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0028发布日期:2019-06-29 01:2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构件,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脊柱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方式为椎体增强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手术方式的目标是向骨折椎体内灌注骨水泥,重塑脊柱稳定性,骨水泥热效应损害周围神经疼痛传输,从而达到有效缓解的目的。

目前,由于骨水泥的刚度与椎体的刚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骨水泥团块长期磨损周围骨质或椎体终板后可能出现骨水泥团块的移位,导致再次骨折的发生或出现不可预知的并发症。

因此,需研制能够有效的固定注入椎体的骨水泥团块,使之不会移位的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固定注入椎体的骨水泥团块,使之不会移位的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可减少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增强术后因骨水泥团块移位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这样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的改进,该安全固定构件包括内部呈中空的固定构件本体(1),固定构件本体(1) 的一端为工作端(11),在工作端(11)的头端延伸设有数个连体结构的固定突起物(111);固定构件本体(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12),连接端(12)与操作杆(2)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固定构件本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为外部带有螺纹的螺杆或是丝杆;所述操作杆(2)为空心螺丝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构件本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在固定构件本体(1)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锈层;所述工作端(11)的外壁设置有一过渡圆弧状螺纹(112);所述固定突起物(111)为不规则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突起物(111)的总数量至少设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突起物(111)的总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固定突起物(111)环形等角度或者是不等角度设置在工作端 (11)的头端,且相邻的固定突起物(111)之间有间隙槽(11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端(12)的外壁设有一体制成的螺纹段(121),螺纹段(121)的螺纹为双线螺纹、单线螺纹、或双线螺纹和单线螺纹的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段(121)为全螺纹或半螺纹;且该螺纹段(121)的长度是固定构件本体(1)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段(121)为全螺纹,该螺纹段(121)的直径自下而上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再进一步改进,在连接端(12)上端面尾端末端设置内六角花形孔(122);在连接端(12)的上端面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十字形沉头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构造简易,采用该特殊计的安全固定构件能够实现将注入骨折椎体的骨水泥团块固定于椎弓根,使骨水泥团块无法移位;

2、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增强术后因骨水泥团块移位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其中,图中标号:1—固定构件本体,11—工作端,111—固定突起物,112 —圆弧状螺纹,113—间隙槽,12—连接端,121—螺纹段,122—内六角花形孔;

2—操作杆;

3—骨水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该安全固定构件包括内部呈中空的固定构件本体1,固定构件本体1的一端为工作端11,在工作端11的头端延伸设有数个连体结构的固定突起物111;固定构件本体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12,连接端12与操作杆2相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构件本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为外部带有螺纹的螺杆或是丝杆;操作杆2为空心螺丝刀。

具体的,固定构件本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螺杆。

进一步的,在固定构件本体1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锈层;工作端11的外壁设置有一过渡圆弧状螺纹112;所述固定突起物111为不规则的凸起。

具体的,固定突起物111的总数量至少设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

更具体的,固定突起物111的总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固定突起物111环形等角度或者是不等角度设置在工作端11的头端,且相邻的固定突起物111之间有间隙槽113。

进一步的,连接端12的外壁设有一体制成的螺纹段121,螺纹段121的螺纹为双线螺纹、单线螺纹、或双线螺纹和单线螺纹的组合。

进一步的,螺纹段121为全螺纹或半螺纹;且该螺纹段121的长度是固定构件本体1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螺纹段121为全螺纹,该螺纹段121的直径自下而上增大。

进一步的,在连接端12上端面尾端末端设置内六角花形孔122;在连接端 12的上端面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十字形沉头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高压灭菌或出厂时无菌包装;

步骤二,使用前基于患者CT数据测量手术椎体及椎弓根大小,确定需要选用的固定构件直径及长度。

使用时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患者按椎体增强术常规流程,经穿刺通道向椎体内灌注骨水泥;

步骤二,骨水泥灌注完毕后,立即经灌注通道植入导丝,拔除通道,X线透视下确认导丝位置;

步骤三,选择合适型号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的一种预防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团块移位的安全固定构件,连接端12与空心操作杆2相连接,将固定构件用空心操作杆2沿导丝经皮拧入椎体,保证构件前部进入骨水泥团块中,尾部位于椎弓根外;

步骤四,最后,X线透视确认螺栓位置,拔出导丝,缝合皮肤切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