕固定在人体穿刺侧大腿根部,所述腹股沟固定带上在对应人体股动脉穿刺点处设置有透明下压式气囊,所述透明下压式气囊包括位于外侧的硬质板、位于内侧的网状弹力层、以及包覆于硬质板和网状弹力层之间的透明气囊,所述硬质板两端分别连接在腹股沟固定带上,所述网状弹力层周围与硬质板周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明气囊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检测透明气囊内压力大小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气囊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侧还连接有一个密封塞,通过密封塞将进气管外端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腰部固定带由位于外侧的弹力粘贴层和位于内侧的第一弹力亲肤层构成,且所述腰部固定带的一端设有能与弹力粘贴层相粘合的第一粘贴块。

进一步的,所述腹股沟固定带的下端设有能与弹力粘贴层相粘合的第二粘贴块。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板为透明的硬质塑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腰部固定带、腹股沟固定带之间的夹角为70°。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避免透明气囊内气体逸出的防逆活瓣。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采用特设设计的腰部固定带和腹股沟固定带,使得该止血带同时具有腰部和大腿根部的双重支撑,能将该止血带很牢固的固定在人体上,不会产生滑脱现象,此种设计更符合人体腹股沟处生理形状,有利于透明下压式气囊准确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压迫位置不易偏移,避免患者因担心沙袋滑落而引起的紧张和焦虑,从而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患者卧床期间可轻微翻身、侧卧,且使用便捷,可反复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腹股沟固定带上在对应人体股动脉穿刺点处设置有透明下压式气囊,该透明下压式气囊由硬质板、网状弹力层、以及包覆于硬质板和网状弹力层之间的透明气囊构成,此种设计相对于传统沙袋/盐袋或普通的气囊设计来说,硬质板能保证透明气囊的压迫力向内侧压向人体,保证在透明气囊充气过程中,透明气囊膨胀方向向靠近人体一侧的方向,压迫力不分散,压迫更准确,避免透明气囊膨胀方向分散导致压迫力不够,从而能更准确的起到加压止血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透明下压式气囊采用透明设计,能使术者更清晰的确定穿刺位置,固定腹股沟固定带时能保证气囊压迫位置准确,同时透明设计能够让医护人员更方便的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等现象,方便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腰部固定带由粘贴层和亲肤层构成,能使患者使用舒适,避免传统弹力绷带对患者造成局部皮肤过敏的现象,且产品整体设计便于拆卸和清洗。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腰部固定带采用双层设计,产品表面第一层全覆盖弹力粘贴层,第二层为第一弹力亲肤层,腰部固定带和腹股沟固定带末端都设计有粘贴带,便于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合适大小。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采用透明下压式气囊设计,相比于传统沙袋/盐袋,产品更轻盈,成本更低,外形更简单。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其透明气囊一侧设有进气管,充气后即可拔下充气橡皮球,避免充气装置长置于患者身旁给患者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人体上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腰部固定带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明下压式气囊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腰部固定带,2.第一粘贴块,3.腹股沟固定带,4.第二粘贴块,5.透明下压式气囊,6.压力表,7.进气管,8.密封塞,9.充气橡皮球,10.硬质板,11.透明气囊,12网状弹力层,13弹力粘贴层,14第一弹力亲肤层,15腰部,16大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包括腰部固定带1、腹股沟固定带3,腰部固定带1水平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在人体腰部15位置,腹股沟固定带3的上端连接于腰部固定带1的中部,腹股沟固定带3的下端倾斜向下延伸,腰部固定带1、腹股沟固定带3之间的夹角为70°。腹股沟固定带3用于缠绕固定在人体穿刺侧大腿16根部,腹股沟固定带3上在对应人体股动脉穿刺点处设置有透明下压式气囊5,透明下压式气囊5包括位于外侧的硬质板10、位于内侧的网状弹力层12、以及包覆于硬质板10和网状弹力层12之间的透明气囊11,硬质板10为透明的硬质塑料板。网状弹力层12可采用与弹力网帽一样的材质。

硬质板10两端分别连接在腹股沟固定带3上,网状弹力层12周围与硬质板10周围固定连接在一起,透明气囊11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检测透明气囊11内压力大小的压力表6,通过压力表6可实时观察透明气囊11内压力,确保准确的透明气囊11压迫压力。透明气囊11一侧还设有进气管7,进气管7内设置有避免透明气囊11内气体逸出的防逆活瓣,进气管7一侧还连接有一个密封塞8,通过密封塞8将进气管7外端密封,防逆活瓣能避免透明气囊11内气体逸出,盖上密封塞8后,双重保证加压效果。

腰部固定带1由位于外侧的弹力粘贴层13和位于内侧的第一弹力亲肤层14构成,且腰部固定带1的一端设有能与弹力粘贴层13相粘合的第一粘贴块2。腹股沟固定带3的下端设有能与弹力粘贴层13相粘合的第二粘贴块4,腹股沟固定带3的材质可为弹力亲肤材质。

使用时,将腰部固定带1调节合适松紧后,将腰部固定带1的第一粘贴块2粘紧在弹力粘贴层13上,从而将腰部固定带1固定于人体腰部15,同时保证腹股沟固定带3位于人体腹股沟处。此时将腹股沟固定带3缠绕于穿刺侧大腿16根部,并使透明下压式气囊5位于人体股动脉穿刺点正上方,调节合适后将腹股沟固定带3的第二粘贴块4粘合在腰部固定带1的弹力粘贴层13上,完成了固定带的固定。然后将充气橡皮球9插入透明气囊11的进气管7内,重复挤压充气橡皮球9向透明气囊11内充气,当压力表6显示压力值达到指定的值例如为100千帕时,停止挤压充气橡皮球9;从进气管7处拔下充气橡皮球9,并将密封塞8盖上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